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遍地開花說明了什麼問題?

白眉鷹派


無利不起早,說明利潤高,藥店又不是慈善機構,不管什麼行業,有利潤才能生存,說什麼大家保健意識增強,比去醫院方便,人人都是醫生,可以自己買點藥省錢,都是沒用的話,不掙錢誰開店,難道百姓對藥的需求高於飲食服裝,沒利潤誰開店!只說明一個問題,藥品利潤高,活的很滋潤!!!


隨風遠行風雨無阻


確實,藥店在實體商鋪中的比例越來越高了。換一種說法:藥店在實體店中很少看到有倒閉的,反而經常看到新開的。

綜合分析一下,有如下幾個原因:

1、早期國家對醫藥政策的開放,允許個體在一定的條件下經營一定類別的醫藥產品。這是第一波藥店的紅利。

2、初期對藥店的經營的類目等有比較嚴格的規定。後來逐步開放,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允許在醫院看病的病人,在取得藥方後去藥店買藥。這是第二波紅利。

3、在電子商務的這一波衝擊大潮中。藥品是不允許網上銷售的類別。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明確的信號要開放藥品的網上銷售。

4、大部分的藥品都有嚴格的標準,嚴格的用法,用量。甚至要專人指導,不可兒戲。藥店也配備了專業的執業證書人員,這樣買藥的人更放心。

5、國人的保健意識漸濃,願意在身體上花錢,也花得起錢。人們購買保健品通常的渠道也是自己信賴的藥店。

6、無論是藥品還是保健品價格成本都不透明。利潤很高,有的甚至暴利。有利可圖,投資者,投機者都想分一杯羹,不是嗎?



天下事深圳情


說個我親身經歷吧:由於年輕時工作原因,在單位跑長途車,飢一頓飽一頓,最後落個胃病,時不時的給我來一下。有種胃藥對我很管用,所以常備。前段時間藥完了,再去買,價錢整整翻了一倍多,漲幅達120%。就是這種藥,同名不同廠家,數量一樣。最便宜買過一塊二毛錢的,最貴的買過二十六塊錢的,看看有多大的差價?老家小區不遠有排商鋪,數了一下共十八個門面,不同公司開的藥店就有七家,其中一家公司有兩個分開的門店。如果藥店不是暴利,商家會開那麼多店嗎?

再說一件親歷事情:母親年事己高,身體有病,離不開一種常用藥。一次我買了十盒常用藥及其他藥。當售貨員給我開票時,我順口和小姑娘開了個玩笑:我買這麼多藥,給我優惠多少?小姑娘猶豫了一下說:這十盒藥,每盒給你優惠五毛。我直接暈了!藥店的藥還能搞價?大部分人買藥,都不搞價,我也從沒搞過價,這次真長見識了。我一聽有門,就說叫你們店長來,我來和她說。店長來了,說了半天,店長給這十盒藥,每盒降一塊錢。我還不死心,我對店長說:這藥是常用藥,以後就在你家買了,我謝謝你給我的優恵,但你這個藥現在給我的價,比在哪哪的還貴,我隨便報了個地方,蒙她了一下。說:你給經理打個電話,問問我報的這個價能拿不?磨了店長一會,她撥了一個電話,經過請示,最後每盒藥優惠了兩塊錢。光這十盒藥,就省了二十塊錢。這真的是顛覆了我對世界的認知!

此後我不論在哪個藥店買藥,如法炮製。最誇張的是,一次給母親買了五盒藥,標價三十六,最後三十一拿下,每盒竟了省五塊錢。由此可見,藥房是多麼賺錢!

提醒各位朋友,如果是周圍有多家藥店,多問幾家。同一種藥,每家的藥價不一樣。上面所說的七家藥店,同一種藥,有的價差在一兩塊左右,多的差三四塊錢。再一個,有個醫界的朋友告訴我,中藥有產地之分,功效不一。西藥同一種藥,哪個便宜買哪個,因為配方成份基本上是一樣的。他說的也不一定對,自己定奪。還有,同一種藥,數量不一樣,現在手機都帶有計算器,算一下,平均每粒多錢。我親歷,某種藥有七粒裝十粒裝,看似七粒裝總價便宜,算下來七粒裝比十粒裝每粒貴兩毛多。我還發現一個藥店小秘密,常買藥的朋友,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找藥店店長使勁的磨他,大多店長都有一定幅度的降價權限。平常買藥花的冤枉錢真不敢算,省下的可全是真金白銀!買藥多跑幾家藥店,當然沒病更好!

祝大家都平安健康!


渭河飛雁


我是醫院裡的藥師,對於藥房遍地開花我是有點感觸的。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1.談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嗓子不太好,但醫院裡沒有潤喉片,於是去了外面的藥店去買,我說,買某某潤喉片,店員看了我一眼,然後問我有沒有醫保卡,我說有,然後去一個架子上拿下來一盒藥,具體的名字想不起來了,比較拗口,說這個藥的效果好,給你拿這個吧,我說我不要,我就要某某潤喉片,她說沒有。然後又給我說,嗓子不好是發炎了,得拿點消炎藥。我說不要。然後就開始反覆勸我買下那個所謂的消炎藥。我明確表示,我不要。然後交錢,19.8元。說實話,我挺反感的,當時我是覺得這些話對我來說是個挑釁,我不知道這個藥的利潤有多大, 但我知道肯定跟她的工資是掛鉤的,那這樣問題就顯而易見了,藥店就是掙錢,它的利潤要比醫院藥房高,因為醫院藥房現在是平價,不允許加價。所以,有利潤讓藥店遍地開花了。

2.國家的政策支持,國家推動醫藥分家,處方外流,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哪購藥。對藥店是利好,給了它們很大的機會,所以藥店變成了商機無限。

3.還是國家政策,國家控制醫院藥佔比,這個藥佔比控制是為了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加上醫院藥品零加成的原因,醫院的藥房其實是虧本的生意。但為了控制藥佔比,一些醫生會鼓勵患者外出購藥,無形中也給了許多藥店機會。

4.談談藥店的利潤,不要噴我,只是個人觀點。醫院裡是沒有保健品的,只有藥物,比方說,有2塊錢的維生素C,而外邊的藥店有98一瓶的天然維生素C,如果是我,我選2塊錢的,但多數人跟我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保健品的利潤我就不說了,反正它不是藥品。再者,醫院藥房零加成,但外邊的藥店是沒有零加成的。

所以現在外邊藥店遍地開花無外乎就是有利潤,但是確實也方便了生活,比去醫院省下不少時間。


藥匣子青青


藥店遍體開花說明了什麼問題呢?首先說明開藥店有利可圖,而且利潤不菲。在當前高房租下,實體店紛紛倒閉,藥店還能一枝獨秀,呈現出畸形的繁榮,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平時我們看藥店,幾近門可羅雀,鮮有人來,為什麼還能經營下去呢,光顧藥店的都是些什麼人呢?以本人觀察兩大類人,即有醫保的人和沒有醫保的農民工。①有醫保的人去藥店主要購買保健品,非處方類藥品,藥店開的是藥品名,賣的是保健品,這類人往往是大手筆購買,反正是刷醫保卡不付現金,藥店利潤豐厚,這類人是主顧客。②其次是沒有醫保的農民工,這類人群由於經濟拮据,異地不能報銷,醫院過度檢查,頭痛腦熱,小病小災往往去藥店買藥自行解決,既快捷又能省下一點錢。本人見過有醫保的人從醫院取藥再低價賣給藥店,雙雙賺錢。以上就是藥店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


酷炫寶貝6


個人認為主要是管得不嚴,錢也好賺。說一點個人看法,我住的地方12.3分鐘的路程,路兩邊的藥店就7個,小區裡面還有。附近的小區新開發的多,入住率也一般。這麼多藥店,不排除有自己家有房子的,但是肯定有租房子的,這房租,人工,水電費……要是不賺錢,早不幹了。


天天一胡胡一天


製藥廠,醫院,藥店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利益鏈,五六十年代和你家庭關糸再好的醫生,只開三日的藥,中醫只開三劑藥。服藥後再視病情,適當增減藥物品種。現在的醫生恨不得你驢馱擔挑,車拉船裝。現在的醫德,及教師的良心大家可想而知。


用戶農人閒談


個體藥店買藥方便,所以有發展空間,現在不是去醫院看病難嗎,看一次病耽上半天,一個感冒,花上一千幾百,這檢查,那透視的,一圈下來,醫生開的藥,一大包,賣藥哦,我的身體自己清楚,感冒來了,以前買一包中山石歧感冒涼茶,煲好飲完,被子一蓋出身汗,好了,現在藥量少了,那我就加一包,兩包一次,對比一下,去醫院看病,還是自己到藥店買藥,那個便宜,一清二楚了


LJC逍遙客


說說我的經歷吧,十多年前正值中年,有次本想去藥店買些維生素,就小時候很便宜一瓶幾元的那種,誰知剛進門一個小姑娘就迎來上來,順便提了一個大框子跟在我後面,我說明來意,別人說沒事,我幫你推薦,我再說一次,別人又說她是正宗醫學院畢業的,我說你看看我今年不到四十身體健壯,還沒到用框裝藥的時候吧,別人又說沒事,繼續跟著我。

我只好退出藥店作罷。


荷韻輕香62916350


我也來說幾句。

現在大街小巷真是藥店比比皆是,可謂五步一“哨”,十步一“崗”如雨後春筍般地開放。

在各種經營不得力狀況下,藥店卻強勢而上,試想無有利益,怕不會起早吧?!

到處是藥店的確方便了大眾,培養了依懶性的“保健意識”;更有“電話叫,藥送到”的商業策略和廣告語,加上兌換積分領禮品的推波助瀾。使我們的藥店業蒸蒸日上?好不厲害。

與之相比的是書店在萎縮在掙扎,鮮有人去光顧,更別提看書學習了。

社會在進步,各種養生專家在灌輸,保健醫生在坐診,免費檢查都以相當理由使“患者”相信藥和醫的神奇?而放棄了人自身的調節能力。這難道這不是一種無知和悲哀嗎?

再說藥店能遍地開花,如若不允許怕也不會這麼擴張吧。凡事不能僅看一個面,就像豐富的菜品供應一樣,如何監管菜蔬的安全性才是要做好的大問題!

藥店多了未必是好事,大眾又缺乏相應的醫學知識,人云亦云,為了健康那是捨得下本錢的。與我們過去的理念相比,現在真怕你不病,沒關係,可以保健一下嘛。

站在大街上舉目四望,唯藥店醒目“靚麗”,諾大一中國,“藥”食同源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