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必胜」陈文玲:理性看待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的困难和前景

陈文玲:理性看待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的困难和前景

作者: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陈文玲认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既不可过于乐观,也不能过度悲观。理性看待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经济数据下降的同时,更需全力以赴做好对疫情的防控工作,为巩固和稳定后续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一、积极应对、加强防控,以客观理性态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综合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程度或将大于2003年“非典”的影响。一方面,17年前,虽受到“非典”的冲击,但以当时的经济体量,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太明显。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拉动世界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此背景下,疫情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有所扩大。另一方面,无论是疫情扩散蔓延的范围还是对民众心理受冲击的强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力都超过了“非典”时期。鉴于上述分析,看待此次疫情,不可过于乐观。

保持谨慎态度,是基于对疫情变化及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压力的判断。从疫情防控实际情况来看,如何阻断病毒的源头扩散、如何尽快辨别并确诊相关病例,以及病毒是否存在持续变异变化的可能等现实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外部情况来看,美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多国停飞中国航班,60多个国家先后宣布限制中国公民入境。长远来看,国内的贸易出口等领域也将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

但对疫情防控及未来走势也不必过度悲观,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能够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的信心首先来自于党中央的强力组织、指挥和调度,也来自于全民的配合和参与。客观地说,在应对和阻击此次疫情过程中,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高效的动员、部署、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行动力,并非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能具备这些能力。

其次,从国际社会的反应来看,即便世卫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一决定有效期为三个月,如疫情发生重大变化,世卫组织总干事有权提早召开会议,解除紧急状态。世卫组织同时表达了对中国防控疫情行动的肯定和认可,综合国内多方信息来看,疫情将在未来一、二个月内有所缓解,将是大概率事件。

二、实体经济所受影响更多体现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但不必因阶段性数据的下滑影响对全年经济走势的判断需理性看待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经济数据的下降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处于复杂严峻阶段,其扩散蔓延势头仍在,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从宏观经济的各个层面所受影响及微观企业受到的冲击来看,经济受冲击、各项数据下降幅度较大的将是一季度,预计一季度GDP增长将降到5%左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疫情控制的时间和速度。疫情结束越早,我们赢得二、三、四季度及全年经济增长的主动性越大,反之,则会造成更大的被动。

需要提醒的是,不必因一季度数据明显走低而惊慌失措。一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往往属于不可抗力,积极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切不可因此自乱阵脚。另一方面,整体增长的下行已是确定的大趋势,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论是决策层、企业界、学界还是市场,已形成高度共识。在此背景下,更要理性看待疫情影响下的数据下滑,若因此对中国经济采取非理性刺激措施,或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失去信心,显然不客观也不具备支撑。

服务业、制造业所受影响较为明显,对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需做足准备。

比较而言,第三产业所受影响较为明显。餐饮、旅游、展会、培训、教育、交通运输、娱乐影视等行业的营收和利润已不同程度出现下降。以旅游为例,去年以来,全年旅游人次达到55亿多人次,出境游从2018年1.5亿人次降到1.3亿人次,国内游占比出现明显上升,尤其是春节和小长假期间的国内游热度不断攀升,实现了对消费的有力带动。毫无疑问,这次疫情将使近期旅游市场受到重创。

同时,制造业所受影响也不容忽视。从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制造业能否尽快恢复运转,更多取决于对疫情的控制。疫情防控的速度、疫情延续的时长,都将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复工和正常运转。而外部影响因素中,不少国家近期陆续组织了从中国(主要是武汉)的撤侨活动。表示理解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些国家存在以疫情为由头借题发挥、撤走对中国的投资甚至鼓动其国内企业改变在中国市场的布局等动向。针对上述情况带来的潜在不确定性,需未雨绸缪、做足准备。

从微观企业层面来看,鉴于返厂复工的延迟、资金链的紧张以及供需两端的压力,短期内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农民工群体、弹性薪酬工作群体等将受到较大影响。

三、相关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此次疫情的防控和阻击工作,要把抗击疫情当做一场战役来打,但不能打持久战,必须打速决战。取得抗击疫情战斗的全面胜利、彻底胜利,乃是当务之急。既要有定力、有耐力,更要不松懈、不怠慢,尤其要最近一两周是战役的关键时间点,必须高度注意防止疫情及传染的反弹和反复。胜利往往存在再坚持一下之中,稍微掉以轻心则会功亏一篑。

2、需尽快对中国经济发展预期进行有效的疏导。当前,正处于防控和阻击疫情的关键阶段,应以保护人的生命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为首要目标。尽管市场中存在着对未来经济的担忧甚至看空,但我们必须从舆论上进行疏导,教育政府部门、企业和民众分清主次、把握好轻重缓急,此时更要明白“刻意强调经济而不得”。只有集中精力保障好人民生命安全这个第一要务,赢得今天,才能赢得未来、赢得全局。

3、围绕对民众心理、市场情绪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应给予及时干预。针对国内股市何时开市,舆论中存在一些争论。当前,应对和防控疫情仍处于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判存在波动,加之近几日国际上美国为首的股市暴跌,如果国内股市确定于2月3日开市,股市必然出现大幅下跌甚至崩盘。届时,受到实际影响的将不只是股民和上市企业,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唱衰,引发市场各方对中国经济预期的急剧扭转。建议对类似安排进行及时干预,在疫情出现明确拐点时开市,确保预期的稳定。

4、建议对受到停工、停摆实际影响的行业企业给出明确预期。可考虑从减免税费、加大财政补贴、确保员工薪酬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将补贴等“急钱”用在刀刃上,稳定民心、稳定预期。

5、变“危”为“机”。对此次疫情的发生、防控、应对等进行深刻反思,使之成为我们提高国家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补齐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治理、突发事件应对及领导方式等方面的短板。

「战“疫”必胜」陈文玲:理性看待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的困难和前景

数字经济智库

「战“疫”必胜」陈文玲:理性看待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的困难和前景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