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線下分支機構“加減法”持續 疫情加速營業部職能重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馬嫡)春節開市之後很多券商暫停了現場交易服務,並未影響投資者“宅家炒股”的熱情。數據顯示,A股首個交易周累計成交額創下近10個月周成交額新高,市場普遍認為券商經營線上化趨勢下,疫情對經紀業務影響不大。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券商對線下分支機構的佈局和調整一直未曾停歇,截至2月10日,年內有5家券商共獲批新設25家分支機構。隨著券商經紀業務加快推進線上化,其線下分支機構職能將如何演化,未來應該如何轉型也成為市場關心的話題。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興業證券、廣發證券等多券商宣佈暫停全部或部分現場交易服務,並且紛紛發佈了相關線上業務服務指南,建議投資者通過App辦理業務。

券商暫停非現場交易並未影響投資者入市交易的熱情。“下載App、手機驗證碼註冊開戶、身份證驗證、視頻見證、選擇營業部、問卷回訪。”最近,因疫情足不出戶的張峰(化名)花了15分鐘在一家券商App上成功開了戶,成為“股民大軍”中的一員。“連我家老人都琢磨著在家炒股了。”張峰對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春節後A股首個交易周,五個交易日滬深兩市累計成交額4.14萬億元,創下近10個月周成交額新高。渤海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張繼袖指出,疫情對券商經紀業務影響不大,上週滬深兩市日均股基成交額達8795.24億元,環比前一週增長了14.76%,表明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回升。

疫情來襲,券商經紀業務線上化“實戰”平穩過渡的同時,也引發了業內對於線下分支機構將如何應對線上化趨勢,運營職能會否弱化的關注。

一直以來,營業部都是券商將各項業務拓展至全國各地的重要堡壘,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券商分支機構也在不斷轉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券商對於線下分支機構的“加減法”未曾停歇,有14家券商對分支機構進行了裁撤和新設的調整。2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各地證監局數據統計,2020年以來,年內國元證券、國融證券等9家券商共裁撤了21家分支機構,其中被中信證券收購的廣州證券(現中信證券華南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以來獲批裁撤了9家分支機構。

與此同時,有5家券商共獲批新設25家分支機構,其中國泰君安新設10家,平安證券、中泰證券新設6家、東吳證券新設2家,川財證券新設1家。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券商新設分支機構主要為管理型分公司及C型營業部。其中,管理型分公司相較交易型而言,更強調管理職能;C類營業部又被稱作輕型營業部,主要是和傳統的A類、B類營業部相區別,此類營業部既不需要提供現場交易服務,也不需要配備相應的機房設備,嚴格來說其更像是一個客戶聯絡點。

有券商內部人士表示,近年來,券商分支機構運作模式顯現出輕運營趨勢,傳統實體營業部職能正逐步轉型為財富管理,運營職能不斷弱化。“公司旗下的部分營業部已逐漸採取“輕型”模式,將人員精簡,職能由過去的從廣度上覆蓋客戶轉變為從深度上連接客戶,發揮財富管理的優勢,增強客戶黏性。”上述人士表示。

就當前時點,券商分支機構有何轉型方向,未來職能如何演化,東吳證券總裁助理潘勁松指出,券商營業部傳統日常交易和業務辦理已基本線上化,未來兩融、創業板、產品銷售等預計也會有進一步智能化的空間。在這一背景下,營業部應更多地迴歸“財富管理”的中介角色,打造更多體驗式金融服務場景,如邀請產品管理人做分享會、多創造客戶溝通的機會,做最瞭解客戶的人。營業部現場也應從傳統的交易、辦業務、辦公為主,轉變為辦公、路演、洽談為主。

在業務發展上,有券商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當前券商分支機構發展綜合業務是一個趨勢。“從以交易類、散戶類業務為主,可以逐漸協助總部或者單獨開展固定收益業務,尋找在債務、股權方面有投資需求的客戶等。在固定收益、股權投資方面,可以由原來的單一業務向多種業務轉化。”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