如果粮食涨到每斤6元,农村人就不会外出打工,低工资的工人也想来农村种地,你信吗?

用户秋冬老王


粮食涨到6元,化肥不涨,农药,耕田,人工工资等你也太天真了。谷种现在二斤六十元,按你说就要卖三百元收一亩谷子六百元。


王家辉187


看你这个议题,就是没种过地的,我们县里一口人大概2亩多地,一家三口不到7亩,就算7亩水田,一亩大概1300斤左右,一共9000斤左右,照你说的卖6块一斤,大概50000多块钱,地租,种子,化肥,农药,水电费,人工,等等费用去除以后,能剩个30000多块钱,够花吗,现在的消费水平太高了。


逍遥爱暄


你好,首先祝你新年快乐。

对于你的问题,不能说信,也不能说不信,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我的老家也是农村的,包括现在也有点果园及压砂地,平时闲暇时间都会回去干农活,可以说,农村的生活还是有亲身体会的。


  • 接下来说说我的观点吧:对于农民的收入问题,粮食不可能涨到六元一斤,至少就目前社会状况而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收入与消费不成正比。现在的农村务农,多数是四口人常年在干,父母加儿子,儿媳妇。总体收入如果比当地打工族的年薪略高一点,才会有幸福感,甚至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务农。什么是略高,就拿每个城市都有的出租车司机做比较,我们这个地级市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月收入3500左右,年薪就是42000元。四口之家务农,就得保证土地的年纯收入达到140000万(两个年轻的劳力100000万,俩老人40000万)。只有这样,务农人员的归宿感才会找到,相比较出租车司机就是幸福的,首先挣得钱多,其次休息时间长,因为每年的农耕就是3-10月底,八个月的时间基本就忙结束了。冬天还能休息四个月,相当于农民的寒假吧,呵呵。所以,只有做了对比,才能体现当地是否出现大量返乡务农人员。
  • 当然了,在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带领及政策扶持下,农村的改观确实有着明显的提升。国强民才福,让我们共同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同时面对这次冠状病毒,做到不出门,不聚会,为了消灭疫情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大胡子小酒量


我,不,信~我就是一个农民,粮食涨到六元一斤,啥粮食?是大米?小麦?玉米?

拿玉米做个比方,1,玉米在年荒岁月还是主粮;2,玉米目前一元一斤,玉米渣一元五一斤;玉米能涨到六元一斤(五倍)的时候,那么玉米渣八元多一斤。3,可想而知,大米,白面要涨多少?油盐酱醋调料要涨多少?水,电,煤气,天然气,汽油,穿的戴的,日常用品都要涨多少?农民种地能发财是吧?做梦!农民粮食涨了发了?!其它东西农民都需要,难道不涨吗?涨!农民需要的都要花钱买。

再说,粮食涨到六元,工人,市民,军人都要吃,用。工资同时涨,不涨工资拿啥吃喝穿戴用呢?

国民经济增长逐年周密统一核算的,“水涨船高”这个历史发展规律是不变的。


团圆83


6元每斤,你以为一个农民种自己的责任田就收益很高吗?我来给你算算,我国一般农村人均责任田1亩多点,算1亩半吧,一家4口就6亩。亩产1000公斤,高产吧?年收入36000元,可成本呢,种子肥料农药农机灌溉,什么不要钱,纯收入有20000就很好,你再想想,如果粮食6元一斤,那大米和面粉不得10元以上,社会通货膨胀会达到什么程度,一个人一年纯收入2000斤大米,一家人一人八两米,一年1200斤,有收益吗?还不如出去打工


我是小花花吗花花


以前是这样。农村劳动力值钱,但现在机器化生产,所以成本就没那么高,农村劳动力价值自然就下降。就好比在日本,他们如果拒绝机械化,农产品价格就很高,农民的收入也就不低。在美国,都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农产品很便宜,如果靠人工来生产农产品,收入就会很低。


卖枷mygod


粮食过去在农民眼里是怕饿肚子不种不行,价格在低也得种粮食,改革开放前农民都是自己饿着肚子交公粮,现在老了有些身体好的还在种粮食,也没有退休年龄和退休待遇,如今农村年轻人都是看在眼里,年轻人基本不愿种田,外面在苦都愿意去打工,因为收入有保障,不存在风险,如粮价涨到6元愿意种的还会种粮,不愿种的涨到十元还是不会种。


红托竹荪种植


不信,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水涨船高,粮食是人每天消费最多的食物,如果粮食涨到六元一斤,其它物价会更高更贵,农村人照样去城里打工,因为城市是挣钱的好地方,同时低工资的工人也不会去农村种地,去也是富人去农村搞土地承包发大财。解决农民农村的唯一办法,就是逐年逐步加大对农村农业的补贴,提高农民的养老金待遇。


平安健康知足常乐


我信你个鬼!米涨到60元一斤都可以,但盐已是30元500克,鞋子没有千元以下的,水费为80元一吨你乐意吗?我就是农村人[捂脸][捂脸][捂脸][大笑][大笑][大笑]


缘林清风


当粮食涨到六元一斤时,衣服和电器可能会涨到你不认识的价位,所有工业产品更让以农为主的人生活不下去,现在的粮食不是价格低,而是种粮的成本太高了,使用机械种粮,大面积种植才能降低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