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國人到了中年後越來越喜歡戶外徒步?

江湖143461199


中年人不需帶小小孩了就有時間,事業穩定也就有些錢,工作壓力大需要放鬆下,戶外空氣好,還可以鍛鍊身體,幾個因素吧


陶然亭233


作為一個曾經有十年戶外經歷的戶外向導(也叫戶外協作員),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從我進入戶外行業那天起,我就發現,玩戶外運動的以40歲到50歲的居多。時間久了,才明白原因。

玩戶外看似簡單,但對體能,經驗還是有一定要求,相對於玩景區,戶外運動還是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特別是海拔高的地區風險更大。

還有戶外運動是一項比較燒錢的運動,比如好點的高山帳篷都要幾千,其他還有睡袋,揹包,登山杖一般也價格不菲,對於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年輕人又要買房,又要結婚,戶外運動只能偶爾玩一下。

而中年人就不同了,一般都事業有成,孩子也大多在上學,不用操心,有錢有閒玩戶外。再說人到中年,全國各地景區也去了不少,也厭倦了景區一到節假日人山人海的景象。

因此戶外運動就受到了中年大叔們的青睞,

一到節假日,邀上三五親朋好友,背上裝包走進深山老林,享受幾日與世隔絕世外桃源生活。身心放鬆又投入忙碌的工作之中,閒暇之餘,又謀劃下一次戶外征程!





野人之謎


我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戶外徒步、爬山,應該是在我37歲的時候,當時初生牛犢不怕虎,菜驢首行,居然就選了自虐指數頗高的浙江楠溪江溯源,整整爬了一天的山啊,才到達目的地---號稱鬼村的羅羊村。

從此就愛上了戶外,十多年了幾乎沒間斷,一直延續至今。

至於為什麼有的國人到了中年後越來越喜歡戶外徒步,我想不外有一下幾個原因:

1、純粹出於愛好

一般來說,喜歡戶外的人,也喜歡旅遊,特別是自助遊、自駕遊,而且戶外徒步,基本上和自助遊或自駕遊相輔相成。我自駕游到某地,也會找機會去爬爬當地的山,走走當地的古道,甚至繞著當地有名的湖泊、公園,走上一圈也行。

2、出於鍛鍊身體的考慮

中年人,一般身體各項指標開始出現狀況,“三高”大概率的出現。而戶外徒步,正好也能鍛鍊身體,讓身體各項機能煥發活力。堅持戶外徒步、爬山的人群,很少會有“三高”的狀況。而更多的中年人,因為朋友圈裡有人堅持戶外徒步,使得本來各項健康指標堪憂的,恢復了正常。這種活生生的案例,鼓勵更多的中年人走向戶外。

3、有了各種戶外裝備的保護

年輕時候,根本沒啥戶外徒步、爬山的概念。更沒有登山包、徒步鞋、帳篷、衝鋒衣、速幹褲等令人眼花繚亂的戶外裝備。現在隨時去一個購物中心,或網店,都能採購到合乎自己戶外運動的裝備。有了這些裝備的保護,使得中年人的戶外徒步等運動的興趣增加,也更加輕鬆自如。另一方面,按中年人的經濟實力,採購這些戶外裝備已經不成任何問題。

4、有了空暇時間

40~50歲的中年人,孩子基本都上大學或工作了。週末或節假日,有了大量的空閒時間。戶外徒步這種有益健康的運動,使一部分不喜歡把空閒時間浪費在打麻將打牌上的中年人喜歡上了。

5、能和一幫興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

這也是我自從喜歡上戶外運動以後的深刻感受。從日常的戶外徒步等運動中,結交了一批各行各業的朋友,定期不定期的經常一起爬山、戶外,更是加深了彼此的友誼。共同的愛好,讓我們這些中年人有了聊天的話題。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像我這樣的中年人越來越喜歡戶外徒步的幾個原因,你覺得呢?


不拘的風906


民間有句老話“百練走為先”。長期徒步對於整個人的心、肺功能都有很大的鍛鍊作用。而且,走路的時候需要消耗熱量,那麼對於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和促進肌肉的發育,以及增加韌帶的強度都有好處。

1、長期坐在辦公室,沒注意身體,經絡僵硬了,全身會有小疙瘩,堅持步行,疙瘩就少很多。

2、經絡不通,脈搏自然僵硬,全身都很緊張,很僵硬。每天下午步行半個小時,全身就放鬆了。

3、身心不和,身心不安,身心不平,身心疾病都來自於氣血不通,氣血不通的原因就是經絡不通,所以,身心都不自由。通過走路,氣血通暢了,身心就自由了。

4、不愛運動,所以心臟不好,步行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跳動慢而有力。

5、生活沒有規律,所以全身肌肉僵硬而沒有彈性,沒有力量。步行有利於增強肌肉力量,還能強健腿力、足力、筋骨,而且也能讓關節更靈活。


愛運動的工程師


60歲之前到處走走.玩玩,多拍些照片留下美好回憶。



爰靜


徒步,中年人最後的狂歡,趁走得動,體驗原生態的快樂。





千行旅行


健康問題,養生問題,越來越被國人關注和重視了。


競彩宇哥


生活穩定,孩子已經長大了,所以開始為自己身體著想


愛足球的YY


是這個原因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6, "thumb_url": "1cecb0003efff45368e51\

浮世相忘


三高唄。人到中年,有了時間有了金錢,沒了健康,誰還不想多活會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