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教育越来越火,大家认为是噱头还是真的能提升孩子的能力?

小桌子讲Microbit


这要看家长们是让孩子跟谁学。少儿编程太多机构,良莠不齐。师资情况差距也很大。找对机构,找对老师很关键。老师不只是带着孩子们学,而是引导孩子们主动跟着学。有的家长会想着就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喜不喜欢,但是学习上,孩子没兴趣也的学,不喜欢也要学。而少儿编程是用编程角度让孩子进行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的。TDOG青少儿编程课程非常值得孩子们学习,跟着清华北大的老师一起掌握一个学科,学到更佳高效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让家长们轻松教育。


18852947


少儿编程教育越来越火,我认为并不能提升所有孩子的能力!

2017年我就发现,少儿编程开始陆续进入小学,甚至早教领域,简直滑稽。

去年看到一位从央视主持人转行做投资人的大咖,在电视节目里激情澎湃的描绘,编程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对开发大脑有多大的帮助,说自己的儿子才小学几年级,就自己编程做了一个小游戏出来。

其实呢,她本人投资了一个少儿编程培训机构......

军师对编程教育并不抵触,但对有人把它上升到关乎国家发展大计的高度,就觉得有些哭笑不得了。


国家的态度

我们国家在移动领域的技术水平,目前可以说已经领先全球,国家希望在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再进一步扩大战果,所以高度重视和科技相关的学科。

科技研发从娃娃抓起,应该说是一项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

编程,是和推动科技的基础学科,看起来也是最适合让孩子去学习的一项技术,那就直接让孩子们都尽早的接触吧,肯定没坏处。

但是,如果编程教育真的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的话,这就有问题了。幸好这个情况暂时还没有出现。

编程和奥数不同,它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逻辑性,并不是得出一个计算结果就ok了。

就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学好奥数、学好英语一样,编程也肯定不是人人都能学的会、玩的转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将来编程真的成为中小学必修课,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能从中筛选出来的人才只是凤毛麟角。


培训机构的态度

培训机构以赚钱为目的,善于包装好处,夸大优势。

编程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最高兴的就是这些培训机构,这等于是帮他们新开了一门可以马上收钱的项目。

各家IT公司,对从培训机构出来的应聘者,大都是嗤之以鼻的态度,因为短期培训并不能让人马上具备可以上岗工作的技能,只有特别优秀的好苗子才有机会入职。

让低年龄的孩子到培训机构学编程,只能照猫画虎的学到一些皮毛,让家长们多一些可以炫耀的话题。

对于培训公司,他们只会宣传编程课程的种种好处,举一些名人事迹让你信以为真,他们才不会管孩子的数学基础学的怎么样,英文单词又认识多少。

所以我认为,编程培训纯属噱头,毫无益处。如果家长有这个预算,还不如去学学奥数或者数独。


家长的态度

许多家长都被各种忽悠包围了,被各种观点搞的越来越焦虑。

希望孩子有足够的竞争力是好的,但是要留意别误入歧途,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

我小的时候,社会舆论普遍尊崇科学家,小孩子人人都说将来想当科学家,但对科学家具体是干啥的都不知道。

今天,编程一出现,让很多人觉得这是高科技,这是技术驱动力,于是很自然会把它和科学家的伟岸形象画上等号。

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编程,从此走上人生的快车道。

但你要知道,编程是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坐着的,时时刻刻盯着屏幕修改调试代码。㝉选择编程培训,就意味着会牺牲孩子的视力,和运动时间。你觉得值吗?

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从孩子的健康还是从实际价值来说,少儿编程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是微课军师,感谢看到最后,打字不易,请点个赞再走吧,谢谢啦!


微课军师


少儿编程是真火,也确实能提升孩子的能力。因为编程可以极大的提升和丰富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比奥数要强的太多。

首先,国家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了,包括无人机送快递,人脸识别,阿尔法go,自动驾驶等等都是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

很显然,人工智能将会成为第4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引领技术。以前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国都没赶上。而现在我们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就像我们的4G~5g一样,这一次我们有可能借机会弯道超车。

所以早在2017年7月8日,国家就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把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这份规划中就提出:

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

要知道,我们国家之所以在2G通信的时候跟跑,3G的时候逐渐追上,4G、5G实现领跑和超越,就得益于大量的工程师人才红利。

全民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有助于为国家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点,可以从美国信息技术领域,人才辈出学到一些端倪。



2019年9月开始,5个城市的三到八年级就已经要开始试点人工智能课程了。

北京,广州,深圳,武汉,西安,这5个城市的中小学三到八年级,马上就要开始试点人工智能课程(2019年9月开学就开课)。这是教育部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战略的统一部署。

试点之后,相信不久就会全国推广。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而且高考已经连续两年考察编程题了,未来你想不学都不行。

有些地方的中考题也已经加入了编程,不学?可以啊,不学这些题你就不会。中高考的编程题,你就白白丢分。

但是课外的很多少儿编程培训,和以往一样,贩卖焦虑的居多。

在现阶段,不宜让孩子过早过多的参与、接触课外的少儿编程培训,现在是很多机构都看中了这一块儿,风险投资也投的比较疯,可以暂时稳一稳,看看情况再说,等他们大浪淘沙,剩下真金了,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都比较稳定完善了,再介入也不迟。

现阶段,如果你在试点城市,首先学好教育部的教材内容,其他城市的家长和学生,可以先关注试点城市的教学情况。

总之,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应该保持冷静,静观其变,谋定而后动。

我之前就此专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名为:

9月中小学新增一门课,学生高兴家长犯愁

可以在我的文章列表里查看。

我是一名码农,国家软件设计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宝爸,专注孩子教育问题,后续还会持续关注少儿编程方面的最新进展。

大家一起来啊!


超人爸爸说教育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不是噱头,少儿编程确实能实实在在提升孩子的罗辑思维能力,可以增加孩子的专注力,拓宽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时间的积累,一旦由量变发生质变,就会产生非常神奇的功效,并且长期发挥着作用。

那些非常厉害的编程大牛,无一不是从小就接触,并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乔布斯16岁攒了台电脑,盖茨13岁接触编程,扎克伯格12岁学习编程。币圈大神Vitalik更是早,4岁开始玩电脑,8岁就学会了编程。

有时候一件事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成果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有成果。


scratch少儿编程技巧


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现在社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这一点,从国外到国内,各大政策也明确了这个方向,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在中小学生陆续开启了信息技术课程,而且在考试中也会看到程序流程图的痕迹等,从这些细节上看,国家对于中小学生这方面教育正陆续倾斜和重视。

其次,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以后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与网络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以后的学生不懂互联网,不懂得简单编程,就相当于不认识字是一样的境地。

最后,社会发展的太快了,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肯定是不行的,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喜欢编程,就应该培养。


GM青少年编程


近几年少儿编程教育越来越火,这个究竟是噱头?还是能够真正提升孩子的能力?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进行思考,那就是什么叫做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学习,这里指任何方面的学习,其实主要分成三个阶段:输入、思维整理、输出(或者说应用)。我们分别就这三个阶段进行阐释。

一、信息的输入

对于知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输入的问题。而输入的渠道可以是看书、听课等很多方面。在输入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基础知识、基础概念性的问题,这是任何知识或者技能最基础的部分。

比如我们需要写作文,就必须掌握基本的字词应用;

学习英语,必须首先掌握英文单词和一些基本的语法应用;

同样,我们学习编程首先应该了解编程规则,即基本的语法结构及语句构成。

就仿佛盖大楼一样,首先大楼的地基要打牢,只有地基牢固楼层才能越盖越高。所以,在学习的初期,我们必须解决信息输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基本概念及框架、规则等方面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二、信息的思维整理

我们首先接收到的信息,是杂乱无章的信息,需要通过大脑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才能真正转化成对我们有帮助的信息。信息的思维整理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如我们当初学习C语言或者其他编程语言,老师首先教给我们的是基本的语法结构,然后我们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包括数据变量的定义、函数的编制、以及输入/输出数据的定义选择,将程序编制完成后还要进行编译、检测,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解题一样,我们首先要将题目进行审阅,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罗列出相应的变量,再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这个环节就是首先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拆分,然后分析出彼此之间的关系,确定变量的不同类型,再进行整合的过程。

三、输出(或应用环节)

当我们学习知识,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之中的时候,我们只解决学习50%的问题。如果没有和现实中产生稳定的关联,比如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将我们大脑中的知识提取并且灵活应用出来从而完成解题过程,这个输出过程是不完美的。

正如记忆只能解决20%的问题,有40%~50%左右的问题是在思维整理过程中出现并被解决的,而剩下的30%~40%则是在应用环节中实现所学知识以及验证前期思维整理结果的正确性。

同时,输出环节也是检验自己之前思维过程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所以,学习的本质就是对人类大脑吸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应用的一个过程。

思维训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孩子整个学习系统的构建中,思维训练对于孩子的智力提升以及严谨性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幼儿成长(0~3岁),大脑神经元急速的增多,数量比成年人还要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不必要、或者不经常使用的神经就会被舍弃,就像园丁要修剪树木的枝叶一样,是为了树木更好地生长。毕竟我们的大脑只占人体总重的2%~3%,却消耗着20%的能量,所以大脑不会冗员。

大脑严格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正如有时候说的那句话“长时间不动脑,感觉脑袋都生锈了”,其实就是在说长时间没有进行思考或与思考相关会感觉大脑运转起来比较慢,好像生锈一样,就是因为大脑神经没有保持足够的活性,所以会有些慢。但这种现象并非一成不变的,只要后期加强思考,大脑神经活性会得到恢复。

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可以显著影响人大脑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互相连接,从而提升智力及思维水平,比如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经常绘制思维导图的人反应速度会比一般人更快,而且思维更加严谨,就是这个道理。

编程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但需要看怎么样的学习方式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们国家开始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奥利匹克数学竞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奥数,那个时候的奥数培训基本是由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集训,而且是选拔制,只有数学比较好的学生才能参加,一个学校只有两三人有资格参加。

那个时候的奥数培训才是真正的思维训练,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只会启发学生的思路,根本不会告诉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公式。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判断、分析能力会得到极大的加强,思维能力会得到飞速提升。

对于现在的奥数培训而言,虽然也会对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远远不及当年。这主要是因为已经形成产业化,而不是当年的选拔培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直接告诉学生某一类的题用什么样的公式,比如解决牛吃草用什么样的公式,鸡兔同笼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步骤去解决。孩子的思维训练的量和原先相比差了很多,其效果自然也就远远不如。

同样,由于现在的编程技术中面向对象封装(OOP)以及模块化体系已经很完善,包括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拖拽完成不同功能程序的设计。

如果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老师只是负责告诉孩子相应的语法规则(逻辑结构图)以及应用环境的调试、基本模块的功能,对孩子整体操作过程中只有引导,不进行完全干涉,那么这种学习对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干预过多,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这个程序应该按照步骤123进行就可以实现,这种培训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孩子提前接受编程训练,对孩子的大脑神经元以及整体思维体系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甄别,看他们的教学模式和训练体系,究竟是真正的教学还是那种类似于范例模仿的训练,就和那种伪作文训练一样,找一堆范文让孩子背诵,最后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

真正对孩子思维能力提升有帮助的编程训练一定是老师只告诉基本语法规则以及程序流程图如何设计,然后引导孩子进行编程练习。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更多的是教练,而非复读机的角色。

全脑开发程老师,教培战线的一名老兵。主做全脑开发师资培训、家庭教育指导、灵感写作的践行者&推广者,期待与更多的朋友一同交流。

全脑开发程老师


编程的本质是数学,这个不管是少儿编程还是信息奥赛,不管是SCRATCH还是python都是一样的。在屏幕上敲一堆代码是打字。

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接触少儿编程的,编程是一种思考,是一种逻辑思考,及一种基于数理逻辑的严谨的思考。


河马老师


近几年少儿编程教育越来越火,这个究竟是噱头?还是能够真正提升孩子的能力?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进行思考,那就是什么叫做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学习,这里指任何方面的学习,其实主要分成三个阶段:输入、思维整理、输出(或者说应用)。我们分别就这三个阶段进行阐释。

一、信息的输入

对于知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输入的问题。而输入的渠道可以是看书、听课等很多方面。在输入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基础知识、基础概念性的问题,这是任何知识或者技能最基础的部分。

比如我们需要写作文,就必须掌握基本的字词应用;

学习英语,必须首先掌握英文单词和一些基本的语法应用;

同样,我们学习编程首先应该了解编程规则,即基本的语法结构及语句构成。

就仿佛盖大楼一样,首先大楼的地基要打牢,只有地基牢固楼层才能越盖越高。所以,在学习的初期,我们必须解决信息输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基本概念及框架、规则等方面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二、信息的思维整理

我们首先接收到的信息,是杂乱无章的信息,需要通过大脑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才能真正转化成对我们有帮助的信息。信息的思维整理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如我们当初学习C语言或者其他编程语言,老师首先教给我们的是基本的语法结构,然后我们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包括数据变量的定义、函数的编制、以及输入/输出数据的定义选择,将程序编制完成后还要进行编译、检测,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解题一样,我们首先要将题目进行审阅,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罗列出相应的变量,再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这个环节就是首先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拆分,然后分析出彼此之间的关系,确定变量的不同类型,再进行整合的过程。

三、输出(或应用环节)

当我们学习知识,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之中的时候,我们只解决学习50%的问题。如果没有和现实中产生稳定的关联,比如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将我们大脑中的知识提取并且灵活应用出来从而完成解题过程,这个输出过程是不完美的。

正如记忆只能解决20%的问题,有40%~50%左右的问题是在思维整理过程中出现并被解决的,而剩下的30%~40%则是在应用环节中实现所学知识以及验证前期思维整理结果的正确性。

同时,输出环节也是检验自己之前思维过程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所以,学习的本质就是对人类大脑吸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应用的一个过程。

思维训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孩子整个学习系统的构建中,思维训练对于孩子的智力提升以及严谨性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幼儿成长(0~3岁),大脑神经元急速的增多,数量比成年人还要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不必要、或者不经常使用的神经就会被舍弃,就像园丁要修剪树木的枝叶一样,是为了树木更好地生长。毕竟我们的大脑只占人体总重的2%~3%,却消耗着20%的能量,所以大脑不会冗员。

大脑严格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正如有时候说的那句话“长时间不动脑,感觉脑袋都生锈了”,其实就是在说长时间没有进行思考或与思考相关会感觉大脑运转起来比较慢,好像生锈一样,就是因为大脑神经没有保持足够的活性,所以会有些慢。但这种现象并非一成不变的,只要后期加强思考,大脑神经活性会得到恢复。

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可以显著影响人大脑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互相连接,从而提升智力及思维水平,比如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经常绘制思维导图的人反应速度会比一般人更快,而且思维更加严谨,就是这个道理。

编程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但需要看怎么样的学习方式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们国家开始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奥利匹克数学竞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奥数,那个时候的奥数培训基本是由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集训,而且是选拔制,只有数学比较好的学生才能参加,一个学校只有两三人有资格参加。

那个时候的奥数培训才是真正的思维训练,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只会启发学生的思路,根本不会告诉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公式。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判断、分析能力会得到极大的加强,思维能力会得到飞速提升。

对于现在的奥数培训而言,虽然也会对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远远不及当年。这主要是因为已经形成产业化,而不是当年的选拔培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直接告诉学生某一类的题用什么样的公式,比如解决牛吃草用什么样的公式,鸡兔同笼问题该用什么样的步骤去解决。孩子的思维训练的量和原先相比差了很多,其效果自然也就远远不如。

同样,由于现在的编程技术中面向对象封装(OOP)以及模块化体系已经很完善,包括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拖拽完成不同功能程序的设计。

如果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老师只是负责告诉孩子相应的语法规则(逻辑结构图)以及应用环境的调试、基本模块的功能,对孩子整体操作过程中只有引导,不进行完全干涉,那么这种学习对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干预过多,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这个程序应该按照步骤123进行就可以实现,这种培训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孩子提前接受编程训练,对孩子的大脑神经元以及整体思维体系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拓成工业产品设计制造


孩子学少儿编程挺好的。

孩子小,先学少儿编程,让孩子有兴趣学,喜欢上计算机;等有基础了,可以开始信息学,参加信息学竞赛,学的好了,可以凭信息学竞赛上个好大学呢。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孩子的信息学学的很好,起因于开始学了少儿编程,越学越好了!


我爱英豪


小学阶段就算了吧,连基本的数学知识还没学完,怎么学程序?从初中开始还可以,孩子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了。

少儿编程某种程度上就是游戏机,反正没让孩子学这个,我自己就是编程的,也看过网上的一些程序模块,小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没必要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了。

大家都喜欢蹭热点,现在满大街都是人工智能了,其实这不是什么新技术,我上学的时候,还学过神经网络--训练学习呢。到现在好像是一个新鲜事物一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