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出品影片《1917》斩获奥斯卡三项大奖,你怎么看?

琅琊榜首张大仙


这应该算是中国电影业的一个进步,也是中国演艺界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吧[呲牙]


鱼乐鱼乐吧


北京时间2月10日中午,第92届奥斯卡奖正式落下帷幕。由中影发行、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电影《1917》斩获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这是阿里影业有幸又一次联合出品奥斯卡获奖作品。

场面、视听表现的独特与优秀,印象深刻! 号称战场“公路片”,名不虚传。 用场景暗部或数字技术的衔接与处理,全片119分钟,给人感觉是“一镜到底”,可谓匠心独运。镜头不是为动而动,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运动长镜头中的人物、环境、表情都表现得稳定、清晰。一些细节也有独特的描绘。


游逸和


电影的出品方,这是一个看字面意思很模糊的概念。实际上是投资方,比如,投资了1%,也可以叫出品方。对国外电影大厂电影的投资,同等金额,比投嵌入广告好,投一点,可以分红,又可以提高知名度。

阿里影业是电影《1917》渠道方,并非真正制片方。打个比方,格力电器经销商,并非是格力空调制造方,阿里影业只是分销电影,不是制作电影,一个道理。

真正制作方是梦工厂,虽然制片方有阿里影业名单,那个只是挂名,在国内分销的利益上,比如,国外电影国内的分销方提点10%,阿里影业只要5%,但是要求做出资方,出1%或者其它比例,不会实际参与电影制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提高知名度。

《1917》获奖,与阿里影业没啥关系。好比出租屋拆迁,租客不可能分拆迁款,电影获奖,渠道方并不能将荣耀划为己有。


西格玛的化学


从几点回答你的问题吧!

第一,中国公司能参与投资好莱坞的影片,而且是奥斯卡的片子,固然是件好事,说明我们已经跟好莱坞接轨了,哪怕只是在投资方面。(其实已经有一些中国公司在好莱坞进行影片的投资了,只是之前大家不太关注)

第二,这件事应该是高晓松促成的,他之前在不同场合说过这个问题。作为业内人士,他深知国内电影的总体发展状况,其实跟好莱坞有很大的差距。

之前也有中国的公司买数字王国特效公司,以及美国的院线,但是于国内的影视行业发展而言并没有起到太大的帮助,所以这次投资方面的合作,可以看作是资本层面的运作。

第三,中国以前一直赶着赶超好莱坞,但实际上,从资本,影视传统,公司运营,整体行业等方面都不成熟,包括现在也是如此。而韩国则稳扎稳打,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影片,接近了好莱坞的水准,当年的《柏林》,作为特工片,一点也不输《谍影重重》,直到这次韩国影片在奥斯卡获得的成绩,不是资本层面所能解决的。

第四,希望资本层面的接触,能带给中国影视实际的帮助,演员,导演,编剧,以及国内的技术环节层面,都能得到重用或者提高,而不是走过场。好莱坞的灯光布置是行业的秘密,希望通过时间的推移,通过资本的力量把这个秘密破解,把中国影视的技术力量提高。





沐阳扯剧本


这两天,第92届奥斯卡奖正式落下帷幕。由中影发行、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电影《1917》斩获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这是阿里影业有幸又一次联合出品奥斯卡获奖作品。

电影《1917》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故事的灵感源于导演曾参与一战的祖父,故事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他们为拯救上千名战友的生命,而在战场逆行、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呈现出一副悲壮而动人的史诗级战争画卷。

阿里影业总裁张蔚认为,无论是直面残酷战争,还是一镜到底,《1917》这部艺术和技术上都无可挑剔的佳作,体现出了“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的精神,符合阿里影业一贯的“小真正大”内容价值观。“这个时代需要责任感和担当。面对任何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坚持才有希望,只有勇敢才能胜利。”

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战争的真实残酷,该片选择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这样的大场面调度和完美拍摄,耗费了导演和摄影师9个月时间筹备,演员们在拍摄前也做了高强度的训练。最终,在共获得15次奥斯卡提名的摄影大师罗杰·迪金斯的镜头中,惊险真实的战争场面、残酷的战场人性博弈,以及两位平凡士兵在战场逆行的使命感、对亲情的渴望,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两名战士为救1600个人的性命、舍生取义的传奇故事,辅以导演和摄影精湛的摄制技术,《1917》为观众呈现出了近于“直播”的沉浸式观影体验。“一个人的牺牲,为了更多人的生存”,这也使得《1917》成为一部必须前往电影院通过大银幕观看的电影。

“《1917》,希望不用等太久,我们影院见。此时此刻,阿里影业愿与影院行业同仁共进退!”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兼大麦网CEO李捷表示,虽然延期上映可能会蒙受盗版等巨大损失,但希望一起为电影人加油,为全国影院加油!

同时他宣布,面对当前电影院面临的严峻状况,阿里影业旗下影院系统平台凤凰云智将启动为后续全新开业的影院提供为期6个月免费系统服务支持,以尽微薄之力与影院方共克时艰。

突破性的真实感和质感,让《1917》以黑马姿态在颁奖季多部重磅电影中脱颖而出,一举囊括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导演工会奖等共计24项大奖。金球奖颁奖之后,《1917》的预售比一周前暴涨了5倍。截至目前,该片已获得全球票房2.56亿、北美票房1.26亿美元的成绩,烂番茄的新鲜指数达到89%,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

2019年2月25日,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绿皮书》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过去一年,公司及旗下观影决策平台淘票票先后为内地观众推介了《何以为家》《徒手攀岩》等多部优质外片。这也标志着国内影视进军世界的号角已经吹响!


J先生世界观


若想把战争片拍好,逼真感至关重要。无论是我国的《集结号》、《红海行动》,还是国外的《拯救大兵瑞恩》都因为那种震撼人心的真实感成为一代佳作。

《红海行动》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部目前全球最火的战争片《1917》,这部电影于今日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荣获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

它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其实,故事情节很简单: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两名英国传令兵穿越敌境向前线部队传递情报的故事,而它最鲜明的特色便是:以“一镜到底”的方式逼真地展示了一战时期特殊的战场环境。

《1917》

先说说什么叫一镜到底。它是一种有别于常规电影的拍摄方法: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电影都是摄影师将不同片段有序的剪辑串联在一起所形成的产物。

《1917》却别出心裁,由摄影师跟着主人公用长镜头从头拍到尾,形成一种单线条叙事的模式,其好处就是高度写实。

摄影师跟随拍摄

如果还不理解,可以想象一下在玩沉浸式游戏时的体验,电影所呈现的感觉大概便是如此。也正因采用这种独特的拍摄手法,《1917》在情节上比较单调,主要靠周围逼真的场景与紧张氛围来吸引人,这就要提到影片第二个优点。

逼真地展示了一战时期特殊的战场环境

为了做到这一点,影片在布局时用三大标志性细节展现了一战的特色。

特色之一:堑壕战

由于武器装备比较落后,堑壕战是一战最普遍使用的战斗形式,具体是指双方挖出一人多高的堑壕,然后,士兵们躲在堑壕中同敌军互相扫射。据统计,一战时期西线堑壕长达400英里,可谓十分壮观。

“堑壕战”老照片

当然,这种堑壕战看似保险,但并不愉快,因为不仅潮湿,而且到处都是老鼠、跳蚤,更糟糕的是每逢战斗被射杀的士兵的尸体在战壕中堆积如山,血腥味令人作呕,堪称人间炼狱。

《1917》剧照

《1917》逼真而有质感地还原了士兵们在堑壕中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的生存状态,甚至连老鼠这种细节都没有放过,堪称用心。

《1917》剧照

特色之二:铁丝网

铁丝网是一战普遍应用的防御敌兵进攻的工具,这种铁丝网和正常的铁丝网不同,而是生满倒刺,将它铺在阵地上,敌军一旦进攻就会被铁丝网扎伤,所以,很难冲过来。

老照片

电影用专门的情节展示士兵如何穿过恐怖的铁丝网,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般体会一战的紧张氛围。

《1917》剧照

特色之三:飞机被应用到战斗中

飞机作为一种新发明,在一战中渐渐被应用到战斗中去,不过,由于战机不太先进,空中作战的战术也没形成章法,所以,飞行员死伤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老照片

电影中,特别展示了飞行员坠机的情节,能看出这架战机十分具有时代质感,让人仿佛穿越到一战的现场。

《1917》剧照

所以,正是对一战战场环境各方面细节精益求精的布置,加上一镜到底的高度写实的拍摄方法,使《1917》用“真实”的力量达到震撼心灵的沉浸式效果。

你们看过《1917》了吗,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呢?欢迎留言。





灰灰播放室


《1917》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点•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 迪恩•查尔斯•查普斯主演,主讲一战时期两个英国士兵传递重要情报我的故事

伪长镜头电影,数个电影镜头经过后期特效,剪辑处理看上去只有一个镜头的技术活

本片获得最佳导演及最佳剧情类影片两个大奖

值得大家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