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到“钉钉”到“飞书”

帮助大家更好的从社交平台过度到办公协同平台


一早醒来,想了半天才发现今天是周六,我们终于过上了每天都是周末的日子了...年夜饭的畅饮还记忆犹新,大家踏上返家的路途,期待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但突如其来的病毒,让2020年春节假期变得异常特殊,半个多月的疫情始终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也影响着每一个人和企业的出行、办公。


打开手机,心情还是很压抑,期待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疫情还会持续不短的时间,很多行业和企业也将陷入一段的萧条。而且,作为企业的负责人,首先是要确保同事及家人的健康和安全,我们也快速做出了延期复工的决定。同时,我又是一名创业者,要面临公司经营,产品开发,收入以及现金流的巨大压力。

面对企业的压力,和员工复工紧迫性,我们需要开启远程办公方式。


幸运的是,2019年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飞书”,我作为“企业远程专家诊断平台”开发团队的创始人,敏锐的发现“飞书”的创新与友好,可以大大提升,我们这类敏捷开发团队的沟通与协同。经过1个月的测试,到2019年底订阅商用服务,开始部署“飞书”,希望加强团队协同方面的平台及规则建设,我们决定从2020年1月份,正式从钉钉,微信切换都到飞书平台,面对这次突然的远程办公,我们相对可以从容的应对。


虽然公司出台了规则,但我相信还有不少的同事,心中还会有疑问,微信很方便呀,钉钉我们也用习惯了,也能达到远程办公的需求,为什么要切换到飞书?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希望能让大家更好的“沟通与协同”。

你为什么又要换平台

我从2011年开始用微信,应该算最早的一批用户。微信从本质上是私人社交的平台,是朋友,同学,家人,同事,客户之间的聊天工具。10年来,微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最常用的入口。


随着微信的出现和普及,电话和邮件的沟通频率大大的降低。为什么?微信最大的优点是:“快”,几乎每个人都有微信,在任何地方,用最简单的文字,把想表达内容说完,发给对方,我的任务就结束了!


但对于企业,强调的是管理和执行,过于简单的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的协同需要。接着刚刚的例子:信息发出去之后,对方看没看,对方理解的是否到位,任务的最终执行怎么样,和我就没关系了。


就算看到,开始沟通,也会因为手机输入20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了聊天的表达和语法,用简洁的不能在简洁的文字,描绘自己头脑想表达的内容,加上群里对话也没有上下文联系,往往在传递复杂信息的时候,多方理解,有非常巨大的偏差。


最终,即使事情办理过程中出了差错,讨论起来,一句“我已经在群里说了”, ”不好意思,我没看到!",或者"原来是这样呀,我还以为...." 顿时, 大家就都没有了责任,也失去了信任。


就是因为微信在企业沟通上的短板,管理者又没法确定责任,所以,就有了“钉钉”这类企业移动OA平台,尤其是“DING"这个功能,让你必须看到,把聊天对话,上升到的”指令“,起码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同时,加上钉钉强大的OA能力,如果能很好的部署完规则后,老板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掌握企业一切动态,极大的满足老板上传下达,时刻掌握全局。但钉钉的信息更多是自上而下的,或者 自下而上的,在传统流程性强的企业,流程分工比较完善,本身强调固定流程(OA),可以做到信息有效的传达与执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但对于我们这种敏捷开发,管理扁平的团队,分工很难变成固定的流程,岗位匹配高度耦合,工作时间也很弹性,团队间强调横向沟通与协同,为了达成最准确及时的沟通与协同,成员间的对话与消息最好是能紧紧围绕具体的项目,任务,设计或者方案,只通过钉钉的聊天和消息的沟通远远不够。


所以,就又有了“飞书”这样的企业“协同”平台,所有信息和沟通,是仅仅围绕着具体“目标和结果”,更加强调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实现多人协作完成任务(比如一个复杂的文档)的协同,聊天,会议,评论.... 在加上针对敏捷开发团队打造的生态合作伙伴,完善了专业工具,这些沟通手段,进一步的帮助企业提升围绕着完成“任务-关键结果”有效的沟通与协同,众多个关键结果就完了企业设定的目标。


所以,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围绕着“任务-关键结果”的沟通与协同,不是简单钉钉的传达与执行命令,更不是微信的聊天。


以下是我根据使用了一段心得,结合我们业务和流程,从三个层面与你分享一些使用建议:


基本的沟通-即时沟通

场景:在工作中需要围绕任务准确的协同而沟通,不是随意的聊天,大家需要把自己在用微信,在大群聊天的习惯,改成在飞书中的及时沟通,在对应的群组中,根据上下文的对话,并根据沟通内容,随时加入日历,文档连接,任务,等消息类型,多维度的传递信息。

*

从“微信”到“钉钉”到“飞书”


*高级功能:尝试在对话群中加入“机器人”,帮助更加自动高效的对话


文字聊天-音视频会议

场景:相信大家全有因为文字聊天,被自己LP/女友误会的时候。所以,有些过于复杂的内容,或者文字容易产生歧义和误会的,随时在群里通过电话/会议完成,尤其是2个以上参与人,几句话胜过很多文字。

*


从“微信”到“钉钉”到“飞书”


多人我们也经常用微信进行语音电话,但很多时候,语音沟通很好,全说OK,但结果问题没有得完全有效的解决。


所以,很多时候,会议是需要对照文件,让大家的沟通与工作内容准确定的对应。这时候,我们应该快速建立线上会议。在语音视频的时候,分享桌面和白板,或者同时进入云文档,边沟通边记录,把执行和分工,马上准确定记录下来,形成 To Do List,方便后续的执行与跟踪。


协同沟通-日历与音视频会议

场景:好像除了外企的员工,大多数人没有安排日程的习惯,从大学开始自己就不按时上课,上了班,领导没有制定日程的习惯,客户的安排也比较随意。但我们需要大家从现在开始,养成安排自己和团队的日程,从团队主管开始,从开好一个线上会议开始,从会议邀请,制定主题和会议内容;自己是参会人,做到提前准备会议内容,按时参加,会后及时完成会议纪要,并分别执行,从各个团队做到高效的会议,这才能建立有效的团队协同。

*


从“微信”到“钉钉”到“飞书”


协同文件-在线文档与云盘

场景:你是不是经常碰到:

• 别人在微信发的文件,你需要从手机聊天保存到PC中

• 是不是经常有个文件曾经在微信中发送,但时间久了找不到

• 是不是经常大家在微信群里发送一个文件,多个版本,其实也不知道对方改了什么

• 大家每人全知道微信是聊天,但还是不断用它发送文件,因为是发送人很“方便”!但我们要建立一种心理责任:不是我方便的做了,而是要再进一步,如何让对方方便,尤其是对方是你团队的同事,这次才能共同的把事情做好。


同事间,传递文件的目的更多是,希望对方提出意见,帮助修改,或者提供内容补充,也就是文件内容的协同完成,可能最终的版本,才是对客户的发送。


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内部文件传递方式,从“发送”,到“共享”。从开始,就在云端通过模板,创建文档,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下,共享给你的团队,然后让他们加入提供,意见,建议,以及甚至同步协同编辑,大家一次性一起完成文档内容。


同时,放到云端还有个好处,就是随时随地编辑,不会因为文件在公司电脑,为了一个WORD 深夜赶回公司。也不会因为硬盘的故障,损失多年工作宝贵的数据信息。

*


从“微信”到“钉钉”到“飞书”


视音频会议- 线上办公室”

场景:远程办公的痛点之一在于,团队成员分散各地,不像办公室找人那么方便,会存在信息沟通时间差。经常是几个人需要讨论一个事情,临时发起一个线上会议,团队逐渐上线,等到最后一个,发第一个已经去忙其他的事情了,这种临时发起的视音频会议,很多时间花在等人上。


“飞书线上办公室”默认提供语音沟通,每个办公室支持最多50人同时在线,用户可以便捷发起或加入语音频道,无需事先确认时间和参会人。类似真实办公场景,团队成员加入“线上办公室”后,随时可以互相发起讨论,也可根据需要静音,避免过度打扰。


工作台(其他功能)

除了,消息/日程/会议/云文档等,很多岗位还需要更加专业的工具,飞书也不断丰富着了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扩展应用(工作台),从问卷到审批,翻译到报销,原型设计到代码跟踪,从合同模板到法律咨询,适用于不同的岗位,包括 产品经理、项目经理、HR、企业运营与管理者等。


以下是我建议的一些工具

*


从“微信”到“钉钉”到“飞书”


其他岗位的工具,大家全可以跟家自己需要,尝试寻找以下适合自己岗位的协同工具,https://open.feishu.cn/?lang=zh-CN,用专业工具,进一步加强在细分专业领域的沟通与系统。


第三方应用

还有一些,我评估下来,飞书没有或者生态伙伴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我们的应用(包括有些太贵的),所以,短时间,CRM 和 任务管理,我们还会采用2个第三方 SAAS应用。其中,任务管理,目前我在测试飞书的任务协同功能,如果好的话,有可能近期会切换到飞书。

*


从“微信”到“钉钉”到“飞书”


习惯变革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这次疫情给人们带来生活习惯上的改变,保守的估计也得持续三个月,而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改变我们之之前的沟通习惯,形成围绕着完成“任务-关键结果”有效的沟通与协同的工作习惯,成就组织和个人,共同打造高效愉悦的办公方式。


其实不论是否,发生了疫情,远程协同办公都会是未来办公的主要方式,趁这次机会,我们借助飞书也为公司开启一个新的起点。


让我们开始行动

□ 召开你的第一个线上会议,从发出邀请,准备大纲,开会讨论,到会议总结及行动计划

□ 建立你的云空间文件夹,并共享给团队人员

□ 每次想通过微信转发一个文件的时候,想想,是不是应该放到文件上,而不是发到群里

□ 每次想通过微信发送消息的时候,想想,是不是应该在飞书上建立一个对应的群组

□ 尝试新建你第一个在线文档,并@相关同事一起来编辑

□ 尝试给其他同事创建的文档,加入你的批注,并@相关的同事

□ 团队尝试半天使用“飞书线上办公室”进行远程办公

□ 尝试在飞书工作台找到一个自己专业的应用,并尝试使用和介绍给团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