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是什麼意思?

抬頭笑笑咯J


我對“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這句話是基本認可的,這主要是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親”一個是“近”,“親”側重於情感付出,包括親密性和牢固性,“近”指的則是人際距離,包括實際的相處距離和人際關係中家庭的組成形式。我們就分別來予以討論。

“親”

一、情感方面

父母給我們的愛包括母愛和父愛。母愛是無私和無條件的愛,她只是因為我們是她的孩子而愛我們,她無私的撫養我們長大;父愛是繁衍和責任的愛,他有責任保護我們成長,並教育我們掌握獨立生存的能力。

無論是父愛還是母愛,都是人類先天具備的一種淨付出的愛,這種愛對於我們來說是最可靠的愛。我們從來不會懷疑父母對我們的愛,即使我們有時不願意接受某種愛的方式。

同時,由於我們在誕生之初,是從母體分離出來的個體,依賴並伴隨在母親逐漸長大到離開,這就決定了我們與母親存在著先天的、極致的親密性,這種親密性源自於我們在成長中對父母無條件的依賴和信任。

因此說,在情感方面,最親的顯然是父母。(注:下圖中展示的母愛和父愛是普遍意義上的模型,不排除有的母親表現有父愛的特點,有的父親表現有母愛的特點。)

二、牢固方面

關係的牢固方面指的是,我們跟父母是具有不可改變的血緣關係。這種血緣關係是我們誕生之初就既定形成的事實,而非後期形成。無論是共同生活還是分離久遠,都不影響我們與父母關係的存在。

同時,父母與我們的關係是一種繁衍關係,人類的基因就是通過繁衍關係不斷的往下傳遞的。可以這樣說,父母是我們誕生的基礎,我們是父母未來的延續。這種關係相比於其他任何關係而言,是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係。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和父母之間存在著傳遞性和共同性。我們身上帶著父母傳遞下來的基因,同時我們也會以父母的身份,繼續傳遞給我們的子女。這種一脈相承、不可或缺的關係也意味著是最親的關係。

從情感和牢固兩方面來看,“親不過父母”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近”

一、人際距離

人際距離是社會心理學中,根據人的關係不同而存在不同的人際交往的距離,由美國學者霍爾(Hall,E.T.)提出。其中包括:公眾距離、社會距離、個人距離和親密距離四種,有關四種人際關係的交往距離見下圖。

我們來看,其中人際距離最近的就是親密距離,一般是生活中的夫妻、情人,以及幼兒時期的親子關係。在此距離上,雙方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氣息、溫度等私密性刺激。而夫妻關係的距離就是典型的親密距離。

因此,作為成年人來比較,夫妻關係是所有關係中人際距離最近的關係,因此就有了“近不過夫妻”的說法。

二、組成結構

從整個社會的組成形式來看,社會是由每個家庭元組成,而夫妻就是最基本的家庭元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根據我們現階段的社會文化形態,無論是在法律上還是在道德上,夫妻都是共擔共責的關係。

也就是說夫妻是一種結合,是兩個單獨的個體結合成為一個整體,也就是家庭。從整個社會的組成形式來看,夫妻之間就是最近的關係,也可以說是互相浸潤的關係。無論是情感利益還是經濟利益,都是以共同的整體而存在。

從這個角度來看,“近不過夫妻”就是理所當然的。

“親”和“近”的關係

生活中的“親”和“近”並不衝突,他們不是對立的,我們經常以“親近”這個詞來共同使用。因此,無論是父母的“親”還是夫妻的“近”,都是一種正常的自然態,沒必要為某個角色的親近關係去爭搶。

“親”和“近”完全可以相輔相成,而不必要非此即彼。夫妻之間不要去在意伴侶跟自己的父母更親,只要夫妻兩人能夠建立親密感就可以了;作為父母也沒必要在意子女跟配偶更近,完全可以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來拉近關係。

“親”和“近”有時候是同步的,有時候是不同步的。最親的人可能共處屋簷下,也可能相隔千里外;最近的人可能親密無間,也可能反目成仇。但我們更加希望的是,“親”和“近”能夠相合,成為我們所既“親”又“近”的人。


總而言之,“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形象的道出了我們周圍親近關係的核心,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會在處理父母和夫妻關係上,混淆“親”和“近”的關係了,這實際上有利於我們和大家的和諧相處。(end)


歡迎【關注】大象生,專注解答情感、兩性、婚姻、家庭等問題。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大象生


"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這句話寓意深奧,值得我們評論分惜。

1:親不過父母:

世上有一種血源情,就是父母,Ta們給予生命,我是母親懷胎十月,含辛茹苦從母親身上吸血長成的小生命,是一塊與母親分搶營養並不多的肉塊塊,與母親血肉相連的母女情。

當來到世界上第一次睜開眼的時候,看到的是父母最親的笑容,此刻他們就有了不停歇,每一聲哭鬧讓母親心疼,每一次小小的感冒發燒,都讓父母夜不入眠,小心的守著,拍著抱著,哼著小曲哄著,直到小屁孩進入夢鄉。

世上最親的是父母,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爹孃的呵護,我就是Ta們的心肝,眼裡的寶貝。

教你做人的是父母,為你鋪路的是父母,有一種親情是父母,Ta們是生命裡最疼愛我的人,有一種最親是父母,Ta們讓我懂得感恩。

2:近不過夫妻

除了父母最近的人也就是夫妻了,從結婚的那一天,就註定了一生的相守,永久的陪伴。

夫妻關係就是另一個自己,你們的心是相連的,苦樂分享,生死相依,彼此的情義,盡在朝朝夕夕,兩人的距離都是形影不離,彼此的包容與理解會感動,一杯熱茶,一碗米粥都是滿滿的愛意,親親的情。

兩個人的近是感情,是心理,由夫妻關係昇華至一種親情,你是他的一切,她是你的所有,彼此的一言一語一行一動都影響著你。

一生最近的人是夫妻,在你無依無靠有病的時候,是誰不分日夜悉心照顧,端飯倒水從不厭煩,希望你早點康復,早些回家,因為你們是最近的人,心貼著心,面對著面,不離不棄,真心相守的人。

愛人會陪你到老,愛人對你從不言棄……。








劉銀環5


“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我基本上認同這個觀點,但這裡面又包含著“親而不近”、“近而不親”、“不近也不親”。

親而不近尚可理解,近而不親是不是有點虐?不近不親和名存實亡又有什麼區別?

一、親不過父母。

父母是很親,但真的不能太近,尤其在子女成年後,越近關係越差,結婚後如果依然和父母近距離處在一起,那將有多少矛盾、多少雞毛蒜皮扯不完的事,想想是不是都覺得頭大?這種例子簡直不要太多:

1、每年寒暑假,學生最大的感慨就是:親不過三天。

剛見面那會簡直是公主、王子的待遇,兩天過去,就看你哪哪都不順眼了,叨叨個沒完,甚至還要對你翻白眼!

2、子女婚後還在一起住的,那對待自己孩子和對待兒媳或女婿,簡直就是大型雙標現場,因此產生了多少腥風血雨、老死不相往來的家庭矛盾真是數不勝數。

所以對待父母有人總結的非常好:多探望少相處。

你探望少了,怨你;處多了,煩你。最好的就是多探望少相處,即親而不近。



二、近不過夫妻。

這話一點不假,這世上真沒一種關係比夫妻更近了,夫妻已經是種登峰造極的近。

1、夫妻如果不近,要麼矛盾深,要麼生活所迫,無論哪種都是種痛。

2、夫妻如果近而不親,那絕對是種不幸!

試想枕邊人非心上人、眼前人非知心人,是種什麼體驗?同床異夢,簡直不要太虐好不!

3、不親也不近的夫妻,和單身也沒什麼區別了,隨時可以結束。

所以夫妻間不近不行,光近也不行,只有做到“親近”才是種幸福。

婚戀樂觀點


“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這是一句民間俗語,卻意味深長,警醒人心。



1.“親不過父母”——這前半句的意思是強調血緣關係的親密。人世間,最直系的親屬就是父母子女,沒有比他們之間更緊密的血緣關係了。而這句話強調的正是我國傳統的孝道文化,希望子女們能以孝敬父母、精心贍養父母為己任。回顧歷史,孝道貫百代,上下五千年,它已成為了華夏民族人倫品行的最重要標準,是炎黃子孫得以繁衍生息、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觀。“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歷朝歷代都重視孝的推行和督導,並常以“孝”“廉”取士,獎勵提拔。



新時代,我國正在積極倡導與推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傳統美德,而孝養父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因此,作為兒女,我們不能以工作忙、壓力大為藉口,只顧在外打拼,或者撫育後代,忘了年邁體弱、孤獨無助的父母。應經常過問父母,回家看望父母,最好是直接把父母安頓在身邊,及時行孝。孟子所謂的“養生喪死”,就是提醒兒女們要有感恩回報思想,要有為父母養老送終的意識。

要知道父母、自己、兒女這一代代之所以得以不斷的繁衍生息,就是靠對上孝養,對下撫育這一傳統倫理完成的。



“親不過父母”,無論什麼時候不要忘記你我至親的父母。



2.“近不過夫妻”——這半句強調的是生活中夫妻的關係最密切。夫妻是過日子的伴侶,是一生偕老的同路人。這就提醒我們每對夫妻要重視夫妻關係,夫妻之間的關係處理是否順暢、融洽,極大的影響著一生生活的質量與幸福指數,影響著兒女的成長,家庭的美滿。因此要把夫妻關係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需要經常性的溝通情感,增強理解,彼此信任,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患難與共,共同營造幸福的小家。

一生至愛,一生為伴!這就是靠得最近最貼心的夫妻形象。




攜生活入古韻


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什麼意思,這還不夠明白嗎?和你最親的人是父母,沒有比父母更親的了;和你最近的人是夫妻,沒有比夫妻更能接近的了。難道誰還找得出比父母更親的,比夫妻更接近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家庭中,最親就是父母,最近的就是夫妻。人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維繫的,父母有生養之恩,還有什麼恩比生養更大?還有什麼親比生養親更重更親?自己是從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沒有父母,何來自身,所以,怎麼說,父母都是最親。為人做兒女的,就要知感恩侍親報答父母生養之恩親,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報答父母恩是做人責任與義務,最起碼的根本,不可推卸的。父母在不遊,對待父母要盡些責任與孝道,別錯過,當子欲養而親不再時即會後悔了。做人,如果連最親的父母都無法盡心報恩孝敬,還是好人善人嗎?

前三十是父母,後三十是夫妻。親是父母,近是夫妻。夫妻初時是外人,一旦成了夫妻就是親人了。夫妻同舟共度,同床共枕,講的是陪伴有情。生活中,夫妻關係最密切,有兒女就是一家之主,就有紐帶維繫。父母親無私,夫要情為伴,父母有生養恩,夫妻重陪伴情。夫妻可以嘴親嘴肉碰肉,同床共枕,誰能比此再近之?父母要孝敬,夫妻要真誠忠貞。

現在,有的做兒女的,不知感激報答父母恩,還埋怨父母的,更有甚者還虐待父母,這樣做人能好到哪裡?現在有的夫妻不真誠不忠貞,同床異夢,各懷私心,於長於幼而不顧,如此之家還能團結和睦好好發展?做人都要三思,深深想想,而後才言行吧。別說錯做錯了後悔,那就來不及了。人生在世幾十年,要好好珍惜,少留遺憾!





樹德漢碩


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同時養育我們成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養育之恩大於天。因此最親的人只有生養自己的父母,父母為我們的付出,為我們所受的苦難無人能及。 但令我們悲痛的是,父母終究會先我們而去。子女終將會成家立業,而能在身邊陪著你不離不棄走到生命盡頭的只有夫妻,你生命中的另一半。 然而這個世界有時又很作弄人,當你離婚時失去了伴侶,一無所有時卻只有父母可以收留你。但你卻只有在伴侶面前才可以赤裸裸的一絲不掛。即使是最親的人面前也不能。 這便是我所理解的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我們的父母也好,伴侶也好都是一世的緣分,好好珍惜,好好把握。


129號渡老師王茜


我的觀點:親不過父母;我的理解是,無論你在外面過得如何,父母從來都沒有嫌棄過你,只希望你越來越好。你有困難的時候,也只有父母可以無私的幫助你。近不過夫妻;我的理解是夫妻是這輩子互相陪伴對方最長的人,並且給予對方很多鼓勵的人。

父母:別看這只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它裡面包含著巨大的力量。小時候,我總是覺得父親是一個什麼都會的完美男人,因為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只要有他在,都能輕易地解決掉。而媽媽我也覺得她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小時候穿的衣服全都是靠他手工縫製,而已有父母在我們身邊,我們會有無比的安全感。

夫妻:這是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人,在我們生活中除了父母之外,夫妻就是最重要的。夫妻是兩個情投意合的人,互相組成的家庭,所以要用心呵護。


佳人如玉


人類所憑的,就是情感資本,就是血濃於水,情釅於茶的親情,友情,愛情。

所謂親不過父母,子女是父母親共同結合。親情就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之間最直接最原始的親密情感。十月懷胎娘辛苦,母子牽掛心連心。

親情濃如血。大愛無私的親情是人一生幸福源泉。當然,人一生中,在最初和最後的歲月中,對親情的需求量最大,親情也就顯得最為重要。之所以,沒有什麼能夠親過父母子女的血緣關係。



所謂近不過夫妻,男女兩人聯姻組成小家庭,免去了天馬行空的孤獨,營造出一個讓人放鬆的家的氛圍,讓我們可以像停泊在港灣裡的船一樣休養生息。

夫妻是一起生活,一起過日子的伴侶,一生偕老的同路人。婚姻是靠性愛去維持,情感之間做到充分溝通,增進感情牢固穩定,互相信任,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患難與共,共同營造溫馨幸福小家庭。


一生至愛,一生為伴!這就是靠得最近最貼心的夫妻恩愛。


上下左右681218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個是親,一個是近,最親不過父母,最近不過夫妻。

親不過父母

從血緣上,最親的人是父母,關係最親,強調血緣關係的親密;

從出生那一刻起,父母的血緣關係已經註定,愛人可能會換,但父母不會再變。每個人對自己的孩子是最親最不算計的。血緣關係和親子關係是最親的關係。

親不過父母,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最親的父母。

近不過夫妻

生活中夫妻的關係最密切,最近的人是夫妻,距離最近,相濡以沫,攜手一生;

步入成年後,婚嫁生子,身心互許,相互扶持,一起經歷風風雨雨,一起孕育了後代,夫妻兩人的關係比任何人之間的關係都更加的親近。

近不過夫妻,無論何時都不要背棄與自己攜手前行的愛人。

愛人和父母都是自己的家人

父母賦予自己生命,愛人陪伴自己的人生,無論是父母還是愛人,都是自己的家人,離了誰都不是幸福完美的人生。


予歡


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是什麼意思?

最親的人是自己的父母,

因為從你孕育出生到現在,父母生你養你愛你,賦予了全部的能力,全部的心血。你來自於父母的血緣,生長在父母的關愛下,

別人即使對你再親,比起父母的親,顯然是微不足道。

最近的人是夫妻之間,因為夫妻是水乳交融,合為一體,共同履行婚姻,共同創造新生命,共同維護一個家庭。

所以,父母之親,夫妻之近,

是非常貼切的形容了父愛母愛的偉大,

夫妻關係的神聖,

讓我們用多一份的愛去愛我們的父母。

讓我們用多一份的珍重去珍重我們的伴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