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人數眾多,起義之勢如滔滔江水,為何還是以失敗告終?

老澤雜談歷史


導語:

自古以來農民起義軍一直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缺少戰略指導思想。從黃巾軍的戰略格局上來看,他們壓根就沒有大局意識,也就是說,部隊打到哪兒算哪兒,根本就沒有人幫他忙規劃一下接下來的每一步該怎麼走。

張角是太平道創始人,自然是有點本事的。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為他出謀劃策的軍師,也就是類似諸葛亮的人物。

所以張角的起義軍看似恢弘大氣,卻因為他的病逝,從而土崩瓦解。整支起義軍沒有從制度上形成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體,所以人馬聚集起來快,潰散起來也快。

01黃巾起義是一場宗教向皇權做出挑戰的起義。

中國封建史跟西方有所不同,西方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宗教總是凌駕於皇權之上。也就是說宗教的領袖,始終都是國家領袖,比國王或者說皇帝還要高一個等級。

就連臨近我們的古印度,其實也是佛教凌駕於皇權之上。但是我們中國封建歷史上,宗教始終都沒有機會徹底控制皇權,而皇權卻總能實實在在地掌控宗教。

  1. 張角發動的這次黃巾起義,那就是一場宗教向皇權做出挑戰的起義。起義軍的主體那就是太平道教的信徒。而張角本人是太平道的創始人,號稱天公將軍。
  2. 張角、張寶和張梁三兄弟都是道教的信徒,為此他們在道教的基礎上,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宗教太平道教。這種思想之所以能夠流行,主要是因為漢朝高層有很長一段時間,信奉黃老學說,而太平道的思想與之不謀而合。
  3. 所以加入太平道的教徒非常多,十多年下來,在地方上的太平道信徒已經多達幾十萬人。張角他們非常聰明,一直要求大家行善積德,完全不像邪教的模樣。而且張角還給信徒們治病,並且傳授治病良方,讓他們傳播出去。

這麼一來信奉太平道的人越來越多,伴隨著東漢末年吏治腐敗的情況,老百姓們的日子都過不下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張角振臂一呼,他那幾十萬的信徒們也就都跟著他揭竿而起。

這是一場預謀了十多年的起義,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宗教想要奪取政權。可是中國有自己特殊的國情,通過數千年曆史可以看得出,這種情況顯然是行不通的。

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萬。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後漢書》

宗教在西方或許可以奪取政權,但是在我們中國,永遠都不可能。所以張角的這場起義,必然是要以失敗而告終的。

02漢靈帝解禁黨錮之爭的士族,集全國之力合圍黃巾軍。

漢靈帝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大的危險,他當然十分緊張。所以他命令何進作為大將軍,帶領大軍鎮守京師,這是自保的方式。

詔敕州郡修理攻守,簡練器械,自函谷、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諸關,並置都尉。召群臣會議。嵩以為宜解黨禁,益出中藏錢、西園廄馬,以班軍士。帝從之。於是發天下精兵,博選將帥,以嵩為左中郎將,持節,與右中郎將朱儁,共發五校、三河騎士及募精勇,合四萬餘人,嵩、俊各統一軍,共討潁川黃巾。---《後漢書》

此外下達命令,在全國所有重要關卡都要設置都尉駐守,發動各地土豪積極組織民兵起來對抗黃巾軍。

所以說幾乎形成了全民皆兵的狀態,皇帝下詔,下面的子民當然是招辦,所以我們看劉備就是在這之後,得到土豪資助起兵救國的。

  • 漢靈帝時期的黨爭現象非常嚴重,主要就是士族集團和宦官集團之間的鬥爭,宦官集團勝利以後,多次將士族集團的重要人員關押。
  • 如果士族集團在這個時候和黃巾軍聯合在一起的話,那對漢朝來說可就太可怕了。為此漢靈帝聽從了皇甫嵩的建議,解禁了黨錮之爭中受到關押的士族子弟,讓他們效忠國家,不遺餘力地打擊黃巾軍。
  • 這一道命令非常重要,因為士族集團雖然短時間內沒有爭得過宦官集團,但是他們家族龐大,在中央和地方都有龐大的關係網絡。而且他們手裡的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錢財人才都比較多。

這幫人投靠誰,誰就能掌握這場戰爭的主動性。比如說三國時期的袁紹、袁術兄弟倆,其實就是士族集團的代表人物。

在大將皇甫嵩、盧植、朱雋等人的努力之下,黃巾起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漢朝是集全國之力與黃巾軍做對抗,沒有理由不成功。

03黃巾起義被平定後,各路諸侯開啟了天下割據局面。

讓人想不到的是,黃巾軍雖然被平定了,可是漢朝皇室卻再也無法真正掌握權力了。漢靈帝時期,雖然身邊的宦官弄權,可是皇帝是有決定權的。

而且沒有皇帝的支持,宦官的權力也是假的。可是黃巾起義以後,各地諸侯手裡都擁有了一支相對客觀的軍事力量。

  1. 這些軍事力量,遠可以保證國家安寧,近則可以割據一方。顯然漢朝朝廷已經失去了往昔的威嚴,士族們在地方上掌握了軍權以後,終於有了跟宦官控制的朝廷相抗衡的實力。
  2. 在黨錮之爭中,士族是吃盡了苦頭,因為手裡沒有權力,所以一直都被宦官集團打壓。這次通過平定黃巾起義,士族們手裡有了軍權,那他們根本不可能再聽從宦官集團的指揮。
  3. 就算宦官集團以皇帝的名義給他們下達命令,他們還是可以不聽,畢竟他們手裡有軍隊,這就是他們最好的保障。

所以說當年皇甫嵩的建議,雖然有利於漢朝平定黃巾起義,卻完全不利於漢朝的統治延續。類似於平定太平天國以後,其實清政府已經失去了大半權力,權力都在湘軍、淮軍和楚軍領袖們的手裡。

徐州刺史陶謙、前楊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敢言之行車騎將軍河南尹莫府:國家既曹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禍,幼主劫執忠良殘敝,長安隔絕,不知吉凶。是以臨官尹人,搢紳有識,莫不憂懼,以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濟禍亂。---《後漢書》

地方上的土豪和士族集團都擁有了軍隊,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團體,完全成為了獨立的小王國。

漢朝破敗的局面,其實也就這麼形成了。漢靈帝是能力不足,對全局的把控失策,所以導致了這一混亂的結果。

總結:黃巾起義缺少高人指點,所以類似於一盤散沙。

張角讀書應該不會少,可是他偏向於道教的學問,卻很少研究戰略格局的問題。這是張角比較吃虧的地方,而普遍讀書人比較多的士族,已經被漢靈帝給籠絡住了,所以張角想要獲得人才的幫助,簡直比登天還難。

由此可見,張角的失敗,其實是缺少人才的結果。如果有人才幫助他們對全局做一個大致的安排,黃巾起義絕對不會那麼慘。


江湖小曉生


黃巾農民起義軍領袖張角,鉅鹿(今河北鉅鹿)人,是太平道的首領,為了組織發動農民起義,他與弟弟張寶張梁通過傳播太平道向廣大群眾作了長期的思想動員和組織訓練,張角自稱"大賢良師\

回看歷史123


攻無不克的黃巾軍,到底是怎麼失敗的呢?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沒有戰略目標,眾黃巾軍口號很響亮“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卻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蒼天如何死,黃天如何立,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二:各地黃巾軍沒有統一指揮缺少聯動。黃巾軍的主力分散在鉅鹿、南陽等地,但黃巾軍各自為戰,一方戰敗另一方也不來支援。以至於經常被朝廷及諸侯各個擊破。

三:軍隊紀律差,未聯合各諸侯。黃巾軍在攻破城池後往往會對各地的土豪諸侯進行燒殺搶掠,沒有軍隊紀律,且這樣得罪了各諸侯,使得自己樹敵太多。

四:黃巾軍人數雖眾,戰鬥力卻很差。因為黃巾軍的組成人數里很多是吃不起飯的農民,缺少軍事訓練,戰鬥力很有限。

雖然黃巾軍未能成功。但中央為儘快平亂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雖敗但卻造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各諸侯、將領借平定黃巾之亂趁機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序幕,併為了三國分立種下遠因。



趙山河聊歷史


前言:

東漢末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又遇上全國大旱,老百姓顆粒無收,但朝廷的賦稅徭役卻不減輕。終於,在公元184年,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太平道創始人張角的帶領下,高喊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發動了起義。

一時間,全國七州二十八郡的貧苦農民都揭竿而起,積極響應。他們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的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因為起義的人們都頭裹黃巾,所以朝廷稱他們為“黃巾軍”。

然而,雖然在短時間內起義軍勢如破竹,但隨著朝廷的鎮壓,經過了十幾年秘密準備的黃巾軍起義,僅僅經歷了9個月的時間就失敗了。

據統計,起義軍人數眾多,足有30萬人之多,為什麼這麼一場聲勢浩大,經過精心準備的起義還是以失敗告終呢?

一、起義軍的成員戰鬥力不強

黃巾軍的成員都是靠著迷信聚集到一起的。當時張角以教主的身份進行佈道,自稱是“賢良大師”,會種種法術,特別是擅長給人治病,而且治病不用藥,只需靈符就行。就這樣,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在他的忽悠之下,教徒達到了幾十萬人,最後起義。

但是,通過這種方式招來的,都是一群沒有什麼獨立思考能力的烏合之眾。這樣一些人組織起來的軍隊,自然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

二、叛徒出賣,起義倉促

迷信終究是不可能忽悠到所有人的,難免有人抱著其他的目的前來投靠。所以,最後,黃巾軍中出了一個叫“唐周”的叛徒,他向漢王朝告發張角要發動黃巾起義,使得黃巾軍失去了在朝廷裡面的內應,不得不倉促發動起義。

張角原本打算在三月發動起義,但是因為唐周的叛變,使得起義提前了一個月倉促發動。由於準備不足,各地起義軍之間的相互配合發生了極大的困難,尤其是失去了內應,使朝廷解除了後顧之憂,得以全力鎮壓外圍起義軍。

三、政治目標不明確

整個黃巾起義的始末,起義始終沒有正確、明確的政治目標和理想。當時張角起義時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聽起來非常的高大上,確確實實能夠忽悠到一些人跟著他幹。

但是久而久之,窮苦老百姓就會明白,蒼天死不死,黃天立不立,跟他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他們只求有一口飯吃,有安穩的日子過,可以活得下去。當時漢朝朝廷及其腐敗,皇帝不管老百姓死活,民不聊生。如果黃巾軍能夠打出給老百姓搶田種地,免除賦稅徭役等這樣的口號,想必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四、起義領導人缺乏軍事才能,作戰不力

在黃巾軍中,缺乏有戰略頭腦的軍事領袖人物,起義的領導人基本不具備軍事才能,起義計劃制定得極其不完備。而且,由於起義倉促,起義後各地的起義軍並沒有迅速地集結起來,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動。

雖然起義軍人數眾多,但是軍隊散亂,沒有主導力量,各自為戰,不懂得相互支持配合。像張梁、張寶、韓忠等起義將領,個個都知道知固守一城一池,與朝廷軍隊打消耗戰,不懂得運用靈活的戰術戰法。最終,給了朝廷機會各個擊破。

五、朝廷的鎮壓軍隊十分強大

在黃巾起義還沒爆發的時候,朝廷就把黃巾軍在朝廷的內應馬元義給殺了,而且還清除 了長安城和洛陽城附近的太平道信徒一千多人,把黃巾軍在朝廷的內應給切斷了。

起義爆發後,朝廷又派出了眾多的將領前去鎮壓。先是派出何進,後又派出盧植、皇甫嵩、朱儁(jùn)、孫堅、曹操等名將各自領兵攻打黃巾軍。這些人都是能征善戰的悍將,能力遠超黃巾軍的首領。

因為黃巾軍起義也觸動了地主豪強的利益,所以,除了官軍之外,各地的地主豪強也組織起武裝來鎮壓黃巾軍。在強大的官軍和地主豪強武裝的共同鎮壓之下,黃巾軍起義最終失敗。

總結:雖然黃巾軍起義人數眾多,但是由於這些人戰鬥力不是很強,而且義軍首領沒有軍事才能,不懂得相互支援配合,導致各地的起義軍隊散亂、各自為戰,沒有主導力量。還有,起義的目標不夠正確、明確。再加上官軍和地主豪強武裝的強力鎮壓,最終導致了起義的失敗。


李小新吖



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 ,黃巾之禍,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黃巾軍失敗原因如下: 第一,起事倉促,起義之初便被叛徒出賣。導致裡應外合之戰略計劃失敗,張角被迫提前舉事。 第二,農民起義軍根本沒有正確的戰術戰法,領導人基本不具備軍事才能。沒有戰略首腦,起義的軍隊雖然人數龐大,但黃巾軍的力量並未集中到一個點上。導致黃巾軍各自為戰,彼此孤立行動不能給漢政府致命一擊。 第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農民起義軍本來是貧苦百姓自己的隊伍,對於殺官吏誅暴卒,這是他們反抗的必經之事。不過對待同為受壓迫的農民,他們也為了一己之私慾而大力屠戮。相比於過去的腐敗官府來說,他們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沒有後方兵員支撐,沒有基地建設組織後勤。 黃巾軍主力皆為農民,仍然秉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作戰規律。這在兵者詭道的非常時期如何能不敗,最重要的一點是黃巾軍沒有一個根本的政治,治國理想。他們只是做了舊時代的破壞者,而沒有想過,也沒有能力想過如何建立新時代。自身缺陷再加上殘酷的外在環境,使黃巾起義最終歸於失敗。



看遍天下影


公元184年,全國大旱,老百姓生活流離失所,但東漢朝廷的苛捐雜稅依然不減,於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之一黃巾起義爆發,起義領導人太平道道主張角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短時間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的貧苦農民都揭竿而起,積極響應。因為他們頭裹黃巾,所以被東漢朝廷稱為“黃巾軍”。然而,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雖然經過了起義者十餘年的精心籌劃,但為何只維持了短短九個月就以失敗告終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黃巾軍的對手很強大

東漢漢靈帝雖然荒淫無道,但漢政權當時還是很強大的。起義剛發生,漢靈帝就斬殺了黃巾軍在京師的內應馬元義,有清除了長安城和洛陽城內太平道徒千餘人,穩定了內部局勢。

緊接著,漢靈帝又任命大舅哥何進為大將軍,全權負責剿滅黃巾軍。安排盧植對付張角主力,朱儁攜孫堅攻打波才軍,皇甫嵩討伐潁川。短時間內,東漢政權組織軍隊,動員整個地主階級和各地豪強武裝,開展了圍剿黃巾軍的軍事行動

二、黃巾軍雖然人數眾多,但缺乏有戰略頭腦的軍事領袖人物,戰鬥計劃漏洞百出,戰略戰術運用錯誤

黃巾軍作為農民起義,它具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起義領導人基本不具備軍事才能,而且雖然人數眾多,但軍隊散亂,沒有主導力量居中,黃巾軍各自孤立為戰,不僅不能給漢政權致命一擊,而且還給漢政權逐個剿滅自己的機會。


先是朱儁、皇甫嵩、曹操三軍大敗圍困長社的黃巾軍。然後官軍後又相繼平定了豫州一帶的黃巾軍。而張角大軍也被盧植擊潰,同時斬殺了萬餘人,黃巾軍一時聲勢低落。

黃巾軍失敗的一個致命缺點就是沒有良好的戰略戰術,他們一直信奉死守一座城池的戰略戰術,即使知道沒有援軍趕來相助,但仍然死守城池。結果被朱儁與皇甫嵩這兩位具有優秀軍事指揮才能的將領逐個擊破,黃巾軍岌岌可危。

三、黃巾軍起義計劃多次被叛徒出賣,而且不得民心,缺乏人民基礎

起義之初,就是因為叛徒的出賣,才導致張角不得已被迫提前一個月起事。

起義軍殺貪官誅暴卒沒有錯,但所到之處,對待和他們同樣受壓迫的農民,也是大肆屠殺,他們的所作所為跟東漢腐朽政權的做法雷同,這樣就導致起義軍慢慢喪失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沒有了民心,內部又不團結,黃巾軍失敗是大勢所趨。

四、黃巾軍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目標

縱觀黃巾起義的始末,起義沒有正確、明確的政治目標和理想,空有眾多軍隊,但“蛇無頭不行”,一盤散沙的局面最終讓官軍鑽了空子,輕鬆剿滅。

綜上所述,黃巾軍雖然聲勢浩大,人馬眾多,但隨著張角病死,張梁和張寶被斬殺,最後還是以失敗而告終。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通史》、《後漢書》


墨雪問心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單從人數上來說,黃巾軍比官軍多得太多了,黃巾軍首領張角就全國參加太平道的人劃分為三十六大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算起來部眾得有數十萬人,全國各地起義浪潮不斷。人數雖多,但並不代表就能成功推翻當時的東漢政權。那麼密謀十年的黃巾起義合為何短短九個月時間就遭失敗呢?

張角的黃巾起義是有周密計劃和明確的目標

張角是個讀書人,但他的仕途不順,面對東漢末年的土地兼併嚴重,宦官與外戚爭鬥不休,老百姓民不聊生。張角利用民間信奉的宗教信仰,以《太平奇書》到處救死扶傷,並在進行宣傳和收教徒,等到時機成熟,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開始了反對漢朝政權的起義。起義過程中雖然遭到叛徒唐周的洩密,但在張角的規劃下,提前一個月爆發了起義,並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等八州二十八郡一起發動戰事,由於漢朝政府未做好充分的應對,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轟動全國。

在初期起義算是成功的開始了,也對漢朝政府有了非常大的衝擊,那為何聲勢浩大的起義在短短九個月時間內就被鎮壓了呢?下面分析下失敗的原因

1.一個統一戰略規劃和統一指揮的重要性。張角是總指揮,但從起義開始後,都是各自為戰,究竟起義後該如何發展,下一次的戰略規劃又該如何?都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尤其是張角病死後,各自為戰,毫無目標,只是仗著人多,只要東漢政府規劃好,各個擊破,想要撲滅簡直易如反掌。事實上也是這樣,皇甫嵩和朱儁戰長社、倉亭和曲陽、盧植戰廣宗、起義很快就被鎮壓了。

2.沒有建立自己穩固的後方。黃巾軍每到一個地方,就是攻佔城池,繼續推進,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連個穩固的後方,連糧草供應都是個問題,只能靠搶掠。

3.黃巾軍強大的對手。黃巾軍人數所多,但起義的首領多是沒有啥學問的人,除了張角讀過點書外,起義軍遇到的對手不止腐敗的東漢朝廷,東漢朝廷當時尚有皇甫嵩、盧植和朱儁等名將,東漢政府為了迅速鎮壓起義,對地方放寬了政策,允許地方豪強招募鄉勇,來武裝自己用來對抗黃巾軍,曹操、孫堅、劉備、等人都是從平黃巾開始發家的。面對整個東漢的朝廷和各地的地方武裝,張角的起義被很快鎮壓就很好的理解了。

4.農民起義的侷限性。儘管黃巾起義號稱有百萬之眾,聲勢浩大,席捲全國,但主力還是以老百姓為主,既沒有智謀之士的加盟,又缺少大規模作戰的經驗。面對常年領兵作戰的名將朱儁、皇甫嵩等人,只能靠人數優勢來與之對敵,久而久之,分散在各地的義軍終究會被各個擊破。

結語:起義的成功與否,人數並不是最主要的。張角聚集的百萬之眾說到底還是戰鬥力一般的烏合之眾,這樣的起義缺少明確的方向、合理的戰略規劃、人才的加盟和豐富的戰鬥經驗,遲早還是會失敗的。其實不管是張角的黃巾起義,之後的多次農民起義也驗證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

我是紫氣東來,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黃巾軍起義,是東漢晚期重要的農民戰爭,最終朝廷鎮壓起義失敗。黃巾軍之所以失敗有幾下幾點:

1、缺乏充分周密的準備計劃。公元184年鉅鹿人張角,看到朝廷黑暗腐敗,民不聊生、連年戰亂,又遇天災,官員橫徵賦稅使民怨沸騰。他一邊行醫一邊宣傳當今朝廷的腐敗和自己的志向。利用人們對朝廷的不滿,暗中糾結了很多農民,很快形成了一股反抗朝廷的大軍,足以推翻當時朝廷的統治。在這一過程中,洛陽有個叫唐周的弟子,將此事告之官府。於是一千多名骨幹分子被剷除並下令緝拿張角,捕殺追隨他的信徒。張角被迫提前起義,史稱“黃巾軍”。這時由於信眾過多,已成嫽源之勢。

2、對於東漢的政權來說,“黃巾軍”的勢力,已對朝廷構成威脅,成了心頭大患,於是以大將軍何進為統領,率皇甫嵩、盧植等精兵與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進行戰鬥。同時各地的土豪劣紳也揭杆而起,組織團練加入了對“黃巾軍”的絞殺中。經過一年多的撕殺,“黃巾軍”起義被鎮壓下去,將領被殺部眾被軍閥收編,張角被剖棺辱屍,頭顱割下送往京城。

3、“黃巾軍"的起義雖人數眾多,但畢竟是烏合之眾。沒有一個足智多謀的首領,沒有一個訓練有素的隊伍,怎能統一指揮,齊心協力?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王玉潔507


一,黃巾軍面對的敵人強大。起義爆發後,鎮壓黃巾軍不僅有龐大的東漢正規軍,而且還有各地豪強地主的大小武裝,面對地主階級的鎮壓,寡不敵眾。

二,由於起義計劃被叛徒出賣,使起義不得不倉促發動,各地起義軍之間的相互配合困難大增。尤其是洛陽起義GG,使東漢政府解除了後顧之憂,得以全力鎮壓外圍起義軍。

三,就是歷史書上經常說的,農民起義的歷史侷限性。黃巾軍缺乏有戰略思想的領袖人物和軍事骨幹,起義計劃的制定極不完善,起義後張角、張梁、張寶、波才、張曼成、趙弘、韓忠等,個個都是隻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圍堅城,與東漢軍拼消耗,不懂得運用靈活的戰術戰法,直至失敗。

四,東漢派來鎮壓黃巾起義的將領,如皇甫嵩、朱儁、曹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戰的悍將,他們的統兵作戰的能力,軍事指揮的才能、戰術計謀的運用,都高於黃巾軍首領,因而往往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最終擊敗黃巾軍。

五,武器裝備上漢軍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想象下拿著鋤頭魚叉的起義軍面對強弓硬弩,衣衫襤褸的步兵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大漢鐵騎……





歷史謎團講解員


黃巾軍、黃巢起義和後來的李闖王很象似,都是平民出身,對證治沒有彎彎道,對軍事打,沒有過多的謀略和戰略遠光。等對複雜的人和事處理不當所造成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