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过挨饿的经历?说说感受?

天涯武铭


我挨过一天的饿。那时还在读大学,打牌输光了,好像还剩了一块钱样子。算了一下,顿顿馒头勉强可以应付。于是啃了一天馒头,饿惨了,饿得晚上睡觉都睡不着。

第二天,同宿舍跟我一起输光的哥们也受不了了,于是张罗着借钱,走了俩小时,找他亲戚借了五十……后来找了家苍蝇馆子,用风卷残云来形容绝不过分……

后来自己定了个规矩,无论如何,先把饭卡充了,打死再也不饿肚子


善良之子86


我是1947年生人,对于我们那代人,受尽了饥饿的折磨,能够过到现在简直太不容易了。公元1959年和1960年,吃树皮,吃草根,凡是能吃的树叶全都吃过,梨树底下掉下的小干梨也都捡吃了,要说起那什么,三天三夜说不完。现在生活太幸福了,但有人还不知足。


L艺峰


7o年代当兵,有一次执行任务,在张家口的一个小山村,我们停车吃饭带的是午餐肉和馒头,围上来不少人看还有伸手要的,给了一点,孩子们都伸手了,没办法都给出去了连晚饭都给出去了孩子们吃的好高兴,大人有的边吃边掉眼泪。我们三车六人一直第二天中午回部队才吃上饭,饿坏了现在想起来,那些农民一年到头都是饿肚子。


汤圆2019


看了评论有些人说五,六十年代挨饿了,何不问一问你们的父辈,爷辈在解放前是怎么挨饿的,过着家破人亡,连当时地主恶霸家养的一条狗的生活都不如的生存,要知道五,六十年代的饿是为什么吗?先问一问你们的长辈在评论,除了有些当时的地主恶霸以外。


中医心


我曾经有过,68年下乡时,在苏北农村,粮食不够吃的,冬天只吃两

顿饭,上午9点吃早饭,是胡萝卜,地瓜稀饭,午饭3点吃,是剁碎的胡萝卜,掺上一点大米的干饭,晚饭就免了,五点半睡觉,我们五位男知青,饿得睡不着觉,就轮流讲故事,结果越讲越睡不着,我才知道,肚子饿了,是睡不着觉的。老大只好叫老五起床,从床下埋红薯的地窖里扒了五块红薯,生吃了才唾着了。贫下中农的生活还要苦一些。


老虎蚕


我老家是鲁西南地区.59年春天开始饿死人.直到63年.你想想那种情景天连雪.雪连天.万里冰霜.人踪灭.鸟飞绝.鲁西南大地一片凄凉.成家饿死的不在少数。能吃的树叶全部吃光.村里的树皮全剥光吃掉.活活的一个人饿的一头灾倒地下就在也起不来了.这是年轻人被饿死时..老年大都是饿死在自己家里.....'


钢铁41017381


我人笨,记事晚,小时挨饿的事不曾记得了。而留在记忆里不能磨灭的是八三年生儿子的月子里。

儿子生在玉米苗该锄的季节,由于儿子早产半月,不好生,整整在乡医院生了三天三夜,因此而耽误了锄地,草已疯长!所以出院后他要抓紧时间干地里的活儿。记着是孩子出生的第七天,一早他下地了,忘了挑水,婆婆看没水嘟嚷着没人挑水她就不做饭。到了快十一点,年迈的奶奶说起了三弟:咱不吃饭中,你嫂做月子不吃不中啊,你挑水去吧!三弟手插口袋晃荡着走了。这边的我头天晚上吃的饭早被吃奶的孩子消耗尽了,饿的前心贴后心!无奈来到堂屋,找到有黄瓜番茄,不管三七二十一,洗都没洗,抓着就吃!先填饱肚子再说!回想自己,真是命大。

几年后看到婆婆也会自己挑水,扳指一算那时婆婆五十多岁,还是可以挑动水的。说出来,并不记恨,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看着老去的婆婆还是心疼,还是会给她买各种衣服。


知足常乐666


五九年到六二年,是我国经历的最困难的年月。由于天灾人祸以及国际上对我国的经济制裁,封锁,导致粮食等生活物资极度短缺。本人是五零后,对那段岁月记忆尤深。五九年我八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是却赶上了人生最难的时候。记得那时候的口粮是每月17斤也就是每天只能吃到不到六两粮食。如果是现在,也许不会觉得六两粮食不少,因为现在有丰富的副食,鱼肉蛋奶和蔬菜,可是那个年月,一切都处于匮乏状况。人们只能干巴巴的吃这几两粮食。早晨在食堂喝一碗玉米粥,买一块发糕带着当午饭,课间由于饿,偷偷的把发糕塞到了嘴里,中午饿的只好喝凉水,晚上还是一块半发糕。那时候放学回家,走在道上,经常两眼发黑,恨不得把所有能吃的都塞到嘴里。课间,大家就去沟壑边寻找那些草根,大家叫甜根,挖出来在身上蹭一下就放到嘴里咀嚼。那时候的许多人由于营养不良,都出现浮肿。由于营养不良,手上稍微不注意,擦破一点就会感染化脓,许久不好。那时候,周边的树木野草都成了人们的食物。杨树叶,榆树皮,槐树花等都成了人们的食物,成为大家争抢的目标。冬天也是最难熬的时候,又冷又饿,没有任何可以充饥的东西,唯一可以填肚子的只有凉水。上课时可以听到大家的肚子咕噜噜的响声,每个人都是面黄肌瘦,哪里还有精力听课。回家的路上,经常腿发软,眼发黑,几次都差点昏倒在路边。春天来了,也带来了生机,绿色的草,树叶都成了大家的食物。那时候推广增量法,就是把粮食在做饭时多加水,还有把菜剁碎,伴盐攥成团子,然后在高粱面上滚一下,表面沾满面粉,然后上锅蒸,用以充饥。过去的俗语所说的:三根肠子空了两根半,前胸贴后背等,我们这一代人都深有体会。有人说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是不是很满足?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应该是非常幸福,非常满足,因为我们经历过那段困苦的年月,与那三年的困难岁月相比,我们还有啥不能满足的呢?


沉暮的云雨


我出生于1949年,灾荒年是59年至61年,名為三年自:然灾害:那年我IO岁,生长在城市,从59年起,全国城市居民生活物:质供应便采用票证供应所需物品及食品,粮食供应采用从出身至就亡,不同职业,居民,学生敎师,不同供应不数量不同,如居民(18,5斤)学生28,5斤,(初中生)付食品,糖2两,油2两,肥皂4分之一块,棉衣全年三尺,棉花半市斤食品奇缺,物质可得可怜,农村农民更是按工分评议,分配粮食,可以说,全国饿死的人上千万,数字報导也是近年才有民间報导,官方从不提及,想必大家心知肚明,都有耳闻天灾人渦一说。

历史並不久远,经历过苦难的人尚在,对此,粮食有很深识知,因為我吃过芭蕉心,土沃林,野菜,挣扎中挺过,母親从水腄病中救活,爷爷饿死在老家山东的饥饿的冬天,


孙大哥21


提起挨饿,不由使我的记忆回到了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害)当时我是住校读书,所以伙食学校全包,而且还发粮票等,因此沒有挨饿的经历。可我妈就惨啦!她把家里的粮食让我爸和二个弟弟先吃饱,自己喝菜汤还说不饿。当我每週六回家她就向我要粮票.我才知道她挨饿了,从此我每週都会帶学校的馒头回家给她吃,而且我要看着她吃下去,否则她又要奉献了。现在想想祖国真好,国家再穷再苦她没让即将成才的学生挨饿。所以我们毕业后分到单位工作,从來不讲条件与報酬,只知道努力工作,拿到工资后全部交给我妈,然后她再给我生活费,当初的我很容易滿足,因此天天都很开心,每天都有好心情迎接新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