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湖中的水怪是恐龙蛋在一定条件下孵化出来的真恐龙,可能吗?

郭晖


在众多的世界未解之谜中,“水怪”是最扑朔迷离的一个了。比如尼斯湖水怪、天山水怪以及题主说的喀纳斯湖水怪等等。这些“水怪”之所以神秘就是因为没有人真正的见过它们,而且在当下的科技水平也没有探究到它们,但是,仍然有许多目击者声称见过模糊的“水怪”。即使一种水怪,从不同的目击者口中你也能听到不同的版本。这更增加了“水怪”的神秘性。

其实,科学的看待这个问题就比较的简单了。在当下,我们对地球仍然有许多未探索到的地区,这些地区生存着我们未知的生物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水怪充其量不过是我们人类未知的一种水生生物而已。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有人说:喀纳斯湖中的水怪是恐龙蛋在一定条件下孵化出来的真恐龙。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喀纳斯湖水怪

喀纳斯湖水怪是传说中的一种大型水生生物。位于新疆的喀纳斯湖占地45.73平方公里,深度196米,它的四周有大量的植被覆盖,尤其以松科植物为主,比如云杉、红杉等等,由于这些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树叶的颜色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喀纳斯湖又有“变色湖”之称。

正是因为景色优美,所以这里成为了旅游胜地。“有人的地方,就有传说”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早在20世纪,关于水怪的传说就开始在坊间流传,直到2004年,有游客说亲眼目睹了水怪,这名游客是新疆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工作人员房伟。据她表述,她与一行的同事都看到湖中间有4条生物在游动,大的有7米长,小的也有5米多。

虽然当时她们用相机拍了下来,但是由于距离太远,照片相当模糊。从那以后,“喀纳斯水怪”终于有了模糊的“实锤”。

当然,水怪的流传也使得喀纳斯湖迎来的大批的游客,其中最多的一天,喀纳斯湖迎来了超过3500位游客来到这里想一睹“水怪”的风采。

关于喀纳斯湖水怪的看法

喀纳斯水怪的直接证据依然停留在那张不清楚的画面上,由于画面模糊,我们无法确定“水怪”到底是什么物种。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喀纳斯湖中有一种大型的鱼-大红鱼。

大红鱼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鱼,它的全身以暗红色为主,因此得名。早在1985年,新疆大学的师生就在喀纳斯湖中发现了大红鱼。其实,大红鱼并不是珍稀的鱼类,在我国常见于黑龙江水域。

但是,在一个高海拔的火山湖中发现它,还是首例。成年大红鱼的体长在5米左右,最大的接近10米。这一点倒是符合游客对于“水怪”体长的描述。而且大红鱼以其他的鱼类为食,而喀纳斯湖中约有7种鱼类,这也符合它的生长条件。

因此,我认为,水怪很可能是大红鱼。但是,也不排除它是一种我们未知鱼类的可能性。

喀纳斯湖中的水怪是恐龙蛋在一定条件下孵化出来的真恐龙吗?

显然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点。

01 首先,我们都无法排除“水怪”是不是大红鱼,假如是的话,这个理论就等于说鱼是恐龙进化而来的。但实际上在4亿年前鱼类就出现在了地球上,所以,这种假设现实不可能。

02 恐龙不生活在水中

恐龙是陆地爬行动物,像可以飞的风神翼龙,只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像在水里的沧龙则是一种水生的爬行动物,它们都不是恐龙。因此,恐龙蛋都是在陆地上的,放到水中是无法孵化的。

03 时间

恐龙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个距今如此久远的蛋,要么是化石,要么是尘埃。怎么可能孵化成为生命体呢。

总结

喀纳斯水怪究竟是什么生物,到现在都是个迷。在猎奇君看来,这个“水怪”要么是大红鱼,要么是一种鱼在特定的环境下(火山湖)进化出的一种未知的鱼类。而无论是什么,都不可能是恐龙蛋孵化的。

你说呢?


猎奇动物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遗憾地告诉您:不存在这种可能性。“恐龙”这个称呼相当于“灵长类动物”,它是爬行动物家族中一个分枝的统称,这个分枝已经消失6500万年之久了。


DNA的保质期

科学家们在一些恐龙蛋化石中发现了没被石化的,含水和氨基酸的膏状残留物,这是真事儿,但这些残留物中还能包含有生命的信息吗?非常遗憾,早就没有了。

目前科学家们发现的最古老的完整DNA分子来自格陵兰的一块冻土。这块冻土里的生物遗骸中封存着蝴蝶、松树还有其他生物的DNA。据测算,这些DNA大约有45万-80万年的历史。科学家们推测,即使在最完美的环境中(零下80度,干燥,真空,无辐射),复杂而脆弱的DNA分子最多也只能保存100万年。然后它自己就会分解掉,先变成破碎的片段,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法再保留任何的生命信息了。



咱再看恐龙蛋,6500万年?超过保质期65倍了,何况“已经开封”,还“未冷藏”,早就臭了……

喀纳斯水怪疑云

水怪可能是恐龙吗?从时间上看,喀纳斯湖形成于“第四纪”,时间是20万年前,它是第四季冰川的“刨蚀”加上地质塌陷形成的湖泊。在它形成那会儿,非洲的人类祖先都吃上烤肉了,而恐龙呢,已经灭绝6480万年之久了。

从环境气候上看,喀纳斯湖纬度太高,海拔太高(1300米),环境太冷,冬季太漫长,并不适合爬行动物生存。即使恐龙真的和鸟类一样是恒温动物,生活在冷水湖泊中也是要消耗大量食物来维持体温的,湖中相对稀少的食物资源根本就供养不了它们。


图:冬季的喀纳斯湖

所谓湖怪到底是什么动物?我选择信央视十频道一回——它就是大型冷水鱼类:哲罗鲑。地质时间上没问题,生存环境上也对得上,而且这种鱼终生都在长个儿,很有当水怪的潜质。根据照片和视频可以认定,喀纳斯水怪体长十米左右,暗红色至黑色,喀纳斯湖深达188.5米,蓄水量53.8亿立方米,也确实容得下它们折腾。至于食物,科学家们分析,巨型哲罗鲑很可能是靠捕食相对幼小的同类解决的。



这说法确实有些漏洞,但其它解释的漏洞就更大了。水獭不可能将上吨重的尼龙鱼网逆流拖到上游几公里处,并在上面撕出一个大洞;枯木不可能结伴高速移动,共同转弯浮沉并掀起巨大的浪花。游艇?小船?巨鳄?恐龙?更不靠谱。如果它存在,它只能是巨鱼。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纯野生科学家


首先明确我的观点,不可能。

第一:生命诞生的条件其实是很严苛的。

如果喀纳斯湖有恐龙蛋,那也应该是恐龙蛋化石,经过6500年地质变化,无论是什么有机物质都会石化,钙化。即使是最完美的自然条件,最多只能保存很少一部分DNA的残存片段信息。

即使是最完美自然条件下,保存的有恐龙DNA信息的恐龙化石蛋,用现在最先进的科研机构科研设备都无法克隆出恐龙生命。

因为即使是在实验室里保存受精卵、和胚胎都是有先决条件的。冷冻精子需先加保护剂,然后以每分钟0.5℃至1℃的速度降温至-30℃,再以每分钟5℃~10℃的速度,降温至液氮温度-196℃。才能保障细胞和DNA不会被结晶破坏。恐龙蛋如果在自然环境冻存,既无保护剂,又不能以合理速度降温,因而被自然孵化的可能性为零。

第二:给予一个逆天的假设,即使是自然孵化出了恐龙,其个体也是无法存活的。

物种最基本的存活和延续的条件,是种群数量。任何物种无法在个体有限的条件下存活很久,从孵化到成长,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选择的淘汰。生长环境和成长教育都会制约生物的存活几率。没有一定的种群数量,这个物种的基因是无法优化和适应自然变化的。近亲繁殖只能加速物种灭亡。

越是大型生物,其消耗能量要求越大,在喀纳斯湖,高达1300的高原地区,温度,含氧量,食物链都无法供养大型生物。像鲸鱼只能生活中海洋中,没有庞大的食物链供给,鲸鱼是不会有这么大的体型。

在西西里岛和马耳他,考古学家曾发现了大量矮象的化石,只有小矮马那么大。那是因为海水上涨,改变了大陆架,分割了与大陆的链接,使得小岛的天敌减少,食物量减少,大象不需要那么庞大的身躯去面对天敌,食物也无法供给支持这么庞大食物量。所以大象进化要适合的基因,优化生存方式的结果。

同样恐龙如果生存在喀纳斯湖,其体型也会受自然环境制约,不管是食物量和氧气含量都无法支撑他长成庞大的身躯。

第三,不要小看现代科技的探测能力。

我们不要小看了现代科技的探测能力,地球上的生物数量和总群数量,在一百多年前的考察和研究后,基本上是明确的。

在七八十年代,特别流行有关于有雪人,野人,大脚怪,尼斯湖怪的传说,科学工作者也不愧余力的大面积追踪探测。特别是在探测尼斯湖怪上,运用的可是军事潜艇和声呐,把尼斯湖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一个大型生物。后来证明这是一个笑话。

中国也曾对传说中的神农架野人事件,进行过大面积对探测和科考行动。也没有丝毫证据能够证明野人的存在。

如果按机率来说,随着人类科考活动越来越广阔,越频繁,越先进。而且现在的人类手机那么普及,摄影和摄像的分辨率和方便程度,都是几十年前不能比拟的,为什么相关的图片和影像缺越来越少了呢?

所以说喀纳斯湖不可能有恐龙,现在实验室里都不可能孵化不出恐龙,自然环境恐龙蛋化石,就更不可能孵化出来恐龙来了。喀纳斯湖有水怪,那是美丽的传说和旅游营销。


杜里巴磁碟


恐龙蛋在当时的地质环境中不能孵出真恐龙,如果经过了不长时间,在新的地质环境有机会孵出真恐龙的,但是经过六千万年,经过许多次的地球冰河时代,恐龙蛋的存活概率是很低的,现在认为喀纳斯湖的水怪就是恐龙蛋的结果,可能性很小很小。


大伟140797056



云淡风清2944


喀纳斯湖怪物,是远古生物。不是恐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