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長期不與兒、媳生活在一起,年老生活在一起時沒有親情怎麼辦?

細雨聽風26


沒有親情就盡責任,好歹你老公是公婆養大的,他們長期不和你們在一起生活說明他們有一把年紀了,作為兒子給父母養老送終人之常情,老年人社會閱歷豐富知道生活的不易,他們也不會有多麼高的要求吃飽穿暖就知足了,至於情分人與人之間就那麼回事,沒情分少說幾句話,兒子和父母哪有那麼較真的,就算感覺沒親情,你總不能把他們扔出去吧,還得管不是。

我們村有個老頭90多歲了,他兒子70多歲自己顧自己都困難,誰管?孫子管,三個孫子一家一個月孫子媳婦送飯,這才是沒有一點親近,但三家都管了不管外人會笑話,以後在村裡也不用混人了,要求不高只要給老人一口熱飯就算孝順,誰不管大家會孤立他,議論他,吐沫星子淹死人,你只要能擱住說,現實中誰又能擱住呢?所以沒人敢說不管。

人是一輩一輩往下傳的,對於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只能自己的後輩管,中國傳統風俗一般人改變不了,落個不孝順的名聲,能被人津津樂道一輩子,孩子長大說媳婦都受影響,賭不起呀!有些人雖然不願意管,但吵著管著將高就低也過場了,不管是一定不行的。


丫頭150554212


公婆不和兒子住一起,肯定不是公婆自己願意的,尤其是獨生子的父母,但是為了兒子家的和平,公婆自願分開住,一個城市的,應該會有來往,怎麼會沒有親情?就拿我自己來說,在兒子生活的城市有兩套房,我早出晚歸的帶寶寶,能說沒有親情?我的朋友,兒子家在上海,在兒子需要的時候幫忙帶寶寶,寶寶大了才回老家,那她也是沒辦法呀,就一個兒子一個孫子,為了避免矛盾,兒子不需要了回老家,能說沒有親情?


環80520


沒有親情但是義務還在,親情可以培養總不能讓他們回老家去,畢竟誰都會老誰都要經歷過一次的。現在年輕人都不想跟公婆住一起,住不習慣各管各剛好,但是問題是老的時候還是要住一起不能往老家趕或者住養老院吧!住久了慢慢會習慣的。


三小豬媽媽


其實,和兒女過日子有矛盾的老人大都是很固執的人,但凡願意聽取年輕人的意見並且樂接受的老年人都不會遭人厭。看看那些和兒女生活的開心快樂的老人,哪個不是和善隨便?哪個不是兒女當家做主?


紫藤微醉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結婚之初就自立門戶,有很大一部分父母都會擔心將來自己老了那天,因為身體原因需要有人照顧時必須跟兒子媳婦生活在一起時,因為長期不跟兒子媳婦生活在一起,會感情生疏,親情淡漠。

有這種擔憂的父母不是個別現象,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有類似的擔憂。

其實,只要你會做人,只要你做好養老的經濟準備,就大可不必有此擔心。

相較於距離產生美,對於公婆跟兒子媳婦之間來說,距離更能產生和諧。

不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彼此之間就會少了很多摩擦和矛盾。兒媳和公婆之間最起碼能保持表面上的和諧。

沒有太大的矛盾衝突,面子上過得去,才是公婆晚年跟兒子媳婦能生活在一起的一個先決條件。

兒子是你自己生的,他就算跑到天邊,跟爹媽之間的親情也是割不斷的,關於這一點做爹媽的根本不用擔心。至於說跟媳婦之間的親情,就要看在你們相較年輕時會不會做公婆了。

我認識的一個護士,還沒到退休年齡,去年急匆匆的辦理了退休手續,為的是去瀋陽給兒子媳婦看孩子。她說現在兒子媳婦需要我去幫忙照顧孩子要是不去的話,到老了還咋指著他們管我。

看看,這就是一個很會做婆婆的女人。在兒子媳婦需要自己時,不遺餘力的去幫助他們,以此換取日後年老體衰時兒子媳婦照顧自己的籌碼。

手裡有錢,不曾撕破臉,如此才有資格談親情。

窮光蛋一個,要啥沒啥,兒子媳婦需要爹媽的幫助時啥力不出,這樣的情形談親情,那就是奢談。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的現實。


羞畫麟臺


目標要求簡單些,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擺正主客位置,少管事,耳放聾,眼放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多奉獻,少索取,不算賬,當傻子!不參與小兩口間的爭執,當局外人。把兒子兒媳當鬼子一樣糊弄。給些好處甜頭,吃些虧!最重要的是不跟別人比。


牧羊北海北


現實生活中與公婆很親的有多少呢?能維持基本的尊卑禮儀就不錯了。

我父母,我公婆,如今都80多歲了。都是兩老單獨居住。兒女們各自忙碌著自己的小家,有隔的近的也有隔的遠的。除了逢年過節,或父母的生日,平日回家的不多。

因為老人有老人的固執,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看法。分開兩安,反而更客氣。

但前提是老人必須健康,生活能自理。

一旦老人老到生活行動不便。只有靠兒女伺候了。沒有親情又怎樣?老人曾養兒小,兒如今要養他(她)老。這是責任,是義務。

晚輩憑良心伺候[祈禱]


一葉草73


現在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因為長期沒有共處,父母子媳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都是疏遠惹的禍。不管什麼關係,太過疏遠就會淡薄,父母子女也無可倖免。說沒有親情有點危言聳聽,親情不可能消失,只是需要喚醒。

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的眼中永遠是孩子,這是至理名言。所以父母必須拿出哺養孩子時的心態,對孩子寬容大度,別站在同等位置計較。你不關心我,我也懶得理你,把你養這麼大幫你成家立業,對我還如此冷淡。如果是這種心態,那真的親情不再。現在年輕生活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加上父母子女之間的代溝,生活習慣為人處世態度,表達感情的方式截然不同,很難親親熱熱的相處,不發生大的衝突已經不錯。所以父母必須拿出姿態,儘量多去了解孩子,對孩子的苦惱困惑及時關心疏導指點,多傾聽孩子說話。當孩子在迷惘的時候,有父母的寬慰鼓勵時,就會覺得特別幸福快樂,心理覺得有依靠。時間一長,就會喚醒兒時的記憶,童年的美好又歷歷在目,就會特別親近父母。這樣下去,自然親情洋溢,相處融洽生活幸福。

所以父母在任何時都應該高姿態對待孩子,佔主動去理解體諒孩子,包容孩子的一切。切不可平等對待,那就是跟兒女也斤斤計較,把自己放低成同一位置,那就會越來越疏遠冷漠,真正的沒有親情。親情需要呵護,家庭需要經營,只有這樣才能父慈子孝,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造就美好人生。


農在天涯


換一個角度,女方爸媽長期不與女兒,女婿一起住,感情生分了怎麼辦?[大笑][摳鼻][摳鼻]


sky飛鳥SX


沒有親情?要麼年輕時沒培養下,要麼生活中有過誤解!如果沒辦法只能在一起,就伺候著吧,不過一日三餐,洗洗刷刷,問題好多老人也不滿足啊。除了好吃好喝,還得好臉好脾性,裝一時可以裝不了365天呢,這才是老輩小輩在一起累的最主要的原因。要不剛開始就坐下談開,現在吃吃喝喝都不是問題,兩不相疑兩不相誤才是要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