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泉江小學

話說泉江小學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讀小學。課堂上,老師說:“一天,我從紅衛小學走過,教室很安靜,學生聽講很認真。”這是我第一次聽人說起紅衛小學,即泉江小學的前身。

我是當年的瑤廈公社集合大隊人,在安下、洋村、集合三個大隊合辦的小學——向陽小學上學。

我知道紅衛小學在縣城街上,裡面的學生都是城市人,長大後都是有工作吃快活飯的,不同我們農村人長大吃苦種田。

後來上初中,我一個門口人的媽媽熊新元老師,在紅衛小學教書,我隨他去過一次紅衛小學。再後來就是1981年師範畢業,我在鄉下教書,找在裡面教書的同學,去過兩次泉江小學(這時叫泉江小學)。

1984年下學期,我踏上泉江小學講臺。這時的泉小,五個年級,每個年級五到八個班級不等,每班學生都在六十到八十個之間。老師六十多個。

學校每個星期日晚上開教師會。星期二早讀和第一節課,語文老師分年級集體備課,星期三同樣的時間,數學老師分年級集體備課。

學校有食堂,好多老師甚至全家都住在學校。早上,老師統一時間起床,一起做操,還跟著梁進明老師練了一段時間氣功。當時盛傳氣功治病,氣功大師在臺上運功,能治好臺下患者的病。

大家在一起的時間多,我們剛來的幾個人在不長的時間裡,就和所有的老師熟悉。

泉江小學對我來說,很神秘,很嚮往,也很敬畏。它是老牌學校,教學成績、教研成果以及各方面的比賽成績,一直都是全縣第一,從來沒有學校超越。它是全縣小學的窗口,也是旗幟。

初到泉小,我不大適應。班級人數多,批改作業量大,尤其是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吸引學生聽講、聽懂,課前必須花時間、費腦筋深入鑽研教材、精心備課。

集體備課時,大家分析、討論教學問題各抒己見,毫不保守,合作互助、積極向上的氣氛非常濃厚。

剛到泉小,我教二年級,與鄧正竹老師同備課組。在外地工作的叔叔,聽到我調入泉小,叫我向鄧老師問好,她是他的小學老師。他們這一班同學,好多都有出息,像公安局胡崇祺局長,糧食局劉衛國局長,物資局蔣隆港局長,他們每年都一起去給鄧老師拜年。她教學嚴謹,要我好好學習。


鄧老師親切和藹,平易近人,教學經驗豐富,說話直來直去,公平公正,德高望重,我敬佩她。她現在八十多歲,仍然健在。

學校教研活動很多,經常派老師到外地聽課、開會,也經常有外地的老師組隊來學校參觀、聽課。教學能力強的老師很多,在全縣教學比武中,多個老師獲得一等獎。經常有老師在《吉安教研》《江西教育》等刊物發表教學論文。

泉小年年被市教育局評為電教先進單位。學校班班有幻燈機,教師放映圖片,教學生動形象。學校有錄音機,課堂上放課文朗讀錄音等內容給學生聽,為教學助力不小。

古彩蓮老師自制一套幻燈小卡片,非常精美,得到省、市電教站領導、專家的高度讚揚。主要緣於電教方面的成就,她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當上省人大代表,成為遂川縣教育戰線的風雲人物。

泉小年年有泰和師範的學生來實習。他們來自一個班級,分成五六個小組,每個小組五到八個人,由班主任帶隊。一個小組跟一個指導老師,學習語文或數學教學,指導老師是班主任的,也要學習做班主任工作。實習時間一個月。實習結束分別的時候,好多學生依依不捨地哭,還有學生趁星期天到泰和師範去找實習生,真是瘋狂。

校長楊申浩,是位性格耿直、剛正不阿的人,說話直來直去不留情面,好多人議論他家長作風。他有句口頭禪,開會老是說:“人是有感情的,人也是有脾氣的。”學校幾個女老師,仗著和他年紀差不多,一起共事久,知根知底,做起事來不顧忌。

記得有位老師帶一年級,私自接收學生報名,氣得他直接到教室,把那個老師罵了個狗血淋頭。

鄧正竹老師同我說,那個老師在這裡時間久,誰家的孩子會不會讀書,很清楚。因為讀書也是有種有代有遺傳,大的會讀小的基本也會讀。她們總結了,哪些區域哪些姓氏的人會不會讀書。比如姓這的姓那的(他列舉了兩個姓)讀書都是差的多。而單位上,如醫院的、半導體廠的,都不會差。報名時,她們就會想辦法把好的生源弄到自己班上。

說起半導體廠,我們都知道,他們工人老大哥,孩子不送近的南村小學,卻天天用專車,把幾十個孩子,送到十多公里外的泉小,圖的是學校的名氣和質量。老師把不過關的學生留下來背書、補作業、課外輔導,是家常便飯。若沒留意裡面有半導體廠的,過不了多久,就有人來招呼,車子在等,讓孩子走。


楊校長後來得了肝病,五十出頭就不幸去世。他在泉小之前,在鄉下教書。他是吉安縣人,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遂川的教育事業,值得我們懷念。去世後,他女兒頂替,在泉小做後勤工作,多年前退休了。

話說泉江小學

副校長李沅倫,很和藹慈祥,退休後在家頤養天年,前幾年近九十歲才走完他人生的歷程。他兒子當年在泉小教書,後來走上了其他單位的領導崗位。其兒媳一直在泉小辛勤耕耘,很優秀。

教導主任袁章洪,是全縣小學數學教學權威,僅僅普通話不過關,沒有評上特級教師。後來身體患病,沒到退休年齡,就走完了他為教育事業奮鬥的一生。學校的袁小華老師,是他千金,已經退休。

副教導主任許賓宣,江蘇人,說一口普通話,從來不說遂川話,在副校長的位置上退休。她女兒劉伍紅,曾經在泉小教書多年,獲得省骨幹教師稱號,幾年前到吉州區的名牌學校去了。

像這樣,兩代人在泉小工作的還有羅思華老師。他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泉小,臨近九十年代,到泰和師範學習,回來轉為公辦,之前一直是民辦教師。羅老師看書多而雜,口才好,聽他講故事很有趣。他也喜歡講,講到沒什麼可講,就胡編亂造。時間長了,大家叫他還田八塊嘴,也叫還田。他也不生氣,知道在開他玩笑。他父親曾經是泉小校長,比楊校長早幾任。

話說泉江小學

泉小少先隊工作很出色。在總輔導員鄧建國提議下,他、王隆軍老師和我辦了幾年少先隊報《園丁與花朵》,後來演變成現在的校報《心泉報》,由語文教研組負責編輯。

每逢元旦、“六一”,文藝匯演,由大隊部組織。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元旦篝火晚會,在內操場球場上燃起篝火,大家圍著篝火看各班的節目,引來許多成年人觀看,氣氛十分熱烈。晚會後,楊校長說:“篝火大,我擔心火星點燃教室。”當年的教室都是木材結構的兩層樓房,分東、西、北三面圍著內操場。南面是三層混凝土結構的教師宿舍。想起來真是後怕。

提起內操場,說說外操場。它是學校西邊電廠門口的一大塊空地。做早操,內、外操場都安排班級,都站得滿滿的。

外操場北邊一棟兩層磚瓦房,是四間教室。教室後面一棟磚瓦房,是教師宿舍,兩層十二間。教室和宿舍隔出一塊長方形空地,兩邊高高的牆圍起,構成小院子,世外桃源一般。王隆軍、郭世柏、劉春暉等老師在裡面住過一些年頭。

1988年暑假,我和搭班的郭承楹老師還有鄧建國總輔導員一起,組織我四(6)班的同學去井岡山,進行夏令營活動。

我們以井岡山飯店為營地,進行井岡山風景名勝區一日遊,觀賞大井、水口、黃洋界、龍潭等風景區的美景。遊覽位於市區的挹翠湖,在湖中進行一小時划船比賽。比賽中,一條二三十斤的魚從湖裡跳到我船中,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我把魚送到了管理員手中。遊覽南山公園、雕塑園,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茨坪革命舊址群,祭掃井岡山革命烈士墓、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夜遊市區,觀賞夜景。整個活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很順利,很成功。

《吉安教研》《江西教育》對我們的活動進行了報道。

話說泉江小學

活動前,團縣委書記梅黎明審查同意我們的方案,叮囑我們注意安全。梅書記在泉小教過書。有一年元旦晚會上,他和鄧南放老師一起表演相聲,說英語,其實就是模仿說英語的腔調說漢語:“砵比盤……深,盤比砵……大,盤砵不能……摔。”引得老師們捧腹大笑。

這樣說英語的還有郭小健老師。1984年暑假,學校組織老師旅遊,在桂林,郭小健老師在一群外國佬面前說:“你死……我不死,番薯絲……炒……蘿蔔絲。”外國佬個個目瞪口呆,不知所云。同行的老師回來,說起這事,忍不住大笑。

話說泉江小學

泉小少先隊鼓號隊很有名氣。指導老師王兆祥,縣採茶劇團解散後,和李建綢老師先後來到泉小。

李老師當專職體育老師,上體育課,負責主持全校早操。另外,和專職體育老師劉秀醇一起,負責學校體育傳統項目——乒乓球訓練,帶領學生參加全市比賽,次次獲獎,有學生個人的,有學校團體的,為學校增光添彩,功勞不小。

王老師上數學課,擅長樂器演奏,文藝演出的時候,總能看見他受邀,用手風琴為演出者伴奏。

王老師不會吹號,吹不響好,卻能教學生吹出標準的鼓號曲。後來,我和他一起指導,我負責號手,他負責鼓手。王老師退休後,我一人指導 。很多年後,規模大了,又增加鍾愛平等老師一起指導。

縣裡、局裡的慶祝會、表彰會、運動會、送兵以及一些單位的慶典等,都邀請鼓號隊去助威添彩。胡龍生當縣委書記的時候,鼓號隊正月初一代表學校去縣委、縣政府等單位拜年。

1990年春節,在縣委接待我們的是縣委辦公室主任劉毓名。他曾經在泉小教書,當副教導主任。他課講得好,文章寫得好,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寫得漂亮。1986年獲得省優秀教師稱號後,在江西教育學院深造,回來在二小任教導主任,在瑤廈中學擔任過副校長。

泉小和他同時去江西教育學院深造的還有劉修楨、鄧南放。劉修楨是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鄧南放是市優秀班主任。回來後,劉修楨任泉小副校長,鄧南放到縣委組織部。

僅僅1985年和1986年有政策,獲得市級以上表彰的小學老師可以通過考試去脫產深造,其他人不準報考。泉小有位老師比他們三人早一年在江西教育學院深造,他就是胡偉灼。他是市優秀班主任,回來後在遂川中學,最後在瑤廈中學任副校長 。

話說泉江小學

繼續說鼓號隊。它規模最大最輝煌的時期,是2010年劉裕任校長,隊員達到135人。在臨時抽調來吳健、郭淑莉、劉智媛等16位老師協助下,隊員們一邊演奏一邊走出各種隊形,精彩紛呈。觀眾精神振奮,無不叫好。

鼓號隊在縣、市團委組織的演奏比賽中多次獲獎。

由於少先隊工作出色,縣、市、省團委乃至團中央,陸續授予學校各種光榮稱號,學校湧現了一批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縣、市、省、國家級的都有。如,肖禮堯老師是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我和王隆軍老師是省少先隊優秀輔導員。

話說泉江小學

楊校長走後,劉修楨由副轉正,當校長,不久到進修學校任副校長去了。1992年8月,歐陽勇從二小校長位置上接任泉小校長,白色瓷板的五層教學大樓在他任上建起。2000年,二小併入在他任上完成。併入後,二小成了泉小二部。泉小規模壯大,教師已有一百三十多人。2002年,肖田生競聘校長成功,歐陽校長卸任。

肖校長年輕有為,開朗活潑,教師文體活動有聲有色,師生面貌煥然一新。2004年,他調入教育局機關,梁繼鴻接任。

此時,學校上學放學,交通擁堵非常嚴重。2005年3月,縣四套班子領導40餘人親臨現場辦公,對泉小現狀進行實地調研。2005年8月,縣委、縣政府發文,啟動泉小拆遷擴建工程。2005年9月,學校隆重舉行七十週年校慶,迎來眾多校友回到母校,為母校發展獻計獻策,為母校擴建慷慨解囊。學校拆遷擴建,上級劃撥專款130多萬元,梁校長帶領教師動員學生家長、校友、社會各界為學校捐資40多萬元。2006年,梁校長調入教育局機關,劉裕接任。

劉校長任上,新校門(東門)開通,連接新校門的新教學樓竣工,並舉行隆重的竣工典禮。一半師生留泉小,一半師生創建紅軍小學的大事,在劉校長任上完成。2013年,劉校長調入教育局機關,康小玲接任,完成新校園建設和學校整體搬遷。

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8月,成百上千家長,以新學校沒有完全建設好、新教室輻射超標等理由,反對搬入新校園。康校長帶領老師們耐心細緻地做家長工作,化解矛盾,消除家長疑慮。最後推遲數天開學,最終順利開學上課,學校整體搬遷工作畫上圓滿的句號。

開學後,眾多家長和師生一道整理教室、打掃衛生,掏錢購買綠蘿擺滿教室,既消除輻射,又綠化、美化教室和校園,導致花店、花廠綠蘿脫銷。種種場景令人感動。

2019年8月,康校長調入教育局機關,王秀琴由副轉正,接任校長。

王校長,特級教師,德才兼備,年富力強。我們拭目以待,在王校長帶領下,泉小在嶄新的校園,在陂頭腦這塊金色土地上,昂首闊步,走向新的輝煌!

話說泉江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