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夫妻關係是一個從性愛到神愛的昇華過程

中國古代人對婚姻的觀念與現代社會是截然不同的!古人的婚姻觀基於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觀這樣一套系統性的心法!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指導下,男女擇偶依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講姻緣天定!即:讓上天來作主!這是因為婚姻作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必認真對待,首先要讓天地神明作個安排與見證!在具體來講:在婚配的年齡上講究早婚晚育、在問娶時先通過媒人合生辰八字!這是有著非常科學的依據的!

古人夫妻關係是一個從性愛到神愛的昇華過程


人類的繁衍是通過父精母血的合和而產生肉身,在受精卵開始裂變時“性”這一種本能就早已植入!只不過在天真爛漫的孩童時期,這一本能在人體生命的特殊機制下潛伏著!在人的感管系統中不會萌發出來!所以男女兒童之間相處,自然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隨著年齡的成長,女孩子的生理發育進入青春期的時間要比男孩子早三年,大約11歲到12吧!女孩子一到這個年齡,古人就讓她們深居閨房中,不讓她們隨便出來了!因為這時生理的變化會帶來心理上對異性會產生一種本能的好奇與隱藏的那種自個也說不上的神秘感!古人深知這一點,對此也最為敏感!認為這是子女成長中最關鍵的時期,對這時的教育倍加細心!這時對女孩子便開始教她們學刺鏽、茶飯、烹飪這些家庭主婦應通的生活技能!讀些人倫禮儀方面的書!當然文化程度高的家庭還會教其詩賦,作畫,器樂等其它才藝!這其中的主要目地是引導這時期特定的心理達到一種正確的良好狀態!為不久就要面臨的婚姻家庭做好準備!並不是現代人的變異觀念所認為的對人慾的一種扼制!

男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大人便要給其帶冠,並教學與人相處的種種禮節,以束其言行舉止,不至輕浮!心法的教化在這時更是深入,教以《大學》、《中庸》、《易》以配養正確的人慾、社交、待人處事等!同樣是引導青春期心理的正常發育,為不久就要面臨的婚姻家庭做好準備!

古人夫妻關係是一個從性愛到神愛的昇華過程


婚配的年齡女16、男18;這是古人認為的最佳時期;因為生理的這種自然本能在發育成熟時是要通過一個正當和正常的方式釋放出來的,如果壓抑著,對生理和心理都會形成一定的傷害!而男女在這一年齡階段是需要繼續學習的階段,那麼對心智的發育也會形成大礙!因此古人認為早婚反倒有益於男女心智的發育!另一方面那時家庭的日常事務完全由長輩擔負,這樣一來早婚更有益於雙方感情的培養!

陰陽五行學說是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的核心部份,也是生理學和醫學的基礎!在婚姻天定、依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前提下,通過配比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配偶無疑是很科學的,因為生辰八字中集中包含著一個人在脾氣、秉性、潛在的意識趨向等,並按陰陽與五行屬性定位;如果八字配合,就表明雙方生命特徵能夠相互包容!古人認為這是實現一個幸福的婚姻家庭的基本前提!

古人夫妻關係是一個從性愛到神愛的昇華過程


在以上條件俱足的情況下,那些帶著童貞尚未完全泯去的卻從未見過面的年輕男女走入洞房花燭夜的那一刻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輕輕掀起她的紅蓋頭,倆人帶著害羞卻又好奇,更是心領神會的笑容對視著…… 呵呵!

古代的婚前性教育是相當系統、科學而完備的!在青春發育期,在陰陽五行學說指導下的人體生理學那是一個必修課程!象《素女經》等這些經典是基於培養正確的人倫道德,慾念;闡述性與生理、心理之間的相互關係的教育課程!提出兩性關係須是通過正當的關係、正當的方式,在正當的時候,在人體與外界自然環境最適宜的時間方可進行!這樣才有益於雙方心智和生理的發展有益而無害!因此,洞房花燭夜的日期時間在那時是經過一個系統的精確推算而定的!

古人夫妻關係是一個從性愛到神愛的昇華過程


陌生的男女在新婚之夜確立了正式的夫妻關係,在通過生理的相互給予中建立了第一次的相互認識,雖是第一次,但那種印象是刻骨銘心的!帶著通過生理互給中的愉悅而產生的對對方的那種愛戀,他們自此會對對方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表情、每一個眼神都要去特意留意,也就是說,婚後第二天,真正的初戀才開始!他們會更加著意去找尋對方的優點,並以最大的包容來鼓勵並幫助補充對方的缺點!通過棋琴詩書畫的交流,烹飪和茶藝的論道!來凝聚對人生,社會和天道自然共同的認知!培養共同的生活興趣!當這種共同的交流與通融達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種神愛的境界!即:心心相印!如:對一首詩作、一幅畫、一處景物的看法,或對家中一件事物的佈置無須多言,相互一個眼神,一絲意會的笑容,便可達成共識!這時夫妻之間看起來少了些許最初的那種如膠似漆,但卻時時處於相互之間的一種心領神會的境地!那是一種貌離神合的境地!有功能的人在另外空間看來,他們發出的思維波時時刻刻處於一種交融中!當丈夫外出晚歸,遠遠看見愛妻在燈下守候的窗影時,妻子卻也不自覺的開門張望,便也看見了丈夫的身影;靜靜的看著他由遠而近;四目相對中,相互遞過一絲無言的親切,然後一個靜靜的坐下,一個靜靜的張羅茶飯!至此,我們不難明白,為什麼古人夫妻中,會發生當有一方不幸意外早逝,另一方在女則清心守寡一世,在男則終身不娶!那並不是後人變異觀念認定的所謂封建禮教的強加;而是完全出於衷心的自願!因為他們在性靈上已經完全超越了世俗的男歡女愛,相互已經容納了對方一部份,成為無法捨棄的整體!所以古人的夫妻關係是從性愛→戀愛→情愛→神愛的一個逐步昇華的過程!

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古人的婚姻觀從個體來講是以昇華性靈為目地和出發點,家庭在他們看來是一個溶煉忠厚,仁義與包容的道場!當夫妻之間達到那種溶恰的關係時,整個家庭自然也就齊了!作為構成社會的單元細胞來講,家庭的和睦自然會帶動社會的整體和諧,這時國何愁不治?天大治自然太平!因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古人婚姻觀的主線!

古人夫妻關係是一個從性愛到神愛的昇華過程


當今世人的夫妻關係,走的正好是從情愛→戀愛→性愛正好相反的路,雖然是自由選擇,但也是由天定姻緣所主;因出發點與目地的並不正確,所持婚姻觀的反動;從而形成了剛步入婚姻的那一刻是最甜密的時刻,確也是愛情的墳墓這樣一種情形!在歡度蜜月後,覺的老公或老婆無非就那麼回事!在激烈的親熱過後感到的是一種幽幽的寂落,在寂落中總是在不斷找尋對方的缺點,總是要使對方跟自個的主觀意願那樣完美,但並不去包容對方的做法與缺點,只是一味指責!一味的執於我見;在指責中彼此傷害後陷入冷戰,冷戰些日子又覺的不好意思,她或他又去哄著他或她去承認並不想改正的過錯!然後來一陣激烈的親熱…… 就這樣形成了一個冷戰→親熱→冷戰不斷往復的惡性循環!小孩過家家!日長天久,都覺的婚姻麻木,索然無味,只將家庭當作由法律、經濟利益支撐著的一個框架而已!這個框架若稍遇意外的風吹草動,簡直不堪一擊!呵呵,你看現在的摩登男女,哪一對走在街上不是摟著腰,套著胳膊;在看起來竊竊私語卻是些無用的搞笑話題下面都是各自的一顆鬼心眼兒!他們或許已成立婚姻家庭,但卻同床異夢!或許正處在已經存在著兩性事實的所謂戀愛中,但卻貌合神離,心懷鬼胎!甚至因乏味了長久的同居,早將婚姻當作了荒冢,只是為了某種利益,打算在適當的時候辦一張套住他或她的結婚證和一場招搖過市的婚禮!

人倫與整體價值的走向若首先不歸正,家庭如何能夠和睦?家若不齊,社會的和諧如何能夠建構?天下又何時能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