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學生的居家學習不同於學校班級教學

為了全面應對疫情防控給新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帶來的新挑戰,切實組織好延期開學期間學生的居家學習,全國教育系統已經行動起來,籌備課程資源、準備教學平臺,等等,充分體現了全國教育工作者在特殊時期主動作為,千方百計地保障億萬中小學生接受正常教育需求,保障教育系統正常運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月5日,圍繞疫情防控形勢下中小學如何指導學生的居家學習與生活,我提出了幾點建議。今天,再就如何組織實施好中小學生的居家學習,談三個方面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充分認識學生居家學習與學校教學的不同

在2月5日的建議中,我沒有用“網上教學”、“直播課堂”等概念,而是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即中小學生的“居家學習”。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特別擔心大家把學校教育環境的教學活動方式直接照搬到家庭環境下學生學習中去。現在看來,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君不見,照搬學校用的學生作息時間表、課程表,簡單用用空中課堂的方式,組織學生居家學習的做法,是很普遍的。我一再強調,慕課、空中課堂這種方式,更適合成人的學習,而不宜直接用於中小學生的日常學習。

這裡,我要提醒大家:中小學生的居家學習,完全不同於學校教學環境的學生學習。

一是學習環境變了。學生的學習,從學校回到家庭,一下子從專門的學習環境回到家庭的生活環境,從學校的集體學習環境回到家庭中的個體學習環境,從學校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回到學生個體自主學習的環境……。學習環境的這些變化,意味著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控制性,相比於學校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而言大大降低了。

二是組織方式變了。學生居家學習,教師在教室裡統一組織教學的方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網上的直播教學活動,而且大多是單向的教學講授,無法實現學校班級課堂教學背景下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與生成。這種教學組織方式,迫使教師將過去學校教學情境下由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師生的互動交流組成的完整教學活動,不得不折分成三個相對獨立的環節來進行。

三是教學關係變了。學生居家學習,與學校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活動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從教師主導的學生學習活動,轉向了學生個體主導的學習活動。在學校教學環境下,師生之間的教學關係,教師具有直接的更強的主導性,而在家庭環境下開展的學生居家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了,教師必須研究適宜學生居家學習新型師生關係。

四是管理方式變了。學生居家學習與在校學習相比,教師在管理上面臨的主要不同是:學校各種教學管理制度對學生的硬約束降低了;學校教學環境下教師直接通過作業、測試、評價等方式控制教學過程的作用降低了;學校教學環境下,通過班幹部、學科代表、學習小組長組織學生學習的條件喪失了……由此,教師必須研究管理、指導學生居家學習的新方式。

五是技術方式變了。在學校教學環境下,儘管教師們也在大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甚至運用人工智能手段組織學生進行網絡教學或虛擬模擬教學等,但這些畢竟還是輔助教學手段。但在學生居家學習環境下,網絡技術成了支撐學生居家學習的“硬技術”,教師指導、引導、干預學生學習必須依賴平臺、網絡和各種教學工具。這對教師現代教學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許多教師而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不小的。

二、精心做好學生居家學習的組織保障工作

在做好教育系統疫情防控、確保教育系統安全穩定的前提下,組織好學生的居家學習,是黨和國家、是全社會、是每個家庭對教育戰線的殷殷期待,更是教育戰線必須擔負的神聖使命。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小學校要組織好學生的居家學習,必須在以下五個方面想明白,做到位。

一是明確居家學習和本學期整體教學的關係。

中小學教學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居家學習畢竟是短暫的、臨時的。居家學習和正式開學後新學期的教學是什麼關係?二者如何銜接?中小學校必須有清楚的認知和定位。這裡,可以把延期開學期間的居家學習,作為幫助指導學生假期學習生活的延伸,這種定位下的學生居家學習,其系統性、完整性、科學性要求不高;而如果定位於新學期教學活動的一部分,那就必須按照各學科課程標準組織學生的居家學習。即使如此,正式開學後,也需要開展過渡性、銜接性教學,才能真正進入到本學期各個學科的正式教學節奏之中。

二是處理好學生文化學科與其他學科教學的關係。

組織中小學居家學習,也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也要落實立德樹樹人的根本任務,也要最大可能地執行國家課程方案。這裡,應綜合考慮學生居家學習的特點,按照動靜結合的原則,交叉安排好文化課學科學習和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等方面的課程學習。即使文化課學習,教師也可多安排一些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完成的學習任務,要更多地通過遊戲化方式組織學生的學習。

三是充分發揮學科教研組統籌安排學科教學的作用。

在學校的統一工作部署下,學校各個學科教研組要集中精力研究好本學科學生居家學習教學計劃,強化課程資源的統一供給,強化作業的統一設計,強化教學評價的統一管理,以及學生居家學習的教學管理,等等。

四是充分發揮好學科網絡教研的作用。

面臨學生居家學習的新形式、新挑戰,學校要強化教師集體備課的作用。面對學生新的學習環境、新的教學模式,更需要團隊的力量,更需要發揮每個人創造性,更需要發揮網絡教研的作用。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網絡教研機制,通過定期網上教研,交流課程資源、備課成果,研討教學方式,特別是網上教學出現的各種新問題;同時,要藉助網上教研社間,強化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研討活動。

五是努力做好學生居家學習的教學技術保障。

學校統籌做好課程資源供給、技術平臺供給、教學技術工具供給的同時,還應通過在線教育,加強學生居家學習環境下教師教學技術應用的培訓。同時,學校應組織技術服務團隊全力做好線下教師教學技術指導,以保障每位教師在新教學環境下,能夠順利地指導學生居家學習。

三、科學把握教師指導學生居家學習的原則

一是自教重於他教。學生居家學習,“學什麼”成了教師關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這段時間以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關注的重要課題。我們要特別感謝眾多公司、機構、個人,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形勢下,把經濟利益放在一邊,自願把自己的平臺和課程貢獻出來。可以說,解決讓學生學什麼即課程資源問題,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但是,我擔心的是,學校和老師採取簡單化的方式,直接照搬現成的各種教學錄像,把自己的學生放手讓給別人去“上課”。我認為,別人再好的資源、再好的課,也應轉化為自己的資源、自己的課,納入自己的課程教學體系,而不宜讓他人直接“登堂入室”,自己則主動淪落為別人教學的“看客”。

二是自學重於教學。老師們在組織本班學生居家學習時,必須考慮到學生居家學習的特點。學生居家學習,事實上已離開了教師的直接管控,也沒有了往常同學之間的互學趕幫的那種學習氛圍。不能不說,在學生居家學習的環境下,教師在精心準備自己的教學視頻的同時,更應拿出更多的時間來指導學生自學。或者說,要錄製更多的指導學生如何自學的教學視頻,而不是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用於講解知識點上。教師應適當調整本人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時間,把更多的精力用於指導好學生自主學習上。

三是組織重於上課。學生居家學習,從往常的高度組織化的學校學習環境,迴歸到每個家庭這樣高度分散化的自主學習環境,如果說,平時在學校教學時,老師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於研究如何上好課上,現在則要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組織起來,千方百計地把學生調動起來。在指導學生居家學習方面,與其說,教師要如何上好課上下功夫,不如說更多地要在如何調動學生居家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

四是交流重於作業。過去,教師在學校教育環境下,佈置的作業量往往比較大。在學生居家學習環境下,一方面,教師應該更加註意精選作業,為不同的學生、至少為不同學習水平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更有針對性的作業;另一方面,要適當減少學生作業的量,增加學生基於自學、觀看教學視頻和適量作業之後的學習成果的交流活動,讓學生通過交流分享學習成果、鍛鍊學生的思維、表達和促進知識結構化的能力。

五是反饋重於評價。往常,教師在學校教學中考試測評比較多,有的學校甚至天天考、週週考。基於學生居家學習的情況,建議老師們改變這種做法,適當減少各種考試評價。一方面,要儘量提高考試、測評的效能;另一方面,要節約一些時間出來,增加教師基於作業和高效測試的教學反饋時間,通過矯正性反饋教學,提高學生居家學習的效率,鞏固學生居家學習的成果。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張志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