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閨女5歲了,每天早上起床太磨嘰了!洗個臉能半小時,誰家有沒有同款?支個招吧?

愛吃糖的糖果nuo


我們家有同款女兒,我家閨女下個月也五歲了,按理說基本的生活常識都可以自己動手完成的,早上七點半鬧鐘鬧不醒,給叫醒了,穿衣服,刷牙,洗臉就磨磨唧唧,結果下來都是我在幫她弄,搞的每天早上都是河東獅吼,按理說早上不應該發脾氣,影響她的一天心情,也影響我的心情,不是說每好的心情從早上開始嗎。

我後面改變方法了,嚴格按照時間來,比如穿衣服給她十分鐘,刷牙洗臉十分鐘,扎頭髮十分鐘,有一樣時間超了,我就不管直接就讓她進行下一步了,或是穿睡衣,不刷牙洗臉,不扎頭髮直接出門,幼兒園是八點半吃早餐,如果超時間了,我不給你買,那今天早上就得餓著肚子,結果她比我還著急,小女孩都是愛美的,她肯定忍受不這樣去見的她的老師和同學,她就是模準了我們以前會一味的退讓,所以她才可以肆無忌憚的拖拉。

所以我們做為家長要正確的培養她的時間觀念,做事要有計劃性,孩子拖拉是不知道時間價值,磨磨唧唧浪費時間也不覺的可惜,做起事來沒有計劃,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不規定何時完成,這時候就要給孩子要做的事,列個計劃並且要儘量遵守,提高孩子的效率,同時她明白如果能儘快的做好一件事,她就有時間去做別的事情,從而懂的時間的寶貴之處。

讓孩子自己坐決定,父母不要給孩子過多依賴,孩子自己的事情有時候可以讓她自己拿主意,自己決定自己該做什麼,由自己拖延造成的後果由孩子自己承擔,這樣孩子自然知道其中的壞處,也就不敢在拖延了。

同時家長們也要注意孩子們的飲食和睡眠時間,飲食營養充足睡眠好,每天早睡早起自然精神十足,做什麼都充滿勁頭。


深圳涵涵媽


題主的女兒5歲了,每天早上起床太磨嘰,洗臉能洗半個小時。相信這是很多父母都有的煩惱:孩子吃飯、走路、做事都是慢吞吞的,堪比一隻小蝸牛。不管你怎麼催,就是快不起來,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越催越慢。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以大人的眼光和角度來要求孩子,是不太妥當的。因為孩子的心理和身體的成長髮育還不完善,不能同大人相提並論,更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孩子為什麼做事會慢吞吞呢?這是有原因的。

①孩子還處於成長髮育期。

5歲的孩子正處於動作的發展期,神經、肌肉的活動不太協調,大腦的指令不能很好的被接受而轉化為行動。孩子的一些精細動作還沒有發育好,導致孩子動作不靈活,做事比較慢,所花的時間也就比較多。比如衣服上的小紐扣,孩子就不能很好的扣起來;穿鞋時鞋帶也不會系。這些精細動作都需要家長的耐心教導和孩子經常練習。

②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分散和轉移的。剛剛說了“快穿衣服”,轉眼就玩起了玩具,忘了“穿衣服”這件事。孩子不能專心於一件事,也會導致孩動作慢。

③孩子的時間觀念比較差。

5歲的孩子,對時間的概念還不清楚:5分鐘、十分鐘、半小時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差不多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而且孩子也意識不到自己做事磨蹭,明明5分鐘就可以洗好臉刷好牙的,結果拖拖拉拉,不著急,10分鐘過去了,還沒有弄完。


④家庭環境的影響。

孩子磨嘰也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如果父母中有慢性子,孩子的性格也會比較慢,做事不著急。同時,如果父母對孩子照顧過度,什麼事都替孩子代勞,孩子就會覺得不用著急,反正爸爸媽媽總會幫助自己的,這樣就會讓孩子產生依賴的心理。遇到事情就會磨蹭,想著讓父母幫忙。

那麼怎麼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呢?

其實孩子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也是需要時間來成長的。看到孩子磨磨蹭蹭,我們父母不要因為著急而一味的催促孩子,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而是要用一種溫和的正確的方式來進行引導。

一、教給孩子技巧和方法。

如果孩子因為動作不熟練,找不到合適的方法等而做事慢,父母可以教給孩子方法和技巧。比如穿衣服,應該先穿哪件,再穿哪件;應該先伸胳膊,再扣扣子;洗臉時,先把小手洗乾淨,再洗臉等。幫助孩子找到方法,讓孩子多加練習,動作熟練了,速度就快了。

二、以鼓勵、激勵的方式來引導和刺激孩子提高速度。

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肯定的,也都希望得到表揚。所以我們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對孩子進行肯定和表揚,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很厲害,那麼孩子做事自然就會有動力。

孩子今天好好吃飯了,媽媽可以誇獎孩子:“寶寶今天真棒,吃飯又快又好,還沒有剩飯。以後都要這樣哦!”“寶寶今天起床速度真快,都不用媽媽催了呢!寶寶長大啦!”這些簡單的語言能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奇妙的作用,讓孩子變得更主動。


同時媽媽也可以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引導和刺激孩子。早上起床時可以和孩子比賽穿衣服,看誰穿得又快又好。當然媽媽要讓著孩子,讓孩子勝出,並給予孩子表揚“寶寶今天穿衣服速度都超過媽媽啦,你太棒了!”

孩子受到了正面的激勵,就會保持好的習慣,自覺的提高速度,從而逐漸改變磨蹭的毛病。

三、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消除孩子的依賴心理。


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父母不要主動的去幫忙或代勞,減少孩子的依賴心理。漸漸的,孩子就會發現這些事靠磨蹭拖拉沒有辦法讓父母幫忙了,也就只好自己做了。而且完不成的話,也會有不好的結果。比如孩子磨蹭不起床,不穿衣服,家長不幫忙,讓孩子嘗一下遲到的滋味,被批評的滋味。以後保證乖乖起床,快速穿衣服。


我家小寶吃早飯就喜歡磨蹭,明明10分鐘就可以吃完的,磨磨蹭蹭的要20分鐘,甚至半個小時。剛開始我也著急,催他,他卻理直氣壯的說:“媽媽,你說的,吃飯要細嚼慢嚥。”我無語了,不再管他。終於有一天,他上學剛剛到教室,上課鈴就響了。他回來告訴我說“媽媽,我今天差點遲到了。”“那你以後是不是要快一點啦?”“嗯”

四、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制定計劃,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怎麼怎麼樣,而自己卻做不到。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

媽媽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小的計劃表:七點起床、七點十分穿好衣服、五分鐘上廁所、五分鐘洗臉刷牙、20分鐘吃早飯等。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完。如果孩子完成了,可以給孩子獎勵,完不成,就要受到小小的懲罰。


題主的女兒5歲了,平時磨蹭的話,可能是因為父母代勞的太多了。家長可以從小事開始,讓孩子自己動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穿衣服,穿鞋子,整理書包,收拾玩具,自己吃飯等,鍛鍊孩子的自立能力,逐漸引導孩子改變拖拖拉拉的毛病。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我們家長也要看到孩子的優點,慢性子的人做事細緻謹慎、認真、從容淡定。需要家長花費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來進行關注和引導。

感謝閱文,我是小風車媽咪,陽光寶媽一枚,有一個可愛的小子。我堅信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