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战疫”冰封的影视行业,何以谋出路?

新冠状病毒贯穿着这个春节,至今情况依然严峻,每个人都在这场战疫中变得更加敏感但又更加坚韧。而疫情在威胁着人们健康的同时,也将我们的影视娱乐行业拉向了一个更加冰封的“寒冬”。

从春节各大电影轮番宣布撤档,到现在多家上市公司又集体宣布亏损。我们每年都能听到刷新票房的记录,从几亿到几十亿,但为何如此频频出爆款叫座的影视公司却接二连三的亏损?

在这场疫情之中,本来被寄予厚望的春节档几乎是颗粒无收,整个行业似乎陷入停滞之中,那么在这场战疫之中,给整个娱乐行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作为影视行业又能做些什么,以求自救?

旧疾未愈,又添新伤

春节档错失良机、剧组延期开工、影视基地临时关闭......对于当前的整个影视行业而言,可谓是旧疾未愈,又添新伤。

就当前而言,令人满怀期待的春节档近乎于颗粒无收。因为疫情病毒的高传染性,为了避免交叉传播,线下的所有娱乐活动停止,这样对整个挣扎中的影视行业而言,不仅仅是按下了暂停键这么简单,而是雪上加霜。

春节档对影视行业而言能带动多少收入?

根据恒大研究院对疫情所造成的的经济影响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春节档7天在全年票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占全年票房642.66亿的9%。

2020年春节档原本饱受期待《唐人街探案3》《囧妈》《夺冠》《姜子牙》《紧急救援》、《急先锋》和《熊出没7》等7部影片被誉为“史上最强春节档”,春节档预计总票房近70亿,大年初一票房预售就有近3亿。(《囧妈》求生,6个多亿卖了版权,但是这只是在特殊时期,头条方面也是为了宣传拉新,但是放在平时而言,能这样耗资的去买一部电影版权的公司不多。)

从上面不难看出,春节档历来就是电影行业的大事,为了2020年的这个春节,电影人可谓是铆足了劲。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档2周多时间,一共有44部电影上映。这其中包括已经上映的《误杀》,这部改编自印度高分电影《误杀瞒天记》释放出来的口碑尚佳,有可能成为贺岁档的一部小黑马,但让突然袭来的疫情打断了票房增长的脚步。

另外,春节档万达电影主控的《唐人街探案3》目前是春节档所有影片中热度最高的。据各大影评反映,点映时期口碑非常高,本来已经提前锁定首日票房冠军,可惜到现在上映日期还是个未知数。

因此受疫情冲击,观影需求急剧下滑,1月23日,7部春节档主要影片宣布撤档,不少大型院线也均选择暂停营业。2020年大年初一票房仅181万,而2019年同期票房高达14.58亿,电影行业迎来寒冬。

拍摄停止,基地关闭

如果只是春节档的取消对影视的打击的话那也还好,但这次疫情的影响使整个影视行业几乎停摆,而且还在持续发酵。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发布《关于新冠疫情期间停止影视剧拍摄工作的通知》,要求防疫期间,所有制片公司、影视剧组、影视演员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影视剧拍摄。

被“战疫”冰封的影视行业,何以谋出路?

据骨朵网络影视统计,疫情爆发之前,影视行业各影视基地中,开机剧组已超50家。如今疫情还在持续,大量原定于二月、三月开机的剧组,不得不延期拍摄;而即便迈入第二季度,迎来疫情最有望控制的时刻,受前期影视作品延期影响,大量作品堆积且影视基地可供拍摄的场地有限,能顺利开机的剧组也实为少数。

保守估计,受疫情影响的剧组远超百家。“假如一个季度、半年都拍不了戏,那么今年剧集数量减少四分之一都是乐观估计。”有从业者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道。

其实,早在文件发布之前,全国多地影视基地就已发布暂停对外开放的通知。武汉封城第二天,即1月24日,无锡影视基地和浙江象山影视城就对外宣布各景区暂停对外开放。隔天,焦作影视城也通过官微发布了暂时性闭园。

两天后,1月27日浙江横店影视城也接到政府部门通知,出于控制疫情的需求,关闭横店影城各辖区内拍摄场景,并通知在拍剧组暂停拍摄活动。而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虽没发布过任何公告,但受疫情影响,园内早在年前就没有剧组在进行拍摄工作。

而停拍期间,对剧组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全剧组的食宿费用、场租费、器材费,每天都是巨额开支,疫情何时结束却无法预测。一位正在横店有两部戏拍的资深制片人表示,目前全组800多人,“每天一睁眼就是一百多万,压力太大了。”

就拿之前网络上就已经广泛预热,受外界关注的古装大剧《有翡》来说,受疫情影响暂停拍摄。以剧组每天损失50万的保守数字来计算,一月剧组损失1500万也极有可能。

出不出爆款,都集体亏损

截止目前,A股有将近20家影视上市公司已发布了2019年业绩预告,根据业绩预告显示,巨头们的表现貌似不太乐观,近七成出现了亏损,其中12家的亏损规模均在亿元以上。像万达、华谊、北京文化,唐德影视、欢瑞世纪等多家影视公司业绩均出现了亏损。

根据华谊兄弟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19年亏损约39.67亿元-39.62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0.93亿元。对此,华谊兄弟表示,主要原因为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资产减值准备以及报告期内公司主投主控影片缺失等。

华谊的这次亏损和商誉减值,和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崔永元和冯小刚的《手机2》争端也不无关系,同样的也波及了整个影视行业。而为了缓解公司资金面压力,华谊的甚至王中磊甚至卖画挽救公司。

但同样亏损情况比较严重的,还有北京文化。根据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北京文化预计净利润亏损19.5亿-24.5亿。而北京文化的亏损则主要来自于收购的两家子公司,在业绩对赌之后表现不佳,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3.7亿元~14.7亿元。

要知道,北京文化是业内当之无愧的“摇钱树”。2017年出品爆款影片《战狼2》,2018年上映《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来电狂响》等八部电影,同时参与出品了2019年春节档票房冠军《流浪地球》。没想到昔日的“爆款生产机”也会出现业绩亏损的情况。

而作为行业巨头的万达电影却成了这次影视公司的亏损指望,预计2019年亏损33亿元-45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45亿-55亿。

试想行业巨头都亏得一塌糊涂,作为其他小的影视公司就更难说好过。

司南君查找了电影行业的相关数据,发现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影视行业的增长就已经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随着近些年我国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观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影视产业整体收益与产业链完善度等方面,我国影视产业与世界影视强国仍有不小差距,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与发展潜力,行业迎来新机遇。

2015年开始,全球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全球数字银幕数量达到18.2万块,同年电影票房达到411亿美元。从全球区域分布看,四大地区的电影票房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亚太地区近年票房增速迅猛,从2014年的124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67亿美元,增幅达到34.7%。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接近610亿,同比增长9.1%,五年来首次回落至10%以下。这也难怪,高速增长的后遗症也终于显现了出来,市场良莠不齐、为流量论、以及资本的闯入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又限制了导演编剧等的发挥、竞争激烈等等。

影视行业战役,停下脚步思考

对于当前几乎停摆的影视行业而言,在当下众志成城抗议期间,行业工作者能够做些什么?

首先,线下工作停止了,那么就变成了一个拼库存的线上时期。对于那些已经杀青但是后期还未制作完成的影视作品而言,这部分工作完全可以搬到线上完成。而当前影视行业各公司库存情况又如何呢?

例如像华策影视存货超10部,都市情感、悬疑探案为主要类型,瞄准受众偏年轻态;在疫情爆发之前,耀客手中大剧均已进入杀青状态,并确定播出平台;欢瑞世纪积压剧与存货并举,现实题材、刑侦谍战、古装传奇剧占比居多;完美世界参与的新剧《暴风眼》已定于东方卫视、浙江卫视、腾讯视频播出,另有几部已经杀青的作品也可能于今年早些面向观众。

其次,影视行业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存在着许多乱象,作品不少但精品难出,甚至有的许多创作被爆出仅仅是为了洗钱而已。从业者也未免心浮气躁,并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此次疫情恰好能够让影视业各个环节的从业者静下心来,在保持行业信心的同时,思考并解决影视业已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排除市场泡沫,对库存作品进行处理,提升内容创作能力,减负增质。利用疫情这个时机,沉淀打磨出好的作品、创作出好的剧本,被打压的价值也终将会回归。

灾难带来悲痛,也带来故事。影视作为一种记录现实,反映现实的载体,此次的疫情蔓延全国为影视行业提供不少的好素材。从个人到国家、不缺悲恸也不缺感动,记录和观察时代的作品,也很容易深入人心。

影视业蕴含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其中在电影领域,据《微博电影白皮书》显示,2019年微博电影兴趣用户呈现新一轮跃升,达到了4.0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近49%,且用户下沉格局稳定,三四线城市增幅达到了50%。而在电视剧领域,据腾讯视频2019年度指数报告显示,2019年腾讯视频电视剧频道单日播放量创下纪录,峰值突破15亿,这表明市场的无效产能降低,精品优化率得到提高。

虽然影视产业在高速发展后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同样潜力也是巨大的,但这个时代对整个行业所呼唤前提是,对得起观众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