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钱,只有花了才是自己的,一直存银行就是国家的”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非常反感这种洗脑式说法。

这种说法就让人不要存钱,说存钱会越存越穷,有钱人都不存钱的,只消费,享受生活,而且还要负债。能负债的人都是有本事的,都是成功的人。没本事的人,穷人才存钱。这种说法看上去确实像真的一样,但却是迷惑人的说法。

有钱人享受生活,那首先要他有钱,有1个亿,你用100万来享受当然很正常。有钱人负债,那是因为他有巨大的资产让银行主动负债给他,人家那叫优质负债。

但是如果对于一个普通人,一味的说追求生活品质,花了才是自己的,每个月一发工资就会部花光,不够用就找人借,借不到就走网贷,看起来想买啥买啥,想吃啥吃啥,反正人活一辈子,享受了才是真,这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钱存银行虽然利息不高,但是并不会越存越穷的,当我们一边存钱,获利一定的利息,一边努力赚钱,钱会越来越多的。难道不存钱,把钱全花光了,它就会变多,自己就会变成富豪吗?

我个人是非常支持存钱的,有一笔积蓄很重人,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比如说这次疫情,有些月光族们,突然没有工作了,没有收入了,一屁股债,没钱还,而且手里的积蓄很快花光了,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钱都花了,是自己的吗?

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手里有一笔积蓄,就算是推迟复工半个月、一个月,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手里有粮才不慌,难道这个时候存着的这些钱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我只能说,洗脑,荒谬!


财经宋建文


这个说法完全正确。

首先目前来看银行活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是0.35%,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1.1%,六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1.3%,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5%,两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1%,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75%,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75%。目前通涨率在2.7%以上,个人生活消费感觉超过这个数。换言之,长期存银行获利是输给通涨的,也就是你存一百元一年定期因有利息,表面上从数字看你100元增长到101.5元,拿出来用时就亏了1.2元左右,你原有的100元虽然通过存钱增长了,但你的购买力下降,你战胜的只是那些把钱放家里的人而输给了市场。大家最熟悉的房子来说,你十年前一百万按当时三千元一平方来算,能买三百方的房。你十年前一百万存银行按五年最高息存入,本人不太会计算,借用他人算出的本息情况。目前银行最长定期存款为5年。假设10年的利率都是3.35%,前五年利息:1000000×3.35%×5=167500元

五年后本金加利息:

1000000+16750=1167500元

后五年利息:

1167500×3.35%×5=195556.25元

十年利息总和:

167500+195556.25=363056.

借用计算结果十年后的今天你100万存款数字大概变成了140万左右,当时三千一平方的房肯定位置和质地不会差,保守估计要一万一方,你目前可买140方,这还是我个人降房价的情况下。黄金价格一直平稳很少大涨大跌,用它来计算也很真实。十年前黄金每克价格在200元左右,你当时一百万可购买大约5000克左右。目前黄金价格大约在每克350左右,你用140万大概可买到4000克左右。你要知道黄金只是保值的东西,在市场上涨中它只算小儿科的增长。你看你长期存银行购买力下降得多厉害。

通过简单计算,可以佐证你的说法。“钱,只有花了才是自已的,一直存银行就是国家的”。


阿龙130300051


这种说法的不准确,只是说了一部分,其实意思说的是钱存着,但是货币贬值了,随着货币的贬值,手里的钱一直减少,一直减少,最后可能就没了。

举个例子,80年代的时候万元户是一个非常火的概念,如果一个家庭年收入1万元的话非常富有,那80年的时候在银行存1万块钱,到今天可能只有几万,钱没有花,钱贬值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增值速度,时间越长,到头来钱的购买力越小。

题目说的这个意思,理财的速度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时间拉得够长,手上的钱可能一文不值。

另一方面题目说的也是不准确的,有很多人理财的增值速度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比如说过去投资房产的人,1999年的时候,住宅商品房的销售价格为1857元每平方米,到2018年的时候,全国住宅成品房的销售平均价格为8544元每平方米,再加上三倍的杠杆,投资的收益率肯定能跑得赢货币贬值。

所以我们手上的钱,理财跑不赢货币贬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无限长,手上的钱不如花出去。


互金圈


國家的钱并不是随意印的。人们中国的贷币是由央行统一发售的。央行统管财政政策,货币发行这些。在我国是销售市场现实主义经济结构,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基础方式,國家承担开展宏观经济政策。一般状况下,國家不容易增加货币投放量。当销售市场超温,货品紧俏时,会颁布提升年利率,吸引住储蓄的现行政策;当销售市场冷漠,货品过多,就会降低年利率,以提升销售市场上贷币总流量。贷币的增值或掉价,利率转变,是由一个國家的经济发展经营情况决策的。

你的钱不论是存进金融机构,還是买卖股票、股票基金、期货交易,全是你自身的。國家的钱:國家根据强制手段无偿获得税款,税款是國家获得财政总收入的最关键的方式。税款分成中央政府税款和地区税款,这就是说联邦政府的钱和当地政府的钱。在世界博览会中,老外到中国必须消費,反映在用餐、住宅、交通出行、度假旅游、买东西、游戏娱乐等个人行为上,出示这种服务项目的店家,接到钱后,按一定的占比根据税款上缴政府部门,这才算是政府部门的固定收入。这一个是经济发展循环系统管理体系。


暮然一笑终成梦


有人说“钱,只有花了才是自己的,一直存银行就是国家的”?我想说这个话的人,要嘛是一个商家,要嘛是一个喜欢乱花钱的钱人,为自己的消费找借口。

钱存着也是你的!

存银行就是国家的?这种说法其实是小孩的思维,在银行里你去取钱时,难道银行会不给你吗?再者存在银行,它是可以累积利息的,不断增加存款的本金,你随时可以任意支配和享受它。况且钱这个东西,你不存银行,那你要放在哪里?放在自己家中吗?购买P2P理财产品吗?

额外再说一点,适当的存款真的很重要,这次疫情,应该很多人对此深有体会,没有钱,没有存款,当你失去工作时,可能你连贷款都还不起了,这时候你还会认为钱花了才是自己的吗?

通胀因素

当然这句话也不能说完全错误,没有一丁点的道理。如果从通胀的角度而言,钱存着确实是一直在贬值,而贬值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超发的货币,稀释了民众手中人民币的购买力,或许有人听不懂,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A手上目前拥有10万元人民币,此时社会上的财富对应的应该发行100万亿的货币,如果国家确实仅发行100万亿,那么此时1元钱可以购买1瓶矿泉水,你的10万元可以购买10万瓶。但如果社会上的财富,对应的应该发行100万亿的货币量,实际上国家却发行200万亿,货币超过实际所需,商品总量又没变,就会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时候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就变为了2元,你的10万元此时只能够购买5万瓶矿泉水,无形之中缩减了一半的价值。

总结

虽然说因为通胀的因素,我们的钱会有所贬值,但是无论怎么贬值,它始终都仍然还存有价值,如果说仅仅因为通胀的因素就把钱全部花了,其实这个是更加不明智的一种行为。


鲤行者


有人说“钱只有花了才是自己的,一直存银行就是国家的”,我个人是不太认同这个说法的。

首先,不管你认为存在银行的钱是不是属于自己的,但说属于国家的是不太准确的。虽然在存款期间你的钱由银行控制,而银行也确实是国企,但并不代表你的钱就是国家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武汉新冠肺炎爆发时,国家财政部向武汉拨款了10个亿用于控制疫情,这些钱绝对没有一分钱是从你银行账户中拿的,全都是国家财政账户中的资金。

然后,如何定义“自己的”这个概念呢?从会计的角度看,钱存在银行肯定是你自己的,属于你的固定资产。反而,钱花了就不一定是你自己的了。但从题目的意思来看,这个“自己的”定义并不是我们寻常理解的那个意思。

那么,现在我尝试来理解一下题主这句话,为什么他会说存在银行的钱就不算是自己的呢?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花掉的钱和存在银行的钱到底有哪些区别。

一、银行的钱依然是钱,花掉的钱不再是钱。

从这个角度来看,题目中的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类自从进入货币时代,就离不开钱了。特别是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后,钱这样东西本身就变成了纸或数据,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钱只要还处在钱的状态,那就仅仅只是一项能交换物品的权力而已,对我自己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但是,当我将钱花掉,把它换成了物品,或者享受了某项服务,钱才真正对我起了效果。换而言之,“钱”本身不是我需要的东西,用它换来的物品和服务才是我需要的东西,在把它花掉那一刻,它才真正属于我了。至于原本那张纸,就爱去哪去哪吧。

二、存在银行的钱不能随意使用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的钱而言的,比如定期存款、公积金等等。这些钱,我有所有权,但暂时没有使用权,银行想把它怎么用就怎么用。

明明是自己的钱,但却不能随意使用,这种心情肯定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才会让人产生“钱不是我的”这种错觉。但实际上,这笔钱迟早会是你的,银行不会少给你一分钱,还会给你利息。

三、通货膨胀快,存银行易贬值

我认为这一条可能最接近题主的本意。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现在银行的利息可以说是非常低,而通货膨胀却可以切身感受的到。工资不见涨,利息甚至降,而物价却蹭蹭往上飙,实在是令人绝望。假如我现在的钱能买一百斤猪肉,五年后把本息全都取出来,可能反而只能买八十斤了。不是说钱有时间价值的,那我的钱到底去哪里了呢?

没错,钱就是在银行中被通货膨胀无形地吞掉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存在银行的钱可能真的不是自己的了,无形中失去的钱确实给国家做了贡献。

从以上三个角度来看,题主所说的话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道理的。但是,比起随意挥霍,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比如选择投资。而银行里的钱,该存还是要存的,毕竟人是需要钱应急的。当你在某个时候急需一笔钱,而手中一分钱现金都没有,或许就会念起银行的好了。


袁姐说事


我一个朋友,是大学的副教授,他就持有这种观点,先保证自己吃好、用好,然后才考虑存钱。

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应该辩证的看。

为了存钱过度节俭,像葛朗台一样做个吝啬鬼不对,但是大手大脚,挣多少花多少也不值得提倡。

拿今年发生的这次疫情来说,出现意外之后,有人手里的存款应付不了3个月的生活费,更有人因为还房贷和信用卡需要借钱,这显然都是平时花钱太随意造成的。

社会经济是一个循环系统,今年延期开工了,有人生活困难不得不上班,有人手里有存款不想上班,还有人想上班赚钱但是单位不开工,甚至有的单位还减人。

众生百态,其实最终归结到题目中的问题,观点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后果,所以,一个人的经济境遇不同,决定因素往往不是命运,而是自己的观点。


钱花了才是自己的,是这样吗?

钱其实就是你劳动创造的价值,既然给了你就是你的,如果消费了,它的的使用价值就兑现了,与此同时,钱也就交给了别人。

从这个角度看,钱花了等于实现了劳动价值交换,作为价值媒介,钱花了就成为别人的了。

钱存在银行就成为国家的,是这样吗?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钱明明在你的名下,你可以随时存取、支付、消费,怎么会成为国家的呢?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觉得,钱在银行也会进入社会大流通,相当于银行拿他的钱去经营,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存款也就贡献给国家了。

所以,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从资金的使用价值来说的,虽然看上去有一定道理,但是从本质上看是不正确的。

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还是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要量入为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存款,以备将来应急和养老,不能挣多少花多少。


互金直通车


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钱存在银行,也是自己的,并不是国家的。钱花了才是自己的,这样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给自己使劲花钱,提前消费找借口的。

钱存银行也是自己的

自己的钱存到银行,当然钱是自己的了,根本就不是国家的钱。现在来说,平时还是要勤俭节约一点,适当降低自己的消费档次,这样就能够存下来一些钱,随着存款越来越多,这个就能够让自己未来生活的更好。

现在钱存到银行也是有利息的,如果你能够存到10万元钱,那么现在可以存到民营银行新型存款,现在有一款360天的存款产品,年利率能够达到5%,如果存10万元的话,一年下来就能够获得5000元利息。

因此,如果你把钱存到银行,这些钱就是自己的,而且你还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息。如果存款越来越多,你每年获得的利息也越来越多,那么你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了。

花了才是自己的,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钱花了才是自己的,这样的想法真的是错误的。这样的想法就是为自己的月光找借口而已,甚至有不少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会不停的进行信用消费,这样欠银行的债务就会越来越多,还钱的难度可能也会越来越大,可能会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糟。

钱花了才是自己的,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工作的时候赚到的钱,总是要存下来一些的,存钱是为了让自己以后的生活过得更好,也是为了应对一些紧急突发的情况。存下来的钱肯定是自己的,这个是能够由自己自由支配的。

因此,花了才是自己的,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结论

综上所述,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只是为了自己花钱找借口的。存钱也是自己的,而且存钱还能获得利息,存钱能够让你的存款越来越多,你每年获得的利息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你未来的生活就会过的越来越好。


睿思天下


钱存不存银行都属于你的钱,不存在是国家的,有一点是肯定的,钱如果提前大手大脚的化了,化的时候确实很潇洒,也很享受,那到了该急需用钱的时候,你就会有恐慌心理,会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负担,如果存入银行或者买银行理财产品(正规),至少还有利息收入,虽然若干年后、本金加利息收入还不及现在值钱,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办法,除非你有更好的投资去向,那也是另当别论的事,又有谁敢保证投资就一定能挣到钱的,建议还是老老实实买点银行理财产品,只是建议,最终还是你自己去做拿主意。





Zyk绘画艺术


用这句话回答你,钱到底是省出来的,还是挣出来的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f3000654139317edb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