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村里刚通电时播放的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电视剧吗?


我叫田学典,今年74岁了,在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供电所工作,现已退休。家里有一本厚厚的发黄的《电工手册》安静地占据着书柜中,它伴随我50多年,翻开发黄的书页,历史的流年好像又回到了过去,它见证了新中国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 。#自拍我的故事#

我出生于1945年,我的一生恰如他的名字,一生都在学习和努力向前奔跑,经历过饥荒的人,更懂得把握幸福和人生的方向,我们所处的那个年代造就了我们这代人的坚韧和执着。

永城这个北方的小县城是1960年开始有电的,所以当时的电力行业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行业,没有基础设施,村子里只通了动力电。

那个时候一个村只有一个电视机,也是村里最有钱的买的,院子里挤满了人,《霍元甲》、《射雕英雄传》、《渴望》等电视剧,成为了那代人的集体记忆,当时电是奢侈品,很多村民家里是用不起电的。

建永城第一座变电站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两米多的杆子栽到地里,杆子要靠人抬,坑要靠人挖,新鞋子穿不了几天磨的都是洞还舍不得丢,手上的老茧,肩上的血泡,没有断过。

很多在一线施工的电力工人,手上都长着厚厚的老茧,就是手掌上的皮肤纹路里都渗着变压器油。这些还算好,特别是夏天,很多人都要钻玉米地,天热喝凉水,热身子加上凉水,很多人受不了就会拉肚子,整个人就跟虚脱了似的难受。这是我工作时候得过的奖励。

那时候工作量大,工期紧,施工人员在野外工作条件艰苦,中午都是睡在野地里眯一会儿。从早上到晚上,吃住都在工地,很多人病了,都是忍着扛着,实在挨不下去了,才会请假去医院。他们那代人都是有精神信仰的人,他们相信通过奋斗,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退休后,我还隔三差五的跑回老家田浅村。人老了要落叶归根,其实是村里有我的牵挂。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剩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回到老家说是看看老邻居,30多里地,到村口看看拉线是否有松动,心里也就放心了。人老了就要做点力所能及的活。

永城的土地是出了名的淤地,只要下雨,出去就是两腿泥,那时候,条件没有现在好,下雨,路滑,只能靠两条腿,自行车根本就骑不住,电费要收齐,快的也得半个月。要是骑自行车去收电费,车兜里得装两个馒头,饿了能垫垫。有时还得组织供电所的人员到街头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和电力法。

那个时候都很穷,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虽说居民家里的用电器少,差不多就是几个灯泡,连电视都没有,一旦发生停电,光是检查停送电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一座变电站管十几个乡,所有人都撒出去查找线路故障,一段一段的停送电,一段一段的查找,等所有人回来再开会,逐个汇报检查情况,那个时候的维修效率特别低,不像现在,既方便,效率又高。

现在我的儿子部队转业到我工作过的地方工作,每到刮风下雨,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凡赢村的王玉清的爱人有精神疾病,眼睛什么都看不到。王玉清以前干点小生意,在镇上卖点氢气球,后来氢气球爆炸,炸伤了眼睛,眼睛模模糊糊能看到,但看不清楚,像是蒙上了一层雾。地锅他们家里是不能用的,因为太不安全了,做饭,用水全靠电。

了解到情况后,儿子田士作先是带着电工改善了王玉清家里的线路,为了方便他们用水,把开关装到树上,再在开关上装条线,只要走到树下就能摸到开关,方便他们一家用水。


闲暇的时候,也会开着他的小电动到他家转转,帮他整理一下货摊,打扫一下院子,时间久了,就如同自己的家人一般,每到刮风下雨也就多了一份牵挂。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历经了永城电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坚强电网的背后是无数电力人努力的成果。

我们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电力一线员工,但只要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所拿出来的热情为老百姓供好电,用余热温暖需要的人,只要坚守这样的初心,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