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們小時候挨老師打,家長反而幫老師,現在學生捱打,一些家長卻聲討老師?

人生如夢ZjXT1314


我先說一些事情咱們再討論這個問題,看一下問題的所在。

當年我升高中時,原本成績還行,但因家中變故,也是無心學習,初三的緊要關頭模擬考試一次次的成績下滑,但還沒有下降到考不上個普通高中的程度。但是我的老師,在距離考試的一個月前極力的勸說我們去上本地的一所職高,並且打電話通知家長說孩子考高中根本無望,還是早點去職高報名吧,那邊正在招生,我是一萬個不願意的,我心裡明白那是混子學校,但我爸媽沒多大學問,他們很信任老師,覺得老師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在我的堅持下我最後沒上職高但也輟學了,那幾天和我一起離開學校也包括上職高去的每個班大概有十五六個,一共四個班。我不認為我的輟學和老師勸說去職高有直接關係,畢竟本身成績也不好了嘛,但至少他加快了我輟學的速度。這件事過去了七八年了,慢慢的也就淡忘了,但最近因為我的外甥,我又一次的感受到了老師的陰暗一面,我不知道到底學校給了老師多少好處,雖然很多老師都還是好的,或許老師也並沒有收到什麼好處,一切都只是我自己的遐想,但現在我的外甥正在經歷和我當年一模一樣的事,我不得不懷疑,所幸我姐親自去看了學校後告訴老師說不管考不考得上都讓他自己試一下,我就認花錢也不想我孩子上那所學校,然後我外甥的老師居然又改口說他還是有希望考上普通高中的。

還有就是我親妹妹,現在還在上小學,(上面寫到的姐姐不是親姐,是姨姐)學校附近有兩三家託管中心,我自己認為託管中心是給家長們提供了便利的,有好些沒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的家庭婦女因為有了託管中心可以找一份自己的工作,認識些朋友了,孩子中午有可口的飯菜,下午放學時間比較早也有了等待家長的根據地。但一些城鎮小學的非在編老師利用職位之便開設課後補習班寒暑假補習班就有些過分了,先不說課後補習班的利與弊,就寒暑假來說,這位老師居然讓學生去借高年級的書,提前教給孩子們下一學期的課本知識,並放言說開學後也是按照補習班的進程授課,這也就意味著不上她補習班的孩子會跟不上課,所以她帶的那一班學生都去上了她辦的補習班,包括我妹妹,其實學校是秉著年紀小的孩子不好磨合,老師一帶帶好幾年就可以比較多的瞭解孩子們的脾氣性格,從而更好教學,初衷是好的,但總有一些不自覺的老師利用這些做自己的搖錢樹。

再嘮叨一下家長們,現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真的不比以前,孩子們的心理也不像以前我們小的時候那樣的簡單甚至說是抗造,現在的孩子都比較稀罕一點,家裡溺愛也是常有的,還大多都比較早熟,懂得多,再加上電腦手機讓他們早早的接觸到了不該是他們接觸的事情,以至於孩子心裡脆弱,這樣的一個過程不只是孩子的問題,是一整個家庭的問題,還有現在孩子的壓力有多大家長們有體會過嗎,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我聽的最多的就是家長說別人家的孩子都上都學,我們不能不上啊,得贏在起跑線上,那麼,很好,你有問過孩子願意嗎,你是否瞭解過過度教學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後果,如果說孩子有足夠的興趣來上各種的補習班興趣班,那麼我認為家長應該鼓勵並大力支持,如果沒有,那麼我想奉勸一些家長放下自己的面子虛偽,還給孩子那僅有的幾年童年,他們上了初中高中會更累,請你們體諒一下孩子們,也請你們瞭解一下厭學這個詞,正確的引導孩子的人生觀。

雖然我說的也都是一些不好的老師,但也有很多老師是很好的,也請各位家長理智解決問題,多多和孩子溝通,畢竟孩子的心智都還是不成熟的,各位家長也要積極發現自身的問題加以改正以便給孩子樹立榜樣,溺愛不是錯,但要理性溺愛。


安安穩穩麻麻


我小時候如果挨老師打,家長也是幫我不會幫老師的,但是我沒捱過打,只有一次初中的時候女班主任把我胳膊掐流血了,兩道血道子,家裡非常生氣,準備出材料和各種途徑進行反擊,當時離中考還有20天,我思前想後沒有準備硬剛,於是家裡尊重了我的意見,撤銷了法院的訴訟請求。以上內容全部屬實,時間是2008年的5月。座標北京市門頭溝區。


老黃1863


教育觀念的變化!

我始終認為,嚴師是出高徒的,嚴厲的教師大概率是可以教出優秀的學生的。

說說我自己的例子吧!

小學三年級前,我的學習成績不好,經常因為語文背書被罰站,留學校;數學經常因為考試差,拖後腿,被喊家長。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算盤,我怎麼學都不會,貪玩,經常跑外婆家躲著父母。成績自然倒數。

那時,班主任是位剛畢業的女教師,非常嚴厲。揪眼皮,打手心,拉耳朵,我是沒少捱過。每次背書,教室裡都要站著一大片背不熟的,我自然也在其中。我是既害怕,又逃避。可是,越擔心越會發生,無一倖免。

為了不被處罰,不被喊家長,我開始認真學習。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不要總是被盯著。久而久之,我的學習成績開始提升了。到了四年級,又遇到一位嚴厲的班主任,數學開始突飛猛進到九十多分。

自此,我開始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秋天的胡楊


個人看法都不一樣吧!我家孩子回來說老師打他手心,我就問一下為什麼打的,他自己說上課找同學說話!我就和孩子說那是你做錯了,你上課找同學說話自己學不好還影響了別的同學,老師打你手心是你做錯了,而且媽媽相信你肯定不是第一次上課找同學說話吧!孩子馬上就反應過來了!後來的學期中也有被罰站罰搞衛生什麼的,孩子回家沒抱怨,都是笑嘻嘻的告訴我挨罰了!孩子嘛犯錯受罰難免的!重點是要讓孩子知道他受罰是因為犯錯了,做人犯錯受罰是必然的,所以做事之前想想是否該做能做!


小妤妤寶貝兒


我是六四年的,對此深有經歷體會。當年確實是這種情況……零幾年我二兒子讀小學四年,和同學玩,被課卓傷了眼角縫了幾針。我一點也沒在乎,反而班主任和校領導反覆打電話我,要求家訪並要向我道歉。多次電話後,我生氣了,罵了他們小題大做!……!


飛龍十八號


真是一個好問題,我就把我想到的寫下來,可能不全,供大家一看。

第一個原因——鄉土觀念

只講鄉村,城市不熟悉。

70,80,甚至90後幾乎每個村都有小學,或者二三個村共建一個小學。一個鎮上應該有三到七個初中,因學生而異。

農村小學中的老師幾乎會兼任各年紀各課的教師,這是人員不足的原因。另外任課老師基本上是本地人,或者乾脆是本村人。外地任課老師也不會常來,報酬少了。

這就造成一個現象,老師與學生除了師生關係外,絕對還有某種親戚或者鄰居關係。既使家長與老師互相沒見過面,也不礙他是你大姨媽的小姑的大外舅等等等。

這就是我所說的鄉土觀念,中國特有的。要講清楚,費口舌,一個極簡單的表現現象————家長,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做事喜歡找熟人,或者找熟人的熟人。

一旦“找熟人”便意味著他們把你當自己人。

小學老師是你家長的“熟人”,打你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因為這是家長默許的,在家長眼中這個老師是你的長輩,打你是因為你不好,是了為糾正你。至於會不會做出過激傷害,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因為大家是熟人,將來要見面的,“打重了”不好交待。

初高中會在離家遠的地方,但是經過小學的一次篩選,學生會懂事很多,不會亂惹事。

第二個原因——師生觀念

師父如父,這是四個字,也是一種對學生弟子的承諾。

當然這與生父的意義不一樣,比較一下就知道。

西方文化中的老師與中國的老師意義就不一樣。

別人是一個職業,與商人,農民一樣,你給錢我教知識,能不能學會是你自己的事,與我無關。

中國的老師,除了職業屬性外,還有一層長輩屬性,就是家長經常說的”為你好“。

當然,老師們不會肉麻的說這句話,他們會拿棍子在後來打你向前走。

到今天,這種屬性淡了,根本原因是引進了西方那套東西,是好是壞,還難說。

第三個——信息傳遞

古代有好老師,也有壞老師,虐待學生的事件有,但由於信息交流少,不會引進很大的重視。

現在不同,無論在全國的任何一個地方,有這樣一例,全國人民都會知道。

所謂”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

少數的例子會被放大無數倍,造成一種假相,影響著家長們的判斷。。

暫時想到就這麼多。有想到再補。


艾洛布


我姑姑回憶她高考時候,晚上遇到停電,老師就拿著蠟燭在前面講題,是真誠無私的,沒有補課費,姑姑講述時仍是滿眼感動! 現在都留課後班花錢聽,調個座位幾萬。送老師的都是房子和車子直接過戶(沒聽過?那你肯定是縣城農民)。 心中位置不一樣,結果當然不一樣。


蜘蛛俠吉林


其中一點我認為是捱打的那批長大了,小時候父母向著老師,他心裡會不舒服,然後在以後爆發出來。我原來有個家長,兒子不聽話,他覺得是同學排擠他,老師排擠他。後來我倆熟了,才說出來他最恨的就是當年老師帶著同學排擠他。他怕孩子也受苦。


清玄


打得?打不得??

兒時淘氣,曾飽嘗老師或者教鞭或者巴掌的滋味,卻從未敢向父母報告過捱打的經歷。“紙裡”往往”包不住火”。父母一旦知曉,撲面而來的會是比老師打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繼續。

曾經不解。家長為什麼與老師“同流合汙”,不愛戴自己親生的兒子?

隨著年齡的漸漸長大,似乎懂得了父母的心。

一、我們小時候打得:

我們小時候被打,家長幫老師,源於父母的理念、貧困的家境和當時的社會風氣: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不知城市,那年代農村沒有什麼幼兒園,我們是七八歲光景直接被父親領進小學的。情景歷歷在目,父親緊緊握住老師的手,期待滿滿的祈求老師“這小子野慣了。不聽話您狠揍……”!再後來,母親見到老師,也曾經同樣多次感激老師對兒子的揍並“鼓勵”老師繼續。

我本是地地道道的親生兒子,父母為什麼任由老師“痛苦”兒子稚嫩的軀體?

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漸漸明白了父母的理念:他們堅定地認為:嚴是愛,寬是害,不教不管會變壞。他們堅定地認為: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

不僅僅我的父母,那時候的父母大都這樣想。所以,孩子被打,家長心甘情願幫老師。

2、溫飽困擾,父母對老師極端期待

我們兒時,一家人終年在地瓜乾子的王國裡左衝右突,胃裡不乏澱粉,腸中缺少脂肪。能經常喝上玉米粥,曾經是我們兄妹五個的最大奢望。父母終年為一家人的溫飽奔波,無暇顧及孩子成長,將更多的期待寄託在了老師身上。堅定地認為只有打,才能為他們規矩出懂事、上進、更有希望的孩子。

於是,孩子被打,家長幫老師成為常態。

3、社會風氣,推動了我們小時候的捱打

遙想當年,似乎所有家長對老師打孩子都予以支持和讚賞。都認為這是教育的必然,是孩子成長的必經,是好老師的負責,是好家長的合理期待。家長如此,社會亦如此。沒聽說過哪位老師因為打學生受到上級處分。

整個社會,洋溢著對孩子該管則管、該打則打,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輿論氛圍。家長幫老師順理成章。

二、現在的孩子打不得:

時過境遷。現在學生捱打,再也找不到當時的“輝煌”

1、物以稀變“貴”

我們小時候,大都兄妹三五個。養起來誰家都難以精細,尤其對男孩子的養育。滄海桑田,時過境遷。如今絕大多數家庭一個孩子,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媽媽……月亮圍著太陽轉。放在頭上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進化成了”不能碰的“溫室花草”,“進化”成了不能惹的“天之驕子”。

現在的孩子,一旦“金貴”的軀體被老師冒犯,老師自然而然被口誅筆伐,全力聲討。

2、恃寵而變“驕”

我們小時候被粗放“飼養”,皮糙肉厚,捱打習以為常,只當接受了一次大力的“沐浴”且不敢聲張;而今的孩子,哪怕螞蟻踢了一腳,往往也會如外敵入侵大呼小叫,家長則往往不吝辛勞,全力追尋螞蟻行蹤,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孩子進一步嬌貴,漸漸演變成不能摸屁股的“老虎”。

一旦孩子捱打,老師豈能不被口誅筆伐,全力聲討?

3、信任危機

我們小時候,老師們甘於清貧,一門心思“傳道授業解惑”。家長、社會對老師敬若神明。把老師當作智慧的化身,拯救孩子的“天使”。即便老師失手對孩子打得過了,也往好的方面想。

而今,不知是社會風氣玷汙了部分老師還是部分老師玷汙了社會風氣,一些老師變著法有償補課、明示暗示家長送禮、身在課堂身在“錢”、工作時間堂而皇之遊走街市幫襯家庭生意……。

於是,家長一般對老師的舉手投足持懷疑態度,往往去過度審視。

孩子一旦被打,家長也便有了口誅筆伐,全力聲討,發洩不滿的窗口。

應該說明的是:儘管愛心、耐心、責任心是教師應有的品質。但對過分且屢次出格的學生,在適宜場合(保護自尊),把握適宜部位和適宜輕重的簡單“打”一下,不能算是大逆不道。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學生,打得?打不得??


老張學聊


那時的老師授課生怕學生聽不懂,一遍遍講,師道尊嚴。不但教書也育人。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對自家孩子嚴點再嚴點,這樣才能成人成材。作為老師也真是兢兢業業,誨人不倦。

反觀現在,不必多說,大家心裡都明白。家教.學校.媒介都在幹啥?有娘生無良教,有師教不德育,部分媒介更是無良誤導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