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翻倍涨价,实体经济却不好做,怎样看待这件事?

股茂


我2006年辞职下海了,开了个汽车修理厂,我当时在北京有3套房子,想到要干一番大事业,有自己是厂子了,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开厂子的钱没有,我就卖了一套房子,地处亚运村的房子卖了30万,租场地,盖车间,买设备,办执照,招工人,一切就续后开始揽活,和各种车主打交道,和各种执法部门拉关系,生意还不错,就是结账慢,30万很快就用完了,就又卖了一套房,24万。前前后后干了两年,生意越来越大,欠债也越来越多,终于干不下去了,关门讨债,打官司,看着百十来万的账单,和空旷的场地,我真的很无奈,家人不理解,好好的工作没了,好好的房子没了,好好的厂子就剩下一堆设备,配件和账单,要账是最伤神和最费时的事情了。两年我啥也没干,就是打各种官司,跟各种老赖打交道。终于心力憔悴病倒了,血压213/135.

好在就医及时,我拣了条命,经过这次病,我也想明白了,造成这个局面也是我太义气了,没想到人心这么邪恶。一百万就当买个教训吧,债我不要了,一把火我烧光了所有的单据。

2009年我就去了非洲。开始了我新的一段职业生涯,矿山。8年里我干了地质勘查,打钻,采矿,选矿。开始了再一次的原始积累。8年里我把挣的每一分余钱都用在了买房的上面,开始是为了把之前卖掉的两套房再补回来,以弥补妻女的欠纠。买房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对房地产进行了研究,8年来我之前卖的两套房每套都涨到了几百万,我唯一没卖的房子也从5万元涨到了600万。8年里我又买了7套房,现在我有了8套房。总价5000多万。贷款都还完了,回过头在看之前的路,幸亏我没有在债务上浪费时间,赶上了房价从低到高的前奏。实现了咸鱼翻身。实体我再也不敢干了。


中原卧虎



此一轮涨价人为的痕迹太过明显,民间有句调侃的话就是:我们涨价去库存。但我敢打赌,这一轮涨价过后,必将陷入三到五年的滞涨、盘整和下跌。这是规律,任何违背规律的行为都将被规律所惩罚。

高房价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戕害。

房地产不停地涨涨,将全民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吸纳进了房地产这个巨大的漩涡。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炒房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投资最靠谱的品种,所以大家都来买房投资;刚需不买房,老婆都娶不了,所以砸锅卖铁也要买一套。

在高房价和全民焦虑的背景下,沉下来搞创新的越来越少,不可否认高房价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创新精神。曾经那些自以为上市是最好的融资模式的上市公司,都纷纷加入到了炒房的大军,甚至出现了上市公司为了保壳,只需要卖掉北上广深的一套房子即可,上市公司干一年不如买一套房子赚的多的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全中国的盖的房子大概价值300万亿元甚至更多,如此巨大的资金占用量对其他的实体经济来说,就是意味着投入的减少,从而导致实体经济越来越难做。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几乎全中国都可以看到的一种现象是,大量的商场冷冷清清,专业市场被弃用,楼盘底层的商铺租不出去,原因就是租金太贵。


专家能不能讲点良心?

砖家们在唾沫横飞的论坛上,谈到房地产的发展时,很喜欢搬出了中国城镇化的比例来说事。砖家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才50%,离目标80%还有一大段距离,不能停,继续大干快上。

先不说这个80%的比例,是欧美的经验于中国是否合适,就说这个实现的时间,我认为就是有问题的。我们必须看到,欧美的城市化进程花了多少年?而我们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就要实现这一目标,是否有点大-跃-进的味道。

再从中国的国情来说,再过十年左右时间,农村的田地将无人耕种,这就需要一批人返回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工作。再加上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早已经完成了城镇化了。


盲目的以城镇化为理由,继续扩大房地产的投资,而不去解决眼下的诸如房价管控的政策制定,饮鸩止渴的结果将是未来更大的麻烦。杜绝炒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控制好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中国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布谷公社


你好,嗨住租房来回答这个问题。

近期有两篇文章,相信大家都看过。

第一篇,一个商人十前年用80万卖掉了自己在深圳南山区的房子,用房款进行创业,经过10年的艰辛奋斗,他终于为自己赚了百万身家,并用赚来的钱当首付,再贷款200万把他当年卖掉的房子买了回来……

第二篇,说的是一对夫妻,同样是一年时间,老公经营的企业辛辛苦苦获利100万,而老婆拿着家里的钱跟着炒房团去了上海,一年轻松净赚3000万……

倒闭、欠薪、供应商货款追偿、资不抵债……最近几年,部分制造业企业老板陷入困境,而那些自认为“转型”成功的,都是退出企业经营转身投资房子的。

那么实体经济为什么不好做了呢?

一、银行信贷被房地产“捆绑”。

在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有9家大型国有银行违规向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360.87亿元,抽查的个人消费贷款中也有部分实际流入楼市股市;此外,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涉及房地产资产闲置……

由此可见一斑,银行信贷严重向房地产行业倾斜,实体企业贷款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



二、房地产行业抽空了实体经济的资金。

“六个钱包”买房的说法大家还记得吗?刚需人群为了买房,掏空了三代人的积蓄作首付,再搭上二三十年的时间去还房贷,大量的资金投去了房地产,消费能力就会大大降低,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而房地产行业的暴利,也吸引着实体经营者压缩经营规模、裁减人员,以便能拿多的资金去买房、炒房,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增加了实体企业的压力。

地价的疯涨,使得实体企业的厂房成本支出增加;同时,人力成本包括工资、社保等也随之增加,再加上水费、电费、税费以及各种税费、公关费等等,致使实体企业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


四、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精神。

在高房价和全民焦虑的背景下,沉下来搞创新的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创新精神,这才是最可怕的。曾经那些自以为上市是最好的融资模式的上市公司,都纷纷加入到了炒房的大军,甚至出现了上市公司为了保壳,只需要卖掉北上广深的一套房子即可,上市公司干一年不如买一套房子赚的多的现象。

不过,随着国家“房住不炒”理念的进一步推进,炒房的空间终会越来越小,实体经济也将日渐回归正常。对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里的年轻人,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认为租房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更利于个人的发展。下载嗨住APP,全城房源一网打尽,让生活更幸福。


嗨住租房


同学跟着他老板在浙江一个县城做针头线脑类的配套,工厂每年要贷款千万用于工厂周转,每年能稳定的赚个百来万,老板的老婆拿着钱跟着温州炒房团去全国炒房子,结果每年能赚千万以上,相当于老板累死累活干上10年。

后来,老板缩小了工厂规模,裁了不少员工,抽出流动资金去炒房,不几年就赚了几千万,听说前不久还去丹东买了几套。

房子一买一卖之间,赚取高额差价远比做工厂好多了,而且不用操心工人的待遇和管理,挣快钱早已成为全社会最大的“病”。

抛弃实业是有其他原因的,一是消费低迷,二是融资成本大,三是税负重,四是地方政商关系复杂微妙,处理起来太耗费精力,这些原因挤压了实体企业生存空间,即便做好实业,赚取的利润也不多。

上述原因目前来看,得到改善的层面并不深入,那么老板们犯不着老老实实做实业,都去投机房地产了。


斑马消费


首席投资官:陶子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故事,某人几年前有一笔钱,可以选择买房也可以选择做实体经济,他觉得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赚钱速度一定比房价涨得快,结果惨被打脸,创业小赔,房价大涨,与房子再也无缘,因此觉得房地产把他坑苦了,于是发出感慨“实体不兴,房价误国”,网上一堆人附和。

既然大家生意都那么难做,自然没有人高价租商铺,没人租就没人买,这样无论是房地产租金还是售价,不都下来了吗?然而在生活中,我却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小铺子虽然租金贵得离谱,但永远不愁租,因为他们的商铺地理位置好,带来的收益远高于租金带来的成本。

因此,实体经济不好做只是对于某些人不好做,对于另外一些人好做得很。这些觉得生意好做的人,能够承受更高的租金,从而把收益率不高的生意人,从这个地理位置挤出去。

城市亦如此,观察可以发现,越是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往往占比越高,因为第三产业利润率高,能够承受更高的租金,高租金就把其他利润率低的产业挤出这个城市。被挤出的产业自然会觉得房地产损害了实体经济,导致他们生意难做,其实挤出他们的不是房产,而是比他们更能承受高租金、高房价的行业。

当然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是没有问题,房价涨幅确实太快,有一定负面作用,但高房价并不是个包揽一切的锅,什么都能装,行业本身受限、经营不善等都是很重要的原因。


首席投资官


以前在浙江的时候认识一个开面馆的当地老板,他迄今也没买房,一是因为房价太高,二是为了呕气。早些年他本来有一套房,不太大,九十几平方,当时的房价只有三千多。有一次,亲戚找他,说有个外贸单子,问他做不做,就是加工篷布之类的东西。他一算,利润还不错,但前期要投入几十万,刨去订金,还有很大的窟窿,于是和家人一商量,就把房子卖了三十几万,然后租厂房、进设备、买原料、找人工,全家人辛辛苦苦折腾了三个多月,终于把单子完成了,等把设备处理完,一算账赚了八万多块,按理说还不错啊!他就准备再给家人买套房子,结果就这么短短几个月,房价起来了,当时只涨了接近一千,这几个月不仅是白干了,算来算去还亏了点儿。他不甘心,决定先不买房了,开始捣腾生意,这么些年他做过小商品、玩具、服装,倒是也赚了点儿钱,但远远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听说做餐饮这一块虽然辛苦,但是来钱快,于是他就在当地的菜市场附近租了个门面,卖羊肉面,生意还比较不错。问他一年能挣多少?他说挣多挣少,全看房东收多少房租,累死累活一年也就一二十万,给房东也是这个数。他们那儿的房价已经快涨到两万了,他说当年要是不折腾,现在也没这么大的压力。事实证明,做实体是错误的,买套房子什么都不做,就是精彩人生。


崔大乘


房地产翻倍涨价,这对于有房子人,也就是笑看涨涨落落吧。对没有房子的人,也就是欲哭无泪的感受吧。人房屋一间地无一垄,这真是一无所有。但是在小城市来说买一个房子还不算什么。主要是北上广等这些大城市,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实在是比登天还难。所以现在也出现了,在北上广工作的人,把房子趁着价高卖掉了,然后拿着七八百万的现金。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者是三线城市,找一份与北京有同样性质的工作,买一处,只要几十万的房子。买一台几十万的代步车。那么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就开始了。



我到是觉得这可能是缓解城市工作压力大,躲避家庭中的什么开销都很贵的一个好办法。因为现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真的,生活的空间太小啦。另外虚拟的网上销售,能让你在短时间内,十分快速的购买生活所需品,这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很大的。
但是没有办法,市场就是市场,网络上的市场就是比实体的市场要闲的机制灵活,并且,还有,足不出户的特点。是实体经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些我们都可以不管,我们关心的和操心的事,那就是高的房价尽快落到老百姓能接受的位置上,让人人都住上自己的房子。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伊春美食美客


房地产翻倍涨价,实体经济却不好做,你怎么看待?

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说了那么多年,一直得不到解决。但我以为,这个问题一日不解决,一日是个隐患;如果不主动解决,总有一天要被动接受惩罚。

1.房地产的涨价事实是存在的,有的地方而且加倍的涨。

虽说不少城市楼市不断调控,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楼市的上涨,有几个现象可以佐证:一是不少房地产企业高歌猛进,利润仍在飞涨,即使是那些四五六线的小城市,诸如碧桂园、恒大之类的房企,也是利润飞涨。

二是房价基本上是节节攀升,即使有些一二线城市没怎么涨动,也还在稳中有升。

三是三四五六线城市房价涨势凶猛,有的甚至逼近万元大关,想来这不是什么好事。

2.房地产越兴旺,说明实体经济越难。

有人说房地产可以带动一些实体产业,但这不是实体之根本。反而因为房地产的兴旺,一方面抬高了实体经济的土地、房屋成本;另一方面房地产挤占了大量实体经济的资金;还有一方面因为房地产的暴利,扰乱了借贷市场,使得实体经济的融资越发艰难。

尤其值得忧虑的是,房地产的暴利,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收益,这不仅让更多人投入到房产中来,还让一些干实体的人也不安心,纷纷卷入房地产,这样的危害更是深远的。因为实体不再有创新、奋斗的精神。

3.必须从市场、长远、制度来考虑振兴实体经济,房地产模式该止步了。

要让各种市场要素向实体经济回归,人才、资本、技术、土地等等。这就需要有综合措施,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比如房地产就不完全是市场的力量。要有长远的战略,让企业家有稳定的预期。要用各种制度措施来保障实体的发展,比如信用体系、创新机制、融资借贷规则、人才问题,等等,都要有实打实的干货。

的确,我们的房地产模式已经不能持续了,尤其是现在的狂热已经蔓延到四五六线城市,这绝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本就脆弱的小城市,当遭遇房地产的泡沫之后,会是怎样的后果,或许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


碧翰烽


说说我身边看到的事情吧。


我生活在一个十八线的小城镇,住所附近就临着街道。近几年我们当地也像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拼命开发,新楼盖了一座又一座,小区多了一片又一片。

然而很多偏僻地点的楼盘空置率很高,也有几座烂尾的楼盘。但是房价却奇迹般的一涨再涨,尤其是门面房的房租,一路高歌猛进,水涨船高。

这也就造成了我们当地的一种怪现象:“收入低的要命,消费高的惊人!”不说别的,我们这座小城里的餐饮业消费比起很多大城市来都不逞多让。

有很多在北京、广州、上海、郑州等城市工作生活的朋友偶尔回家和我们聚一聚,也会发现我们这儿消费水平真不算低。而且同等价位的消费,饭菜质量又差强人意。

我有一位朋友曾在大城市做过火锅行业,后来想回家乡创业,结果投资几百万开了一家比较大的火锅店,只维持了一年半就关门大吉了。我去他那儿吃过,口感、质量、卖相、服务都要甩其他同类火锅店一大截。可他还是入不敷出,最终只能低价转让。纠其根本原因还是房租太贵,人均消费有点高,不适合大众长期消费。

无论是卖服装的,还是做餐饮的,做零售的,近几年只是我目力所及看到的就有很多家商铺转让。纠其根本原因还是房租太贵,而且几乎每年都会涨。很多人都是在给房东打工,无论自己的生意好坏,房租都是提前交的。而为了保本赚钱,又不得不在商品上加价,最终转嫁给顾客。而普通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自然会货比三家,甚至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最终就造成了生意不好做,大家都不怎么赚钱。

相较之下,大笔资金都流入了房市,那些做实业的却步履维艰。普通居民的收入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房价虚高带来的很多问题却直接反映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不是刚性需求的房市是不健康的,犹如死水一潭再怎么掀起风浪也是虚妄的,要想盘活经济,必须引来活水。


夜雨如书


这是资产荒的体现。资产荒并不是市场上没有项目可以投,而是收益高安全稳定的优质资产的选择范围很窄,只能一窝蜂的往里面挤。房地产成为了资本的几个少有的避风港。

在现有的金融投资渠道上,理财产品收益太低,除去高通胀率所剩无几。而股票,基金,期货等高风险领域,不确定性太低,专业水平要求太高,对于一般人而言不是最优选择。而且需要的时间精力去经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宁愿选择一种傻瓜式的投资方式也不想在这费功夫。而房地产投资满足了大多数人的最大公约数。这也造成了房地产的需求量骤增的原因,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国家一直鼓励资本脱虚入实,而且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补贴实体经济。但是想要一时间扭转实体经济在公众的刻板印象,不是那么容易。主要是因为现在新型的电商模式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正如马云所说,不是实体经济不好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好了。

要想做好实体经济,必须要和电商的产品上做出差异化。笔者很少看见西装定制这些注重私人订制的商店受到电商的冲击,而凡是在网上能购买的商品,在实体店的生意都很惨淡。因此,现在做实体店还和过去那种一成不变的思维很难杀出一条血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获取客户的青睐。

房地产的暴富速度让人心浮动,包括社会资本,金融机构资本都一哄而上,这让实体经济失血严重。在没有资本的支持下,限制了实体经济的扩大再生,甚至会在刚起步时就被扼杀在摇篮里。在这种循环中,就造成了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房地产利润越来越高,实体经济越来越难做。

房子不是用来炒的,是用来住的基调下,房地产的调控措施也会越来越严。纵观全世界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只涨不跌的现象。当潮水褪去,可能你就是那个裸泳的人,不要对房子作用太过于神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