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ghchjbj


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末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未尝说话呢?四季照旧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甚么话呢?”后来,这句话在许多古文上演变为“天何言哉,四时轮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我个人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1、实践出真知,磨炼真才干。理论固然重要,书固然要读,但真知灼见,技能才干,不是书本和理论能教会你的,你必须到实践中去操作体验和感悟,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是理论和书本儿永远无法清晰完整表述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没有什么学历的人,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做一件事儿。他们的财富和本领是许多有高学历的人都无法企及的。最近,今日头条上有许多关于企业家在抗击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的慈善捐款捐物的报道。有一篇报道曹德旺的文章,他前后慈善捐款达到了110亿,文中有一句他的自我介绍我感受深刻,他说,我从小没有读多少书,上多少学,我的财富和智慧大多在艰苦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磨练和创造出来的。

2、会说的不会做,会做的不会说。中国有一句俗言:会叫的公鸡不下蛋。现实生活中,往往那些呱呱叫的人,其实没有真才实学,他们最擅长装腔作势,沽名钓誉,哗众取宠。这些人最善于哄得领导的信任,蒙骗群众的眼睛。但却虚得很,干不出什么成绩。没有担当,上不了正席。相反,那些不善言谈,踏踏实实的人,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做出成绩的人,做出贡献的人。

在此我想和大家重温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再次咏诵周恩来总理的一句名言: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金声云润


出自《论语》阳货篇: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有神论者。孔子曾多次讨论鬼神之事,如“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孔子的有神论和西方宗教信仰的神有区别,他对鬼神的态度是:信鬼神才讨论鬼神。虽然肯定鬼神的存在,但是是有前提的,倾向于唯心的说法,孔子注重现实而把鬼神的事放在第二位。

孔子谈“天”该如何理解呢?


一、从儒家解释

在这里所说的“天”可以理解为至高无上的“神”,无所不包的“道”。因为对这一无所不能的道体不可知,所以孔子并没有赋予它人格化,反之,想必我们也能形成一个宗教团体。

“四时”即是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寒来暑往,周而复始。“百物”指世间的全部事物,与老子所说的“万物”一样。

整句解释为:天什么都不说啊!四季正常运行,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天什么都不说啊!

那么,请思考一个问题:孔子为什么会对子贡探讨关于“天”的话题呢?



孔子很可爱,他有时候对学生会突然天外飞仙似的来一句,但其实不是要问问题,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众多学生里面,子贡悟性极好,算是很能和孔子聊得来的了。

就拿这个例子来说,孔子对子贡说:“你没有要说的!”可以看出孔子当时的心情可能不是太好,想找人谈谈心,但又没有找到开口的契机。接着子贡回答说:“老师您不说,我又能说什么呢?”孔子一听,心扉就被子贡给打开了,于是发表了“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感慨。



把被动变为主动是子贡的强项,如果把子贡换成悟性较差的曾子,木讷的曾子很有可能会说“是”,估计孔子就懒得搭理他了。子贡的不仅反问用得得心应手,而且他还很会接话,很会安慰孔子,经常能使孔子畅所欲言,心情舒展。如: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有句话“不患人不己知”,看似他很乐天知命,但在内心也会常有深深的失落感,而这种心情孔子一般只会在子贡面前真情吐露。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正是因为得知自己的天命,所以孔子才会对子贡谈“天”。



所谓天命,简单的说是“上天的使命”。历史上,常用来解释新政权取代旧政权的合法性,主张朝代兴衰、君主更替,不完全是人类所能控制的。《中庸》中把“天命”定义为由上天赋予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这种道德感促使人如遵循命令般去遵循善,因此大学的止于至善也是一种生而为人的使命。

而“天”,不可知,不由人来掌控。孔子竭力复周礼,行大道,可惜仕途不得志,最终知天命所归。于是,感慨这个“天”真是太厉害了!

二、从佛家解释

佛家讲涅槃。所谓涅槃即是跨越认知的障碍,以大悲大智应化世间,圆融无碍。因为有真正的慈悲心胸和般若智慧,所以能观照众生疾苦,倒驾慈航,常为众生的依怙,不会沾滞生死轮回的空假,而能觉知诸法的虚妄,引导迷津,常为众生的明灯。



佛书《摄大乘论释》云:

“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槃。”

能够证悟无住涅槃,就能悲智双运,染净俱超。和孔子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天”一样。

包容一切而不自以为包容,拥有一切而不自以为拥有,这种用而常寂的境界,就是菩萨不住一法而善运一切法的涅槃妙境。

因为在道家中,老子对“道”的阐述已非常直白,所以不再从道家解释孔子的话,而且孔子对“天”的理解受老子影响很深。

孔子由自身出发,悟得天命,继而揣测赋予他命的那个“天”,不禁发出的感慨。天无所不包,无所不为。


读耕


这句话出自《论语》,我们首先来找一下这句话的语境。在《论语.阳货》中,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

请允许我加点情景描述来翻译一下这段话:有一天,孔子郁闷地叹了口气,说:“我不想说话。”子贡愣了一下,心想老师今天抽什么疯,只好小心翼翼地问:“您如果不说话,我们这些学生要传述什么呢?”孔子抬头看了看天,意味深长地说:“你看到苍天了吗?苍天说话了吗?但是寒来暑往,四季运行;天生万物,欣欣向荣。苍天说话了吗?”

要正确理解孔子的这段话,我们首先必须联系孔子的抱负和经历。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看到礼崩乐坏,天下即将大乱,感到痛心疾首,于是周游列国,期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向统治者推行自己的儒家学说,让百姓免遭大乱的厄运,让天下重新恢复礼乐秩序。但是孔子折腾一生,毫无成效,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沧桑感和无力感,深深地浸透在“天何言哉”这句话中。

其次,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深知行动的重要性。如果不是为了推行学说和教导弟子,他更愿意默默地行动,而不是说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主席就是从这句话中得到灵感,而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为李讷、李敏)颜回不擅言辞,但是在行动中默默地贯彻儒学理念,所以深得孔子的赞许:“贤哉,回也!”另一个学生宰予,口才非常棒,孔子却看他非常不顺眼,逮着个人家午睡的机会,就狠狠地骂他一回:“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综上所述,要正确地理解“天何言哉”这句话,必须联系孔子的经历和抱负,必须正确地理解儒学理念。只有在对儒学理念以及孔子生平有一个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出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以及渗透在这句话中的人生况味。


三味斋闲话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

原文: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未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未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甚么话呢?"。

老汉是这么理解的。这天没说话,四季万物还是照规律运转,所以天为啥要说话呢!依照这四句的意思,孔子是拿天喻己,解释为什么自己不想说话了。

种地老汉知浅识薄回答的不好不喜勿喷!



灵官庙人孙玉龍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是孔子针对子贡在询问孔子,老师如果不说话,该如何学习老师的教诲这样的疑问时的一个回答。理解这句话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

1、作为学生的角度:最好的学习方式从来不是听懂了多少道理,而是做到了什么事情。

子贡的心态其实是我们当今很多学生的心态,唯师是瞻,迷信权威,同时过多的依赖老师和迷信老师,认为只要老师厉害,好像学生也就一定厉害,同时寄期望于老师的秘籍,似乎老师讲的越多,说的越多就代表了自己可以学到的越多,没有独立学习和思考的心态和能力, 故子贡有疑问,老师如果都不讲话,我们该怎么学?

孔子告诉他天从来不会去说话,但是春夏秋冬四时运转有序,天地万物照样生长欣欣向荣, 天不曾言,但是天行健,运行不息,天的运行时刻不息,从来没有停止过,故从而四时效仿天之道而周转不息,万物效法天之行而生生不息。

由此我们可知,最好的学习方式从来不是听懂了多少道理,而是做到了什么事情。

所以学习从来不是听别人说什么,而是看老师如何做,然后效法老师的行为去行动,这才是这真正的学习,最好的学习方式从来不是听课,听懂了多少道理,而是行动,做到了什么事情。

2、作为老师的角度:言传不如身教,所有的言教其实都是多余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和指责:比如为什么老讲你不听?告诉你多少次了你就是不改等等。《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又说“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其实作为一个老师,最好的教育永远是自己是行为,而不是讲一堆道理,所谓言传不如身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有什么样的师傅就会有什么样的徒弟。

这也就要求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作为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用实际的行动做好领头的带领和示范作用,而不是一味的用大道理去教育要求自己的学生,下属和子女,其实言教作用真的很小,所有的言教其实都是多余的。就如同天一样,但自己做到了做好了,无需多言,下面的学生自然会跟着效仿。


知微通元


此话出自《论语》。某天孔子和弟子在聊天,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那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说什么话了吗?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吗?”

这是孔子与弟子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含有哲学思辨的意味。他用天不言,而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的现象来作比喻,向学生阐释一切规律、法则皆无言而自化,端赖自己观察发现的道理。实际上是用无言来启发弟子向更广阔、更深层的领域去思考。






茶人满常觉


这句话出自《论语》。

【原文】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夫子如果不讲话了,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该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评析】

这是孔子教育子贡关于学习方法的一段对话。孔子传授弟子的方法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这段对话的背景是在孔子非常喜欢的弟子颜回去世之后,当时孔子已经暮年,希望将自己的毕身学问传授给子贡,可子贡的学习方法却是完全依赖夫子的教导,子贡这种学习方法让孔子感到很不满意,孔子希望子贡有独立思考能力。

于是,孔子用天道运行的法则暗示子贡。天道运行能推动四季轮换,四季轮换能长养万物,这都是天的功劳,但天并没有将这种法则谆谆教诲给万物,万物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藏,万物能感受天的恩赐,懂得天时。子贡却不能在夫子的教导中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传法而不思法,传道不思道,这样道法的精髓便无法传承下去。

孔子曾受教于老子,明白大道无以言表,即用语言无法全部表达其思想精髓,学生学到的只是表面的文字,背后的思想精髓还要靠自己去悟,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采用子贡学习方法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学生脱离老师后经不起严酷的社会考验,缺乏独立能力,大多是平庸的人。

所以孔子希望通过这段话给子贡开悟,希望子贡能加强独立思考能力,以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样孔子的思想才能有衣钵传人。

希望大家能从这句经典中得到人生启发,独立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课,少一点依赖,多一点独立,人生之路才能走的更加坚定更加宽广。


易学溯源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这里主要是指孔子说不想再讲学了。子贡说:老师不讲学,弟子们如何学习和记述呢?孔子说:天何曾说过话?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常生长,天何曾说过话呢?

这段话的本意出自老子。公元前518年(鲁昭公24年)孔子34岁,携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子。临行,孔子因不能有功于世而感叹,老子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孔子尊崇礼教,但在传学与实践中越来越发现,天理见行,不言而显,圣人之语,无非代天之言。

一切讲义都不能脱离自然,也就是老子的道家思想,故生感概。

这段对话对我们的学习和认知事物有着深刻的指导价值。


简学话题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此语出处于:《论语》原文: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r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你还传授我们什么呢?”孔子说:“天也没说话啊?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话了吗?”\r

生存本领的获得,也是人类知识的获得,有些不是通过传授获得,需要观察和思考获得,学习伟人的本领,不如领悟伟人的思想精髓,一个只是认识字的人,不是有文化的表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思考,有了思考才能产生思想,有了思想才能有创造力,人类因为有了思想,才高于一切动物。也符合在大自然之中,生存的法则。



琅公


天何曾言说,但日月运转,四季分明;

乾坤朗照,万物从生,天何以言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