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并不是商业高度发达的表现?

引言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小农经济作为经济主体的,这样的经济生产方式虽然相对稳定,但是生产力却相对低下。在生产秩序稳定,政治环境较好的时期,这样的小农经济才会有剩余劳动力投入到手工业生产中,提供商业发展的条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分裂之中,中国的南北方经济发展都陷入了一定的停滞。即使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中国南方,也没有能够出现发达的商业,国家的经济依然以自然经济为主,人们的交换大多是以物易物,对于货币的需求量很小。

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并不是商业高度发达的表现?

今天繁荣的商业集市

但是到了唐朝,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飞跃,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盛世。虽然在唐朝时期中国的经济依然以自然经济为主,在生产方式上也依旧延续着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生产力提升比较有限。

但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加强的国内的经济往外,稳定的政治环境给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在唐朝时中国的商业相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盛唐时期的中国终于再次出现了繁荣的商业文化。

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并不是商业高度发达的表现?

唐都城长安复原图

唐朝繁荣的城镇商业文化

在隋朝统一了全国之后,中国再次进入了大一统时期,当时在隋文帝杨坚以及隋炀帝杨广的带领下,隋朝政府在长安与洛阳先后建都,这两座城市也成为了唐朝的两座都城。在盛唐时期,这两座城市十分繁华,为商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中国的南北地区被很好地连接了起来,有许多城市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大中型城市中都出现了繁荣的市集,这是盛唐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唐朝的两座都城,当时的两京是王朝官府作坊的集中地,也是唐王朝的政治中心,还有许多外国使节和商团往来于此,于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这里的商业也发展地十分兴盛。

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并不是商业高度发达的表现?

唐朝热闹的集市

在长安城,本来设置有东西两市,到了唐玄宗天宝八年的时候,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需求,政府又在威远营设置了南市,在华清宫设置了北市。当时在长安城内的四市的形制也十分宏伟,在东市的东南西北都有围墙,其中东西向和南北向的街道各有两条,每条街道的宽度都在三十米以上,由此可见当时东市的繁华程度。而西市虽然不设围墙,但是其占地也有约一千五百见方,有井字型街道,其中有大量的店铺。

东西两市形制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东市靠近权贵们的居住区,因此陈设的多是十分奢侈罕见的货物,而西市则是百姓以及小贩们聚集的地方,相对于东市甚至还要更加繁华一些。当时的店铺被称作肆,而出售同类货物的肆,会被集中开设在一条街上,这条街被称作行。在当时的长安东市中就有二百二十行,由此可见当时长安城内商品种类的繁盛以及商业的发达。当时长安的胜景,在《长安志》中有如下记载:

"东市东西南北各六百步,四面各开二门。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集积……商贾所凑,多归西市。浮寄流寓,不可胜计。"

而在当时的东都洛阳,也有十分发达的商业,在那里有着南,北,西三市,每个市都要占据二坊的地界,里面开设了大量的商铺。根据《太平御览》记载,当时的洛阳城内也有一百二十余行,三千余肆,其商业的繁荣也可见一斑。

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并不是商业高度发达的表现?

唐都洛阳模型

除了这两座城市之外,当时最著名的商业城市就要数扬州了。当时的扬州作为中国手工业的中心地,这里生产了大量的纺织商品,像锦袍,锦半臂,锦被,毡帽等都是当时扬州地区的特产。而且当时的扬州还是大运河的起点,在这里集中了当时浙江,江西两省的财富,这也让扬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扬州常年都停泊有数千艘船只,里面陈设有大量的商品,因此扬州也成为了当时唐朝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除了以上三座城市之外,当时的成都,润州等地也都有了成规模的市集,这些城市也逐渐成为了他们所在地的经济中心。在南北朝时期几乎消失的商业在唐朝终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其中以大都市为依托的市集是最重要的贸易形式,为唐朝增加了不少税收,也让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基层商业的复苏,草市与墟市的出现

上面提到的市集多是大城市中的大宗贸易,这固然是唐朝商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唐朝商业的复苏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底层出现了规模较小的集市为人民提供进行交易的场所。在唐朝时最重要的基层集市包括草市与不定期的墟市两种,这两种集市的出现意味着在盛唐时期人民生产力的恢复以及商业文化的萌芽。

草市在唐朝时期指的是在河津渡口,或者交通要路之上出现的规模较小的集市。最早的草市多是小商小贩自己贩卖商品,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这些草市中逐渐由富商大贾参与其中。像当时江淮地区的草市中已经有了大量的富商了,在杜牧的著作中有"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商大户,多居其间"的评价。

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并不是商业高度发达的表现?

草市中的商贩

随着这些富商们的加入,这些草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从一开始只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交换需求的小集市,逐渐发展成为有地区经济交流作用的大集市,在草市中出现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在某些地方还成为了镇市甚至县市,对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除了草市之外,唐朝还有墟市,也被称为墟市。当时所谓的墟市其实就是定期的市集,因为这种市集必须选在广阔的场所,所以才被称为墟。当时的墟市主要在中国南方的岭南地区,以及云贵等经济发展不太发达的地区。对于墟市的描写,在《童区寄传》中有如下形容: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翻趁墟人。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并不是商业高度发达的表现?

对交通不便的岭南山村来说墟市十分重要

墟市的主顾多是当地或者附近的农民,在唐朝时这些人的购买力十分有限,而且也没有太多其它的需求,因此这些墟市才不需要长期存在。这些墟市与上面所说的草市不同,他对于整体的商业文化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促进,它显示了中国南方农村生产力的小幅度提升,是农村交换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表现。

自然经济地位的下降与货币流通额的上升

我们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形式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到了隋唐初期自然经济 也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在当时的唐律中甚至是用绢而不是钱来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这样的经济形式体现了当时商业的低落。但是随着唐朝盛唐时期商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对于货币的需求再次出现。

在隋朝时国内流行的是五铢钱,但是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之后,国内出现了许多私自铸造的五铢钱,导致五铢钱的价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久而久之,五铢钱便失去了其交易的价值。在唐朝初期,唐高祖李渊下令废除了隋朝的五铢钱,开始发行开元通宝,这些钱在唐朝初期有效地帮助了唐朝的贸易,但是后来依然出现了私自铸币的现象,导致开元通宝的价值也在一路走低,不能成为可靠的交易担保。

到了唐玄宗天宝时期唐朝迎来全盛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在此时国家对于新货币的需求十分急切。在天宝十一年的时候,国家再次铸造了大量的新钱,在全国共设置了九十九个铸钱了炉子,由此可见当时经济发展之繁荣,以及与周边国家商业往来之密切。此事在《新唐书》中有如下记载:

"天下炉九十九:绛州三十,扬、润、宣、鄂、蔚皆十,益、邓、郴皆五,洋州三,定州一。每炉岁铸钱三千三百缗,役丁匠三十,费铜二万一千二百斤、镴三千七百斤、锡五百斤。每千钱费钱七百五十。天下岁铸三十二万七千缗。"

在这段时间中,自然经济的地位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虽然在国家的部分地区依然是用粮食,布帛等物资来进行交易的,但是货币的流通量以及其地位都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是一个国家商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唐朝盛世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并不是商业高度发达的表现?

唐代货币开元通宝


结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局势不稳定,而且中国的南北方缺乏应用的商业往来,因此国家的经济发展陷于停滞,国家的经济类型也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但是随着隋唐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之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是南北中国被大运河沟通了起来,其次统一的政府也可以让中国建立起完善而统一的货币体系,这对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盛唐年间,唐朝有着繁荣的街市,无论是在都城中的市集还是草市和墟市,虽然他们都是商业发展的标志。但是唐朝的整体商业文化发展却并不是很好,唐朝并没有十分完善的商税制度,自然经济也没有完全被取代。因此唐朝商业的兴盛更多的是借助了国家发展的良好形势,其本质上并不是商业的崛起,而是小农经济的回复带来的生产力剩余,如果唐朝能够在制度上进行进一步的革新的话,那么唐朝的经济本来还应该有更好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南北朝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参考文献

1《新唐书》

2《旧唐书》

3《通典》

3《童区寄传》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