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并不一定发热,为什么有些地方还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所有都在


那至少比什么都不干好一点吧!虽然也会漏掉很多已有传染性但还没发烧的人数……

在国家还没有更有效快速的检验方法出台之前,只能先用这个方法将就着啦……


新会谭生


今天下午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某日报拜访的时候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全国出现了一些没有症状的人,没有发热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隐形感染的人",然后怎么防止隐形感染和传染。题目说的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不一定发热,那为什么还🈶很多地方用体温来排除呢?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并非用体温排除,而是用体温筛查!这一个正着说,一个反着说,但仔细想想这个很不一样哦!为什么要测体温啊?那是因为很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发热啊!所以,体温筛查手段,但是并非确诊手段。测体温仍然必不可少!


其次,我们不能捡个玉米丢个西瓜。什么意思呢?没错,有些患者是不发热,但是发热的居多,我们要把握这个多的。同时,正如钟院士以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指南所提到的,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并不是唯一症状,也并不能确诊患者。发热的患者多了去了,不能说发热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同时,不发热的患者也有,那怎么办?第一,要问病史,问问患者有没有去过武汉,有没有接触过可疑患者或者确诊患者。第二,要做核酸检测!如果满足了第一条,那么就必须做核酸检测!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毒者"确实很可能比较隐蔽,但是他们只是少数,多数的还是有典型的发热症状。所以,测体温不能少!!!但是,体温并非排除标准。


普外三角针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的症状。最近发表的两篇论文都有提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乏力。有41例确诊感染者的数据显示,确诊人群中几乎所有人(98%)报告有发烧,76%有咳嗽,44%有肌痛/疲劳。有99例的病例分析显示83%有发热,82%有咳嗽,31%有气短,还有少数人有头痛、咽痛、流涕、胸痛、腹泻等症状,在上述症状中,至少有一个症状有90%以上。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减少很常见,所有患者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均显示实质性肺部异常,包括磨玻璃样混浊,累积多个肺段段或多个肺叶。但也确实存在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发热,体温正常的情况,但这毕竟是少数。

监测体温是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感染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措施。

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恰值发生在我国春运之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整个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绝大部分感染者多会出现发热,因此,检测体温是较好的手段,但是体温检测确实不能完全百分百筛查出感染者,并且也存在发热的这部分人群中有一些不是因为感染此次的病毒而导致的发热。因此体温异常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征象,发热提示需要进一步筛查是否感染病毒。

对于目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需要完善病毒核算检查,同时进行胸部CT检查,但这不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检查,当高度怀疑的时候才做,这是由于核酸检查、CT也需要场地、设备及人力,这样复杂的检测手段是不适合用于大范围的筛查。询问是否有症状,因为可能存在一定的恐慌,而部分人即使有症状,也不一定如实回答,而体温就是一个客观的数据,用于大范围的筛查是相对来说最合理的。

那么针对那些症状不典型,不发热,或者甚至没有症状的病毒感染者,我们的大范围筛查,肯定也是难以发现他们的,这个时候就是发挥个人的作用时候,明确接触过从湖北武汉回家的亲戚朋友或者接触过在其他地方诊断或疑似病毒感染者,应自觉在家中居家隔离,出现相应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同时,没有感染的人群要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采取多种措施预防自己感染。


急诊科鲜医生


为了排查新型冠状病毒,现在到处都在监测体温,进出高速路要测量体温、进入医院就诊要先测量体温......

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会发热,不发烧是不是就说明没有被感染?

并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都会出现发热,也有部分感染者表现为干咳、乏力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另外,不发烧也并不能完全说明没有被感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会有一个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在潜伏期内一般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会发热,也并不是不发烧就能100%排除被感染的可能。

那么,既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并不一定发热,为什么有些地方还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但发热还是最主要的症状,绝大部分的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另外,我们测量体温并不是为了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是为了排查病毒,以便及早发现被感染者。测量体温不但操作简单、而且还很可靠,并且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设备,实在是比较明智的方法。

大家可能会担心,那些并不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会不会被漏诊呢?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反复跟我们强调:疾病并不会按照课本来发病!并不是每一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症状都很典型,这就增加了医生诊断的难度。但是大家不要担心,我们诊断新型冠状病毒也会很谨慎,我们需要结合流行病学(比如湖北武汉居留史、接触过武汉过来的人等)、临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等)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血常规、胸片等)来综合考虑,如果高度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我们还需要经过专家的讨论,最后确诊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如果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那么就可以排除了。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吴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确实并不只有发热这一种,但是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的感染者基本上都是以发热为首要或者主要症状的。所以说,对于这个我们目前为止仍然还是没有彻底搞清楚的新型病毒来说,宁可以体温作为依据,也不要因为放弃体温检测而导致疫情的更加扩散。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之后,之所以会引起发热,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感染性的疾病,而感染性的疾病通常都是以发热为重要的临床表现,人体作为病毒的宿主,会对病毒的入侵作出对应的反应和抵抗,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除了发热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除了发热之外,还会有咳嗽,乏力,腹泻,呼吸困难以及其他呼吸道卡它症状,如鼻塞,流涕,畏光等,而发热这种症状是一种客观的可检测的症状,且检测也相对方便。所以现在很多地区都将发热这一症状作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条件之一。

虽然说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现,但是现在病毒的潜伏期约在14天左右,在这14天病毒潜伏的过程当中,还是会有少部分人会以轻度的咳嗽,乏力等症状为主,并不会出现发热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各方面人士会如此的呼吁在家隔离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密切接触者会如此的重视。

所以小克也在此呼吁各位返乡人员和去过湖北武汉的人员,一定要重视自身的症状,不要觉得说自身有轻度的咳嗽,就觉得是轻微的感冒,另外对于没有去过湖北武汉和没有和武汉人员接触过的在家人员,也不要因为自己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而盲目的去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我是专注科普健康知识的小克,期待您的点赞和评论,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大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大于37.3℃),乏力和干咳,当然,也有极少数既不发热也不咳嗽的病毒携带者,但不能因为这极少数人就忽视了发热这个最重要的症状。从综合角度来看,测量体温是可以做到大面积筛查的,筛查并不代表确诊,毕竟可以引起发热的疾病有很多,还要进一步询问病史,如果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活动史,需要进一步取咽拭子或痰液来检测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以往测量体温大多用的水银温度计,比较费时间,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检测仪可以很快的测体温,最近你可能被别人拿着体温枪在额头上扫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有较大的红外体温检测仪,人们只要排成一列顺序走过去检测人员就能看到体温,也是方便可行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部分可以没有发热,这个是事实,而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也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体温检测并不能作为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依据,这个没有问题。

那么,为什么全国各地都在用测体温的方法来初筛呢?

1、发热是大部分患者出现的症状

虽然部分患者可以没有发热,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大部分在发病期会表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也就是说体温升高、干咳具有更高的普遍性,也最容易被我们发现。

2、体温检查的可行性强

体温检测是作为最简单、最容易实行的一个临床检查,造价低廉,方法简单,能够在公众中大范围普及,通过这个措施,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疑似患者的线索。

3、每个人都精确排查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是否被病毒的感染,是需要医学的专业检测的,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或者说疑似患者,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专业检测,才能做到确诊或排除,比如:疑似病例,会用专业的试剂盒,进行患者的痰液、血液或粪便的核酸检测,确定是否为病毒核酸阳性。而这些医疗资源不会用作普通人的筛查的,即没这个必要,也没有那多的试剂盒。

所以,体温检测虽然不能作为排除的依据,但是作为发现疑似患者的线索,意义还是很大的。


深蓝医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上个月的二十七号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要是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要表现!当然,随着确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也有发现有些患者没有发热。那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一定发热,但是为什么还要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第一,体温并不是排除依据!

题目说量体温是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依据,这句话是不对的,是极其不严谨的哦,没有任何专家教授说过不发热的病人就可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哦。

第二,为什么还要量体温?

没错,有些病人是不发热的,但是别忘了大部分病人是发热的!!!作为筛查,我们肯定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发热的患者!比如十个病人里面有七个或者八个人是会发热,而另外两个人不发热,那么我们肯定先抓住这七八个发热的人。为什么?一来发热的人占多数嘛,把多的人筛查出来,那就不会漏掉太多。二来测体温好测嘛。不发热的病人可能只有乏力、酸痛、纳差、咳嗽、咽痛等症状。



第三,不发热的患者怎么防控?

很多人关心的是这个问题,不发热的人我们怎么发现?说实话,如果真的不发热,又没什么症状,那真的很难防!这也是为什么让大家戴口罩,让大家洗手,让大家少出门,少聚会的原因!因为有些患者确确实实可能不发热!但是,别急,别怕!不发热不代表不发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数在一周之内就会表现出症状,严重病历可以底热或者不发热,但是它会有呼吸困难嘛,它有接触过感染者或者可疑患者的经历嘛!所以,对于不发热的患者我们肯定需要综合判断,需要结合病史,特别是否有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否湖北方向来的这种情况。


最后提醒一下,最近口罩用的多,请正确处理⬆️⬆️⬆️


骨科木匠刘医生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随着新闻的普及,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有一部分患者,确实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没有发热症状,可能仅仅表现为轻度的干咳,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种情况是个例,大部分的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首发的症状还是以发热为主。

我们对于新型病毒感染的认识还很浅,面对这种新出现的病毒,专家也在探索、研究的路上。

根据最新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治疗指南第4版,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有少部分的患者呢,会表现出来一些卡他症状,比如鼻塞、流鼻涕。

另外现在比较令人关注的一个点就是腹泻,相信大家经常看新闻的话,应该知道美国在今年的2月1日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美国第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治疗的过程,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发现其有明显的腹泻症状,而且给予其进行了粪便的检查,结果其粪便检查病毒核酸阳。

就在当晚,深圳医院也发现在患者的粪便病毒核酸检查阳性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有媒体也采访了钟南山院士,钟院士表示不排除有经过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这是我们需要非常关注的一个点,期待后续的研究结果!

为什么要筛查发热病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严格的关注发热的病人呢?其实这个举动并不是为了要给患者确定诊断,是筛查!

而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部分的患者都是以发热为主,我们要把可疑的病例筛查出来,筛选出来后给予其进行相应的检查,明确其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将感染的患者隔离出来,给予科学系统的治疗,而且这样才能切断感染途径,不使已经感染的患者再感染其他的人!

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逐渐的将这次疫情控制住。

如果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的患者,可以采取简单的退热治疗,指导患者回家继续观察。

您以为那些没有发热的可能感染者就被忽视了吗?

请大家相信,我们的流行病学专家和感染科专家不仅会关注发热的病人,对于这些不发热的病人,获得的关注有可能要比感染的病人还要大。

如果在感染的患者接触的病例当中,确实发现了这种只有轻度症状不发热,但是经过病毒核酸检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将会获得更大的关注。

因为这一类的患者,他自己有可能并不知道已经感染了病毒,但是由于他或者是她的抵抗力比较强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其仅仅存在着一些非常轻的症状,比如干咳,没有发热,那么他会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如果其能好好的在家休息还好,一旦这个人是个不靠谱的主儿,到处乱窜,随便接触其他人,甚至是个大咧咧的人,口罩都不戴,他触摸过的地方,他的一个喷嚏,就会感染更多的人!

这样他就成为了一个超级传播者,所以必须要给予更大的关注,严格筛选出这样的人士!

说句心里话

面对这次广泛传播的疫情,如果我们想要战胜它,真的需要我们全民所有人都重视起来,只有切断了我们每一个人可能被感染的小链条,最终才能彻底切断病毒感染在全国的大链条,最终得到这场战役的胜利。

作为医生,对于这次疫情看的真的特别的重,因为这次病例感染的特别多,如果将确诊人数和疑似人数累积起来,已经超过了3万人,全国所有的省份都有感染的病例。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有很多人根本对这次疫情不在乎,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聚集性病例,就在今天,我们这边确诊的一个患者,明明知道家里有武汉归来的亲属,仍然积极的参加家庭的聚会,最终被感染,其所有家属都要被隔离,具体有没有其他的感染者仍然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其在潜伏期的这个过程当中接触了很多人,相当于一个人不在乎,结果导致了n个人受累。而且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

这种情况,说实在话,真的恨的人牙根痒痒!

在这里谢医生,真的想跟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说句心里话:

求求您了,求您尽量减少外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多人聚会,请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出门的时候要戴口罩,回家的时候要先洗手,在便后也要洗手,室内多通风,要科学合理的饮食,科学合理的休息,不要熬夜,尽量不要伤害自己的抵抗力。

咱们就坚持一段时间,啥时候,钟院士告诉咱们可以好好出门了,咱们再动!

也请必须要上班的诸位,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尽量规避感染风险!


相信,只要我们都对自己负起责任,那么就是对整个社会负起了最大的责任!

有句广告词特别适合现在的情况:你好,我好,大家好!

您觉得呢?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已有病人的分析发现,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发热,特别是在重症或危重症患者中,一些患者可以没有发热,我们要引起重视,要正确识别。


本次武汉新型肺炎是由一种β属新型冠形病毒感染所致,根据已有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病毒对紫外线、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溶剂能够有效灭活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主要为感染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潜伏期在两周,多在3~7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常见的表现有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

虽然少数患者可无明显发热,但绝大多数患者岁随病情进展,都可以出现发热表现,且在目前的情况下,体温测量是十分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初步筛查方法,所以我们还是将体温测量作为排出依据。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