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90后找工作要求不加班,不聚餐,没有经验还要高工资你怎么看?

昊轩胖叔叔


【星雨的观点】我们先不说是不是所有的90后都是这样的想法,仅从人性的角度看,我认为,90后的这些要求并不过分。不只是90后,60、70、80后谁不想“钱多事少离家近”?但从职场的现实看,似乎这些想法有点不可思议,也是可望不可求。


如何正确看待“90后”?

职场中,“老一辈”们都非常羡慕90后,认为这一代人无欲无求无压力,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幸福感爆棚。

近年来,网上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最后一批90后也都奔3了”。其实,最早的90后早已“过3了。”短短的一句话,似乎一下子使众多90后的危机感猛增。

在我的身边,就不乏许多90后。说实话,他们给我的总体感觉是:

  • 有梦想,但缺乏理想

  • 有进取,但缺乏韧性

  • 积极乐观,但抗挫力弱

  • 率真而任性

  • 现实感超强,吃苦意识淡薄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曾经这样总结过:“如今的年轻一代,已经呈现出了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的状态。”

虽然对这一观点,我并非全面赞同,但也客观地展现了90后这一复杂社会群体的一些共性特征。

如今的90后大多都已进入了职场,也成为了职场上的生力军。所以,由于90后的个性特征,出现一些自己的想法不足为奇。



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要分析理解90后的这种想法,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依次是: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也可以把工作的意义从低到高分为3个层次:

  1. 幸福感:就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需要。通过工作的付出获取收入,这是我们的生活之本。收入的高低也决定了物质生活的幸福程度。毕竟大多数人除了基本的生活外,都想增加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如买房、买车等,这些都要通过付出劳动来获取更多的收入。

  2. 获得感:就是为了体现个人的价值。我们工作除了获取经济的来源外,还有就是个人的价值从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个人都有人生追求和目标,当我们用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去付出最大的努力,一旦取得了成功,则会情不自禁地内心充满了喜悦。这就是获得感,因为我们认为自身的价值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 社会认同:这就是马斯洛需求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塔菲尔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关于他(她)从属于某一社会群体,以及对作为社会成员的他(她)而言是具有显著感情和价值的东西”。就是说,我们的付出和贡献被社会所认同,就能实现人生的最高需求。

90后为什么会有“钱多事少”的想法?

  1. 生长环境对个性特征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后的家庭,呈现出家庭规模小、关系简单、成员沟通顺畅等特点。这就为90后提供了比较舒适的生长环境。生活与学习条件较好,受到的关怀教育较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缺乏兄弟姐妹间相互关爱和照顾的生活体验,缺少生活的磨砺,独立意识差,自主生活能力弱,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2. 自我认知:网上曾有调查,占全国总人口17%的90后,有60%对待生活的态度很实际,48%更愿意享受现在的生活,而不去担心未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消费方式,是他们眼中的幸福。人啊人研究院《2019年90后综合调查报告》中,对90后的职场状况调研分析认为:

  • 更尊崇自己的内心所向。从90后的择业取向来看,与70后、80后求稳定谋高薪不同,薪资已不再成为90后求职的主要目标,相反90后求职更注重有完善培训体系的大公司,并希望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工作。
  • 更关注发展空间。据调查,90后毕业生普遍认为第一份工作公司比岗位重要,发展空间和行业比薪酬福利重要,毕业之初的起步高,未来的发展眼光和就业层次也会有所提高,所以在求职路上,毕业生求职时更加关注发展空间的大企业。除了学习新的知识以外,他们对于工作也有自己的规划。90后中,在找工作时,他们对工作时间关注度仅为11.9%,对社会地位的关注度仅为12.1%,位列前三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兴趣爱好、发展前景、职业稳定性。
  • 90后是“努力玩,也努力工作”的一代。刚步入职场,对职场充满热情的他们更注重工作是否是自己兴趣所在,关注工作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并希望对他们的工作能稳定。




90后应该怎样行走职场?

  1.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只有对工作充满了兴趣,才有可能热情饱满,做到极致。90后在职业的选择上,应该尊崇自己的内心所向,选择自己向往的职场目标,这也是职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2. 工作外延,确定并专注主要目标。进入职场后,需要从自身全局出发,设定一个主要目标。一般来说,主要目标往往是建立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有的则是从螺丝钉的岗位职责里外延,明确主要目标。对那些无关紧要的或者没有多大意义的目标,该舍弃的要舍弃,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要想在短时间内达成各种目标,往往会因噎废食。

  3. 强化行动力,打造核心优势。行动力往往源于对目标的清晰认识。目标明确了,方向正确了,行动力才有意义。找准自己的优势,是持续优势的第一步。对自己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总结出最具优势的一点,把它发挥到极致。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领域。把自己的优势放大,使其成为自己的“长板”。而这些优势,正是别人所不具备的。


  4. 提高抗挫能力,坚定职场信心。90后在职场中很容易出现对负面反馈异常敏感的现象。被老板批评几句就难以释怀,被同事甩锅就想到辞职,还有就是反复纠结一些琐碎的细枝末节,自我消耗情绪和精力。对此,除了要以平常心看待外,还要多运用逆向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会发现,失去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延伸】最近,我在网上和一些书中看到不少有关职场新人的应知应会,这里归纳整理一下,不妨称其为:【90后职场宝典12条】

第一条:工作中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当上司交给你一件事的时候,希望的是你能够出色完成,而不是挑战判断。你要做的是,清楚上司的关注点,了解事情的核心和重点,然后不折不扣执行,用最精益的办法去完成。

第二条:在上司或前辈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先全部听完,等对方讲完了,再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第三条:上司当面或用信息给你布置工作时,要迅速梳理清楚工作的要点,理解工作的核心,然后大声说:明白。如果是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回复:收到,立即行动。

第四条:在开会时,最好带个本子,记下相关重点,靠头脑不可能一下子记住那么多的细节和灵感。

第五条:办公室或者其他场合,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抢话,不要插话,因为你说不对,不仅会打乱别人的思路,还不够尊重他人。

第六条:完成工作中多思考,如果需要别人配合的时候,多请教。没有人会讨厌好学努力的人,只要够谦虚,老师会很多。对工作结果不要设限,尽可能地超出预期目标。

第七条:职场就是压力集中营,永远用最直接的方式面对压力源,拖延和迂回只会让压力加大。

第八条:面对批评,得体的第一反应是不急于解释、不反唇相讥。将自己存在的问题用最重的形容词想一遍,这样你就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第九条:职场不同于生活,形象很重要,因为代表着你的个人标签。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一定要保证干净得体。

第十条:遇到选择时,无论别人给你什么意见,都要记住最终决定靠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更不要把后果归罪于人。

第十一条:职场是一个颇为考验人际关系的地方,做到对别人有价值,是建立良性人际关系的关键。

第十二条:职场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努力,还要学会借助于外力。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曾帮助过你的人。对他们的最好回报,就是努力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总结

占全国总人口17%的90后群体,正在逐步成为职场中的生力军。90后由于生长的环境特殊,再加上家庭、社会的影响,在职场中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我认为,这本身没有对和错之分,是不同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90后应该怎样行走职场?有4点至为关键:尊崇内心所向、专注主要目标、打造核心优势、提高抗挫能力。

最后,归纳总结整理的【90后职场宝典12条】,主要是针对90后当前的职场现状,提出的建议。

——END——

我是@星雨如风,十余年企业高管经历,每天为你分享职场心得,共同探讨职场体会。


星雨如风


不要张口就这么说经验啥的,我们老一辈的看了一辈子图还画不出像样的设计,人家这批学生虽然没有经验,但是上手非常快,而且基本上是很有创意的设计拉着我们老一辈的干活,那业绩真不是吹的,你不也是没有经验也找到工作了吗,难倒你出来没有高薪干到很久才有今天,但是我是HR绝不会用你,你要知道现在很多老板都是既要马儿跑得快,又不想喂草,哪儿有那么好的,经验不代表能力,能力会加速经验,我这年纪的老头都服,你现在去看看国防科技院,比较老的带队人才30,平均年龄25岁左右,再不说凉山的30位英雄才多少。我只能说你倚老卖老,现在的年轻人再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否则永远不能推陈出新,时代再变化,你可以赶不上,但你的能力不如人家就算了。闭嘴少说,你就只能凭年龄上位,但是该让位就得退,不要不给人机会,也不要想你要是干了多久才升职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是跟你一样,放宽心点


不要教我作


我是80后,但是我对你这种提问方式很反感,我猜测你可能是一个小领导或者小企业主,又或者就是一个HR招聘的小主管。你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

首先,你凭什么要求人家一定要加班?

企业自身能力差,管理不善,就要员工用加班弥补?不去从管理改善,一心想着怎么压榨员工就有理了?再说,很多企业都是要求无偿加班,凭什么?哪些成天含996的公司,本身就是管理差的公司,而且是违反劳动法的,随着社会法治进步,这些企业将来会越来越难做。

再说,不聚餐算什么问题?

聚餐是个人自由,凭什么要求人家一定按照你的要求来?你喜欢聚餐,喜欢在小年轻面前吹牛是你的事,凭什么人家就要迎合你?多花点心思在工作上不好吗?

虽然偶尔聚餐可以加强团队凝聚力,但是这并不是说非要通过聚餐才可以,这只是一个很小的辅助手段,要加强团队凝聚力不是只有吃吃喝喝才可以做到。

没经验还要高工资?

要真没经验还要高工资,你可以拒绝啊,年轻人还不能有理想有抱负了?年轻人进了你的团队,如果是对工资不满意,你作为团队领导,又是怎么引导的呢?如果你不会带团队,就抱怨人家要求高,是不是也要反省一下自身的问题呢?


我带过几次团队,从没像你这么抱怨过下属,我的团队也基本都是90后,我一直在引导帮助他们,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并从工作上帮助指导他们,我觉得不是90后的问题,而是管理者或者企业主自身的问题。哪怕真有些90后有你所描述的这些问题,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去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是总用过去的眼光思维来要求90后,首先要做出改变的是我们自身,而不是一味要求90后如何配合你。


各位读者朋友,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麻烦点赞关注一下吧,谢谢

您有任何问题或不同看法,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谭谈流程】,定期发布一些职场领域的文章,欢迎关注。


谭谈流程


看了上面一切回答,心情很复杂。

上面有一个答题者说得对,现在的90后都学聪明了,画饼不再管用,那个时候领导总说,只要好好干,肯定能赚钱,跟着公司好好发展就行了!!!每天打鸡血,喊口号,加油加油加油!!!现在的我看到这一幕,只会冷笑一声,但是我表示理解,因为公司需要激情和活力。

我是一个95后,初入职场是2015年6.26号,在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工作,那个时候我刚入职场,也是个新人,因为从小城市过来的,爸妈都是朴实的人,从小就被教育肯吃苦就能赚钱,所以,我不是公司最有能力的一个,但我敢说全职场50多个人我是最能干的一个,早上八点半到公司,除了中午吃饭和眯一会,一个多小时休息意外,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全公司我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直到认识了初恋前女友。那个时候,公司里挺多同事都有些反感我,因为我自己加班,领导总拿我举例子,后来大家都加班了,站在私人立场来讲,当时我对大家挺抱歉的,但是,那么死干了一年,我确实也得到了一次幸运女神的眷顾,赚了些钱。

现在,我也是早九晚六固定下班,其实依然能够接受加班,但是有一点,要有意义,以前的工作是电销网销,漫无目的的大海捞针,那种感觉,这辈子我不想再去经历,现在回想一下当初我那股子冲劲,我自己想想都可怕,那一年我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再说聚餐,以前我们公司一个月基本会聚一两次餐,促进一下员工感情,其实我觉得挺好的,前提是公司组织,但如果AA质聚餐的话,那我觉得毫无意义,本来工资就很少,还要搭上金钱和时间去应付酒场,还不如回家撸猫撸狗追追剧,或者早点洗漱睡觉。

现在,我只想在北京学习一下新媒体和自媒体,然后回老家秦皇岛找一家公司,前期四千左右基本就够了,然后再好好深造一下,过个一两年的能提到6~8000就知足了,毕竟秦皇岛是个三线城市,压力还算比较低,慢慢还房贷,然后结婚生子。

以前,我对自己说过,30岁之前我不会考虑回老家过安稳日子,男人嘛,在年轻的时候不经历点风浪怎么对得起青春呢?!我现在觉得自己有点太自大了,在北京,飘够了,再飘下去可能飘丢了,还是回家过平淡的日子吧。


汪小天er


本人91年的,硕士生,现在从事教育行业,我刚毕业的时候也是那样一种心理,明知道自己啥也不会,还要底薪三千,老板和我说有课时候肯定比这个多,但是底薪只能2000,我就是一根筋,要3000,可能当时缺人,就要了我,我们单位从不加班,而我硕士上手快,一个月就和老员工大差不差吧,现在在二线哈尔滨月薪七八千。

我觉得现在可能是物价本身就挺高,也怪不着90后,上大学时候就父母拿钱,谁不想毕业了养活自己,一个月两三千够花吗?谁也不想找工作了还搭钱。

再说加班,本身私企做六休一已经很累了,按时下班也不能满足那意思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呗?没有自己的生活了,而且全身心投入还不给人家高薪,让人倒搭钱,谁乐意啊?

而且90后不像之前那么单纯了,画饼什么的,根本不好使了,所以这件事怎么看?我也没法看,只觉得费力不讨好的事谁也不会干,前提信仰,多提保障,不然人才很难发现。


不旅行诗人云烟


有人要求,我身边也有他们没找到,我没要求,但我找到了。因为90后向往自由,别说为什么,我也是90后,上了社会两年了,从2500的实习,变成了现在的4300一个月。女朋友也找到了,老爹房子也装修好了车子近期也准备买了,婚也订了。我也喜欢自由,之前我在杭州8000一个月,我也不做了,为什么?比我女朋友的工作还忙(她做乘务员的),一点也不自由。早上8点晚上8点还得加班到10点。客服处理的投诉每天都得处理完才能下班,客服5.30拍拍屁股走人,我们还在处理他们接的投诉。一天挨双位数骂都是正常的,但是处理完一单有10块钱提成,一天300 400没问题。

后面我回老家换工作,现在这个单位里我原先做的是人事助理,干的也挺好的。4000一个月(扣除社保公积金的)

后面把我调到计算机工程部(因为我是这个专业出生的哪边的带班经理病假修养,让我去顶替,经理回来后看我干的不错给我加工资留在了部门里),负责服务器调试,单位新设备的调试和维修还有采购。一个月4200(扣除社保公积金)全勤奖200。

两个岗位从不加班,最多人事助理下班要把文件给经理会超十来分钟。

计算机工程部,下班就走,头也不回,整个单位最爽的就是我们,其次就是工程部的万能工,他们一天到晚几乎没事可做,工资也有3500。(因为单位设备基本维保期过了就换很少坏,电路也很少出问题。)

单位包住宿,住宿是两人一间,有独立阳台有卫生间,三餐都包。如果不在单位吃每个月给300饭补。我是只在单位吃不在单位住。

一个部门配一辆车,聚餐隔三差五就有,什么月度聚餐啊,季度生日会啊。我们着团队气氛也好,除了家中急事几乎都会来,每次聚餐做的满顿顿的。


尤久久op


我以前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工作,整个团队包括管理层在内,90%都是90后。我们公司每天6点准时下班,极少团建,每年一次集体出游,除了过年不强制聚餐,工资待遇在我所在的城市属于中上,五险齐全,办公地点在全市最繁华的金融中心的写字楼里。

在很多职场老人眼里,这样的公司应该活不了多久,这样的员工战斗力应该也不会多强吧,然而恰恰相反,我们公司每月的营收都能过百万。

职场是以结果导向的。有句名言说的好,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员工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给公司贡献业绩,那人家加不加班,参不参加聚餐,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公司下班以后,经常运营带着团队长一起开黑打lol,有时还带着大老板一起玩,用的就是公司的电脑。我下班以后为了躲交通高峰期,也经常在公司玩《文明》,老板就站在后面看。

题主完全是站在与员工对立的角度去看待的,实际上公司与员工应该是利益共同体,在悟空问答上发问题抱怨,看不惯年轻人的做派,对你公司自身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不会为了你一个人而改变。

身为管理者,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自身潜质,让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公司远景想匹配,这样员工才会心满意足地在公司工作,心甘情愿地替你卖命。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倚老卖老,动不动回忆当年,不愿接受新鲜事物。时代在发展,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适应新的浪潮。在我看来,要改变的不是90后,而是你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看不惯90后员工,就算把人家开除了,换一个地方照样干得好好的,如果题主自身不改变,失去的可能将是你半生的事业。


陈舟amber


小编90后,去年6月份毕业的,因为之前是在沿海城市上的大学,毕业后也在沿海城市找了份工作,实习期月薪3400,转正后还是月薪3400元,只不过加了五险一金,但是交的比列比较低,全部叫下来一个月总共340元。在离公司较近的地方和舍友合租了一个单间,月租1400元,不包水电,不可以自己做饭,空间太小,只能在外面吃饭,一顿饭平均15元以上,快餐或者面条。偶尔跟2.-4个朋友去外面聚个餐的话差不多200元以上。当时工作的城市属于沿海二线城市,市区房价3万多一平,三环外2万多一平,在几十年以前3,4千块钱可以在优越的地段买房,现在在相同的地段是它的多少倍呢?不是现在的90要求高工资,是现在的物价飞跃的上涨,逼得90后不得不追求人们眼中所谓的“高工资”。实际上它高了吗?值得思考

90后不愿意加班?我之前工作连续一个月都在加班,加班到11点,12点,2点...为了能安时完成工作,下午三,四点才吃午饭。90不是不加班,是不愿意跟着老板不下班而加班的逻辑,不愿意为了显得努力工作而加班。

90不愿意聚餐?我想这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的,70后80后们请反思一下,你真的喜欢单位同事的聚餐吗?下了班谁不想赶紧回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生活,以团队建设的名义聚餐喝酒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不由自主的假面笑容你真的开心吗。


依旧苏幕


我觉得主要是职场人社会习气太重,作为90后的我们真的看不惯。什么好好学,三四年后有很好出路的,上来就是一顿骂然后说骂你是为你好。尽是些扯鬼蛋的东西。觉得我能干我就能学,错了哪心平气和的说,说了我就改,认认真真干,我也不打马虎眼。我尽全力干,你们尽全力教。就好像是因为上几代人这样教你们就要这样压我们一样。拜托,讲着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呢?给我们尊重我们一样给你尊重,谁让我们是90后,大部分人其实都不是穷到家里一天都养不起的地步了。比别人多读了三年的大学书,出来还要受这种社会气,我TM为啥不高中直接出来?都说本科比专科强其实出去了都是些扯鬼蛋的东西,说到底靠技术吃饭,所以现在考公的那么多,本科出身没优势,都是打工。一辈子的气全在进职场的那几天了。不好意思,然后他们就再见了。。。将心比心,也希望你们能知道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进了技术职场就是不想走那种体制的官僚气,你们要的是我们的未来,而我们要的是理解和期待,不是吗?


墨羽之尘


其实说真的,很羡慕现在的90后,物质生活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多了,又活在互联网时代,机会比我们那时候多太多了,看到这个标题,让我想到了自己才工作的时候!

本人80后,211、985毕业的本科,才毕业分配到了上海工作,当时的工资是1800的工资加1000的出差补贴,在上海找了个三室两厅的房子,这个房子被隔成了9间,自己住其中一间,房间就放下一张床和一个桌子,工作上面领导交代的事情要无条件去完成,加班什么是常态,所以看到这个标题感慨啊!

不过结合现在的情况来说,90后的要求从人性来说也是正常的,谁不希望能不加班,工资又高呢?但是现在社会竞争压力那么大,很难找到这样的工作啊!所以我劝解90后的小伙伴也务实点,但是也不是说90后都是这样的,我接触的一些互联网公司的90后都很优秀,能吃苦,又上进!而且我和一些风投接触,他们现在投的互联网项目要求公司核心人员一定要有90后,不然不考虑,也可以证明90后在现在社会的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不管80后,90后,大家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以后的美好生活,现在趁年轻多吃点苦真的没生活,相反会未你积累更宝贵的经验,祝福90后的小伙伴们事业上蒸蒸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