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给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一个温馨的“家”!感谢前方的你!

海淀给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一个温馨的“家”!感谢前方的你!

▲昨日元宵佳节,海淀区“一线医务人员隔离休养点”为入住的“家人”准备了汤圆。

昨天,海淀区“一线医务人员隔离休养点”正式启用,15名来自海淀区各医院、海淀区疾控中心的一线医护工作者入住,在这里,一日三餐、生活垃圾、心理疏导、消毒防控等都有专人负责,连续多日紧张奋战的医护工作人员在这个温馨的“家”里可以得到暂缓休息。据了解,这是全市首个“一线医务人员隔离休养点”。

海淀给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一个温馨的“家”!感谢前方的你!

▲郭子铭一线工作时的场景

90年出生的郭子铭是上地医院内科的一名大夫,昨天上午10点,他“搬”进这个新“家”。“就带了几件随身衣服,这里设施设备都很齐全方便,”郭子铭告诉小编,他2019年7月底刚刚参加工作,为抗击疫情,上个月他被抽调到感染科参与发热门诊的接诊工作。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的首要防线,郭子铭和同事们需要全副武装,穿戴好防护用具为患者检查、抽血、登记,“3个同事轮换着,24小时不间断为患者服务”。

海淀给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一个温馨的“家”!感谢前方的你!

▲入住“家人”可以自助点餐

“今天晚饭有炸鸡块、红烧鱼、涮羊肉…都是我爱吃的,非常丰富!”郭子铭告诉小编,他好久没有这么安安静静、细嚼慢咽地吃一顿饭了。

郭子铭工作的上地医院是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指定的发热门诊医院之一,发热门诊出诊需要穿防护服、戴两层手套、同时佩戴护目镜,穿脱一次非常耗时,“主要是防护服太珍贵,尽量省着用。”郭子铭笑着说,一旦穿上防护服就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所以每一次脱下防护服他就会抓紧时间解决个人问题。

早安问候、自助点餐送餐、定期清理垃圾、公共区域消毒,在隔离休养点,前来休养的医护工作者不仅能得到身体上的休息放松,还能得到全方位的身体机能调整。在这里,他们可以暂时卸下疲惫,没有负担地好好休息,感受家人一般的照顾。从高度紧张,到身心完全放松,逐步恢复良好的精神状态,接下来更好地投入工作。

“来,调整呼吸,左脚迈开半步,与肩同宽…”2月9日下午3点,首批入驻隔离休养点的苏璇微信群里发来放松操练习提醒,大家在中关村医院心理医生陈瑾的指导下,跟着音频做起了减压操。“做完出了一身汗,特别放松,心里感觉也没那么紧张了。”

苏璇是海淀区疾控中心消毒组的防控人员,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一直在一线。“一瓶矿泉水兑两片消毒片,您按照这个比例兑水,用多少兑多少。”这样谨慎的提醒,日常工作中,苏璇要说好多次。苏璇所在的消毒组,日常大部分工作是配合流调组的同事做好消毒工作、给居家隔离的家庭进行现场消毒和消毒指导。苏璇告诉小编,由于大家对自行购买的消毒液勾兑成可居家消毒的消毒水用量不明确,他们就根据现行指导,编写了简单实用的居家消毒指南。

海淀给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一个温馨的“家”!感谢前方的你!

▲入住“家人”每天上报体温。

海淀给防疫一线医护人员一个温馨的“家”!感谢前方的你!

▲海淀疾控防控人员工作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海淀广大医务工作者紧急受命,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奋战在防治一线,超常规的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这段时间压力一直很大。”郭子铭说。

“除了身体上的放松,也要让他们放下心里的压力。”隔离休养点负责人、中关村医院常务副院长顾延庆告诉小编,隔离休养点由中关村医院提供医疗支持和管理,顾延庆和一位高资心理医生、一位护理人员24小时在岗为同事们提供好服务。李爱军是中关村医院资深的护士长,她在手术室和口腔科工作,是感控、消毒专家,本次任务她不仅监测所有人员的体温,还负责培训服务人员、安保人员如何做好防护。

昨天,第一批医务人员入住隔离休养点。主要接待两类人员。一类是疫情发生以来,在发热门诊和感染病房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他们在工作14天之后,将接受隔离休养。隔离休养期间,一人一个房间单独隔离,一日三餐由工作人员送至房间,他们的生活垃圾也单独收集单独处理,还有专人为他们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每天要监测两次体温。14天后,体温正常的,才能回到岗位继续工作。

另一类是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等有暴露风险的医护人员。他们以休养为主。隔离休养期间,可以到室外活动,但必须单独进行,避免聚集。他们每天也要监测两次体温。同样在确认健康后,可以回家或回到工作岗位上。

海淀把一线医务人员隔离休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高标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给他们一个温馨的“家”。“希望能给他们创造更好的隔离、休养环境,同时,他们如果直接回到家中,也会对家人造成困扰。单独隔离休养,也有利于他们身边人的安全。”隔离休养点负责人、中关村医院常务副院长顾延庆表示。

王芳/文、制作

受访者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