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封閉是否全國實行?婚姻登記何時恢復?

你關心的居家隔離人員怎麼生活,小區封閉是否全國實行,婚姻登記何時恢復等問題,答案都在這兒。

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時候,隨著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強化社區防控網格化管理,做好春節後返程疫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2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專門介紹了加強基層社區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小區封閉是否全國實行?婚姻登記何時恢復?

武漢、湖北、全國治癒比例均明顯上升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說,通過10日的數據分析,武漢、湖北、全國治癒比例均明顯上升,其中全國治癒比例8.2%,1月27日為1.3%;湖北治癒比例6.1%,1月27日為1.7%;武漢治癒比例6.2%,1月27日為2.6%;說明全國各地的醫療救治效果初步顯現。同時,隨著對口醫療支援力量的加強,採取多種措施增加床位供給,湖北及武漢救治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怎麼防止社區防控流於過場?

目前有些地方確實存在社區防控人手不足、防控物資短缺、防控條件簡陋、防控措施不嚴、防控手段滯後等問題。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說,下一步要落實防控責任,強化資源保障,合理安排社區工作者輪休。同時,積極推廣社區二維碼進出憑證等信息化模式,發揮社區門禁系統和公共視頻監控作用,加強對社區公共空間、公共設施的日常消毒,實現現有資源的防護效能最大化。

體溫排查共用體溫計風險怎麼破?

一些基層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進行體溫排查,甚至讓多位居民使用同一個體溫計,大家擔心這種方式會造成交叉感染,也擔心社區工作人員會成為移動的傳染源,這種狀況怎麼解決?

上門體溫排查,共用筆和體溫計會帶來交叉感染的風險。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介紹,現在許多地方通過掃描二維碼、微信小程序等方式進行實時錄入彙總居民的體溫測量情況,最大限度避免近距離接觸而產生的交叉感染風險。每一名社區居民都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自覺接受不近距離接觸的排查方式,如實反饋個人的健康狀況,讓社區工作者能夠準確瞭解並報告社區疫情情況,以便當地黨委政府能做出準確的判斷,採取精準的社區防控措施。

婚姻登記業務何時恢復?

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的婚姻登記機關根據疫情防控的總體安排,取消了2月2日的開放登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湖北作為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暫時停止全省的婚姻登記工作。現在浙江、安徽也暫時停止了省內的婚姻登記工作,遼寧、重慶、吉林、貴州等省份取消了部分地區的婚姻登記工作。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二級巡視員楊宗濤介紹,現在正常開展婚姻登記的地方,我們要求要加強對婚姻登記場所的消毒,對登記人員做好檢測和防護,推廣用電話、網絡進行預約登記,調控登記的人數,採取分批分時段進行登記,儘量減少人員聚集,停留時間,同時也引導當事人儘量錯過疫情高峰期進行登記。健康和生命是第一位的,只要兩個人感情深厚、身體健康,哪天登記都是一個好日子,都值得紀念。

保護好養老院裡的老人

養老機構防控風險主要來自於外部輸入。2月7日發佈的《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明確了疫情期間禁止進入養老機構的六類情形,比如在湖北疫區停留過,接觸過感染或者疑似人員,有發燒、嘔吐等疑似症狀。

關於春節回家之後老年人是否可以返回養老機構的情況,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說,如果老年人在家裡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我們建議暫緩回到養老機構。如果家庭無力照顧,老人需要回到養老機構,如果沒有六類禁止進入的情況,經過醫學隔離觀察14天無異常之後就可以回到養老機構。同時,家屬需要探視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儘量採取電話、視頻等方式來探望老人,渡過這個特殊的時期。

怎麼幫助居家隔離人員?

北京市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杜雪平說,居委會可以上門服務,送體溫計,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可以不進門,但是必須要戴口罩。醫學觀察一般要求每天監測體溫2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室內通風兩次,注意個人衛生。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比如發燒、咳嗽、乏力、腹瀉,就可以找基層醫療機構。某小區一對從武漢來的老齡夫婦探望兒子,老大爺第14天發燒,前13天居家觀察由居委會負責,第14天發燒了怎麼辦?可以找當地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通過他們的綠色通道送到上級發熱門診。但是這個老大爺不願意離開家,就需要社區居委會的幹部和家庭醫生做工作,將老人順利轉診。老伴兒就需要繼續觀察,由居委會幹部、社區幹部負責,並照料居家觀察人員的生活保障。

小區封閉管理會在全國普遍實行嗎?

這個措施要因地制宜,小區封閉管理就是部分地區在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探索。是否繼續採取這種措施,要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由地方黨委政府做出決定。

陳越良說,實施封閉管理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在嚴格做好防護和體溫測量的情況下,儘量允許每戶家庭派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以滿足正常生活需要。針對特殊群體、困難家庭和居家隔離人員,安排社區工作者代購。還可以對接一些大型連鎖企業和超市、便利店,設置社區快遞、外賣配送區域,實現收件人無接觸式領取,等等。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敖 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