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年媒体从业者疫情期间的三点记录思考

大学一毕业就入行媒体,弹指一挥,十载过去,建树聊无,逃兵没少当。但还是想借助文字,记录下疫情下观察到的你的我的他的生活,有总结、有寻问,希望能引发一些共鸣,为疫情下的你我提供一种别样视角。

1、关于村子

老家所在的省份因为“硬核抗疫”屡次见诸媒体,不少网友戏言要“借省长”用一用。1月23日(农历腊月29),我从省会坐长途汽车回县城,当时站点的乘客并不像往年那么多,可能与多个地级市、县城开通到省城的高铁有关系,大家对疫情并没有高度紧张。但长途车站的消毒工作,包括工作人员提醒乘客戴口罩都做得不错。

大年初一,村里的广播通知初二开始封村。一开始是自己紧张,但父母长辈并不在乎,依然到处走动串门聚众聊天,戴口罩就更难了。正应了网上的那句流行语:我们劝父母戴口罩,如同父母劝我们穿秋裤。60后和8090后都有自己的固执。

一个十年媒体从业者疫情期间的三点记录思考

年轻人接受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智能手机,朋友圈和微博的各种真假消息漫天飞,而疫情通知的早期——农历初二初三的时候,父母辈们接受讯息的主要途径电视机——依然还是各种综艺、电视剧节目包打天下,也难怪他们对疫情的短暂麻痹。

关于疫情防护,最好的上课手段莫过于身边的案例,当我们县通报第一起确诊病例的时候,村子里开始紧张起来了,出门大家基本都开始戴口罩了,村里的麻将场不见了,就是聊天大家相距也比较远。

过去十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大家都埋头挣钱,我们这个村子也不例外。平时过了农历初五,基本很多人都返城务工了,村子里一年四季也就春节热闹几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媒体形容的空心村,街上少见人影,有的也是老人和小孩。

突然爆发的疫情让大家都慢了起来,习惯了谋事业、比挣钱能力,但如今谈论更多的是健康,村头闲置的健身器材,也被人利用起来了。

从前慢,一直觉得是奢望,因为疫情,突然真实起来,有更多时间和父母相处了,我们也不再尝试一味固执指责他们对疫情的不上心了。毕竟与处在各种泛滥疫情讯息中的我们相比,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还是相对单一,他们更相信电视、邻居和亲戚之间的小道消息,不同的媒介环境影响了大家对疫情的看法。

2、关于行业

在媒体圈里摸爬滚打了十年,从起初的社会新闻记者到如今的行业领域(房地产)报道者,深知从事社会新闻报道的难度有多大,要不然自己也做不了逃兵。感谢奋斗一线为我们带来一篇篇前线实况报道的同行朋友们,现场报道带来确定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

而作为行业媒体从业人员,也能欣喜看到自己所在行业的品牌企业在关键时候积极行动,捐钱捐物去支援武汉。这个行业长期来受人诟病,被认为是高房价的推动者、暴利的行业,品牌声誉一度危若累卵,但这次疫情或许是一个改变的契机,是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展现行业担当的作为期。

当然也有不少从业者担心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此番疫情过后,人们购置不动产业的意愿会有多大?过去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但眼下最大的“恒产”不是金钱、物质和不动产,而是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免疫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健康,其他的一切附着物(过去盲目追求的车子、房子)还有什么意义。

也有一种论调认为,疫情过后,人们将更重视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比如很多“北漂”在节后复工返京后,需要各种证明、甚至房东亲自出面才能回到自己的租住的房屋,这也将更加刺激“漂一族”的购房欲望。在产品打造上,未来健康住宅、低密度住宅、注重防疫建设的小区可能更受青睐。

一个十年媒体从业者疫情期间的三点记录思考

3、闲的时候做些什么?

假期漫长,从一开始的任性挥霍,看剧打游戏,到后面的稍显无聊,甚至憧憬上班。相信很多人疫情期间的心路历程大致可以这么归纳。

大咖们都劝大家利用富裕时间多阅读,多思考整理,提升个人技能,为将来全面开工储备弹药。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说,“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们终不能让时间荒芜,否则,未来的答案一定很苍夷。

习惯了繁华、热闹,无法忍受寂寞、孤独。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值得推荐,看作者一个人如何在广袤的新疆、在一个荒僻的村庄寻找个人的乐趣、思考人生的追求的、探寻人和自然界的相处之道的。

一个十年媒体从业者疫情期间的三点记录思考

此次疫情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十七年过去了,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并没有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让我们觉得人定胜天,我们无往而不利。然而,大自然的警告在人类最自信的时刻发出了。我们并不比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高贵多少,如果继续傲慢生活,教训依旧会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