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 北大港溼地成“種子選手”

申遺 北大港溼地成“種子選手”

申遺 北大港溼地成“種子選手”

北大港溼地的候鳥

前陣子,北大港溼地發佈一則消息:“擬在2020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得知這片如詩如畫、萬鳥翔集的樂土要申遺,默默守護著溼地的人們既興奮又緊張:“厲害了我的北大港!”“多年保護的成果!”“能申報成功嗎?”

2019年12月20日,來自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項目技術支撐單位、國家林草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保爾森基金會的專家和學者專程從北京趕來,與北大港溼地相關負責人、護鳥專家及志願者一起,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這件事正式做起了“功課”。

何為“世界自然遺產”?在中國眾多的溼地中,北大港溼地因為啥脫穎而出,有幸成為“種子選手”?申報世界遺產又要走哪些程序呢?

現場走訪

考察生境、植被、鳥類和保護管理現狀

冬日的北大港溼地,有些涼,可熱鬧依舊。

去年12月20日下午,作為申遺項目技術支撐單位成員,北京師範大學張正旺教授帶領一行專家扛著專業考察設備,穿過一人高的蘆葦走進北大港溼地,沿途觀鳥、記錄、看環境……

“我們這趟來主要看冬季溼地生境、植被、鳥類和保護管理現狀,這些都是申遺非常重要的環節,將來國際專家來現場也要考察這些內容。”一路上,張正旺向記者介紹他們此行的目的。

正說著,有專家指著空中密密麻麻的鳥群喊道:“快看!好壯觀呀!應該是豆雁!”大家快速架上觀鳥鏡“追”著雁群辨識,“主要是豆雁,可能混雜了幾隻鴻雁和灰雁”“又飛過來一隻東方白鸛”“到處都有鳥啊,鳥鳴聲就沒斷,這兒鳥況真好”……

張正旺一邊觀鳥一邊告訴記者:“在國際上,評價一塊溼地是否重要,有很多指標,其中,雁鴨類如果超過1萬隻,這就能作為國際重要溼地的一個標誌。現在看來,北大港溼地肯定超過1萬隻了。”

專家認為,北大港溼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到遷徙季,大批候鳥在這裡停歇、取食、補充能量,然後繼續遷飛,它們的越冬地往往在東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繁殖地可能在西伯利亞甚至北極。上萬公里的旅途,需要有中間停歇地帶,而這些地方就如同“加油站”,能保障鳥類順利遷徙,也是保障它的種群、繁衍和發展。相反,如果失去了這些站點,那麼候鳥的生存、繁衍都將受到影響,有些種類甚至會減少或瀕臨滅絕。

“除了看鳥種,環境、保護管理這些也很重要。”在獨流減河南部水循環區域,張正旺帶團隊仔細查看並記錄著。北大港溼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孫寶年介紹,“北大港溼地記錄到東方白鸛最大種群數量是1347只,佔整條遷徙路線種群的44.97%。它們這幾年有留下繁殖的跡象,東方白鸛喜好在高大樹木或建築上築巢,可是北大港溼地沒有怎麼辦?我們就通過這種生態工程來補齊,為東方白鸛繁殖創造條件。你們看遠處像電線杆一樣的架子,就是我們給東方白鸛做的人工巢。”記者瞭解到,近3年來,溼地陸續建起20處人工鳥巢,可喜的是,現在有13處已經得到了利用,東方白鸛今年成功在此築巢13巢,繁育幼鳥17只。

再往前走有一處小房子,護鳥志願者說,那是他們建的“志願者小屋”。在小屋門口,門前立著幾塊關於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情況介紹,以及溼地國家級保護物種名錄展牌;牆上還掛著10多塊牌子:天津鳥會北大港溼地生態監測點、鳥網北大港溼地聯絡站、北大港溼地環保活動基地……進入屋內,大概20多平方米的空間陳設簡單,總體呈原木色,有著濃濃的溼地風格,中間位置放著一張長木桌和幾把椅子,四周牆壁上掛滿了保護鳥類的宣傳畫,還有取材自溼地的攝影佳作。

張正旺評價說:“這間‘志願者小屋’完全是志願者管理、志願者活動的場所,在中國的溼地並不多見,而且很有地方特色,這對申遺來說算加分項,能稱為民間參與案例,對申遺有正面作用。”

申報條件 需官方提名

北大港溼地此次之所以有機會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並非自主申報就可以,而是需要官方提名。國家林草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聞丞直言,這還要得益於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項目。該項目最初由中國候鳥保護專家和相關組織呼籲並推動,繼而才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像是國際鳥盟、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夥伴網絡等組織一直在積極支持。

到2012年,在韓國濟州島舉行的每四年一屆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通過了一項決議,首次提出鼓勵中國黃(渤)海地區通過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形式對其重要鳥類棲息地給予最高級別保護;到2016年,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IUCN再次通過一項關於保護中國黃海海區潮間帶棲息地和水鳥的決議,呼籲在黃海地區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方式,促進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聞丞表示:“世界自然保護大會連續兩屆為同一件事出決議,在歷史上比較罕見,可以說,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項目從一開始就受到國際關注與IUCN支持。”

在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項目摸底調查的自然保護地中,天津北大港溼地被提名,成為天津唯一一處上榜區域。該項目總目標是黃(渤)海候鳥關鍵棲息地,這一帶有很多候鳥重要棲息地,天津有幾塊溼地都在這個範圍裡。但經過比較,申遺工作領導小組認為北大港溼地更具優勢及保護價值:一是面積大、溼地生態系統典型、生物多樣性豐富,二是保護管理有一定基礎。

評判標準 美景、地質、生態、瀕危物種

世界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複合遺產三大類。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UCN等非政府組織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要諮詢機構,參與世界遺產的甄選、管理與保護。根據《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規定,申報成功的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全球現有1100多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將近900項,而自然遺產和混合遺產只有200多項,這說明自然遺產稀缺程度遠超文化遺產。”聞丞解釋說,文化遺產是活態、演進的,人類社會在發展中不斷創造有文化價值的東西,近年來評出的多項文化遺產很新;而自然遺產,由於它是在長期演化中形成的生態、生物多樣性或地質遺蹟,因此相對於文化遺產,自然遺產稀缺和需要保護的程度都更高。

目前對世界自然遺產的評判有三個定義: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同時還有四條標準:第一條是美景,即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從2000年開始,該條目一般不單獨引用;第二條是地質,即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第三條是生態,即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突出例證;第四條是瀕危物種,即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從標準上看,聞丞認為北大港溼地有幾條潛在的標準:一是瀕危物種棲息地,長期監測顯示,全球70%以上遺鷗都在這裡,對這個物種來說不可替代;二是珍稀鳥種的重要補給地,有幾十種水鳥數量超過全球種群數量1%,瀕危物種東方白鸛也在這裡長期停留,這符合第四條標準;三是天津原來為黃河古入海口,這裡有古貝殼堤,能展現滄海桑田、海進海退的變化過程。因此北大港溼地一方面符合瀕危物種標準,也可能符合地質和生態標準。

“而且北大港溼地近幾年在候鳥與環境保護上作出很多努力,解決了候鳥盜獵問題,這些都能達到世界遺產對保護管理的基本要求。”聞丞認為,另外是完整性問題,要保證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的完整性,設想這裡能成為國家公園試點,解決完整性問題,那麼成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把握就更大了。

申遺範圍 選取最有價值的區域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遺產地和保護區是兩個概念,申遺並非申報整個自然保護區,而是選取其中最有價值的區域作為世界自然遺產。

那麼,這片區域要怎麼選取?邊界劃多大?專家指出,基本依據還是自然遺產價值要素的空間分佈,也就是那些珍稀瀕危的鳥在哪裡。通俗來說,遺產是最好的地方,鳥可能分佈範圍較廣,但最終定論不可能幾百平方公里一樣好,因此所劃定的最有價值的區域還要依託長期監測和基礎科研得出的數據,數據越詳實,範圍劃得越精細。

“其實現在申遺的準備時間已經很緊張了,因為我們要在2022年上報材料,在這之前,還會選擇不同的季節來現場做本底調查、生態監測。”張正旺計劃2020年將本底調查相關資料收集齊,2021年做補充和完善。採訪中,專家們說,其實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過程的意義大於最終結果,“申遺過程是優化管理的過程,希望通過努力讓北大港溼地得到最好的保護,讓遷徙於此的候鳥有一處安全穩定的家園,能夠自由飛翔!”

尚成海透露,為全力配合專家團隊,北大港溼地將在2020年成立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協調申遺工作按部就班地推進,並且會把此前積累的鳥種、數量、到達和離開時間等數據以及巡護日誌進行彙總、分析,整理出一套系統的成果作為申遺參考資料;同時還會安排專項經費,支持和保障申遺工作開展。

北大港溼地 生態功能持續向好

北大港溼地位於濱海新區東南部,是天津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面積達348.8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15.72平方公里、緩衝區91.96平方公里、實驗區141.19平方公里。這裡有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完整的典型特徵,同時也是中國第319號重點鳥區,鳥類資源豐富,具有較高的生態特殊性與綜合保護價值,國際溼地專家曾評分0.996分(接近滿分)。目前,這一區域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觀測記錄到在此遷徙棲息的候鳥27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物種11種、二級物種37種。

近年來,濱海新區對標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準,通過實施溼地總量管控、加快生產經營活動退出、持續擴大鳥類棲息地、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等措施,強化溼地保護和恢復,出實招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推動溼地生態功能持續向好。

按照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專項規劃要求,濱海新區先後出臺《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保護恢復工作方案(2018—2021年)》、《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生產經營活動退出工作方案》等文件,提出22項保護修復措施,確保溼地保護面積不減少、保護強度不降低、保護性質不改變。2019年以來,濱海新區實施“退漁、退耕、退葦、退企、退居”五退工程,全面退出保護區生產經營活動,全部完成退漁11.6萬畝、退耕1.3萬畝、退葦12.4萬畝、退企10家、退居24戶,減少人為活動,還自然一片寧靜。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尚成海坦言,北大港溼地年平均降水量528.24毫米、年均蒸發量1947毫米,水資源嚴重匱乏、缺水退化問題突出。對此,2018年以來,他們通過構建天津市南部水循環系統,實施引灤入庫、引海河水補水,補水總量達3.79億立方米,如今,保護區有水溼地面積已從2017年的140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240平方公里,這讓候鳥在保護區分佈、棲息的範圍更廣了。

在加強野生動物保護上,北大港溼地實行“人防+技防”的保護模式,增加28名安保巡護力量,實現保護區巡護全覆蓋,對重點區域實施24小時晝夜巡護;同時建設80處高清監控點位、新建溼地和野生動物指揮中心1處,提升監控能力,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野生動物違法行為。(記者 王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