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歌曲”爭議,阪本龍一打的是誰的臉?

“救災歌曲”爭議,坂本龍一打的是誰的臉?

前不久,坂本龍一在福島指導中小學生樂團演奏時接受了媒體採訪。

採訪中,坂本龍一的大意被整理如下:“音樂之力”是最討厭的詞語。一旦有災害發生,媒體即宣揚“ 音樂的治癒”,“音樂傳遞力量”,對這種萬能藥一樣的東西感到非常不愉快。音樂人如果抱著“治癒他人”,“傳遞能量”的心態來做音樂是非常狂妄和輕薄的,沒有比這更丟臉的事情了。

這段話由微博博主@THEBADMUSiC翻譯後發佈在網上,引起不小的討論。

“救灾歌曲”争议,坂本龙一打的是谁的脸?

公眾號“合唱chorus”發文《沒人想聽你寫的救災歌曲》,文中觀點引起廣泛共鳴,閱讀量很快突破十萬加。

在這篇短文中,核心的觀點如下:第一、沒人需要這些音樂;第二、現在有比唱歌更重要的事;第三、唱歌真的沒有用;第四、寫的歌太難聽;第五、時間不對,歌曲應該寫在宣告勝利的時候,應該用力讚美那些勞苦功高的英雄,批判那些禍國殃民的敗類。

雖然批評此文者認為內文邏輯不清,強行製造對立。但無論如何,沒有心思聽歌、現在最重要的是抗疫、歌曲寫得很差、歌頌對象寫錯了……等觀點卻引起了討論。

早在2013年,韓紅曾發微博表示自己十分反感歌手在災難來臨時寫歌唱歌的行為。她說:“我特別不明白!也明確表態我很反感!為什麼國家一有災難有些人總寫些歌,找歌手來唱?”

韓紅作為國民唱將,發生災難之後,沒有呆在錄音棚而是衝到第一線運物資。數年前的感嘆也被網友們再次翻出來,力證救災歌曲的虛偽無用。

坂本龍一此番尖銳鋒利的批判,在此時此刻傳到中國也顯得尤為扎眼。而樂評人、自媒體及網友們對救災歌曲的公開批評也讓一些音樂人和其粉絲心生委屈——雖然不如上前線來得有用,但自己也確實是希望用音樂來表達,怎麼就成了狂妄了?特別是中國絕大多數音樂人的收入微薄,並沒有機會和明星們站在一起錄製大合唱歌曲,但在家寫歌投稿支持醫護工作者、支持武漢,表達心聲,質量先且不說,這有什麼錯?

那麼,救災歌曲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價值?音樂真的那麼沒有用嗎?人們反感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救災歌曲?

1 為什麼不僅沒有力量,還讓人反感?

疫情爆發後,給武漢加油打氣的歌曲相繼出現在大眾視野。

有武漢本地音樂人參與的公益歌曲《武漢伢》《武漢,你好嗎?》;有林俊杰、孫燕姿、鄧紫棋、李榮浩等大牌音樂人為疫情創作的歌曲《Stay With You》《平凡天使》《同根》等歌曲;還有其他音樂屆人士創作的如《渡過難關靠大家》《堅信愛會贏》等歌曲。

雖說對音樂的審美從來沒有客觀答案,但我們還是找來了平臺上一些傳播聲量比較高的賑災歌曲,希望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救灾歌曲”争议,坂本龙一打的是谁的脸?

這些歌曲中,有旋律、歌詞和視頻畫面結合在一起,讓聽者感受到武漢城市往昔繁榮,而今夕孤城的痛苦,繼而被深深感動的歌曲;也有在孩童稚嫩的開篇歌聲中,感受到被激勵的能量,繼而在原本灰暗喪失信心的時候增添了生活信心。

如果說音樂視頻畫面中的戶部巷、黃鶴樓、長江大橋、熱乾麵、糊湯粉這些細微場景和歌詞中的人間煙火氣,讓聽者淚流滿面,那麼音樂視頻中剪入大量的新聞現場畫面和視頻素材也成為了無聲的語言表達,歌手的出鏡率也是相對剋制的。

那麼,為什麼這一次大眾這麼反感救災歌曲呢?

第一、大眾反感的是那些虛情假意、充滿了空話套話、把疫情當熱點的投機作品。

舉一個噁心的例子:“我要感謝你,冠狀君,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一種甘露叫——眾志成城!我要感謝你,冠狀君,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一種甘露叫——勇往直前!我要感謝你,冠狀君,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一種甘露叫——視死如歸!”

連《光明日報》《人民日報》都看不下去了,發文批道“願創作者們,莫投機、莫得意,練好‘人說話、說人話’的內功,用真心抒寫真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創作,書寫和記錄現實生活,感國運與時代變化,為最需要的人發聲。”

而我們部分歌曲的創作者,確實存在投機者,陳詞濫調令人發膩。也難怪業內人士感嘆,最近行業裡編曲接的歌實在太多了,硬憋的旋律,同質的歌詞,花一兩萬編曲錄製,蹭熱度、沽名釣譽,還不如捐錢。

第二、 這一次應運而生的救災歌曲確實太多了。

在資訊上搜索,出來的歌曲一首接一首,讓網友們也覺得實在沒有意義浪費時間、金錢和注意力資源。

在這個過程中,竟然還發生了涉抄襲事件。2月5日下午,男星李小雷和DJ阿喆合作了一首公益歌曲《武漢一定能》,被網友扒出疑似抄襲一首泰國樂隊Getsunova的歌曲《最響亮的寂靜》。網友們聽見對比視頻後,更加憤怒。眼見輿論發酵,李小雷不得不髮長文解釋詞曲作者都不是他本人,他只是演唱者。

其實,這一次有這麼多公益歌曲誕生,也和這幾年音樂平臺入駐音樂人的數量飛速提升有一定的關係。當下正處於互聯網音樂生產力下沉的時代,臥室一代音樂人越來越普遍,年輕人憋在家裡用音樂創作來表達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態度,本身沒有問題。而每一位參與了公益歌曲的創作者也不必對號入座,對此感到委屈。

無論如何, 疫情當前,“是不是有必要”、“是不是被需要”雖然不是音樂創作者首先思考的動機,但依然值得創作者去反思——當社會發生重大事件時,文藝工作者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救灾歌曲”争议,坂本龙一打的是谁的脸?

坂本龍一曾經在福島核洩漏後,去福島避難所給難民彈鋼琴。演奏開始前,他望著大家說,“很冷吧,冷的話站起來活動一下也無妨,大家怎麼舒服怎麼來。”坂本龍一把自己放到低位,為聽眾演奏的時候也從不自詡有治癒力量,他傳遞的是一位音樂創作者的真誠。

在職業生涯中,坂本龍一始終展示出一種極度謙遜的態度,無論是對合作夥伴、對聽眾還是對音樂本身。所以他所說的音樂人如果抱著“治癒他人”、“傳遞能量”的心態來做音樂是非常狂妄和輕薄的,這句話更像是他在修煉多年後的體會和用以自律的哲學,而非對每一位音樂創作者的譴責。

這一次,大家對救災歌曲的反感,是因為確實被一些虛情假意的陳詞濫調噁心到了。

2 “加油”背後的靈魂是什麼?

還記得在坂本龍一的紀錄片《終曲》中,有一幕場景是他站在日本首相官邸外,和日本市民一起抗議核電站重啟。他說,“反對核電站重啟,大家不要因為一兩座核電站重啟了就灰心喪氣。這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要下定決心,堅持到底。”

如果說坂本龍一在創作《奧本海默的詠歎調》的時候已經在反思社會問題、關注民生,那麼在福島核電站事件中,坂本龍一已經是個社會活動家。

他的音樂創作是基於赴身到大眾活動中去的實踐和長久觀察。

因此,當“音樂之力”被創作者當做博取名利的工具,惺惺作態,大眾當然就要對這種劣質音樂保持警惕,持猛烈批判的態度。

那麼,是否真如坂本龍一先生說的,音樂並不具有“安慰”和“治癒”一類的物理屬性呢?

第一、討論這個問題,不能避開一個概念——“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中醫裡,它叫“五音療疾”;西醫裡,它叫music therapy。在近代,音樂治療曾被廣泛應用於災難或戰後精神心理重建,1944年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正式成為學科,到今天音樂治療已經十分成熟完善。

美國音樂治療協會定義,音樂治療是臨床和循證的科學,通過對患者進行音樂干預,實現特定的治療目標。音樂治療對焦慮、抑鬱、成癮、人格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症狀都有改善和療愈作用。

在疫情的陰霾籠罩下,人們的娛樂需求不得不完全轉移到了線上。譬如,摩登天空每天下午在B站直播“宅草莓不是音樂節”,隨後街聲也加入到直播“音樂節”的隊伍,越來越多的音樂人開直播抱著吉他在線上為大家唱歌。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音樂人以直播演出的方式為大家帶來安慰,聲援武漢和受困於疫情的每一位普通人,便是音樂的暖心之處。

第二、當好音樂集結到一起,它能造成的社會影響力和凝聚人心的號召力也是巨大的,起到推動國內民眾與國際社會團結互助的效果。

澳大利亞大火發生後,澳大利亞女歌手Delta Goodrem發佈單曲《Let It Rain》,歌曲的全部收入捐贈到救災中。Elton John也在自己的悉尼演唱會上承諾向叢林火災救援捐款100萬美元,美國歌手Pink向當地消防服務部門捐款50萬美元。

還記得2019年熱映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嗎?片尾以二十分鐘的篇幅重現了1985年那場歷史上最偉大的演唱會Live Aid (拯救生命)。

當時埃塞俄比亞爆發了20世紀最嚴重的大饑荒(1983年到1985年),死亡人數達到120萬,40萬難民流離失所,20萬孩童成為孤兒。

1984年,愛爾蘭朋克樂隊布姆鎮鼠(The Boomtown Rats)的主唱Bob Geldof看到新聞報道中非洲的人民長期因饑荒與營養不良而死亡,與另一位音樂人Midge Ure發起公益組織“Live Aid”, 旨在為發生在埃塞俄比亞的饑荒籌集資金。

1984 年聖誕節,Bob Geldof召集一批當紅音樂人推出單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聽來令人心碎,卻又鼓舞人心,這首歌告訴人類“遇到什麼恐懼都不要怕,勇敢地去面對他”。這也為堪稱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場演唱會拉開了序幕。

1985年7月13日演唱會在倫敦和費城兩地舉行。當天,音樂突破了國界、種族、文化和信仰的隔閡,現場和場外的觀眾都被振奮。活動最終共籌集善款超過1.25億美元。英美兩國以外,Live Aid還在澳大利亞、日本、奧地利、荷蘭等各個國家舉行慈善演唱會,繼續為非洲人民籌資。

“救灾歌曲”争议,坂本龙一打的是谁的脸?

第一次,世界人民以音樂的名義團結在了一起。這便是“公益音樂所能釋放的力量”。

總而言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可不必因此而懷疑音樂之力,甚至不必糾結於是否存在音樂之力。

文字和音樂都是表達方式,新聞作品的寫作傳遞真實的力量,音樂作品傳遞情感的力量,但背後的靈魂卻是相通的——是否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

只要音樂是真誠的,行動是真誠的,大眾也自然會感受到來自音樂的力量。

熱愛音樂與生命的人們,2020,繼續勇敢前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