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团队论文: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24天!该如何理解?

2月9日,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了一篇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论文:《我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钟南山团队论文: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24天!该如何理解?


研究者从31个省级行政区的552家医院提取了截至2020年1月29日的1099例患者的样本数据,这些病例都是实验室确认的2019年冠状病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患者。

迄今为止,全世界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NCP)研究相关论文中,这一篇在实验数据方面是最大的样本。

需要延长隔离期吗?

这篇论文展示的数据中,最令人惊异的是潜伏期。

论文显示: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0)。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这意味着,1099例患者中,潜伏期最短为0天,最长可达到24天,中位数据为3天。中位潜伏期仅3天,要比此前其他研究所报道的更短。但是最长潜伏期24天,又大大超过了我们对于新冠病毒潜伏期为最长14天的常规认知。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采取更严格的隔离措施?隔离14天还不够?

事实上,目前来看尚不需要延长隔离期。24天是个例,不是常见现象。这个“24天”的最长潜伏期,目前也引发了一定争议。且这篇文章是预印本,没有经过同行评审。预印稿是供专家评议使用,论文还在投稿阶段,发布前需要经过全球同行评议。正式发布的论文,通常会根据同行评议意见进行一些修改。

确诊需综合考虑CT影像和核酸检测

此前,关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确诊标准,曾出现过一些争议。核酸检测较慢,假阴性现象也时有出现,CT影像经临床医生呼吁后,成为疫情严重的湖北地区的临床诊断标准。

这篇论文的数据,也显示了诊断需要综合考虑。

论文显示,从患者入院时的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看,840名病人在入院时接受了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中76.4%表现为肺炎,这也意味着,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

论文还显示:926例重症患者中的221例(23.87%),和173例非严重患者中的9例(5.20%),并没有放射学异常表现(也就是说CT影像诊断不出来),而是通过症状和RT-PCR(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确诊(P<0.001),所以在

诊断方面,需要多管齐下

检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论文显示:2019年冠状病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跨越整个年龄谱。中位年龄47.0岁(IQR, 35.0 ~ 58.0岁),女性占比41.9%,年龄在15岁以下的患者占0.9%。

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而腹泻(3.7%)和呕吐(5.0%)很少见。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潜在的疾病(即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

但研究者发现,在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只有43.8%表现出了发热症状,因此得出结论: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应采取严格及时的流行病学措施

在治疗方面,分别有38.0%、6.1%、57.5%、35.8%的患者接受吸氧、机械通气、静脉用抗生素、奥司他韦治疗。在研究中,15.74%的患者为重症患者。只有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论文中称,只有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武汉人有过接触。

论文作者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人传人的方式迅速传播。严格及时的流行病学措施,对于遏制疾病的迅速蔓延至关重要。


END


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

记者:佘惠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