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夜讀 |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夜读 |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夜读 |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名家畫廊 | 保羅·塞尚,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是現代藝術的先驅。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沒有誰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這世間多的是嚐盡酸甜苦辣的人。

生活中,糟心的事數不勝數,越在意,煩惱就越會堆積,與其自尋煩惱,不如讓自己看淡,跟往事揮手告別。

“聰明人不注意自己不可能得到的東西,也不會為它們煩惱。

但煩惱不是布匹,怎能說斷就斷,唯一的辦法只有覺醒、面對和超越。

想得開,世間的幸福就是繁星,滿眼都是;想不開,煩惱就像是遍地的沙子,隨處可見。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富翁得了重病,吃了很多藥都無濟於事,因此他感到焦躁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總覺得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心中很難過。

後來,他請教了一位隱居的名醫。

名醫為他把脈診斷後說:“這病要治也簡單,你只需要每天到一處安靜的沙灘,躺下30分鐘,連續一個月。”

富翁將信將疑,還是照做了,結果每次一躺就是兩個小時。

這位富翁平時很忙碌,從來都沒有這麼放鬆過,他聽著風,聽著海浪有節奏地拍打礁石,聽著海鷗此起彼伏的鳴叫……不安的情緒逐漸穩定。

在這裡,他徹底放下了商場的心計,不再爭強好勝,也忘記了世俗的紛擾。

一個月回到家,他感到全身舒暢,再也沒有了原來的焦躁不安,心如止水,病也慢慢好了。

塞繆爾說:“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世間本沒有絕對的快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在於是否有一顆能夠想得開的心。

因為看清,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

驀然回首,才發現人活著是一種心態,不動聲色才是最好的養生。

夜读 |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名家畫廊 | 保羅·塞尚

別想太多,做了再說。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曾說:“那些經常困於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有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只有做到萬事俱備,才能去著手開始做這件事,可事實情況是,當我們想得越多時,越是容易被拖延和焦慮絆住腳步。

前段時間有位同事準備考個證書,向我諮詢該怎麼準備,我給出的建議甚至詳細到筆記該如何記。

過了一段時間,我問他證書考得怎麼樣。

他說這個證太難考了,怕認真準備了也考不上,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工作,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能改變什麼,過得未必有現在好。

我笑笑沒說話。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萬事俱備,太多的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就會導致束手束腳,甚至到最後可能會一事無成。

就像那位種田的農夫一樣,因為擔心乾旱不種小麥,因為擔心棉花生蟲不種棉花,因為確保安全,所以什麼都不種,最終只會一無所獲。

有的時候,人生中有一種累,叫做想太多,有一種失敗,也叫想太多。

想太多的人,總是企圖去控制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而對於那些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反而選擇視而不見,於是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在本該奮起直追的時候,被“想太多”困住了前進的腳步。

有“想太多”的時間,倒不如坐下來認真翻閱一本書,理清思路,讓那顆想太多的心,恢復平靜。

人生苦短,千萬別在一次次的思慮,一次次的等待中喪失了機會。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當感到迷茫而不知所措的時候,不如內心少糾結一點,努力做好眼前的小事,告訴自己:凡事盡力就行,其他的交給命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夜读 |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名家畫廊 | 保羅·塞尚

曾有個讀者給楊絳寫信,抱怨社會太浮躁了,自己根本無心上進。

楊絳先生在回信裡說道: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是啊,做比想要重要得多。

最美的風景,不在終點而在路上,只有邁出第一步,才能收穫意想不到的風景。

只有放下不必要的抱怨,用最樂觀的心情去面對,讓微笑長在自己的臉上,才會收穫真正的快樂。

複雜的事看開點,難熬的事看淡點。簡單了,自然也就不會糾結了。

沒有誰的生活是十全十美的,唯有知足常樂的人才能讓平凡的日子翩翩起舞。

即使身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仍不改其樂,閒庭信步;就算瓶無儲粟,生無所資,依怡然自得,賞菊吟詩。

生活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與其心有千千結,不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坐看行雲流水,活得灑脫自在,才是人生應有的姿態。

餘生不太長,願你我都別想得太多,活得太累,看得開一點,心胸寬一點。

好好愛自己,珍惜眼前人。

夜读 |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主播 | 沙青

監審:葛素表

監製:於衛亞、吳煒玲

美術設計:趙丹陽

實習生:雷雯雯、張彤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新華社音視頻部

別想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