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为疫情暂时不能工作就说活不下去了,是真的吗?

我向往的明天


应该不会吧!在家里寂寞无聊,无事可做才觉得活不下去的,现在待在家里没有多少时间,就活不下去,难道以前攒的钱每天都化光,挣一天吃一天,这种人应该很少,只要不是持久战,我想应该大多数都能活下去。


四季芬芳231256207


这话经不起推敲,才一个月不上班就撑不下去了,那我可以说,他一直都在上班,从没失业过?如果一直上班没存点钱?月光族吗?如果他失业过,请问他失业时候是怎么过的?如果月光族。他生病了又不能上班,又没钱看病,是不是等死?所以月光族穷是有穷的道理的,我一个月两千七百块钱的工资,不包吃,每个月还能存两千块钱,我一个月五千块钱可以存四千,我一个月八千块钱,找老婆要两千块钱,存一万!


糊涂先生148861856


你所说的这些问题,是当代大部分年轻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只不过现在是恰好碰上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期,所以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就算没有这个病毒爆发,很多人都同样的面临着一个这样的一个处境,这样的处境是什么呢?
这当中就存在一个二八定律的一个说法,也就是说80%的财富只掌握在20%的人手中,能够称为真正的有钱人也只达到20%的一个这样的比例。因为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几乎每家庭都会要买房或者是买车,并且有的人买房买几套,当然有的人买房有一部分是用于住宅,但是也有大部分的人是用来作为投资,这也是说中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炒房。但是大多数的人买房的时候都是用贷款,包括买车也是大部分人选择贷款,再加上各种信用贷、网贷呀。所以这些各种贷款加在一起,每个月都是要进行一个还款的支付。而很多的人特别是上班族年轻人当中因为完全是靠每个月的工资来进行支付,所以就导致了,碰到工资没发的情况下,各种贷款就会产生逾期的一个风险。并且家庭生活当中还有各种花销费用。所以说不能上班工作的话,经济来源就只能中断,中断来源的话就导致不能还贷和生活费用都成问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ab000a736d041a03f7\

阿昌2020


我一个单亲妈妈,租房住。欠债25000两年没还上,,,,不也得忍着吗?


暖暖69437148


首先我个人认为这不是真的。第一,谁家都有点“存粮”,一年半载应该不成问题。第二,国家社会、身边的亲戚朋友关键时刻都可以求助得到帮助。从这次疫情国家和社会的反应能够深切感受到。第三,趁在家居家隔离,好好考虑自己未来需要做什么,需要提高哪些能力应对出门复工。


当个有理想的摆渡人


是真的,中国人的负债率还是挺高的,即使没有负债,也有很多人基本没有积蓄,有钱人还是少数。

大部分老人年轻的时候艰苦奋斗,终于有了房,有了车,也有了孩子,培养孩子花了大把精力和金钱,他们总是骗自己,等孩子大学毕业就解放了,就不需要花什么钱了,节省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积蓄,预想的解放没有来,反而孩子要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付了首付,就又没钱了,大部分年轻人花钱又属于没有节制类型,除去房贷基本没有积蓄。



一只快乐的小rosu


绝对是真的。

平日里靠打零工过日子的人,如今已经是走头无路了。

无钱,无粮,租房生活,这些人虽不是很多,但每个地方都有,这些人平日里有收入,不属于低保人群,可是他们也就是每天的生活费而已。

这么多天的围困,他们已经不知还能撑几天。


家住嫩江


中国很大,阶层很多,情况各异,这种隐忧是客观存在的,但不会是很多人。底层生活的人,负担较重的人,包括投资创业不久的人,刚刚来到一个陌生城市的人,他们的压力,一定会比家底殷实、旱涝保收、有稳定收入的人要大。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相关调控政策 ,包括税费缓收、减免等等。国家绝不会对小微企业、弱势群体,特别是制造业遇到的困难,坐视不管的,更不会允许也绝对不会出现降薪潮和裁员潮。面对这种问题时,我们要多做正面、积极的宣传和引导。



垚叔


没经历过困难和饥荒岁月的,不出门,不工作半个月或一个月就说顶不住了。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可没有这种想法,这属于没见过世面的牢骚话。

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在生产队时,有几户人不是天天吃清汤寡水,却年年超支的,抗疫隔离十天半月这点困难算什么。现在几乎家家不缺粮,户户有肉吃,为减少疫情传播,少出门,勤洗手,注意卫生。经过十天半个月的排查,传染率会大大降低的,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不至于活不下去。


丰都判官33号


我是50后农民,—无靠山,二不是大老板,靠自己平平淡淡的找钱,生活,现如今老了,虽有养老金,各种收入,哪怕这些收入停收十年,也能正常生活十年,—个人哪怕你年收多少,都搞个月光光,灾害来临时,才知晚也,有的人平常收入不怎样,最后老来却比找钱多的人存款多,这与平常节简分不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