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過的人才懂:貧窮,不僅限制了想象,還限制了一切”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是的,貧窮的人的確是限制了你的想像,有錢人的生活真的不是窮人能懂的,人家買個包,包個鞋都夠你掙一年,或吃一年的,所以窮人你就老老實實掙錢,爭取過上好日子



故鄉阿麗


關於貧窮的話題,我應該是比較有發言權了,從小出生在農村,長大於黃土地,求學之旅一路艱辛,在即將不惑之年的今天,近四年一直在農村開展扶貧工作,目睹並親歷了貧窮,貧困的記憶深入靈魂。參加工作後的今天,用自己的努力在幫扶貧困人口,我深刻認同此觀點:貧窮不但限制了你的想象,更加限制了你的一切。下面把幾個我經歷或者見證的幾則真實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我的故事:我是一名八零後,小的時候,在老家偏遠的陝西農村物資還是很匱乏的。在那個年代的農村,我家是屬於條件比較差的,母親告訴我,父親結婚當天的棉襖和外套都是借的,家徒四壁中,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我們姐弟二人。小的時候,為了讓母親買一個“炕炕饃”,哭鬧的我,捱過棍子。現在我體會到母親的難處,買了“炕炕饃”,就沒有了買鹽的錢。初中時候,看到同學們腳上漂亮的白色運動鞋,再看看自己腳上的千層底鞋,做夢都在想如何有一雙漂亮的白色運動鞋,甚至有過想辦法把鞋子偷來的醜陋念頭。阿彌陀佛,小小年紀如此罪惡的念頭,這樣的可惡,現在回想起來更多的是可悲,可憐。貧窮,讓一個孩子變的罪惡,哪怕僅僅是思想上的。

A君的故事:A君是和我初中同一級的同學,母親早亡,父親帶他們兄弟兩個人,一個家就差不多跨了,初中時代他是屬於那種學習一直是位居第一的佼佼者。勉強讀完初中,他的高中家裡已經是無力支撐了,那個時候大部分家庭不富裕,對於我,有了一輛自行車,對於在距離家30里路之外縣城讀書的我們,必須住校,每週回家一次,有個自行車方便很多。A君每週都是是步行來回花費七八個小時雙腳步跋涉,奔波60里路程上學和回家。可能是自尊心的緣故,他對於同學提議用車子載他的提議一直是拒絕的。到了高二,他突然不來上學了,後來得知,他的父親突然病倒了,為了支撐這個家,為了擔當起長子的責任,他輟學了,南下打工去了。這個消息對於學校的師生都是震驚的,如果按照他幾乎一直保持年紀第一的成績,在4000多學生,一個年級別近20個班級的縣一中,順利高考,清華北大是非常可能的,遺憾,痛心,無奈。後來大家和A君都失去了聯繫,我無法想象20年後的今天,是不是有一天在工地上遇到一個當年揮汗如雨搬磚的學霸?貧窮,有時可以改寫一個人的命運。

B君的故事:B君是我作為扶貧幹部所駐村的一名貧困戶。2016年剛剛到村裡時候,B君30歲左右,單身,智力稍微低下。他母親是聾啞人,患有子宮癌,這幾年以來在小醫院裡面斷斷續續的進行治療,等我到村子知道的時候他母親的病情時,他母親健康開始已經惡化了。問:為什麼不治療?答:家裡麼錢。問:不是有新農合嗎?答:那個是後面報銷,初診費和自理部分也負擔不起。2016年時候,國家的健康扶貧政策還沒有如此完善,為了幫助他家,我發起了愛心籌款,最終籌得款項近2萬元,安排他母親住院治療。十天以後,他母親走了,醫生說太遲了,沒辦法。木納的他,第一次哭的很傷心。貧窮,有的時候會要命。

貧窮,限制了人的想象,更加限制了人的一切。但是,貧困並不可怕,我走出農村在大城市安家,娶妻生子,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A君南下,按照他的聰明很奮發,也許已經是一個企業老闆,而B君,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和我們的幫扶,新蓋了房子,有了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日子也越來越好。貧困會讓一個人失去自尊,讓一個人失去機會,甚至生命,但是我相信,努力、奮鬥,依靠自己的雙手,可以改變這一切,我們永遠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貧窮的奴隸。


扶貧二哥


貧窮,不只限制了想象,還限制了一切,我贊同這個觀點。

我表姐比我大幾個月,她從小就是留守兒童中的一員,她父母忙於生計把她拖於奶奶照顧,由於她奶奶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她父母郵寄回家的錢除了學費外她奶奶沒有給過她一分零花錢,她每天早上起床要做好飯,把家裡的豬喂完了才能去上學,放學就去地裡幹農活,鞋子壞了她奶奶就給拿塊布補上。。。由於穿著破爛,即使她成績還不錯,在學校也沒人跟她玩。導致了她自卑,不敢交朋友,敏感多疑。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她小學畢業。

她順利的考上了我們縣城的中學,我們同班,在縣城來了她才知道的想法是多麼搞笑。她原以為孩子不讀書就是幹農活,幸福的孩子不用幹農活就玩跳繩踢毽子之類的童年遊戲,父母怎麼還會花錢讓孩子去學唱歌跳舞彈鋼琴之類的,這是她不敢想象的,從小在農村的她根本想象不出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她不善於交朋友,自卑,膽怯,有問題也不敢找老師,初中畢業後她就出去打工了,在我還沒有高考她就已為人妻,她說她父母告訴女孩子不用多讀書,早出去工作就能早掙錢,她父母一直盼著她趕緊畢業出門打工,讀初中就是為了拿個畢業證。

所以,貧窮真的會限制想象,貧窮會使我們想象不出來自己從未觸及過得世界是什麼模樣,貧窮也會限制一切,包括自己的性格和三觀。


丹妮子ya


有點道理,但貧窮不能懶,更不要怕吃虧,手勤腳勤學習勤,活躍思想思維總不會白吃苦。記得我小時候到十歲也沒鞋子穿,衣服褲子爛了也補不起,餓時充飢的是芭蕉芋等,在大山裡的日子真窮,但充飢的山林野菜野果較多,比起城裡人的窮要好些吧?城裡到處都是人,窮了只能要飯撿垃圾。窮過的人才懂,思維受限,一種習以為常也許會讓人崩潰。算了,不願意勾起貧窮的日子記憶,我挺過來了,現在很好,更想看好未來。


光明使者231182166


我就是窮人一位,對貧窮有著深刻的感受。小時候家裡窮,看到賣葡萄的好想吃,六七歲的我拼命地向媽媽哭喊著我要吃!、我要吃,可是媽媽因為沒有錢不僅沒有給我買,由於我撕心裂肺的哭鬧惹怒了母親,母親競然把我捆到一棵樹上。今年我己四十歲,每當回憶起此事,還如剛剛發生一樣。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向媽媽要我想的東西。這件事帶給我的除了永久的痛,對貧窮的恐懼,還有對性格的影響:我沉悶、我膽怯、成年的我不敢表達我的任何想法,仍怕遭到拒絕。那種痛深深地深深地在心裡長年地作痛。

小時候喜歡漂亮的衣服鞋子,沒有錢,加之父母重男輕女,就連過年的新衣也只有弟弟的。

我想有新衣穿,但我不能有。成年的我性格是那麼地自卑,臉上總是陰鬱的。不敢表達、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悶悶的,木訥的成為了我的標籤。

到了結婚的年齡,媽媽說應該找一個比咱家還窮的人家,這樣不受欺負……就這樣我嫁人了。生活依然貧苦。

我多想像其他女孩一樣,快樂自信、積極面對生活,可是心底總有一個聲音:你沒錢、你很窮、你和別人不一樣。

貧窮就這樣纏繞著我!


用戶3867871521725


貧窮並不能限制一切。更不能限制自己的想象力。物質貧窮也不能和精神貧窮畫等號。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追求,沒有了向上的動力,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才是真正的貧窮。我以前非常窮。身體不好,站立都不能長久,自然不能出去工作,那麼我自己學種菜,學做飯。並且也養花,現在我家菜園不僅可以供我一年三季食物,我家的花園也是附近最漂亮的。雖然我不能出去消費,可是一樣可以享受。 人要有追求,要踏實去幹,哀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用抱怨的時間去做積極的事情吧。祝你成功






日落而棲


一、人窮不如鬼,茶淡不如水

這句話說得很現實,話糙理不糙。如果一個人一直生活窮困潦倒,自己的心態也會逐漸的失去信心。俗話說“人窮志短”,每天都為五斗米而折腰,又怎麼會有好心情來欣賞周圍的美,久而久之,人如鬼,而親友也會避而遠之,你說出的話未必會有人信,你想做的事也不會有人支持,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啊!茶燒三遍淡如水,話說三遍驢噘嘴,人情就是如此的經不起考驗,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去贏取別人尊重和支持。

二、馬瘦別走兵,人窮別走親

瘦弱體衰的馬就不要勉強去當軍馬,這樣只會落下個被宰殺的下場;窮困的人輕易別走親戚,去了也免不了要經受白眼的境遇。人窮別走親,就算你舍掉了自己的尊嚴,也未必能得到親戚的真心幫助,俗話說“救急不救窮”,自己總是擺出一副自怨自哀的可憐狀,不知道努力改變現狀,難道要等著天上掉餡餅嗎?

三、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

人窮的時候,難免會目光短淺,也因為缺少各種物質基礎而無法充實自己的內心,時常表現出不自信,此時最好不要頻繁地和親友聯繫,避免給人看不起自己的機會。人如果貧窮就不要隨便勸人,因為你在別人眼裡,你不是成功人士,更沒有什麼資格去教導別人,哪怕你是真心實意的為別人著想,別人也不會虛心採納你的意見,因為你人微言輕。當你經歷過跌宕起伏的人生,當你一路從荊棘走向成功,你就可以大聲地發表你的意見,在別人的羨慕尊崇的眼光中,分享你的成功經驗。正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就話出自《孟子》,傳承了兩千多年,一直被我國知識分子視為座右銘。一個人身處逆境,窮困潦倒時,要潔身自好,修養自己的品德,學會靜靜地努力,不斷的提升自己實力。一個人在富貴顯達之後,更要不忘初心,關心百姓冷暖,盡力地幫助更多的人,這樣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家家都有難唸的經,怎可隨便怨天尤人?在一切向錢看的年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或許此時的你正身處逆境,請不要過多指望他人,因為會很失望。老祖宗流傳下來四句話並不是指責世態炎涼、人情淡薄,從古至今也沒有一句俗語老話告訴你可以坐享其成。經歷過才會痛,四句箴言句句扎心,窮過人才會真懂!


拔草咯喂


貧窮很冷,

冷到思維痛不欲生!

哪裡還有什麼豪言壯語,

你的世界幾乎寸步難行。

你想到過死嗎?

卻往往又是欲罷不能。

躁狂的無奈只能把你逼瘋,

可從未片刻的冷靜。

要知道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靜下心來反思絕處逢生。

因為你不能死,

應知天生我材必有用。

憑藉豁出去的勇氣,

撞開今生的黎明!

曾經命玩兒你,

如今才玩兒命。

你不奮力去爭,

機遇不會靜等。

徘徊,焦慮,

嘆息,惶恐。

都是致貧的根源所在,

立即付注行動;

收穫欣慰的——

我還行!

要知道從未有山窮水盡,

只認可絕處逢生!


柳溪居士


講一個吃素的故事:無量劫以前,曾有一個國度,名為蓮花敷,天降一佛出世,明為:彌勒,以大悲三昧海運經教化世人。這個國家中有一個才學第一的婆羅門貴族因為自己精通天下之法,智慧和口才極好不服,於是前去與佛辯法,他用盡自己口才學問,但是還是敗給了佛,於是欽佩於佛,當即皈依佛下,併發願自己在若干劫後也將以彌勒為名號出世教化世人。在之後的一個若干劫中,又佛出世,這時候天降其災,此國家處於飢餓難得溫飽,在這個國家的一個森林中有一個講佛法的仙人因為長時間不能乞食而陷入飢餓性命垂危,這個森林中有500兔子,其中有一兔王,看到仙人性命垂危無比遺憾和悲哀,於是對500兔子說到:我等在森林中生生世世做動物,就是因為對世間沒有半點功德利益世間,今天我看到為世間講法的仙人因久不食而垂危,一旦仙人離世(死去),佛法將難存,所以我有心以自己的肉體拯救仙人在世,讓佛法繼續永存。我今為你們說褐:以後世間任何畜牲聽聞佛法都能夠得遇名師點化,凡能夠受持的,可以不墜三惡道,長生天上。你們今天聽聞我說褐,要用心信奉,永脫三惡道。說完後向此森林的樹神表明心思,隨後跳入大火中,兔王身邊有一個大兔子是兔王之子,他看到自己的父親跳入火海後表示自己也願意為拯救佛法而捨身,於是也跳入火海。這時候天地大方光茫,金光閃閃,樹神將燒熟的兩個兔子肉體端給仙人,仙人聽聞樹神的講述後悲痛無比,淚如雨下,當即說到,兔子動物也有慈悲心,為佛法常住而願意捨去性命,我今天發誓,今後生生世世永遠不傷害動物,永遠不食動物之肉,我將教化世人善待動物,讓世人斷除貪慾,脫離苦海…………說完話將佛經放在樹枝上然後也跳入火海。這時候整個森林250樹木都大方光茫,驚天動地,天人都紛紛前來供養世間,國王聽後也要求聽聞者發心皈依。而故事中所講的仙人就是婆羅門貴族,他就是56億年後來度化世人的彌勒尊佛,那個兔王就是釋迦牟尼佛,500兔子就是500比丘,跟隨兔王跳入火海的大兒子就是佛陀的弟子羅候羅,250樹神就是舍禮佛250比丘。——我講此佛法故事,願世人善待動物,多吃素食,戒殺放生,憐憫眾生(動物也是命,也是有靈性的,曾經也為世間做出了巨大貢獻)。——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當下生彌勒尊佛!🙏🙏🙏——五戒十善,嗡嘛咪唄咪吽!🙏🙏🙏————(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重要的是教育意義——南無觀世音菩薩!🙏🙏🙏)


用戶2308618271602235


其實這個梗已經火了很久很久了,大多是講述自己身邊傳奇夥伴的傳奇經歷,以經濟背景的差異,來講述不同階層對同一事件,不同思維的解讀和做法。

較常見的多是貧窮民眾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恍如發現新大陸般的感慨。當然每次看到這類東西,我也本著吃瓜群眾的精神,也能尋得到收穫頗多的感覺。

那麼這個梗還真的跨不過去了麼?我窮就真的要被限制思維了麼?

01

首先咱們講個道理。

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道理,人懂得最多的還是道理,這些道理平時不動,到紙上就成了成功學書籍裡的成功必備因素,到講師的嘴裡,就成了至理名言。

但說到底,我們不缺,也都懂,只是我們善於講,喜歡聽,卻沒法用於行動當中,久而久之被音樂動情之後,五味陳雜再一併而出,哭個涕泗橫流,那一刻好像自己重獲了新生。

但事實卻是就像昨晚喝多了酒一樣,第二天情緒平復之後,照樣上昨天該上的班,繼續搬牆角剩下的磚,這個感覺,也就三分鐘的火熱了。

這個老梗其實也一樣,我們不缺思維,我們缺的是錢,擁有金錢之後的思維,說不定和窮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段友們常說:‘我缺的不是買這把傘的錢,我缺的是買車的錢’,蠻可愛的評論吧,但確實也說明了一些東西,我都開著勞斯萊斯了,我還在意那把傘麼?

TED上有個演講說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沒錢,扯再多的都沒用,歸根結底就是沒錢,那你怎麼能讓大家富有?怎麼讓他改變命運?

所以這是第一點,我們缺的不是思維,我們缺的是富有的狀態,富有的狀態,產生讓人驚奇的思維,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

富人本來就少,富人習慣的思維,在貧窮的限制下的確很難理解,有種茅塞頓開的感悟,也是應該的吧。

02

再蔑視一波‘我有個朋友系列故事’

每次看到陌生人發視頻,說自己住著幾千萬住房的時候,評論中無非三種狀態,一是質疑,另外就是羨慕,還一種就是會搬出‘自己的朋友’系列故事,把視頻發起者說的一錢不值,導致評論比視頻本身都熱鬧的多。

對於持有羨慕的情緒的人很容易理解,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區別於他人的長處,以此得到關注,得到讚許的眼光。

對於質疑者們,可能本身就多疑,再加上一些細節推理等等,在自己心理推演著邏輯規律,有種強迫症的感覺。

倒是這個第三種人很有趣,他們就是我們這種梗放不過的人,我的朋友,我的表哥,我的這個那個,有一種他們比你牛,我就比你牛的思想。

有時候看著第三種人我還真的想發笑,他們是不是真的因為貧窮限制了思維,拿別人的東西(或者虛構而來),來彰顯自己的異處?

不好好反思自己,還在評論區大搖大擺,這麼做還真的是讓廣大人民群眾覺得你們被‘XX限制了思維’

03

真實感觸

說的再多都是空,還是說點自己的感觸吧,都說自己體會的最真,的確有些東西,也想和大家分享下。

我所理解的回報最低的是用勞動時間換取勞報酬,但卻也是最多人用的,包括現在的我也是。

當然因為是付出勞動時間,而且勞動時間可能也沒能像《勞動法》裡寫的那樣8個小時,超出部分算加班什麼的,我的時間和精力,多半投入在工作當中,但卻只能收到很小的回報。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這種狀態下,我們只能逐步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然後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到達巔峰吧,否則就只能吃個飯,攢點小錢,過過日子了。

比8小時勞動換錢快的,自然是自己做生意了。自己的產品可以做到大量,重複使用等,從工人到老闆的角色轉化,你也會壓榨勞動人民的勞動時間,以此來獲得更多的收益。

只是這個辦法需要資金,也需要有做老闆的性格和操心的命,時刻繃緊神經,在商場上沉浮,來一次大大的資本積累。

這種狀態下的人,不是賠的餓死,就是錢多到買資產再抵押,繼續投產。

和第一種人的狀態已經孑然不同了。你讓這些人再回去繼續打工,不好意思,10個估計9.5個都不樂意。

那麼還有別的辦法麼?我目前接觸的只有資本賺錢吧。

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我知道有一個月入1W的好辦法,那就是銀行買300W的理財產品,那樣這樣利息每月就1W了。看起來是笑話吧,我要是有300W,我還問你呢?關鍵是這300W怎麼來?

對呀,為什麼說貧窮限制了思維,可能你需要努力,掌握很多技能才能在一線城市拿到這1W塊錢,假設別人有300W存款,他放到銀行,買個穩定點的理財產品,或者是餘額寶就可以實現了。

也就是說你有這麼多錢,你也可以想到輕鬆月入萬元的辦法,更何況這些錢還可以被用於借貸等等,真的是看有些人坐著,銀子也分分鐘在入賬。

這就是有錢誰都會的本事!

04

等咱有錢了,讓老梗不攻自破吧

這個梗看多了就不好玩了,我覺得其實我們更多的還是要理解真正的賺錢是有幾個階段的,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積累資本,利用資本去賺錢。

畢竟當你的資金有盈餘的時候,騷擾電話也會多起來,因為誰都想拿你那比錢作為資本來賺一筆。

至於富有思維,貧窮思維的區別,感覺真的不是因為思維差異造就經濟差異,而是經濟差異造就了,思維的不同。

大可不必驚歎,只需要低下頭好好幹活,從勞動時間換取金錢,到產品換取金錢,再到用資本賺錢就真的實現了一種蛻變了。

要不然我們這麼辛苦的奔波,搬磚,就真的沒什麼奔頭了。活是要乾的,錢也是要賺的,錢越轉越輕鬆,才是走對了路吧。

並且將這些基礎再傳給下一代的時候,他們也才更好的從你的手中拿走接力棒,繼續發揚光大。

所以不是貧窮限制了咱們的思維,是時候需要一波金錢,讓我們醒醒腦,擺正方向,好好賺錢了。

這個老梗就等咱們有錢了,不攻自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