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泉江小学

话说泉江小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读小学。课堂上,老师说:“一天,我从红卫小学走过,教室很安静,学生听讲很认真。”这是我第一次听人说起红卫小学,即泉江小学的前身。

我是当年的瑶厦公社集合大队人,在安下、洋村、集合三个大队合办的小学——向阳小学上学。

我知道红卫小学在县城街上,里面的学生都是城市人,长大后都是有工作吃快活饭的,不同我们农村人长大吃苦种田。

后来上初中,我一个门口人的妈妈熊新元老师,在红卫小学教书,我随他去过一次红卫小学。再后来就是1981年师范毕业,我在乡下教书,找在里面教书的同学,去过两次泉江小学(这时叫泉江小学)。

1984年下学期,我踏上泉江小学讲台。这时的泉小,五个年级,每个年级五到八个班级不等,每班学生都在六十到八十个之间。老师六十多个。

学校每个星期日晚上开教师会。星期二早读和第一节课,语文老师分年级集体备课,星期三同样的时间,数学老师分年级集体备课。

学校有食堂,好多老师甚至全家都住在学校。早上,老师统一时间起床,一起做操,还跟着梁进明老师练了一段时间气功。当时盛传气功治病,气功大师在台上运功,能治好台下患者的病。

大家在一起的时间多,我们刚来的几个人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和所有的老师熟悉。

泉江小学对我来说,很神秘,很向往,也很敬畏。它是老牌学校,教学成绩、教研成果以及各方面的比赛成绩,一直都是全县第一,从来没有学校超越。它是全县小学的窗口,也是旗帜。

初到泉小,我不大适应。班级人数多,批改作业量大,尤其是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吸引学生听讲、听懂,课前必须花时间、费脑筋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集体备课时,大家分析、讨论教学问题各抒己见,毫不保守,合作互助、积极向上的气氛非常浓厚。

刚到泉小,我教二年级,与邓正竹老师同备课组。在外地工作的叔叔,听到我调入泉小,叫我向邓老师问好,她是他的小学老师。他们这一班同学,好多都有出息,像公安局胡崇祺局长,粮食局刘卫国局长,物资局蒋隆港局长,他们每年都一起去给邓老师拜年。她教学严谨,要我好好学习。


邓老师亲切和蔼,平易近人,教学经验丰富,说话直来直去,公平公正,德高望重,我敬佩她。她现在八十多岁,仍然健在。

学校教研活动很多,经常派老师到外地听课、开会,也经常有外地的老师组队来学校参观、听课。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很多,在全县教学比武中,多个老师获得一等奖。经常有老师在《吉安教研》《江西教育》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

泉小年年被市教育局评为电教先进单位。学校班班有幻灯机,教师放映图片,教学生动形象。学校有录音机,课堂上放课文朗读录音等内容给学生听,为教学助力不小。

古彩莲老师自制一套幻灯小卡片,非常精美,得到省、市电教站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主要缘于电教方面的成就,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当上省人大代表,成为遂川县教育战线的风云人物。

泉小年年有泰和师范的学生来实习。他们来自一个班级,分成五六个小组,每个小组五到八个人,由班主任带队。一个小组跟一个指导老师,学习语文或数学教学,指导老师是班主任的,也要学习做班主任工作。实习时间一个月。实习结束分别的时候,好多学生依依不舍地哭,还有学生趁星期天到泰和师范去找实习生,真是疯狂。

校长杨申浩,是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的人,说话直来直去不留情面,好多人议论他家长作风。他有句口头禅,开会老是说:“人是有感情的,人也是有脾气的。”学校几个女老师,仗着和他年纪差不多,一起共事久,知根知底,做起事来不顾忌。

记得有位老师带一年级,私自接收学生报名,气得他直接到教室,把那个老师骂了个狗血淋头。

邓正竹老师同我说,那个老师在这里时间久,谁家的孩子会不会读书,很清楚。因为读书也是有种有代有遗传,大的会读小的基本也会读。她们总结了,哪些区域哪些姓氏的人会不会读书。比如姓这的姓那的(他列举了两个姓)读书都是差的多。而单位上,如医院的、半导体厂的,都不会差。报名时,她们就会想办法把好的生源弄到自己班上。

说起半导体厂,我们都知道,他们工人老大哥,孩子不送近的南村小学,却天天用专车,把几十个孩子,送到十多公里外的泉小,图的是学校的名气和质量。老师把不过关的学生留下来背书、补作业、课外辅导,是家常便饭。若没留意里面有半导体厂的,过不了多久,就有人来招呼,车子在等,让孩子走。


杨校长后来得了肝病,五十出头就不幸去世。他在泉小之前,在乡下教书。他是吉安县人,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遂川的教育事业,值得我们怀念。去世后,他女儿顶替,在泉小做后勤工作,多年前退休了。

话说泉江小学

副校长李沅伦,很和蔼慈祥,退休后在家颐养天年,前几年近九十岁才走完他人生的历程。他儿子当年在泉小教书,后来走上了其他单位的领导岗位。其儿媳一直在泉小辛勤耕耘,很优秀。

教导主任袁章洪,是全县小学数学教学权威,仅仅普通话不过关,没有评上特级教师。后来身体患病,没到退休年龄,就走完了他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学校的袁小华老师,是他千金,已经退休。

副教导主任许宾宣,江苏人,说一口普通话,从来不说遂川话,在副校长的位置上退休。她女儿刘伍红,曾经在泉小教书多年,获得省骨干教师称号,几年前到吉州区的名牌学校去了。

像这样,两代人在泉小工作的还有罗思华老师。他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泉小,临近九十年代,到泰和师范学习,回来转为公办,之前一直是民办教师。罗老师看书多而杂,口才好,听他讲故事很有趣。他也喜欢讲,讲到没什么可讲,就胡编乱造。时间长了,大家叫他还田八块嘴,也叫还田。他也不生气,知道在开他玩笑。他父亲曾经是泉小校长,比杨校长早几任。

话说泉江小学

泉小少先队工作很出色。在总辅导员邓建国提议下,他、王隆军老师和我办了几年少先队报《园丁与花朵》,后来演变成现在的校报《心泉报》,由语文教研组负责编辑。

每逢元旦、“六一”,文艺汇演,由大队部组织。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元旦篝火晚会,在内操场球场上燃起篝火,大家围着篝火看各班的节目,引来许多成年人观看,气氛十分热烈。晚会后,杨校长说:“篝火大,我担心火星点燃教室。”当年的教室都是木材结构的两层楼房,分东、西、北三面围着内操场。南面是三层混凝土结构的教师宿舍。想起来真是后怕。

提起内操场,说说外操场。它是学校西边电厂门口的一大块空地。做早操,内、外操场都安排班级,都站得满满的。

外操场北边一栋两层砖瓦房,是四间教室。教室后面一栋砖瓦房,是教师宿舍,两层十二间。教室和宿舍隔出一块长方形空地,两边高高的墙围起,构成小院子,世外桃源一般。王隆军、郭世柏、刘春晖等老师在里面住过一些年头。

1988年暑假,我和搭班的郭承楹老师还有邓建国总辅导员一起,组织我四(6)班的同学去井冈山,进行夏令营活动。

我们以井冈山饭店为营地,进行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一日游,观赏大井、水口、黄洋界、龙潭等风景区的美景。游览位于市区的挹翠湖,在湖中进行一小时划船比赛。比赛中,一条二三十斤的鱼从湖里跳到我船中,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我把鱼送到了管理员手中。游览南山公园、雕塑园,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革命旧址群,祭扫井冈山革命烈士墓、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夜游市区,观赏夜景。整个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很顺利,很成功。

《吉安教研》《江西教育》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报道。

话说泉江小学

活动前,团县委书记梅黎明审查同意我们的方案,叮嘱我们注意安全。梅书记在泉小教过书。有一年元旦晚会上,他和邓南放老师一起表演相声,说英语,其实就是模仿说英语的腔调说汉语:“砵比盘……深,盘比砵……大,盘砵不能……摔。”引得老师们捧腹大笑。

这样说英语的还有郭小健老师。1984年暑假,学校组织老师旅游,在桂林,郭小健老师在一群外国佬面前说:“你死……我不死,番薯丝……炒……萝卜丝。”外国佬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云。同行的老师回来,说起这事,忍不住大笑。

话说泉江小学

泉小少先队鼓号队很有名气。指导老师王兆祥,县采茶剧团解散后,和李建绸老师先后来到泉小。

李老师当专职体育老师,上体育课,负责主持全校早操。另外,和专职体育老师刘秀醇一起,负责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训练,带领学生参加全市比赛,次次获奖,有学生个人的,有学校团体的,为学校增光添彩,功劳不小。

王老师上数学课,擅长乐器演奏,文艺演出的时候,总能看见他受邀,用手风琴为演出者伴奏。

王老师不会吹号,吹不响好,却能教学生吹出标准的鼓号曲。后来,我和他一起指导,我负责号手,他负责鼓手。王老师退休后,我一人指导 。很多年后,规模大了,又增加钟爱平等老师一起指导。

县里、局里的庆祝会、表彰会、运动会、送兵以及一些单位的庆典等,都邀请鼓号队去助威添彩。胡龙生当县委书记的时候,鼓号队正月初一代表学校去县委、县政府等单位拜年。

1990年春节,在县委接待我们的是县委办公室主任刘毓名。他曾经在泉小教书,当副教导主任。他课讲得好,文章写得好,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写得漂亮。1986年获得省优秀教师称号后,在江西教育学院深造,回来在二小任教导主任,在瑶厦中学担任过副校长。

泉小和他同时去江西教育学院深造的还有刘修桢、邓南放。刘修桢是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邓南放是市优秀班主任。回来后,刘修桢任泉小副校长,邓南放到县委组织部。

仅仅1985年和1986年有政策,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小学老师可以通过考试去脱产深造,其他人不准报考。泉小有位老师比他们三人早一年在江西教育学院深造,他就是胡伟灼。他是市优秀班主任,回来后在遂川中学,最后在瑶厦中学任副校长 。

话说泉江小学

继续说鼓号队。它规模最大最辉煌的时期,是2010年刘裕任校长,队员达到135人。在临时抽调来吴健、郭淑莉、刘智媛等16位老师协助下,队员们一边演奏一边走出各种队形,精彩纷呈。观众精神振奋,无不叫好。

鼓号队在县、市团委组织的演奏比赛中多次获奖。

由于少先队工作出色,县、市、省团委乃至团中央,陆续授予学校各种光荣称号,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县、市、省、国家级的都有。如,肖礼尧老师是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我和王隆军老师是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

话说泉江小学

杨校长走后,刘修桢由副转正,当校长,不久到进修学校任副校长去了。1992年8月,欧阳勇从二小校长位置上接任泉小校长,白色瓷板的五层教学大楼在他任上建起。2000年,二小并入在他任上完成。并入后,二小成了泉小二部。泉小规模壮大,教师已有一百三十多人。2002年,肖田生竞聘校长成功,欧阳校长卸任。

肖校长年轻有为,开朗活泼,教师文体活动有声有色,师生面貌焕然一新。2004年,他调入教育局机关,梁继鸿接任。

此时,学校上学放学,交通拥堵非常严重。2005年3月,县四套班子领导40余人亲临现场办公,对泉小现状进行实地调研。2005年8月,县委、县政府发文,启动泉小拆迁扩建工程。2005年9月,学校隆重举行七十周年校庆,迎来众多校友回到母校,为母校发展献计献策,为母校扩建慷慨解囊。学校拆迁扩建,上级划拨专款130多万元,梁校长带领教师动员学生家长、校友、社会各界为学校捐资40多万元。2006年,梁校长调入教育局机关,刘裕接任。

刘校长任上,新校门(东门)开通,连接新校门的新教学楼竣工,并举行隆重的竣工典礼。一半师生留泉小,一半师生创建红军小学的大事,在刘校长任上完成。2013年,刘校长调入教育局机关,康小玲接任,完成新校园建设和学校整体搬迁。

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8月,成百上千家长,以新学校没有完全建设好、新教室辐射超标等理由,反对搬入新校园。康校长带领老师们耐心细致地做家长工作,化解矛盾,消除家长疑虑。最后推迟数天开学,最终顺利开学上课,学校整体搬迁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开学后,众多家长和师生一道整理教室、打扫卫生,掏钱购买绿萝摆满教室,既消除辐射,又绿化、美化教室和校园,导致花店、花厂绿萝脱销。种种场景令人感动。

2019年8月,康校长调入教育局机关,王秀琴由副转正,接任校长。

王校长,特级教师,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我们拭目以待,在王校长带领下,泉小在崭新的校园,在陂头脑这块金色土地上,昂首阔步,走向新的辉煌!

话说泉江小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