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化《忍經》,適合現代人看嗎?您怎麼看?我有疑問,忍真的好嗎?

沉著慈悲


忍字心上一把刀,不忍行嗎?百忍成鋼,不忍不行啊,忍一忍,讓一讓,就海闊天空。人最大的能耐就是要學會忍,無論在何時,何地,何人都要知忍懂忍會忍。當然忍也是有度的,亂忍胡忍瞎忍也是有害的。

《忍經》是忍學教科書,寓意深刻,勸誡人去躁制怒,去惡為善,去粗能精,對人成長成熟是大有好處的。忍是大智大勇有大福,不忍不成,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財之根本,不忍不得,忍是必須必要。小忍小成,大忍大成,不忍不成。不忍禍患無窮。一個“忍”字彙融了墨、儒、道、法、佛等等諸家的文韜武略,一個“忍”字成就了多少帝王將相,多少英雄的偉業!融合百家智慧,成就了博大人生。

《忍經》是元代時杭州人吳亮所編集,後又有許名奎輯編成《勸忍百箴》。我是半百之後才有機會讀到,覺得獲益不少。

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小不忍,則亂大謀。

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辯若訥。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這都是勸人要忍要善的。張良圯上取履,韓信出胯下,婁師德唾面自乾無不以忍見長有忍成事。心上一把刀,能忍即忍,忍下便為高。





樹德漢碩


要不是看到這個問題,還真不知有這本書。在網上查閱並大致瀏覽了一下,這還真是一本中國忍學之集大成的好書,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忍耐、忍讓美德以及蓄勢待發、厚積薄發之智慧。

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吳亮彙集歷代名人有關“忍”的言論和歷史上隱忍謙讓、忠厚寬恕的人物、事例彙編而成《忍經》一書,共計156條。而四年後,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一個名叫許名奎的人與吳亮不謀而合,著成了《勸忍百箴》四卷,共計100條,成為忍學集大成者。其內容包括忠孝仁義、喜怒好惡、名譽權勢等多個方面。

《忍經》是中國最系統的忍學教科書,是一部寓意深刻,濟世勸好,和睦相處,得頤天年的勸世書。

無論是職場中人,還是為官務農,均應有忍的修養,凡事不能過於任性好鬥,那樣不僅不能成大事,反而會壞事甚至身敗名裂。作為年輕人,建議讀讀這本書,並適度汲取其中的精華成分。但一定不要全盤照收,畢竟那是古人在這本書時的背景同現代社會大相徑庭,完全照書上的理論去做也可能誤入歧途,


方圓居書法與詩詞鑑賞


《忍經》,據說是集古忍之大成。

要說對現代人,看看可以,但所謂“百忍成鋼”之幻想意淫,顯然並不可取。古人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忍經》不過是其中偏頗文章之一而已。



我們來看看《忍經》其中的幾個段子:

子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有多少“道理”?牙齒並不是因為太硬才折斷,恰恰相反,是太軟!舌頭也不存在因為“軟”才能存在,放在一起比較,也不知道孔夫子是怎麼想的,道理太牽強。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老子說得是“不爭”,與“忍”是有根本區別的,拿來做為“忍”的道理講,不是同一個說法呀。



晉王嘗雲:“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這就是說如果別人有不對、錯誤的地方,你也要看在人情上原諒他,不要計較。這就是情大於法的真實寫照,於現代法治來講,太錯!



《忍經》內容當然也有好的、正面的一面,但其糟粕雜於其間,對於現代人來講看一下了解一下就行了,當做經典就大可不必,畢竟時過境遷,歷史的車輪早已向前。


祥河詩語


《忍經》是元代杭州人吳亮,彙集歷代名人,有關“忍”的言論和歷史上隱忍謙讓、忠厚寬恕的人物、事例彙編而成的。《忍經》可以說是中國關於“忍”,最系統最全面的一本書。《忍經》不僅對於古人有勸誡作用,就是對今人也是一劑處世良方。



如摘自《論語》:“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的事情不忍讓,就會破壞了大的計劃。不知忍讓,不只是“亂大謀”。有時是性命之憂。《三國演義》裡面有個大才子禰衡。不忍曹操封他鼓手,裸身擊鼓罵操。曹操當時就想殺了他,但怕擔上害賢之名,就推薦給了劉表。劉表又推薦給了黃祖。禰衡還是不改橫衝直撞的毛病,終於被黃祖所殺。死時剛二十六歲。歷史上很多向禰衡這樣的人,只知中堅,不知忍忍,最後招致殺身之禍。這是不忍的害處。



戒子路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

孔子告誡子路說:“牙齒剛硬就容易折斷,舌頭柔軟才能完好保存。柔一定能勝過剛,弱小最終能戰勝強大。好鬥一定會受到傷害,好勇一定會導致滅亡。百行的根本是忍讓為先。”這個最好的例子莫過於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如果勾踐剛烈,肯定就死在滅國之時。勾踐知道忍若負重。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才贏來了打敗吳國,三千越甲可吐吳,得以一雪前恥。這是學會忍的好處。



怎樣忍呢?《忍經》裡面也有很多。如摘自《老子》裡面的:“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辨若訥。“

最直的東西,看起來卻像是彎的;最聰明的人,看起來卻很笨拙,最善於辯論的人看起來好像很木訥。一句話就是“難得糊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樣,能有利於萬物而不爭鬥。與世無爭,與世相宜。



《忍經》裡面滿是講忍的名言和事例。忍確實是一種處世的良方,也是一種保身之法。現在也經常為我們效法。常言:心字上面一把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大家都學會忍,就會少了許多矛盾,就會少了許多爭鬥。如果人人都學會忍,就會家庭和睦,鄰里友愛,同事互助,世人互敬。所以《忍經》是一本非常好的勸世經,對於今人依然有作用,值得一讀。


江上弄舟


《忍經》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一冊專門論及“忍學”的勸世讀本。書中引經據典並穿插歷史人物故事,勸教世人克己忍讓、和睦相處,以寬厚的心胸安身立命、和家興業。可惜這樣一本好看的書並沒有受到廣大世人的關注,遠不及論“孝”的《孝經》和崇“順”的《弟子規》那樣為人津津樂道。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關於“忍”的故事與對“忍”的評說有許多文本流傳。但像《忍經》這樣系統和豐富的“忍學”集成卻不多見。

但是,以現代人的眼光和觀念來看《忍經》,書中也有一些不合底線原則的故事。

如:“誣金”和“誣褲”兩則故事,明明不是某人拿走別人的金子和褲子,就因為別人懷疑是某人偷走的,卻一味迎合別人的主觀臆斷,連爭辯都沒有便買了金子和褲子去賠償認錯,直到後來真相明瞭還其清白和換來“忠厚”的讚譽。還有一則“認馬”的故事,明明是某人自己的馬,但別人誤認為是他的馬,某人明知這個人弄錯了,但還是把馬給了他,過幾天馬的主人找到了他丟失的馬,於是抱著歉意將馬還給某人。

這幾則故事其實今天看來,當事人都過於迂腐,為“忍”而忍,或者是為“好名聲”而忍。不合底線原則的謙忍,就是對謬誤的放縱和對不負責任言行的助長,雖然避免了爭辯對情緒的傷害,客觀上卻傷害了社會正氣。

當然,我們不能苛求“人情社會”下的古人也像今天“法制社會”一樣的思考方式。筆者認為,現代人讀古典文化的《忍經》,應該只需要領悟書中的核心主旨:“忍”。

“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張公藝《百忍歌》)

忍得一時之怒,免得百日之憂。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忍”字,甚至比“孝”字和“順”字對於人生都更加緊要。因為一個“忍”字可以瞬間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忍”字是與人生禍福密切相依的。不“孝”不“順”,只是受到道德的譴責;而不“忍”可能導致人生的毀滅。

或許對於廣大的普通老百姓而言,並不需要因“忍”而成為富貴兼有的“大人”,或者功德齊身的“君子”;但至少,一個“忍”字可以避免血光之災,可以平安過日子。

(摘自筆者頭條號文章:人生不修“忍”,現實血淋淋:讀《忍經》避災禍)


和光同耀


《忍經》是元成宗時期杭州人吳亮寫的,後來許名奎又寫《勸忍百箴》。其內容包括韜略,愛好,境遇,情感,行為,禮儀,關係,職業等各方面。

我覺得有些內容適合現代人,有些不適合。

忍經雖然涉及面很廣,但是我覺得只要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種境遇做到能忍,人生基本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了。具體是對色、聲、香、味等不生心。比如對於美色,酒財,能忍就能保存實力、和諧共處,所以忍辱每個人必須的品德。

從層次上來說忍分為:生忍、力忍、緣忍、觀忍、慈忍五種。

生忍:惡緣來了,我們沒有辦法逃避,只好把它忍耐下去,然而這種忍耐是在外力的壓迫下作出的選擇,非常痛苦,“忍”字心上一把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人們往往這樣子心理。

力忍:惡緣出現時,不正面發生衝突,而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和家人吵架有矛盾,就得懂忍讓,事後再慢慢溝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緣忍:惡緣加身之時,我們應該從自己這裡找原因。為什麼是這樣?我哪裡做的還不夠?我先改正。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觀忍:面對惡緣時,我們要想到,事情總會過去的,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只要有機會有努力,總會慢慢改變。比如韓信胯下之辱,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慈忍:面對侮辱時,我們要有大慈悲心,可憐那個人,他這樣子做,正好成就了我。比如南非總統曼德拉,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以上的忍,只適合修身養性,如果面對暴力犯罪或者外族侵略,我們不能忍!如果忍了,那就是縱容犯罪,民族罪人!

正當防衛,見義勇為,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團結一致抵抗侵略,是我們應有的擔當!我們的忍,是有原則和底線滴。



民俗村冬至水餃夏至面


忍經我沒有看過,但是年過五十的人了,可以說前半生很多事情都是忍過來的。

其實人生中好多事情當時覺得很大很難過去,但是幾年之後再回頭看,我去算個啥呦!有的忍忍過去了,回頭看你會很慶幸,有的實在沒有忍過去的當時爆發了,回頭看時就會有後悔的想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後退一步海闊天空!

年輕時氣盛,夫妻之間磨合時間短,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吵架,如果雙方都不知道忍讓就會釀成大禍。兄弟姐妹妯娌之間也是一樣,為了雞毛蒜皮的利益關係惡化,甚至大打出手,到老來大部分人也是幡然悔悟悔不當初。

忍字頭上一把刀,能做到才是真英雄!


我的房子我做主


忍經我沒看過,無法置評。忍到一定境界當然是好事,可以使事情向好的一面轉化。一般說來忍會被人以為軟弱可欺,這種情況也存在。所以忍,也需要較高的修養和境界為基礎。


陽光明正


忍有堅忍,信忍,順忍,離相忍,灌頂忍,無生忍等,是修德積福建功最好的方法。能成忍,即成道。


正行正心正性


忍經一書,適合有需要在繁囂社會尋求心境寧靜的人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