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書童梅長蘇:領7000兵,140天打下32座城池,擊敗50多萬大軍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這兩句民謠傳遍當年的北魏京城洛陽。民謠中所傳頌的主角其實是一個不會騎射的白衣書生,他就是梁朝名將陳慶之,皇帝的書童。此人創造了古今最高戰爭記錄,他也是熱播劇《琅琊榜》的榜首江左梅郎——梅長蘇的原型。

白衣書童梅長蘇:領7000兵,140天打下32座城池,擊敗50多萬大軍


在公元528年的北伐中,他以七千白袍兵橫挑當時無敵於天下的拓跋北魏30萬騎兵,大小四十七戰,戰無不勝,攻城三十二座,攻無不克,打得北魏騎兵望風披靡。

偉大領袖讀罷《梁書·陳慶之傳》後,揮毫寫道:“千古之下,為之神往!”

白衣書童梅長蘇:領7000兵,140天打下32座城池,擊敗50多萬大軍

陳慶之

陳慶之一生行事,稱得上一句“厚積薄發”,只不過這一發就發出個無一敗績,發出個以七千對百萬而大獲全勝。

由於他出身寒門,在重視門第的南朝中,並沒有得到重用。直到中年才有機會領兵出戰。

公元528年,北海王元灝降梁,蕭衍派陳慶之率兵七千人北上助元灝稱帝。而這一次感覺沒什麼意義的北上,卻成就了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北伐征程。

陳慶之的七千白袍軍,所獲戰果簡單說出來,卻最是讓人驚心動魄:攻三十二城,所在皆克,歷四十七戰,所戰皆捷,孤軍千里殺進洛陽城。

其所面對兵力從七萬、兩萬、七萬、三十餘萬、五十餘萬,合計近百萬兵力,而陳慶之永遠只以七千白袍所應對,全勝。

一時間北朝皆談陳變色。

白衣書童梅長蘇:領7000兵,140天打下32座城池,擊敗50多萬大軍

陳慶之行軍路線

這聽起來太過玄幻,就連最誇張的網絡小說都不敢這樣寫,可這樣的經歷,卻真實的出現在我國的歷史上,出現在那戰火紛飛的南北朝時期。

陳慶之,就是那時一顆最耀眼的將星。

陳慶之一生未嘗敗績,每次都是與兵力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已方的敵軍對陣周旋並能出奇制勝,曾經創造了以三千人對陣一萬人鎮守的虎牢關、卻僅以三天攻破的軍事奇蹟。

陳慶之晚年最後一戰,梁武帝蕭衍聽聞老將子云僅有萬餘人對陣叛軍七萬多人,火速點兵三萬正欲馳援,結果大部隊還未出城門,就見一騎飛馬傳捷報。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這是他的君主蕭衍對他的評價。

出身寒門,只是個庶族子弟,但是卻用自己不世出的軍事才華在那個動亂紛爭的時代留下屬於自己的神話。

陳慶之,是當之無愧的一代人傑。

白衣書童梅長蘇:領7000兵,140天打下32座城池,擊敗50多萬大軍

陳慶之

而陳慶之的北伐,最驚險的一次就是梁軍進攻受阻。

當時,梁軍被擋在由七萬北魏御林軍駐守的滎陽城下,而北魏大將元天穆率領的援軍正星夜兼程趕往滎陽,另一路由爾朱世隆率領的一萬人馬進駐虎牢關,斷了梁軍退路。

在這危急存亡的時刻,陳慶之親自對全軍將士進行動員,他說:“我們一路打來,攻城略地,殺人父兄,掠人子女,不計其數。所以我們與元天穆的人馬不共戴天,而我們只有七千人,他們是三十萬,今天只有抱定決死一戰的信念了。他們都是騎兵,如在平原交戰,我們必死無疑,只有趁他們還未到達前打下滎陽,如果大家再猶豫就只有等人屠宰了!”

將士們一聽這後退就是死呀!不如進攻反而還有一線生機。

於是白袍軍士氣大漲。

隨後,陳慶之命令進攻,梁軍前赴後繼,奮力攻城,終於在魏軍合圍前打下了滎陽。

而攻下滎陽之後,陳慶之派三千白袍騎兵背城列陣,趁魏軍剛到立足未穩,立即發起突擊。

魏軍做夢也沒想到,剛剛經過激戰疲憊不堪的梁軍,居然放著堅城不守,不顧力量懸殊,反而對敵人的強大騎兵發動野戰,措手不及之下被打得大敗,元天穆僅帶數十騎逃脫。

而後,陳慶之趁勢攻入洛陽,這是桓溫北伐之後兩百年來第一次有漢軍進入洛陽。

白衣書童梅長蘇:領7000兵,140天打下32座城池,擊敗50多萬大軍

攻入洛陽

但是這樣一次驚天動地的北伐,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究其原因,是因為元顥。

史書記載“魏主之出,單騎而去,侍衛後宮皆案堵如故。顥一旦得之,號令己出,四方人情想其風政”。作為北魏宗室,新的朝廷,元顥帶給了遭受河陰之變的北方士族一線希望,如果元顥操作得當那麼北魏各地必回隨風竟從,那麼洛陽就會發揮它首都的作用,迅速建立起一支政權。

但是元顥很快的讓四方觀望之人失望了。元顥志得意滿,任用寵臣,日夜飲酒,朝野失望。並且元顥也對立下功勳的陳慶之內生嫌隙。

六月壬午權臣爾朱榮從晉陽出發,南下進攻洛陽。

陳慶之決定向南梁求兵,元顥在得知這件事後懼怕南人的到來威脅到自己安全決定先下手為強。

他搶先於陳慶之上表欺騙梁帝認為國家剛剛建立,眾心不安需要安撫,突然發兵會導致新生的政權不穩,希望梁帝暫緩進兵。梁帝在得到表文後命令在邊境準備支援的部隊停止前進。

白衣書童梅長蘇:領7000兵,140天打下32座城池,擊敗50多萬大軍

陳慶之

北魏天柱將軍爾朱榮帶著從洛陽出逃的孝莊帝,連同爾朱世隆、元天穆、爾朱吐沒兒、高歡以及鮮卑和蠕蠕的大軍,揮師洛陽。元顥據守洛陽六十五天。陳慶之為了爭取戰略上的主動,帶領自己的七千人渡過黃河,駐守中郎城。在中郎城下,和北魏大軍展開鏖戰。陳慶之處於絕對的劣勢,但仍然在中郎城阻截了爾朱榮三天,損失慘重。

爾朱榮用木頭做成木筏,從硤石渡河,與元顥戰於河橋,元顥大敗,元顥逃到臨潁,遇賊人被擒,洛陽失陷。

陳慶之只好帶領手下的人馬開始向南梁撤退,爾朱榮親率大軍追擊。陳慶之在蒿高遇到了山洪爆發。正在渡河的梁軍被洪水吞沒,陳慶之本人倖免於難。失去軍隊的陳慶之化妝為一個僧人躲過爾朱榮大軍的搜捕,逃到豫州。

在豫州得到當地人的幫助,才輾轉返回南梁。回到南梁,蕭衍對陳慶之大加封賞,升陳慶之為右衛將軍,永興侯,封邑一千五百戶。

這段故事在蔡東藩的《歷朝通俗演義》中用了大篇幅來記錄,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簡直是開了掛的存在。


這套書,從秦朝到民國2000餘年歷史,蔡東藩以正史為經、軼聞為緯,用《三國演義》式的語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寫成了這套中國最完整的歷史小說。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評價這本書:“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並論的。蔡先生對史料的運用與取捨,採取了相當認真的態度。我認為,這部書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為一般人的讀物,並且也可以作為愛好歷史的人們的參考,因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
所以,有讀者問我有什麼能夠一套讀懂中國史的,我一般都推薦他買這套蔡東藩寫的《歷朝通俗演義》。
因為讀它就夠了,讀完它,基本就算骨灰級的歷史愛好者,什麼歷史劇亂編還有朋友瞎說歷史,你基本就能判斷出來。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理工大學的精裝禮盒版, 一共六本,為什麼推薦精裝本呢?因為書實在太厚了,總共六本,加起來七千頁,一本就有一千多頁,不是精裝本的根本不好翻閱。
所以,這個版本的裝幀最好。

想一口氣讀完中國歷史故事的,點下面的鏈接參團《中國曆朝通俗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