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主題呈現解讀小眾電影《給我一個爸》魅力

對於這一部捷克影片,很多人只是從故事內容進行解讀,這未免過於簡單。想要真正看懂導演背後的用心,必須要從多維度進行解讀。@我是阿弓


揚·斯維拉克執導的《給我一個爸》於1996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父子親情的捷克電影。故事內容發生在1988年的東歐,俄國干預內政,捷克“天鵝絨革命”即將爆發,因此電影背後的價值得人深思。

電影內容主要講述了55歲的原捷克樂團大提琴手盧卡,放蕩不羈,為了金錢和俄國女人假結婚,並在妻子移民之後和其5歲的兒子相處的故事。該片上映童年獲得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最佳編劇,並在第2年獲得第6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電影中盧卡女友眾多,但他不給任何一個女人承諾,將一生託付給音樂。但在科里亞到來後,他放棄原本的想法,組建了家庭。電影內容圍繞父子倆的相處過程展開,向觀影者呈現捷克電影的清新溫情。

在我看來從不婚主義到結婚穩定。從厭煩孩子到孕育新生命。主角的經歷其實是在表達思想可以被改變,生活可以有多種選擇。

如果僅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此片,無法體會到這部電影的真正獨特之處,因此今天我將從具有語言表現手法主題呈現三個方面,一一來為大家進行解讀:

  • 影片的鏡頭語言:影片畫面整體陽光且明亮,襯托了這對假父子之間的愛與溫暖。
  • 事物的象徵意義:表現方式:在環形敘事結構下,小中見大,展示時代大背景下,假父子的溫情與改變
  • 主題的呈現方式:獨具特色的東歐時代黑色背景下,一則溫暖的童話,彰顯父子親情與內心成長。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主題呈現解讀小眾電影《給我一個爸》魅力

01、鏡頭語言:影片畫面整體陽光且明亮,表面是在襯托這對假父子間的愛,其實也是在傳達導演鮮明的親情觀念

作為一名影迷,看完《給我一個爸》後,我相信很多觀眾都會感受到內心一陣溫暖,彷彿影片中的陽光也灑在了自己身上,為父子倆之間的相處,為他們之間動人的情感。雖然父子兩人在前期的時候語言不通,但是他們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拉手、每一次相處都是他們對親情的呼喚。

盧卡對親情的渴望,對不婚主義的掙脫,都在這些呼喚中逐漸得到與實現。這一種實現的鏡頭語言與畫面,我們都可以從劇中很多細節中看出來:

①以陽光溫暖的金色為主色調,加上週圍環境的暖黃色調,渲染了溫馨有愛的氛圍。

導演用陽光貫穿電影的始終:從整個雲層與機艙到殯儀館的玻璃,從熱鬧繁華的街道到主角頂樓的房子。小男孩坐飛機時,手放在玻璃上,整個電影畫面是明亮的,陽光閃爍的。整體上電影的這種色調給人一種舒適安逸、暖洋洋的感覺。

電影中愛的溫馨在在金色中展現出來。濃郁且柔軟。

另一方面,屋頂的紅,牆壁的白,樹的綠,顏色分明。主體上呈現出的各種美麗交錯的顏色,每一幀畫面上的暖色調,

影片中人物談話或者出現的時候,都伴隨著光影。其實既是片中人物之間親密的關係,也是現實中人性的溫暖與友愛。有人說,這也是青年導演揚·斯維拉克的輕快情緒無聲的表達。可見,電影清新的主題就是導演表達思想的具象化體現。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主題呈現解讀小眾電影《給我一個爸》魅力

②鏡頭畫面極為唯美,表達出了父子二人間和諧溫暖的相處與難捨難分的親情羈絆。

影片中人物細膩的內心情感表達也有賴於豐富精緻的鏡頭畫面。影片開始時,地板一片灰色,而主角盧卡帶有破洞的襪子,卻有光影。這也是導演在暗示,即使身處困境,生活窘迫,事業遇阻,主角盧卡心中仍然有愛,仍然柔軟。

影片用俯拍的鏡頭拍攝了盧卡和“妻子”分別拉著科里亞的手的場景,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他們三個人的腳步處在同一個水平線,這個鏡頭其實就是在傳達小男孩同時得到了父愛與母愛。

另外,小男孩在機艙裡一直往外面看,鏡頭在轉過盧卡凱與他妻子的肚子之後,鏡頭又轉化為雲層。按照前進的方式將鏡頭往前面推。暗示不管相隔多遠,父子倆之間的親情都是存在的。這時盧卡與科里亞之間的愛與思念也真切地的展示了出來。

在我看來用這種幸運有象徵意義的語言鏡頭來表現父子倆之間的內心世界,或許只有身為主演兒子的。導演楊維克維克多了才能想到。

相較於我以前看的電影,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畫面鏡頭更加的細膩美妙。感性的表達出了人物性格特徵與難分難捨的情感,無聲勝有聲。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主題呈現解讀小眾電影《給我一個爸》魅力

02、表現方式:在環形敘事結構下,小中見大,展示時代大背景下,假父子的溫情與改變

《給我一個爸》這部影片情節的發展圍繞著父子兩人的相處經歷展開,在時代大背景下,展示父子二人的相處,在結局一切又走上了原點,但人物的內心已經發生改變。

①小中見大,在時代大背景下展現一對父子之間的溫暖故事。

影片時間發生在1988年,80年代的捷克蘇聯關係複雜,蘇聯軍隊幫助解放了捷克,但之後髕骨離開。捷克很多人都敵視俄國人。盧卡也不例外,他甚至拒絕學俄語。後來在和科里亞的相處中,盧卡給這個俄國小男孩買鞋、過生日、買5張票只為了他看蘇聯電影、帶他出遊、泡澡、烤肉,給前女友打電話,讓她講俄語故事哄科里亞睡覺。甚至還為了科里亞去學俄語。

盧卡照顧科里亞的生活起居,但科里亞也給盧卡帶來了精神的陪伴。科里亞第一次牽他的手、第一次叫他爸爸,都讓他熱淚盈眶。科里亞的到來,彌補了他生活的空虛,填補了他親情的空缺。盧卡弟弟移民了,老母親天天都說自己的小兒子有多好、多優秀,但是陪在她身邊贍養她的,都是都是盧卡,盧卡沒錢,但他也沒讓自己的母親知道,母親也沒有發現。

導演用小中見大的創作手法告訴我們:盧卡與科利亞的故事只是千千萬萬人當中的一個,愛和音樂一樣可以跨越國籍、跨越年齡、跨越語言。父子相處的畫面充滿了溫馨與陽光。科利亞握著盧卡的手、叫他爸爸都是在回應盧卡的愛,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主題呈現解讀小眾電影《給我一個爸》魅力

②環形敘事結構,最終結局走向了原點,但改變的是故事中的人物,突出一位老人被小孩闖入後的心態變化。

故事開頭所展現的高空雲海,層層疊疊,一望無邊。機艙中出現了一隻小手,陽光照射在手掌中。影片的開頭與結尾的高度統一,故事走向了結局。

小男孩從一開始的跟著母親到後來跟著盧卡,結局小男孩還是跟著母親走了。故事看似回到了原點,但其實並沒有走向原點。

扎克從一開始的不喜歡小孩子,覺得小孩子煩,到最後結局他有了孩子,他一開始就堅持不婚主義,不給任何一個女人承諾,但到最後他和選擇和女友在一起。

在環境的敘事結構中看似所有回到了原點,但其中卻改變了很多,不僅是盧卡的生活與事業,更多的是他心裡中的變化,從一心寄託於音樂,到最後成家擁有孩子感受愛擁抱愛。

在我看來,用這種環形省的敘事結構,其實導演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其實也是一個環,從出生到死亡,赤裸裸的到來,到什麼都不能帶走,好像我們沒有帶走什麼。其實餓哦們已經擁有了很多,那些人生的閱歷、那些經歷過的七情六慾、生老病死、愛恨悲苦,也留下了很多。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主題呈現解讀小眾電影《給我一個爸》魅力

03、主題呈現:獨具特色的東歐時代黑色背景下,一則溫暖的童話,彰顯父子親情與內心成長

影片的故事環境很複雜,導演選擇了1988年的捷克,讓所有的事情都在這裡發生。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下,才更能彰顯出相對立場父子之間產生的親情的珍貴。

主角盧卡最終衝破自己的一貫想法--接受小男孩,帶來心理與生活的雙重美好。其實就是本片最想要表達的主題下面,我就分三點談談這部影片是如何呈現出親情與內心的成長的。

①將故事背景複雜化,更加突出複雜政治環境下父子親情的重要與難得。

導演選擇了將整個故事放在了捷克,當時捷克經濟蕭條、政治混亂,捷克將俄國人視為敵人。所有人的心靈在這裡都會得到雙重考驗,在家國仇恨的對比中才展現出這段親情的珍貴。

在混亂的捷克,所有人物都要面對情感、面對祖國的的統一與自由。其中個人的自主選擇在影片中被反覆提及,不僅是對家庭的選擇,甚至還有對國家仇恨的選擇。

比如盧卡本來是捷克交響樂團中的大提琴手,但是因為俄國的入侵,弟弟選擇了移民,導致他被樂團辭職,最後他只能在殯葬館給喪禮伴奏、兼職給墓碑刻字。但是面對俄國來的科里亞,他選擇了接納,最後在相處中將他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面對家仇國恨,他最終超越了國籍,選擇了溫情,顯示了愛是超越國界的。

②將主角置於內心與政治的雙重選擇中,突出主角的成長與改變。

盧卡的父親告訴他,如果想要選擇音樂,那就不要家庭組建家庭。盧卡本來不想假結婚,但是他負債太多,母親的房子要裝修、水管要換,在經濟壓力下,違背自己內心的想法,跟一個俄國女人假結婚了。

不僅內心存在選擇,政治上也同樣這樣。弟弟的移民本就讓他遭受當局的不滿,“假機子”的移民,加上一個俄國男孩,更讓他遭受警察的審訊,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照顧科里亞雖然是無奈之舉,但他對科里亞很是精心照顧,並逐漸產生了感情。

這兩種情況也許都是導演故意選取的極端選擇,強烈的對比讓觀眾感受到盧卡抉擇的艱難,並不斷用畫面語言向觀眾闡述:人類對於愛的選擇,愛是最美的主旋律,超越一切。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主題呈現解讀小眾電影《給我一個爸》魅力

③最後的結局設置為反轉,父子分離,不婚主義的浪子選擇結婚生子,昇華了主題。

通過前面的解讀我們都知道了盧卡已經將小男孩視為自己的親生兒子,離開了小男孩意味著失去很多。

這裡導演又設置了一個超乎所有觀眾意料的結局:最後小男孩的媽媽來接小男孩,盧卡放手讓小男孩跟著母親離開。看到這裡,我相信很多觀眾都希望小男孩能能和盧卡永遠在一起生活。

這也是這部電影的最大魅力所在。從開始習慣小男孩的陪伴到失去小男孩的陪伴,然後他又重回交響樂團,有了自己的孩子,事業家庭都有了突破性的成功。

這也是告訴導演再告訴我們:有時候放著手也是一種愛,真正的愛不會因為彼此的離開而有任何變化愛可以跨越時間、空間。如果小男孩不離開,盧卡也不會選擇新的開始,主題也會落了下乘。

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是這樣,不是所有東西都要抓在手上。“曾經擁有”也是一個很美好的詞,而在擁有的過程中,自己所產生的改變才是最重要的。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部展示父子親情的電影,其中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我們僅僅從故事劇情來解讀這部片子,實在是過於淺顯。因此本文就從三個角度展現了該片的獨特魅力。

電影結尾也和開頭一樣,層層疊疊,向前進的雲層。人物還是那些人物,可是內心卻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就是我們的現實生活嗎?不管遇見好的壞的。生活還是要繼續,曾經的美好也依然會留在每個人的心裡。或許在經過生活的洗禮之後,我們就會意識到離開有時候也會很美好。謝謝關注@我是阿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