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攻打天京太平軍殺光搶光,不少士兵因此發了橫財是真的嗎?

用戶2387769427757079


1864年,圍困並攻破太平天國天京城的是湘軍主力,曾國藩九弟,曾國荃的吉字營。

曾國荃統帥吉字營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貪財能搶,另一個是殘酷好殺。

《清稗類鈔·忠藎類》記載有曾國荃和左宗棠的一段對話,很能顯示曾國荃帶兵打仗的特點。

光緒十年(1884年),左宗棠跟兩江總督曾國荃聊天,左宗棠問:“老九一生得力何處?”曾國荃答:“揮金如土,殺人如麻。”左宗棠聽了,大笑說:“我固謂老九才氣勝乃兄。”

在晚清官場,左宗棠在各種場合貶低曾國藩,這裡既有左宗棠性格狂傲的因素,也是左宗棠與曾國藩唱雙簧互保的默契,左宗棠說曾國荃才氣勝過曾國藩,有些言過其實了,但論做事的狠硬、直接,曾國荃確實沒有曾國藩那麼多的道理可講。

險難大事面前,道理講多了,有時候確實容易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與太平天國廝殺,曾國荃講究的只有兩條:在戰場上,誰敢後退,格殺勿論;打了勝仗,但搶無妨。

在曾國荃的指揮下,吉字營有一個賞罰分明的慣例:進攻一座城池,誰先進城,誰發財。怎麼發財呢?攻下一座城池後,都要以“搜剿”為名,大搶三天,先進城者,得有利先機。

咸豐十一年(1861年)曾國荃的吉字營攻下安慶重鎮後,歷史上首次留下了曾國荃部湘軍大肆搶劫的詳細記載。

據《能靜居日記》記載,安慶城破後,城內“房屋賊俱未毀,金銀衣物之富不可勝計。”也就是說,曾國荃的吉字營在殘酷殺害俘虜的同時,展開了大規模的搶劫。

搶到了什麼程度呢?

“兵士有一人得金七百兩者。城中凡可取之物掃地以盡,不可取者皆毀之。壞垣斸(zhu,挖的意思)地,至剖棺以求財物。”

有一個士兵搶到了七百兩白銀,城中凡是能搶的全搶了,能拿的全拿了,不能搶不能拿的,全部毀掉。毀牆挖地到最後,甚至連地下的棺材都撬開了,總之要掘地三尺,不放過一點財物。

論實際,這樣的吉字營,距離仁義之師,相差太遠。

從這個角度講,民間對曾氏兄弟有怨言,罵他們是“曾剃頭”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天京城是當時太平天國都城,天王以及其他一眾王在此城經營多年,據說天京城的“聖庫”是金山銀海,藏寶無數。

曾國荃的吉字營之所以能長年喝粥,圍城不垮,歸根結底的信念就在這裡,天京城是湘軍最大也是最後一次發財機會。

百戰艱辛,九死一生,吉字營為的就是這終極一刻,軍官們渴望再暴富一次,士兵們則渴望撈足一生的資本,“但願多得金,還鄉愿已足。”

曾國荃是個極重鄉情的人,對吉字營上下的這種想法,他是默認的,在他那裡,也正想以此來最後回報多年來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吉字營官兵。

因為吉字營的攻城心理是這樣,天京城一破,城裡會發生什麼,也就可以想見了。

簡單一句話,奪佔天京後,吉字營焚掠屠殺,大火七天不滅。

曾國藩晚年幕府中的重要一員趙烈文,在7月26日的日記中詳細記錄了吉字營的所作所為——

“破城後,精壯長毛除抗拒時被斬殺外,其餘死者寥寥,大半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窯,得後即行縱放。城上四面縋下老廣賊匪不知若干,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窯可挖者,盡情殺死。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zhuo,砍)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其亂如此,可為髮指。”

這段記載的信息量很大。吉字營入城後,所有行動以掠殺為宗旨。那些強壯的太平軍,除了一小部分抵抗被殺,大多數都充當了吉字營官兵搶奪財物的勞力,只要幫助吉字營官兵找到、運出財物,之後便可逃命。至於那些老弱婦孺,四十歲以下的女人搶走,其他的全殺,包括兩三歲的孩子。

經過一個多月的大燒大殺大搶,吉字營無數小卒都發了橫財,他們不僅將城內的金銀財物洗劫一空,甚至連建築物上的木料也拆下來,從城牆上吊出,用船運回湖南老家。

因為天京城的絕大多數財物,都被吉字營官兵搶奪吞沒了,曾國荃不僅有了“老饕”的惡名,而且傳遍了天下。

相傳,曾國荃在天京撈了幾千萬兩銀子的財物,除了給上級上貢了一些,大部分都被他運回了老家。

關於曾國荃具體都搶到了什麼好東西,更是傳得有鼻子有眼。

有的說,曾國荃得到過部下所獻的明珠一串,這串珠子有今天的巨峰葡萄那麼大,而且還會發光。

還有的說,曾國荃獲得過一個罕見的翡翠西瓜,絕對是無價之寶。

這種說法準確嗎?

其實曾國荃有點冤枉。雖然他的部下搶了很多東西,但是曾國荃本人並沒有染指太多,趙烈文的日記是比較客觀真實的,他也說曾國荃本人,並沒有在天京城撈到多少。

然而,民間始終不相信這種說法,當時的清廷也不相信這種說法,在當時,無論是鄉野,還是紫禁城,都認為曾氏兄弟攫走了天京聖庫裡的大部分財富。

但因為曾國藩手握重兵,又懂進退,加之當時的天下並不太平,清廷還需要使用曾氏兄弟,因而慈禧最終也只能將曾國荃訓斥一番,減賞爵位後不了了之。

看到這些,說曾國藩是半個聖人,至少他這半個聖人是有獠牙的。

至於由他締造的湘軍,殘酷暗黑的地方很多,也算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結出了一個生猛怪胎,雖是傳奇,但並不值得特別傳揚。


黑句本


曾國藩的湘軍在圍攻太平軍天京兩年多,在1864年7月,天京淪陷,忠王李秀成輔佐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而走,其餘戰士不是戰死就是被俘。

湘軍是地方團練起家,清政府不發軍餉,一切費用依靠自給自足。如何自給?除了徵稅和募捐,就是依靠搶劫了。曾國藩、曾國荃弟兄為防軍變,對軍士搶劫是睜隻眼閉隻眼。

湘軍攻打天京,軍士就是盼望破城之後好大發一筆橫財,因而湘軍進城後,就開始了肆無忌憚的大搶劫。他們先挖王府,再挖地窖,接著就挨家逐戶地搜搶居民財物,直到掘墳盜墓,甚至連不少建築物上的木料也被拆下來,從高牆上吊出,裝船運回湘南。除了搶錢財之外,還有一個重點是搶婦女,他們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在大街上拽曳青年女子,“哀號之聲不忍聞”。凡40歲以下的婦女,幾乎全被他們姦淫或擄掠回湖南販賣。

湘軍在退回湖南時,長江上下,到處是湘軍滿載贓物和婦女的船隻,在震天動地的哭罵聲中押向湖南,延綿月餘不斷,許多老年人為救護自己的女兒或兒媳,許多幼兒因哭喊著和媽媽難捨難分而遭殺。有漂亮的成了自己的老婆,有的給了親朋好友做媳婦,所以,湖南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有說從南京帶回的“大腳婆”媳婦之說。整個攻陷天京的燒殺搶掠過程中,曾國藩和其胞弟曾國荃及其親信將領,根本不予以制止,甚至自己還親自參與,有記載曾國荃“此中獲資數千萬”,“除報效若干外,其餘皆輦於家。”

當時城門被攻破時,城中還有3萬餘人,除去當時所有的太平軍對外,城中還有2萬的百姓。被俘的太平軍及壯年百姓大半為湘軍扛抬所搶劫的財物出城,有的太平軍指引湘軍尋找藏匿財物的地方,之後便被放走。而城中老弱的平民不能挑擔又不能貢獻財物,都被湘軍殺死,沿街死屍十有八九都是老人和小孩。有的湘軍以殺人取樂,被殺者哀號之聲響徹雲霄,慘狀令人髮指。這樣的大屠殺一直維持了10多日。

湘軍每當他們搶掠完一處王府或民宅後,便隨即把房屋付之一炬。有人記載當時的情形,及至當時傍晚時分,全城已經變成一片火海,煙起數十道,屯結空中不散,如火山,紫絳色。

湘軍攻破天京的搶劫、殺人、防火的暴行,被曾國藩的心腹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士日記》中完整的記載下來。

趙烈文在曾國荃圍攻天京時,被曾國藩派遣到曾國荃身邊,專門負責協助攻城適宜,他的記載,有絕對的可信度。他在《《能靜居士日記》中寫道:“城破之日,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恰逢六月,屍骸塞路,臭不可聞;計破城後,精壯長毛除抗拒時被斬殺外,其餘死者寥寥。大半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後即行縱敵。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情殺死。沿街死者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傷,或十餘刀,數十九,哀號之聲達於四遠,秦淮長河,屍首如麻其亂如此,可為髮指。”


天京遭此浩劫後,這個昔日繁華的都市滿目殘牆斷壁,遍地破磚爛瓦。

在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時,面對這幅殘破景像也感到“善後無著手”,說“一座空城,四周荒田”,“無屋、無人、無錢是管,葛居此亦當束手”。

後來,連曾國藩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說,自五季之後生靈塗炭殆無逾於今日。

由此可見,戰爭的破壞性有多大。


南宮外史


晚清時期,朝廷軍隊非常羸弱,無法抵擋太平軍的攻勢。在這種危急關頭,曾國藩組織的湘軍橫空出世,作為主力軍隊與太平軍抗衡,漸漸扭轉了戰爭局面。湘軍本事強大,但他們是軍隊,不是慈善家,在攻佔此城後,開始了一場大擄掠。最後,年輕女子無一倖免,每個小兵都發了一場橫財。

1865年,作為湘軍主將之一的曾國荃率領部下攻克天京,城破當天,他心情興奮,當即寫摺子向朝廷彙報喜訊。但是幾天後,朝廷沒有對他進行嘉獎,而是一頓指責,雖然有些不合常理,不過這指責卻也事出有因。

曾國荃的部下有兩個特點,貪財能搶、殘忍好殺。湘軍將天京包圍後,由於發不出軍餉,因此士兵經常進行搶劫,連農民做飯的鍋碗瓢盆都不放過,霸佔女子的事情也不少。當時太平天國為了應對城內糧荒,將許多婦女兒童放出,讓他們自尋生路。這些人一出江東橋,就遭到了湘軍攔截,大部分被扣留營中,年輕女子無一倖免。

面對這種情況,曾國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他看來,軍隊譁變比軍紀敗壞更可怕。於是士兵的作風越來越像土匪,他們之所以在喝著稀飯的情況下能堅持下來,全靠著一個信念:太平天國經營多年,城中金銀財寶無數,一旦攻克,每個人都能發財。

城破之後,湘軍裡的每個人都搶的盆滿缽。太平天國僥倖生還的人,全部成為幫湘軍抬寶物出城的苦力。經過一個多月的燒殺搶,每個士兵都發了一筆橫財,城內的金銀珠寶被洗劫一空,甚至連建築木料都被拆下,從城牆吊出,運回湖南。

頓時長江上面船隻滿帆,載著各種財物,日夜不停向湖南行進,太平天國的鉅額財寶,最終大部分落入湘軍手中。由於運輸財物聲勢浩大,加上路途遙遠,一時間湘軍的行為傳遍全國,曾國荃也被稱為“老饕”,受到了清廷責罵。


我來讀歷史


1864年,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圍攻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此時已經圍攻了兩年多還沒有攻打下來。於是曾國藩寫信給李鴻章這個徒弟,請求他率軍支援曾國荃,李鴻章鬼精鬼精的,沒有答應老師的請求,反而說要幫助浙江的左宗棠剿滅太平軍。李鴻章的想法是拿下天京是不世之功,不能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搶功勞;再者,天京太平天國的府庫很多,也不能同湘軍搶;慈禧命令李鴻章攻打天京也是想讓李鴻章分曾國荃的戰功,不能一頭獨大,這也讓曾國荃打下天京後有所顧忌,不敢任意妄為。(影視劇中的太平天國軍隊)

曾國荃的湘軍打下天京後的安排?

湘軍於1864年7月19日破城,破城後曾國荃的湘軍首要目標是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的屍體下落、太平天國守衛天京的主要將領、天平天國的府庫,這是湘軍的首要目標,一旦這些目標完成,士兵們馬上開始了劫掠。

根據《紐約時報》對1864年7月湘軍進入天京城的描述,湘軍普通士兵搶的東西非常少,沒有多少糧食和錢財,他們搶的是女人(四十歲以下的)、民眾的布帛、傢俱、木料等一應俱全,男人大都被屠殺了。據當時的清人記載:

“泊船水西門,見城上吊出木料、器具紛紛。”

搶掠的女人、傢俱、木料紛紛裝船,楊帆起航運送到湖南老家去了。

30年後,譚嗣同曾經到南京,南京城的人都大罵湘軍,說他們進城後見人就殺,女人財帛盡入湘軍,有價值能搬走的幾乎都搬走了,過了幾十年,南京還沒有恢復元氣。

這是湘軍士兵的所作所為,肯定有不少人獲得不少財富。(曾國荃像)

曾國藩如何處理慈禧的上諭?

1864年8月11日,慈禧太后給曾國藩下達上諭,主要有三條:第一條,洪秀全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並且將首級送達各地,震懾起義軍;第二條,將李秀成、洪仁達解送京師,審查後處斬;第三條,太平天國的“聖庫”裡面有多少財寶,要上交。

曾國藩不愧是曾國藩,洪秀全的屍體被挫骨揚灰,骨灰用炮彈打到了長江中,什麼也沒有了;至於洪仁達(洪秀全的二哥)、李秀成也沒有送到京師,而是就地處決了,送到京師不知道李秀成等人又說出些什麼事情,肯定要坑死曾國藩等人;天平天國的府庫被大火燒沒了!金銀是燒不壞的,哈哈哈。

曾國荃等人私自處理了天京太平天國的府庫,譬如戰死、受傷者的撫卹金,有功軍士的賞賜,軍隊各級軍官的賞賜,二一添作五,全部瓜分了。

慈禧太后對此事的處理也非常高明,湘軍攻下天京的功勞不賞賜,對湘軍犒賞也沒有,就此兩清了。

其實太平天國平息後,慈禧開始裁撤湘軍,打壓湘軍的各級官僚,重用李鴻章,用來制衡湘軍。


穿越再現彼岸


湘軍攻破“天京”之後,確有劫掠之事,並且主帥曾國荃一直在縱容。

曾國藩和曾國荃兄弟倆,雖然一個人稱“曾剃頭”,一個人稱“曾鐵桶”,可是曾國荃剃起頭來可不遜色於曾國藩。

曾國藩為了“成聖”,雖也帶兵打仗,多少還有自己的底線,可是曾國荃此人卻很難談得上有什麼底線可言,上了戰場那叫一個狠,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成為湘軍之中的一員悍將罷。

不過,曾國荃雖可稱悍將,卻難稱名將,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軍事指揮水平是在算不上高明,他能被稱為“曾鐵桶”也不是說他有多能耐,只是因為他喜歡用挖壕圍攻的呆板戰術,將對方城池給圍得水洩不通,如同鐵桶一般。

除了狠,曾國荃的部隊還特別貪。

對於手底下的將士來說,打仗嘛,活得過今日,不一定活得過明日,幹嘛不趁活著時多撈一點?

對於曾國荃來說,讓手底下的將士去貪財,甚或是劫財,是為了刺激他們的戰鬥力,也是收買他們的人心,當然曾國荃自己也貪。

1864年,將天京城圍得水洩不通的人正是曾國荃,炸開了天京城牆,攻陷了天京城的也還是曾國荃。

曾國藩曾經試圖讓曾國荃去練“淮軍”,但是曾國荃眼看著天京將破,捨不得走,所以練軍之事落到了李鴻章的頭上。

太平天國自洪、楊於廣西起事至1864年已有14載,清朝傷透了腦筋的同時,也恨透了洪、楊這幫“髮匪”,此時曾國荃攻陷天京,絕對是一樁滔天之功,所以他也一直在等著清政府的封賞。

可是,曾國荃不但沒拿到自己想象中的好處,反倒還被臭罵了一頓,為什麼呢?

因為這廝在攻佔了天京之後,上報清政府的時候說太平天國的“聖庫”空空如也,沒有錢了,然後為了邀功,在還沒抓到幼天王洪天貴福,也沒看到洪天貴福屍體的情況下,竟然說洪天貴福已經死了,沒過多久便被打了臉。

當時朝堂上可沒幾個人相信曾國荃的說法,洪秀全盤踞江南十數載,搜刮無數,你竟然說聖庫裡沒錢?當然沒人信。

不僅清政府不信,民間也不信,誰不知道曾國荃和他的部隊有多貪婪?

人們對曾國荃的印象或者認知是什麼?

“每克一名城,奏一凱歌,必請假回家一次,頗以求田問舍自晦”,且不說他打了勝仗之後回家買田買房是不是自汙,但顯而易見的是他卻是通過打仗撈了很多錢。

所以,他攻克了太平天國的老巢之後,竟然說洪秀全的聖庫裡沒有錢?這誰信呀!

清人李伯元在《南亭筆記》中如是記載:

“曾忠襄為文正公介弟,攻金陵既破,搜遺敵,入天王府......聞忠襄於此中,獲資數千萬。蓋無論何處,皆窖藏所在也。除報效若干外,其餘系輦於家。”

這便是時人對曾國荃攻破天京之後所作所為的看法,他打著“搜遺敵”的旗號,在天京和天王府中搜刮錢財,雖然“獲資數千萬”,可是卻只向清政府上交了很少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則讓人運回了自己家中。

即便太平天國自己已經消耗了很多,可能曾國荃所獲也沒有數千萬乃至上億這麼多,可是天京畢竟是太平天國權貴聚集之地,將現銀和別的財務加起來,再少也能有個幾百萬吧?

所以說曾國荃在天京撈到的錢財絕對不少,只是報給朝廷的數目少而已。

曾國荃作為主帥尚且如此,他手底下的人又能幹淨到哪裡去呢?他們在進入天京之後,當然也是忙著發財呀!

在他們看來,你曾鐵桶吃肉吃得滿嘴流油,總得給我們喝口湯吧?

更何況,曾國荃當時還拖欠著自己部隊士卒的軍餉沒給,再不給錢或者再不給什麼承諾的話可能就鬧譁變了,他後來怎麼給的呢?讓他們入城去搶。

所以,曾部一入天京城,則如同強盜入了民家一般,瘋狂地搶了起來。他們一開始是盯著太平軍搶,後來搶完了太平軍,覺得這樣搶劫容易發財,所以一發不可收拾了,將目標轉向了老百姓。

對於太平軍,他們是想搶就搶,想殺就殺。

對於老百姓,他們同樣如此,無辜之百姓在湘軍的姦淫擄掠之下,可謂是橫屍遍地,流血漂櫓。

自此之後,曾國荃“老餮”之名遍傳天下。

曾國荃原想著憑藉攻陷天京城的功績在仕途之上更上一層樓,誰知卻因為自己的貪婪和對部下的縱容遭到了反噬,被清政府和滿朝清議給臭罵了一頓,官也沒升成,反倒被後來的李鴻章給居上了。

真是時也命也。

“髮匪”一滅,湘軍終也受到了狡兔、走狗之待遇,被迫給裁撤了,曾氏兄弟再無擁兵自重之可能。

不過,曾氏剃頭、老餮兄弟二人倒也因此獲得了善終,剃頭更成“半聖”,老餮死後亦有哀榮。


寧糊塗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來答題。

湘軍攻打天京之時,的確存在一些暴行,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怎麼洗也洗白不了。這個罪責倒不能推到滿清身上,畢竟攻打天京的是漢人組成的湘軍,統帥是曾氏兄弟。

古代當兵很多時候就是為了混口飯吃,知識分子寄希望考取功名來改變命運,沒有文化的就只能憑藉武力來改變人生。當兵吃糧,立有戰功,是有褒獎的,若能從兵痞榮升為長官,則更是光宗耀祖、顯赫門庭,讓後世子孫臉上都有光彩。當然,這一切是要拿命來換的。

戰爭是征服和屠殺,並不是開粥廠做善事,想讓一個戰士奮勇廝殺,是要給予一定好處的,沒有好處誰也不肯賣力。於是乎,破城之後大搶三日成了長官們給士兵注射的興奮劑。

看過電影《投名狀》的朋友想必還記得,當初龐青雲蠱惑鄉民當兵打太平天國的口號就是“搶錢、搶糧、搶娘們”,這番話儘管從姜午陽口中喊出,但給予他這種觀念的是大哥龐青雲。一個普通的鄉民在這種蠱惑之下,不顧惜生命與太平軍廝殺,為的就是多搶好處,戰爭結束後可以給家人帶來一些優質生活。

曾氏兄弟同樣用這種口號鼓舞湘軍士兵,單靠區區一點軍餉和一碗飽飯是滿足不了士兵的貪慾的,他們為了誰而戰?真為皇帝和大清國嗎?我想不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泥腿子苦哈哈是沒有這些高大上的家國情懷的。他們的宗旨就是打、殺、搶,多殺人、多搶東西,最好能當個小官。

這些湘軍士兵是踏著兄弟和同袍血水才攻打到天京的,此時早已殺紅了眼,破城之後是無法制止住他們的殺戮和搶奪的。與其派人去管,不如放縱他們去殺、任由他們去搶。殺夠了,搶夠了,自然就消停了。

說到底,最大獲益者還是最高指揮官,鉅額財富和光榮形象永遠是屬於他們的,士兵們就算搶的再多,加在一起也不如他們佔據一所王府得到的財富多。

古往今來,貫通東西,戰爭的性質都是一樣的,十字軍東征不也是打著宗教旗號搶掠嗎。因此,沒有必要去唾罵這些湘軍,戰爭就是如此,太平軍也是如此,一路廣西殺到南京,不就是靠著殺與搶嗎?說到底,都是一丘之貉,沒有必要偏袒任何一方。


大獅


我們先來看看湘軍裡面都是些什麼人,在招募初期,曾國蕃就規定湘軍主要招募健壯樸實的山鄉農民,跟太平軍的人員差不了多少,當兵的打仗圖啥,除了那點月俸外也沒別的進項。殺了太平軍,金銀財寶擺在眼前,平時曾國藩治軍嚴格,當兵的也沒有機會也不敢。這會算是放了羊了,當官的睜隻眼閉隻眼,不拿白不拿。


向陽花開7290


是真的,千真萬確的真。

曾剃頭是白叫的嗎!

曾國藩此人不把太平天國人當做人看的,我們請看他的《討賊檄文》:

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殆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焉能袖手旁觀,不思一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沒而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兇極惡,亦往往敬畏神袛。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橦,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宮,毀先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所過州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嶽王之凜凜,亦汙其宮室。殘其身手。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廟不焚,無像不滅,此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中者也。

果然是大文化人“壞”起來最厲害。區區幾百個字就把自己率兵為滿族清政府討伐漢族“反民”的行為,與捍衛中國文化的“國脈”“道統”聯繫起來了,使之具有了護國,護法、護教和維護華夏正統的正義性和合理性。

這一“師出有名”的“大招”頗為有效,既迴避了太平天國強調的滿漢之別,也爭取了群眾基礎。

反手就把太平天國教民踢進了夷狄之類。火毀孔孟牌位之餘,連關公和岳飛他們也砸,孰不可忍也!

榭文告訴天下說,李自成,張獻忠人家當反賊也尊重孔孟呢,也敬關公和嶽武穆呢,大清朝廷更尊重孔孟了,也給岳飛和關公四處修廟呢,大清成了維護華夏正統的正義一方。

果然厲害!好一支筆。

所謂“非我族著,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左傳·成公四年》

既然太平天國的教民們自願放棄華夏文教,信夷狄之文教,自然他們也沒有資格享受儒家的“仁義”和“敦厚”了。

凡是被俘的一律挖目凌遲,投降的也砍頭無赦。自古以來的融合俘虜兵慣例也一概廢止,都是些非人類之思想的人形夷狄類動物而已,萬不可按照千年慣例補入我方軍隊,殺!

李秀成投降了,殺,石達開投降了,殺,十幾歲的幼王捉住了,殺!

看,所有的太平軍都殺完了,財產順理成章的變成了無主財產,士兵們撿拾一點運回湖南老家孝敬父母,養育孩子豈不是應該的嗎?

兵戎經年,不能盡孝之外,還常常害父母擔驚受怕,真是不忠不孝呀!

然後,撿拾點財產回家補償父母,豈不是我華夏文教之正解嗎?

正所謂“光宗耀祖”乃是第一孝也!

說什麼殺光,搶光,說什麼發橫財。

士兵們兵戎勤苦之後,撿拾點無主之財回家孝敬父母,乃是光大文教之舉。

這不是葭明通在這裡胡亂地聯想,是曾國藩從他招募士兵就開始宣講的他的軍隊福利之一,

厚餉重賞可自主發財,戰後回家做財主。

說真的,如果湘軍士兵們沒有發財,如果不是湘軍士兵們戰後有了回家做財主的資本。

曾國藩戰後遣散湘軍怕是沒有那麼容易,早出兵變了。


葭明通半瓶歷史


湘軍不僅僅是對太平軍,對所過之處的百姓也是如此。


其根本原因在於,湘軍不是國家經制之師,簡單來說就不是國家正規軍。湘軍原來是湘勇,最開始是湖南人羅澤南、王錱、李續賓等人創建的為保衛家鄉的“團練”,原本規模在曾國藩回鄉接手後只有一千人。 請注意,這一千人是朝廷和湖南省承認的人數,因此湖南藩庫發軍餉也就按這一千人發。但曾國藩出省作戰時,湘勇已經達到近兩萬人了。

湘勇的軍餉,在改名為湘軍以前(即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以前)主要來源有三:士紳大戶人家捐贈,獲取功名牌照;設卡抽釐金,這算比較穩定的來源,除了湘軍的江南江北大營也在用;第三,搶,這是最主要最快的來源。 一開始,湘軍在曾國藩的要求下軍紀嚴明,不能搶百姓的,只是收復太平軍佔領城市後將太平軍的財產洗劫一空。但是後來湘軍逐漸壯大,曾國藩再也無法控制其他部隊的軍紀和財政。各個將領為了激勵下屬賣命,不惜讓屬下恣意妄為。



曾國荃的部隊甚至有一項傳統:打下一座城池,三天內可以任意妄為。後來有些部隊將領好色,帶頭搶女人,湘軍軍紀就蕩然無存了。 湘軍不僅是私人武裝,還是僱傭兵,有錢就有戰鬥力,有錢就能打勝仗,至於錢從哪裡來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仗打贏,至於所過之處的漂亮妹子,搶來可以振奮軍心,何樂而不為。


星星讀歷史


是真的,湘軍在滅罪惡的流氓邪教組織。

我就不明白一個個中國人為什麼要加人一個邪教組織?而且擁護幾個霸佔女人的老流氓賣命真是想不通,純粹是一群土匪流氓邪教惡毒的土匪隊伍。

不是打天下為百姓的正義之師,用正規的渠道反清為百姓利益著想的正義之師也許反清早就成功了。

湘軍滅邪教是正義之戰,殺光!搶光!燒光!應該的。

做炎黃子孫始終要站在正義方面,嚴厲打擊任何反自然反人性反社會的邪教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