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有哪些奇葩的风俗和规矩?

夏沐秋淋


去产妇家探塑不可带钥匙

如果你去北方一些汉族家庭探望产妇时,最好不要随身带着钥匙。因为那里的风俗认为,带着钥匙进入产房,会把产妇的奶带走。为了防止万一客人疏忽,有的人家就用锁锁住炕席,认为这样就锁住了奶,即使有带钥匙的人进来了,也不必担心了这是一种旧风俗,现在大多数家庭已不忌讳这个了。

“六”字忌

湖北有些地区忌讳“六”字。给人送礼时,忌讳六个、六种,如送酒不要送六瓶,送烟不要送六盒,送茶不要送六斤或六两。招待客人时不要上六个菜。摆六双筷子尤其做荷包蛋时,千万不可做六只,或多或少都可以,否则客人就会认为你是在祖咒他早死而愤然离去。凡与六”相关的,都被认为含有诅咒的意思。

“送钟”的忌讳

汉族广大地区许多人都忌讳买钟相送。因为根据汉语的谐音,"送钟”与“送终”同音,所以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去看望朋友,尤其是探望老人或病人时,都忌讳送钟,觉得这样有祖人早死的嫌疑。因此,宁可空手拜访也千万不要送人“钟”。

“分梨”忌

我国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分梨”的忌讳。平时无论是招待朋友,还是家人聚会,都忌讳几个人分食一只梨。这是因为在汉族中,“分梨”和“分离”的音相同,似有要分手之意。亲友住医院时,也忌讳送梨看望,认为此举有要病人与大家“离开”一一死亡之意。

新婚之夜不准人睡

延安地区有一个特殊的新婚礼俗,新婚之夜,新娘不准入睡,要想法和新郎说话。那里有一个古老的传统认为,新婚之夜,如果新娘不是整夜地与新郎说话,将来生下来的孩子就会是哑巴。所以那里的新郎新娘,在一日的操劳之后,还必须通夜挑灯夜话。第二天早晨,风俗规定两位新人要先吃饭,后洗脸。吃完饭后,新郎把一个熟鸡蛋剥下皮,在新娘脸上抹几下,然后拔去她脸上的几根汗毛,叫做开脸,表示新娘已经成人。当天,新郎家大宴宾朋,下午,送亲的人返回,婚礼宜告结束。


曲江草堂


我说说东北过年的习俗吧🧨🧨

💖💖东北俗间有句话:小孩小孩不要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年必备食物:粘豆包🥚🥚冻梨、冻柿子🍅🍅各种糖果、🍬🍬水果、🥭🍇🍓干果🥜🥜

年夜饭要吃猪蹄🐷🐷、寓意“抓财运”饭后吃冻梨、解酒、解油腻。🌺🌺

而且民间在除夕夜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不能关、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1、大年三十晚上要吃饺子🥟、而且要带硬币的、寓意着吃硬币饺子交好运。🤪🤪

2、正月初一起早先拜天地、拜家神、拜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一直能持续到初四💖💖

3、正月初二不扫地🧹,上了年纪的老人有这种说法、初二不扫地是不能把好运、财运扫走。🧚🧚

4、正月初五要吃饺子、寓意把饺子咬破、把所有不吉利的事都破坏.俗称“破五”破五破五缝缝补补、可以缝些衣服被子。🧤🧤👒👒

5、还有一点是正月里一定不能剪头、过去“思旧”和“死舅”有点谐音、所以寓意不太好。

6、这就是东北大概新年习俗、不全面的、欢迎补充啊👏👏





肖二姑娘


闹洞房:

闹洞房多在农村地区,为了烘托婚礼的热闹喜庆气氛,让伴娘或者新娘做游戏,由此衍生出了很多许多低俗行为,比如性骚扰伴娘甚至于骚扰新娘,对女孩上下其手,严重反映了人们的思想里的肮脏。

过年禁忌:

现在还有很多地方迷信一些过年禁忌比如:

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已经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农村的说法是如果回娘家意味着会把娘家吃穷,所以女儿只能在年初二或者是在年初三的时候回家。

年初一的早上忌讳叫别人起床,这样表示被催的人员整整一年都要被人催促做事情。也不要在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去拜年。

正月不剃头,正月不能剃头,否则会影响一年之中的运气,因此要剃头请趁早。

走婚

这是在我国云南某些地方的特有习俗,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制度。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时分到女子的“花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的习俗都承载自己的文化,如何去糟粕留精华,需要共同努力。


闻述访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春节舞龙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没有奇葩,都是民俗风情!



暖阳日记Vlog


比较有趣的?我觉得就是我们藏族的“吐舌文化”吧。

对于吐舌的记忆,其实每一个藏人同胞都有,年轻人大多数是在害羞、做错事儿等时间发生时会吐舌头;而老人有的时候会加上见人时吐舌头。

其实吐舌头有个说法,早时人们认为咒师很会诅咒人,因为念咒过多,他们的舌头会是黑色的/长咒字的,所以人们相见的时候会吐舌头,告诉对方自己不是咒士/没诅咒对方。

——————————————————————

袖子里的交易是茶马古道上康巴人的“特技”,在生意场合谈价格是秘密的/不希望曝光的,所以人们会在袖子里用捏对方手指来讨论价格,当然了,如果你连个/十/百/千/万都没算明白,肯定容易挨打…

——————————————————————

发誓文化是藏区男孩儿们比较昌盛不衰的文化之一,虽然这并不是好事,那就权当调侃吧。

我们一般发誓的内容包罗万象,从我们念诵过的箴言经卷,到各种佛,从佛爷的名字到自己的父母无奇不有。当然这并不是好现象,所以一般我们调侃的时候会用“奥巴马!”等名人名字来调侃。


建筑设计师吴白丁


以广东为例,“扣手茶礼”:

当广东人遇到别人给他倒茶时,他会拼命用手指轻敲桌子,以示谢意。


用户67724358697


洛阳水席,汤汤水水,最后一道是鸡蛋汤,必须最后上,看见这道汤水席就结束了,一共24道菜,8个凉菜,16个热菜,第一道菜叫做牡丹燕菜,最后一道菜是鸡蛋汤,由于是滚烫的水下鸡蛋,所以又叫滚蛋汤,意思是上这道菜的时候宴席就结束了.



洛阳你雷哥


民间老人去世需要在家放三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