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投资一百人之——丹华资本创始人张首晟

2018年12月6日上午消息,美国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张首晟教授去世,终年55岁。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此告知,我们挚爱的家人张首晟于2018年12月1日因抑郁症骤然辞世。

在很多人眼中首晟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但对于我们来说他是我们亲爱的丈夫和父亲。

在我们一起度假时,他喜欢带我们游览地球上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我们分享这些地方的历史典故,并鼓励我们的最新想法和兴趣。

他渴望通过科学研究见证上帝的荣光,并将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好奇心带向世界。他非常喜欢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诗,这首诗诠释了他一生探索和发现美的使命: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1)神童的传奇人生

张首晟1963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高邮,他不仅仅是“别人家的小孩”,还是名副其实的“神童”,在物理学界,他的人生也充满着传奇色彩。

1978年,在没有读过高中的情况下,15岁的张首晟直接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第二年,国家开始公派留学生出国,他被选中派去德国柏林大学。接着,他来到美国投到杨振宁的门下攻读物理学博士。

1995年,32岁时的他被聘为斯坦福大学正教授,成为该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温超导、量子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强关联电子系统等。

张首晟的第一个大成就,是领导研究团队于2006年提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Quantum Spin Hall Effect),将其基于芯片业未来提出的新构想——通过控制电子的自旋运动来降低能耗——在理论上完成了预言。2007年,这一理论预言被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证实。同年,张首晟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

基于他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张首晟包揽了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包括欧洲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和富兰克林奖章。

2009年,张首晟入选 “千人计划”,并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开始为祖国效力。2013年,他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两年后又入选美国科学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

他的第二大成就是经过长达7年研究后,在2017年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科学家王康隆、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寇煦丰等团队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张首晟将其命名为“天使粒子”。

普通人可能暂时难以理解这一发现,但是对基础物理界来说,这或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量子论的神秘吸引着大批科学家投身其中,在量子论的影响下,物理学者们已经达成共识,认为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力有四种。而对粒子与力的探寻,将能真正揭开宇宙的奥秘。

(2)从科学家到投资家

人生不止于此,张首晟还有另一重身份是硅谷知名的风险投资家。

斯坦福大学有着悠久的创业传统,张首晟也深受学校浓厚创业氛围的影响。他在斯坦福大学任创业导师,帮助多位学生创办公司,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的投资了VMware。VMware的创始人Mendel Rosenblum是斯坦福计算机系的副教授,和张首晟是同事兼邻居。5年后,VMWare被EMC收购,后来又在纽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已超过500亿美元,这笔投资给张首晟带来了上百倍的回报。

有了成功的投资经验,张首晟发现从斯坦福大学出来的创业公司,成功率比一般的创业公司高很多。他不禁想到:“何不系统地来做投资,专注于从斯坦福大学出来的创业公司呢?”

于是在2013年9月,张首晟教授与其斯坦福的学生谷安佳博士联合创立丹华资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专注于投资美国最具颠覆性的创新科技及商业模式,连接美国的创新与中国市场。“丹”既代表斯坦福,又有“赤子丹心”之意,“华”取自中华。

区块链是丹华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投资了近40个项目。此外,丹华资本还在AI、AR/VR、大数据等领域进行布局。投资阶段主要为早期以及成长期。

丹华资本认为,很多商业模式都是类似的,最终到了底层其实都是由很多数学原则支配,“相信数学”成为丹华资本的投资哲学。

截至2018年5月份,丹华资本共投资了39个区块链行业相关的项目,其中有19个项目进行了通证发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