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大家好,我是发现读书之美,通过阅读走出抑郁,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

文|发现读书之美

1人生处处都是围城

《围城》是我一直想读但是没有读的书,因为前几年总是固执地以为一部描述民国时代社会生活的书籍放在当今21世纪难免会有些过时,对于现在的生活没有参考意义,所以虽然买来很久,但只是断断续续看了些,没有读完。

近日新型肺炎施虐,被困在家中,像极了钱钟书老先生所写的“围城”,于是决定开始继续阅读,读完之后为自己的一叶障目感到羞愧,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慨叹如此优秀的著作怎么现在才读,也深知为什么此本著作会被称为经典!

书中所描述的事情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但是书中所塑造的鲜活的人物性格、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相爱却求之不得的爱情生活、婚前美好婚后糟糕的婚姻生活、内心彷徨不知人生意义的迷茫、努力追求事业但是屡屡挫败的无可奈何,放在当今的社会依然不过时。

读完之后我认为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便是此时此刻的我,他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对能力提升、事业规划像极了我当下的生活。接下来我将对《围城》书中的内容进行解析,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为何我们会深陷围城中以及对自己未来人生的启示。


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2《围城》内容解析

《围城》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新儒林外史”,书中的情节描写、语言叙述诙谐幽默,人物滑稽、极具讽刺,但是传达的道理却让人惊醒。

书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位留学归来的“博士“,但是这个博士是个假博士,文凭是用钱买来的,自己的假文凭就像是一个如鲠在喉的鱼刺,导致自己在回国之后发生了一些跌宕起伏、啼笑皆非的故事。

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电视剧《围城》中方鸿渐博士照

第一、挣脱枷锁却难免落入俗套

方鸿渐出国读博之前已经定亲,但是他反对封建婚姻,一心想着逃脱,追求自己的幸福,所幸定亲的姑娘还未行夫妻之实便已经得风寒去世,欣喜之情可想而知,终于可以尽情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之后陆陆续续遇到四位姑娘,一夜情鲍小姐、爱慕自己的苏文纨、自己倾心的唐晓芙、步入婚姻的孙柔嘉。

初遇鲍小姐,怦然心动,但是单纯的自己却遇到了玩弄感情的女人,自己的一片倾心对鲍小姐来说只是玩玩而已。遇到喜欢自己的苏文纨,虽然自己不喜欢但是却没有正面拒绝,与人保持暧昧,欲拒还休的朦胧态度让人误会,导致关系僵化。遇到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唐晓芙,虽有误会但却不解释,缺乏追求的勇气和突破世俗的魄力。缺乏识人断物的本领,不知自己所要的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样的,所以被外柔内刚、目标明确的孙柔嘉裹挟步入婚姻生活。


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电视剧《围城》中苏文纨和唐晓芙剧照

第二、婚前的温柔被婚后的争吵取代

结婚前孙柔嘉温柔、善解人意,让人怜惜,所以才会让单纯的方鸿渐心生怜惜,无论是将陆子潇追求自己的事情自己苦恼无法拒绝的事情告诉他还是将英语课上学生戏弄自己的事情告诉他,都是为了让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最后采取骗方鸿渐他们之间的事情虽然只是传言但是已经传到自己的父亲的耳朵中,自己苦恼无法处理,以及周围谣言的压力让善良的方鸿渐不得不娶她,陷入围城之中,进退为难。

婚后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和谐,主要原因是孙柔嘉婚前的温柔善良大都是恋爱时为了迎合男人的伪装,而有主见、强势才是自己真正的一面,婚后再也无需掩饰,因此对方鸿渐的家庭、婚姻的态度、事业的追求都直言不讳、颇有微词,因此两人矛盾不断、争吵不停。


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电视剧《围城》中方鸿渐和孙柔嘉剧照

第三、性格鲜明的人物增添了书的趣味性

书中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个个特色鲜明,尴尬猥琐的三闾大学主任李梅亭,精于世故、老谋深算的三闾大学的校长高松年,和方鸿渐拥有同样假学历被揭穿脸不红心不跳的三闾大学主任韩学愈等等,而我对于赵辛楣最为推崇。

赵辛楣是识人能力强。方鸿渐内心单纯善良、性格怯懦,亦如书中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价,“你不讨厌,可你这个人全无用处。“对孙柔嘉欲擒故纵的爱情伎俩了然于胸,多次提醒方鸿渐不要被孙柔嘉的柔弱的外表所迷惑。

处事坚决、果断,对人生有长远的规划。喜欢的姑娘苏文纨嫁做人妇之后,没有心灰意冷,反而理智地离开伤心地,去三闾大学工作,在三闾大学遭遇上司的重大误会之后,毅然离开。


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电视剧《围城》中方鸿渐和赵辛楣剧照

读完之后,我在深思为何我会觉得自己像书中的方鸿渐,身陷围城之中?

3为何我们会深陷《围城》之中?

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困在城中,不愿出来。

第一、不敢追求想要的人生

方鸿渐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或者知道却不敢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所以他才会浑浑噩噩,不求上进,无法取得博士学位。他所从事什么工作也不是自己争取来的,要么是岳父介绍、要么是朋友介绍,没有甄别选择,因为内心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能否担任。

回国之后由于假学历事件,让自己一次次陷入被动,无论是追求爱情时学历被揭穿而掩面而去,还是定好的职位因为学历问题降职而不愿争取,也从侧面反应出方鸿渐的胆小懦弱,不敢承担谎言被揭穿的后果。


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第二、活在别人的期望中

方鸿渐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总是活在别人的期望中,回国后在岳父的帮助下进银行上班,失恋之后在赵辛楣的建议下去三闾大学任教,在孙柔嘉的建议下回家生活,结婚之后在赵辛楣的建议下想要离家闯荡……

脚下所选择的每一步路都是在外界的环境以及周边的人的推动下完成的,而从未问过自己内心人生的规划以及此生的追求。

第三、善良没有锋芒

由于自己没有能力,所以当遭遇不公待遇时,不敢争取本属于自己的利益。就像是在去三闾大学任教时,本来答应给教授职位的,但是只给了副教授,非但没有为此理论一番,反而站在校长高松年的角度上体恤校长的苦衷。

我们除了慨叹高松年校长的事故圆滑之外,也在为没有能力不敢叫板的方鸿渐感觉到悲哀。我们在感叹孙柔嘉婚前婚后判若两人的变化的同时,也在为方鸿渐工作平庸感觉到忧伤。

4《围城》对我未来人生的启示


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一、关于人生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书中的这句话讲述了多少人的遗憾与无奈。

小时候总认为时间过得很慢,盼望着可以早点长大,长大后可以离家远一些、不再听父母的唠叨,但是好不容易长大才发现家是自己想回却没有时间回去的地方,想听父母的唠叨,而工作太忙给父母打电话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心里期盼着时光可以慢些,可以多些时间陪陪父母,陪伴孩子渐渐长大。

读书时总觉得读书太枯燥,怀疑所学知识对于未来的用途,但是等到走出校门后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知识的浅薄让自己的母校蒙羞,想静下心来学习却没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二、关于婚姻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书中对于婚姻的描述不仅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论调做了很好的诠释,也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认知。

年少时以为爱情就要两情相悦,你侬我侬,当爱情变成亲情时,感情只会更深,不会因为柴米油盐变淡。上一辈的爱情很多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促成,没有可参考的价值。

所以当遇到自己心仪的伴侣,不顾父母的阻拦、不管未来的生活的艰辛,执意要与全世界为敌,只为可以长相厮守,但是当真正步入婚姻,才发现恋爱时说不尽的情话被搭伙过日子的模式所替代,没有激情、没有打情骂俏,只有平淡。

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杨绛和钱钟书

三、突破围城

围城只是一种状态,困住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们更多的将时间用在缅怀过去、担忧未来,用在羡慕别人的生活,而忽视了当下,错过了生活中的美好,当下的一切才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的礼物。

亦如现在我们虽然每个人都在家自我隔离,但是我们都是在为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们既不让自己出去传染别人也不让别人传染我们,我们跟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也时刻的在战斗着。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处于人生的那个阶段,改变心态,突破围城,必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好。


我们为何会深陷围城?也许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错觉,我们在城外

钱钟书和杨绛

大家好,我是发现读书之美,通过阅读走出抑郁,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