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企业复工复产比例稳步提升 防疫物资联合生产链条正在形成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郑阳杨诗野)2020年2月10日下午,辽宁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自省卫生健康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的相关负责人向新闻媒体通报了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医疗物资保障是重中之重。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申世英介绍,针对我省没有口罩、物理隔离衣等生产企业的问题,我省加大摸排力度,坚持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围绕防护用品及原材料、药品、医疗器械、消杀用品、生活用品等5大类26种产品确定了一批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监测。

针对紧缺的口罩、防护服等产品,我省努力加快整合上下游生产能力。目前我省已明确以沈阳为中心,以大连、丹东、葫芦岛为分中心的模式,分工协作、并联推进全省医用防护服生产基地建设,会同药监、质检等部门加大服务力度,积极推动产品达到医用防护服生产标准,加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在企业资金需求方面,我省组织资金短缺企业同国家开发银行、省交投集团等对接,目前已有一批企业所需生产资金陆续到账。在原料供应方面,积极协调大连瑞光、大连华纶、葫芦岛合众、盘锦禹王等企业解决工艺难题,为重点防疫企业开发生产出医用口罩、防护服用面料。在生产资质方面,协调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对大连瑞光、丹东华洋等一批企业进行优先检测,帮助沈阳、大连、丹东等市的十余户企业办理医用口罩、防护服生产资质。

目前,我省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比例稳步提升,多个企业联合生产的链条正在形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省防疫物资供需压力。特别是口罩、物理隔离衣生产实现了从无到有,目前沈阳已有1家企业能够生产医用N95口罩,丹东华洋、大连新新等企业已制作出物理隔离服样衣,通过检测后即可缓解供需压力。

针对市场需求,我省广大工业企业开发生产出一批适应防疫需求的新产品。华晨集团按照工信部下达任务,开发生产负压型救护车,已运往新疆及省内医疗机构;上博智像利用自身在成像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出红外线台式测温仪,已经应用于省内外火车站、机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东软医疗在积极加大车载DR、CT等设备生产研发基础上,开发出移动方舱式CT扫描单元"雷神",实现医生、患者"双隔离",减少病毒传播;辽宁迈迪生物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可以极大提高检测效率,近期将推出产品。同时,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及市场需求,沈阳三生生产的α-干扰素、沈阳海思科生产的甲泼尼龙、东药生产的盐酸金刚乙胺片,大连欧姆龙生产的家用式测温计和雾化器、中光生产的红外线测温仪、沈阳迈思科技生产的高流量湿化治疗仪,以及沈阳化工等企业生产的84消毒液等消杀产品,正在加快生产,全力做好保障。

尽管我省防疫物资供需压力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医用口罩生产仍然不稳定,与满足全省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省将在前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组织企业研发生产更多防疫紧缺物资。同时按照省防疫指挥部要求,采取更有力措施,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扩产,在满足省内物资保障需求的同时,积极为国家做贡献。(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