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甜宝爱学习


父母陪孩子读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等

每个人每天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播种,无论播种什么都会有收获,由量变到质变,种善因得善果!



西安新农民




亲爱的家长们,请你记住:你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什么样,孩子就会什么样!

所以,你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得成为怎样的人!

分享一个我曾经的真实经历:

那是在我约摸十二三岁的大夏天,那天很热,我在太阳不是很毒辣的下午,去家乡的涝池里洗衣服,正洗着,突然听到旁边传来劈啪两声,转头一看,发现同村的一个大嫂正打着小孩的耳光,她用力极猛,手掌击打着孩子的脸颊,啪啪作响,我看着孩子的左右脸颊都出现了鲜红的指印。 刚想起身阻拦,就听那位大嫂嚷道:“你没看见我正在洗衣服吗?你这个死小子,要吃冰棍不会等一下吗?你不吃冰棍会死吗?气死我了!气死我了!”那大嫂涨红着脸,颤抖着身体地嚷嚷。

原来是马路上来了个卖冰棍的,让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馋嘴了,来向正在洗衣服的妈妈要钱买。 而那位大嫂的反应也太大了,村里人是没有钱,一个字儿恨不得掰成八瓣使用,那来闲钱给孩子买冰棍呀!可也不至于那样打孩子吧,我不由暗暗腹诽着。

但那被打的孩子的反应更令我吃惊,他双手捂住脸颊、怨恨地盯着母亲,恨声恶气地大喊:“你先给我钱买冰棍,等一下再洗衣服也不会死!” 喊完,男孩转身飞速地跑了,气的发抖的大嫂发狂了,顺手抄起锤洗衣服的棒槌,追了出去。我直起身,望着一大一小、一快一慢的身形直跑向了远处……

过了一会儿,大嫂气喘吁吁的回来了,我问:“逮住了你儿子了吗?”,她涨红着脸说到:“没有,死孩子,跑得太快了,我以前是可以追得上的,算他走远。”

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母子俩之间的家常便饭吧!你看,孩子都知道喊完就跑,而且跑的飞快,没有对母亲行为习惯的了解,没有平常为逃避母亲一再追打的锻炼,岂能如此?!

由此再想到最近一段时间的两个“弑母”事件,不由感慨万千,亏得那小孩当时只有七八岁光景,如果是十二三岁的年龄,在母亲殴打他时,他会如何反应呢?


赵静teacher


世间有很多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们不可能全部习得,也不可能全部都教授给孩子。

但我一直坚信,作为一位妈妈,我能坚持做到的就是言传身教。

我一直认为,即使我有孩子,他们也不会是我生活的全部重心,事业、交友、健身等,对我言也很重要。我也想用努力的精神,去影响孩子成长,让自己成为他的榜样。

我在孕期期间从未停止过工作,直到进产房前那一刻,我仍然在查收工作邮件。我想做到,不会因为怀孕而停止过一天的工作,因为这样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我的公司越办越好。

我一周坚持3-5次锻炼,因为我希望孩子眼里的自己,是美丽的,健康的。

我也会不定期撰写育儿日记,记录两个孩子的成长,让他们知道我虽然不能天天陪他们,但我一直关注着。

即使再忙,每年我都坚持安排家庭旅游,带着孩子,去看这个世界,去思考去感受一切新奇好玩的事情。

我知道自己与其他妈妈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但我一直在努力的去做到,我想用自己的勤奋,乐观,坚强去影响我的两个孩子,让他们变得勤奋,乐观,坚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

当我问孩子将来要去哪里读书时,他会说,我要去妈妈的学校!然后我问,那是哪一所呢?他说,我忘了。

对,他根本不知道哈佛是什么,但是他知道妈妈很棒,我觉得就够了。


曾敏敏老师


首先父母要有表率,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诚信无贪宽严相济,先教做人自然大成。


庞永源


我希望每个父母都不要打骂孩子 那样真的会留下心理阴影 不玩觉得那是我生出来的 就可以随意打骂 不要给他们一个黑暗的同意 做错了时间心平气和的说出来改就好了 真的没必要骂孩子你怎么不去死 如果我的妈妈不骂我的话 我想我就不会得抑郁症 自杀过好多次被救回来 而她却说 你怎么不找个没人的地方死 作什么 那时候我真的好狠 真的希望我不是她生的 我没有那样的妈妈


余生只爱他131941387



归去来兮迟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记得我现在养成了一年读100本书的习惯,都是来自于父母的教育。

我小时,父母为了培养我阅读的习惯,真的是煞费苦心,做到极致。比如他们每天晚上都把应酬取消,专门在一起吃晚餐,在晚餐后,每个人手捧一本书,当然我们的书都是一样的,然后开始朗读。 刚开始小时候是父母读,后来我识字后,就是我来读。读完之后我们彼此分享读后感以及心得。

别小看这件事,如果坚持每天都做,就非常困难。

我经常想,我养成了这么多坚持的习惯,比如说,坚持18年早起,以前是5点,现在是4:30,坚持用效率手册,管理自己的时间;坚持记日记,坚持每年100本书。这些坚持来自于我从小的一次挨打。 那时是4岁,我听到隔壁小朋友家弹钢琴,我非常希望能够拥有一架钢琴。当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我母亲一次认真的谈话,她问我,是否可以做到坚持,如果可以做到,我们就买下来。如果不能做到,就不要买。我信誓旦旦说我绝对可以。可是每天幼儿园结束,从此我的生活就是每天训练钢琴四五个小时。我再也没有娱乐生活了,虽然我母亲在成就动机领域,对我调动的非常好,比如每天钢琴训练,都设置了【演奏会环节】都有一个场景是欢迎我出场,全体鼓掌,我行礼,然后入座开始演奏的环节,他们创造了一种仪式感,认真聆听。然后我经常会被“设计”去参加演奏会、比赛等。 但一年后,我还是决定不坚持了。有一天我爆发了,站在了琴凳上,高呼世界上我恨两样东西,一个是钢琴,一个是我妈。我发誓,我从此不练钢琴。当晚我就挨了打,第一次挨打,真的很疼。我至今记得我母亲是打在我屁股上的,我当时穿了一件棉裤,荧光黄色的连体棉裤,就算这样,她真的是毫不留情的把我打倒残……我记得第二天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都无法坐在小板凳上,一坐下去,蹭的站了起来。太疼了。当晚被打完,她又懂得打一下还拉拢一下,当晚的谈话,让我记忆犹新。 母亲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打你吗?我说,知道,不练琴了。母亲说,其实跟钢琴无关,是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习惯。

你要做一个说到做到的人,而且只要答应了,就要排除万难坚持做下去。

这句话对我人生影响很大,也因为这件事,我从此就养成了坚持的习惯,练了8年钢琴,后来学习美声考到了国家美声最高等级,一个9、一个10级;练就了英语考到专业8级,做过同声传译,获过全国英文演讲比赛总冠军,北师大三年英文系排名第一。

认真的人最可爱,最初的动机其实都来自于他人,尤其对孩子来说,做一名好父母以及找到一位好导师非常重要,但动机最终必须来自于孩子内心,否则他不会长久。


张萌萌姐


【父母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也是一项管理的艺术。

在职场管理中,有个“古狄逊定理”,是由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逊提出的。

他说,管理是让别人干活的艺术。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最差劲的管理者。

同理,在家庭教育中,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一个把自己累垮的家长,是最差劲的家长。


好用溺爱筑起一道墙,养成“巨婴”坑爹娘

上午,突然下起雨来,我看隔壁院子晒了衣服,敲门未见应答,于是就帮忙把衣服收进我家屋檐下。

不久,隔壁奶奶蹒跚而归。说了一些“远亲不如近邻”之类的话,突然,她浑浊的眼中闪了一丝类似泪光的东西——

“我真的太累了,我想去养老院住,真的!”她看着我。

我赶忙将她让进屋,请她坐下,倒了一杯茶。

老奶奶今年73岁了,祖孙三人一起生活。平时里里外外的打扫、买菜做饭,照顾还在读小学的孙子,都是她一个人。

她年轻时宠爱儿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那时候她在工厂上班,赚辛苦钱,但是对儿子却有求必应,“再穷了不能穷了孩子。”她道。

“后来他工作不得志,说不干就不干了,在家待了好几年。我托人给他相亲,娶媳妇都是我出钱。孙子出生后,也是我一个人照顾的,他们既不拿钱回来,也不好好教孩子,每天回来吃饱睡醒,拍拍屁股就又出去了。”

“我那个媳妇狠心呀,说要离婚,孩子也不要了。现在这个孙子啊,学习不好,脾气还大。每天上学,不是忘记带书,就是忘了带本儿,今天忘了带书法课的毛笔,叫我送过去,刚刚在学校门口,他大发脾气,嫌我慢了……”

老奶奶擦了擦眼睛,“我这么大岁数,还在重新养‘幼崽’,这小白眼狼,和他爸一样没良心啊!我真的还不如住到养老院去,我太累啦!”

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安慰她,我既同情她,也为这一家三代人感到可悲,她用溺爱,亲手筑起一道墙,奉献自己的一切,亲手造就了“巨婴”坑了自己。至此,她仍然不会明白,是自己错了。

以爱为名的控制:我把全世界给了你,而你却想着逃离我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中,为了养育学霸女儿不惜倾其所有的母亲宋倩,真是让人又怜又恨。

为了女儿的高考,她辞掉重点中学物理老师的工作,全心全意当起备考“后援团”,她每天给女儿做药膳;给英子的房间安装隔音墙;为女儿制作的学习计划,时间颗粒度小到以分钟为单位;一切她认为与高考无关的事情,她毫不犹豫地清除干净,她阻止英子去天文馆当双语讲解员,毁了英子的乐高……简直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然而,这种以爱为名的极端控制,把英子逼成了抑郁症,她甚至想以自杀的方式来摆脱母亲的控制。

“我实话跟您说吧,我想去南大,也是想离开北京,想离开我妈。”英子对刘静如是说。

“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当她站在桥上对着妈妈吼出这两句话,她的心里对母亲何尝没有愧疚?于是她又说:“对不起,是我没有变成你们心里想要的那个样子,我不配得到您的爱。”

对孩子最好的管理,是让孩子自我管理

前一段时间,一位大一新生因为生活费问题,上了热搜!

这名大一女生发求助帖,她希望母亲每月给4500元生活费,但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

而另一位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借钱”上大学,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曾健宇告诉记者,自己在暑期已挣得部分学杂费,其余是找父母“借”的,以后会尽量“还”给他们。

“我现在每月生活费1700元,父亲和我说过,我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他借的,以后都要还的。”

虽然部分网友对于父亲的做法表示出质疑,认为太过于冰冷,失了亲人间的温情。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曾健宇对自己的开支有清晰规划,除了日常开销,还计划每月存两三百元做创业基金,打算在大学做程序开发赚生活费。

他有规划,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

同样是00后大一新生,对于生活费的态度,折射出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高下立见!

爱你,不是什么都无条件給你,而是让你学会承担!学会创造!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其《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极力倡导,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为促进心智的成熟。

父母必须首先做出分离的姿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父母要忍住干涉孩子、替孩子承担责任的冲动,学会爱中管教、划清界限,分清自己的事和孩子的事。

通过一句“这件事,你怎么看?”,把孩子的问题温柔地还给孩子,就是把做决定的责任归还给孩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当甩手掌柜,真正好的家长,“懒”在手脚,“勤”在大脑。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让孩子既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又积极自主思考。

明确划清界限,由包办型转为引领型,孩子就得到选择的机会,自行评估选择方案,承担相对应的行事后果,因此变得独立而自律,父母也就不至于感觉疲惫了。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错误的角色,把自己累垮,成为最差劲的家长。

1.拯救者

孩子回家,磨磨蹭蹭,看看电视,逗逗狗。你会不会忍不住一遍遍催促:“快去写作业!”

孩子早起,“妈,我的袜子在哪里?”

你会不会急匆匆关掉灶上的火,一边责备着“都多大了?一天天地只知道动嘴巴,你咋这么懒?”,一边去衣柜里找到干净袜子递到孩子手中?

这些熟悉的家庭教育场景中,你是否享受着被依赖的成就感,执着地扮演“拯救者”的角色,却没有觉知自己已经侵犯到孩子的自由空间?

2.牺牲者

“我为了谁啊?我不都是为了你好吗?”

“为了你,我操碎了心。”

“要不是为了照顾你,我怎么会辞职?”

“要不是为了你,我和爸早离了”……

想必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语。长期以来,在孩子面前把自己塑造成“牺牲者”形象的父母不在少数,想用“牺牲告白”感动孩子,然而是这份“良苦用心”却常常适得其反,亲子交流障碍由此产生。

而父母却不自知,仍沉溺于所谓的“好父母”形象中,不经意间把孩子推向“放纵者”的角色,本该相互独立的两个人,就活成了亲子共生体,相互束缚、相互牵制,均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

界限不清、相互牵绊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和孩子往往进行着相互牺牲的索取,成为两个灵魂无法独立的人。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先生在《情感暴力》中对写道:

“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这句话,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让“我”幸福,希望孩子觉得能有“我”这样的父母何其幸运。表面上看并没有对孩子要求什么,实际上却给孩子的心扣上了一把大锁。

其实,父母自我牺牲式的代价和貌似没有期望的期望,孩子是能察觉到的。背负着父母“劳苦功高”的压力,孩子或者步履维艰地前行,或者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放下重担不再背负。父母之爱,就这样沦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羁绊。

用一则小故事,作个总结

一个男孩问迪士尼的创办人华特:“你画米老鼠吗?”

“不,我不画。”华特说。

“那么你负责想所有的笑话和点子吗?”

“也不。我不做这些。”

男孩很困惑,接着追问:“那么,迪士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么啊?”

华特笑了笑,回答说:“有时我把自己当作一只小蜜蜂,从片厂一角飞到另一角,搜集花粉,给每个人打打气,我猜,这就是我的工作。”

在童言童语之间,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不言而喻。

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应该成为一个这样的“管理者”,即“引领者”,而非亲力亲为的“救火队员”,事无巨细地参与孩子的一切,剥夺了他,也迷失了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感谢阅读全文。

当家长不易,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质保障,更要给孩子精神上的滋养与支持。

<strong>


愫说育儿


作为母亲,我希望我的孩子先会做人,然后再要求她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教育我的孩子:

一、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的点滴教会我家姑娘明辨是非,知道自己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举个例子,她们幼儿园每次吃饭前都会让孩子背诵《悯农》这首古诗,但我发现孩子可能是由于年龄问题所以有些认知并不是十分清楚,只知道不应该浪费粮食。为此,我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回老家,然后我们一起和她外婆去地里干活,虽然孩子小干不了太多的事,但在劳动的过程中她却能深刻体会到收获的不容易与艰辛。当然,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会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可能做好孩子的榜样。再如,因为我外婆年纪大了,又是一个人生活,所以我和孩子的爸爸就会经常去找老人聊聊家常,顺便带些常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给她,见得多了,我家姑娘每次经过我外婆门前时都会跑进去问问她需不需要买什么东西,有时有好吃的东西她也会说:“要留着带回去给老祖吃……”听到姑娘这么说,我心里真的挺欣慰的!因此,不管孩子聪明与否,我觉得都应该先教孩子如何去做人,在大方向上引导好孩子。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我家姑娘有个毛病——东西乱扔,不会收拾,为这个事平时她经常被我说教,但就是改不了。今年她刚上小学一年级,每晚都有家庭作业,但她仍然和往常一样写好作业都不会按我说的把所需要的东西收拾好放书包里。第二天,我送她上学回来发现她的作业本还在沙发上,本想送去给她的,但后来想想我又没送去学校给她,结果中午接她回家时,她整个人都显的有些萎靡不振的,一问她原来是因为她没交作业本而被老师说了几句。借此机会,我就问她忘带作业本的原因,让她找到自身的问题,然后又耐心的跟她讲认真收拾东西所带来的好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每个人而言都会受益终生!

三、教授孩子文化知识。对于这一点,我没有强迫性的要求孩子去学习,而是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去逛逛超市,去新知图书城坐上个把小时,让她看看自己喜欢的图书,不懂的地方呢我又教教她,所以她也挺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

四、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她自己去做,锻炼孩子必备的生活能力,虽然有时看着是有点可怜,但我宁可让她可怜一会也不希望她可怜一辈子。

五、平时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学会倾听她们的想法,即使她们年龄小,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不能随意扼杀她们的想法。

教育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希望我们每位父母都能多一点耐心和信心。


FWY我之所爱


1.制定规则。我女儿上一年级,开学第一天,我就告诉她,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家庭作业,没有理由拒绝。渴了饿了,可以先吃点东西垫一垫,但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这是原则。接下来就是奖励。让她自己列几项奖励措施,看电脑,玩游戏,找朋友玩都行,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我给女儿定了两个闹钟。9点的是提醒她游戏时间结束了,要收拾东西洗漱了,9:30是准时上床时间,轻音乐一响,立马上床关灯睡觉。半个月时间,我两个孩子便养成了习惯,听见不同的音乐声,就知道要干什么了。当然,游戏结束的音乐是她们最不情愿听见的,但都没有说什么。最重要的前提是要和孩子事先商量好规则,让她明白并且遵守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奖励会变成惩罚,具体的惩罚规则由她来定。父母要把学习和玩耍的自主权像踢足球一样踢给孩子,让她自己抉择,权衡利弊。

2.树立榜样。我们全家人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在孩子面前从不看手机,玩游戏。女儿写作业的时候,他爷爷专门带着弟弟关上门玩,给她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我则在她旁边,说是陪学,其实是监督。但方式是在她桌子旁边看书学习,比她还认真。当她思想开小差的时候,你可以适当点一下,但不要一直盯着。全程要严肃认真,她自然不敢马虎。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偷看几眼手机,故意让她抓住,她就很骄傲很自豪,义正严辞地批评我一顿,然后很乖很乖地继续写作业了。我就装作很委屈,罚自己多看会书,过着开恩,让她多看几分钟电视。小小成就感的背后,其实是对她自己的约束和自律。

3.多陪伴,多沟通。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关系就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关系,闺蜜关系。我和妈妈就是这种关系,从小到大,她既是我最尊敬的长辈,更是我贴心的朋友,学习,生活,小心思,谈恋爱,甚至暗恋某个人,我都会告诉她,她会站在我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再征求我的意见。所以,我的人生路上很快乐,人生观价值观都很正确,没有厌学,叛逆之类的,但也不是那种逆来顺受乖乖女的形象,妈妈为我塑造了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个性人生。现在,我对女儿依然如此,也希望能长久保持下去。这需要父母多沟通,放下身架,放低姿态,和你的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从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