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反目,兄弟盼穷”,农村这一怪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新大风歌


农村人也好,城市人也罢,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用钱来比较高低上下,但是,一旦用钱的多寡作为衡量人高低的唯一标准的话,那么亲情友情都不再是重要的了,道德之沦丧,亲情友情的崩溃也就不足为奇了。故此,你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有了依据,自古以来,我们的道德体系比较完整,但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这个道德规范逐渐淡化,所以,亲情友情文化的崩溃也会越来越常见。利益也就成了唯一成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原来就有,自古无情帝王家,为什么?因为他们之间所争夺的利益重大,最是仗义屠夫辈,因为他们之间的利益纷争较小。所以原来人们之间有亲情友情的存在,因为作为底层,他们必须用亲情友情来报团,争取和守护利益。现在不是这样,现在好像是谁理了谁都行,那么人们就少了顾忌。更加趋于人之本性了。


Aa得福


我不得不承认一直被认为朴实的农民中确实存在着个别这样缺少素质的人,“亲戚反目,兄弟盼穷”,基本上都是因为物质往来惹出的最终祸害。我是农民,一个一直居住在农村的五十岁大妈,我把自己了解的几个类似事件说出来给大家看看,大家就会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亲戚反目,兄弟盼穷。


我们这里靠着矿山,自古村民们有进山采矿的,也有在河里淘金的,村里老陈外号老犟眼,这人认死理,老犟老犟了,老陈家里有块淘金簸子,大概九十年代中,老陈的表弟把老陈暂时不用的淘金簸给借回家里,在家里处理矿石时使用。

农村有很多人因为借东西反目成仇,借了忘记还,或者还了后又借给别人,而记忆中却是借给了第一个人,老陈和表弟之间不知道哪出了错,在表弟借了淘金簸一年后,老陈突然想起来这个事情,于是特意骑着自行车到表弟家中讨要。

被表哥登门索要东西的表弟脸上有些挂不住,他在家里到处翻找,最终没找出这个淘金簸,于是问自己媳妇:你记不记得放哪去了?家里咋找不出来?媳妇看了看板着一张臭脸的表哥撅了撅嘴巴:都一年了谁还记得,我还记得你送还给表哥了呐。

媳妇一句话让老陈表弟声音拔了高:我说哥啊,是不是送回去你忘了啊?我也觉得已经还给你了,不然家里能找到。你也是的,都一年了才想起这个事情,谁还想得清啊。


老陈一听这话火蹭蹭冒起来了,于是哥俩直接杠上了,一个说借东西不还是想贪污,另一个说还了还要是讹诈,就这样为了一块百十块钱的淘金簸子,哥俩反目成仇。到现在还互不往来,从那会儿起,俩家不再是亲戚。

话说兄弟盼穷多是因为父母偏心造成的结果,有俩儿子以上的家庭,父母很难一碗水端平,一般父母更偏心小儿子,我们村老赵夫妻有俩儿子,家里盖了一栋新房子还有一栋旧房子,于是分家时老赵把新房子给了小儿子,答应将来大儿子翻修房子时让小儿子帮哥哥拿一部分钱。

然而老赵大儿子翻修房子时,小儿子没钱往外掏,老赵夫妻也护着小儿子,让大儿子自己翻修老房,于是大儿子借钱自己把房子弄好,父母和弟弟没掏一分钱,为此大儿子心里对父母和弟弟村了芥蒂。

很多年以后老赵小儿子在城里买楼房,于是老赵掏出老两口的棺材本,全部添补给小儿子,这事让他们大儿子知道后气得一个劲骂:老人偏向哪家,哪家就是条虫,得穷一辈子。这就是老话里的兄弟盼穷,是因为父母偏心造成哥俩关系分裂,甚至盼着兄弟贫穷。

还有个别家庭是因为媳妇攀比心理太重,最终导致兄弟之间关系冷漠,互相不盼对方好,但大多数农民们还是比较明白事理,知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好处,因此会兄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一起奔赴小康生活。

相信这个社会,道德品质高的人永远比素质差的人多,农村也是好人比坏人多,那些自私自利的农民有,但他们只是寥寥无几的一小部分农民。


悠然见东山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有几点吧,一是因过去弟兄娣妹多,父母没一视同仁。二是文化少,缺教养,少素质呗。在我们家三兄弟,其中二哥的老婆是外地的大山头的就一字不识,虽然说话一套一套的但都是些得罪人的话。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说话做事从没经过大脑,说了,做了得罪人了她才会慢慢想起自己错了。她们家三个儿子,像这年头可以想像三个儿子的家庭会是啥样子,可她从不憔不愁,反而还引以为荣,到处得罪人。不管外人还是兄弟之间,谁说她,她与谁对立,都说你眼馋她有三个儿子。三兄弟家的啥东西也好,还是田边地头也好,除非莫沾她边,否则都会多拿多占。一到她手,你休想要回来,父母的私房钱,她想借就借,想还就还,不还你还不敢把她咋地。她做任何事谁都不敢说她半个不字,否则会骂你几天几夜。若她要想你家啥东西,她会有一万个理由等着你,想方设法弄到手。反正她是巴不得你哥哥兄弟都比她穷,在她眼里拿哥哥兄弟的东西是正当,想骂想说随便她,反正是一家人得罪不了的,像这种的哥,嫂天底下有几个?可偏偏就被我遇上了呢?这是铁真的事实,不是诽谤哈!






农村五哥五嫂


在我们当地的农村地区有一句古话:“只望人穷,不望人富”,其实是大家的“攀比”之心在作怪。他不能接受不了别人超过自己,相反只想别人比自己差就好了。

我们村里以前有二户人家几十年来都是房挨房的,以前大家的家庭条件、经济收入也相差不多,所以邻里关系是相当好。你家里有事我家来帮忙、你家里有多的东西我家给你家点,平时没事情做的时候就大家一起做吃的或一起玩耍,可以说是就像一家人一样。可是后来由于一家的小孩长大了有了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后,而另一家的小孩长大后只是去打工了,所以对对收入好点的邻居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背地里老是说另一户的坏话。终于有一天条件差的邻居所说的坏话被另外一户听到了,所以两家人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吵架,到后来两家不仅不来往了,而且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吵个没完没了。现在就像是仇人似的。其实他们本就没有“深仇大恨”,只是一家富起来了,另外一家打心里就觉得不平衡而已。

其实在农村地区这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有部分人就是在不如人的情况下而死要面子,更见不得别人家庭或经济条件超过他。所以有时虽然表面上没什么,但是私下里却对别人指手划脚或使一些小手段而达到打击别人的目的。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情况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俗话说得好:“穷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人家生活或经济条件好了,我们应该为别人感到高兴。我自己不如人,那我就要更加努力进取,争取也能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就好了。所以在此再送一句至理名言给这类人吧!“人比人气死人”,保持“平常心”只要自己及家人能快乐、健康的生活就很完美了。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望大家评论交流!谢谢


刚哥农村生活记


亲戚反目,兄弟盼穷,农村出现这一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发展跟素质提高偏离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情逐渐变得淡薄起来,更是出现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现象,而且亲戚之间,因为经济等原因互相反目,兄弟姐妹之间也见不得别人好。

同时攀比越来越严重,就拿我老家来说,过年放炮都是一种攀比,我邻居家小年放了2盘5万响的挂鞭,然后就到处说他放的炮值多少钱,结果他弟媳妇气不过,年三十的时候直接放了两墩500元的礼花,不为别的,就为了一个面子,就这样兄弟之间还能好吗?

之所以出站这些情况,就是因为经济虽然发展了,收入也高了,但素质没有跟上来,只是一味地攀比,经济好的讽刺经济差的,这样能和谐吗?

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兄弟之间互相提携,向很好的明天去奋斗。但人终究是自私的,只希望自己好。人又是小心眼的,别人给自己的痛,迟早会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所以,出现亲戚反目,兄弟盼穷,根本原因就是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素质没有跟上来,而一味地攀比,最终造成这种结果。


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咸


民间有一句老话叫“兄弟如手足“,自古以来不管是血肉至亲的亲生兄弟还是关系不错的好友,对于很多男性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不过这种兄弟间的情谊往往在各自成家以后就变得有所冷淡,特别是在农村,婚后兄弟之间发生矛盾的占了绝大多数。

在农村,人们很讲究家族是否兴旺,一个大家庭里若是有许多兄弟长辈往往会很欣慰,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家族不会受欺负。可事实上如今的农村家庭,很多兄弟之间却很少往来,有的甚至同住一个宅院平时也互相不会多说几句话,有的甚至如仇人一般一凑在一起就有矛盾,甚至大打出手。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人丁兴旺是好事,但造成兄弟不和这种局面的也恰恰是因为人多引起的。农村人有土地有良田,一般来说当家中的儿子们渐渐长大成人娶了媳妇以后,长辈就要将手头的资产平均分配给几位兄弟。而很多家庭里,兄弟间最初的矛盾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多分上一些,分完了又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不少兄弟常常会因为分家不平均这件事闹的很不愉快,在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


工常修


我们常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兄弟之间只有团结一心,心往一处使,这样家庭才会强盛,才会和睦。而亲戚之间,由于有血缘关系,显得更亲近一些,在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相互扶持一下,帮他们渡过难关。然而近些年来,农村发生的一些现象,毁掉了我们的三观。

现在农村,很多亲戚已经不常走动,原因有很多,甚至有些亲戚反目成仇,从此不再来往。而亲兄弟之间,本应该是手足情深,相互之间都有个照应,但是有时候亲兄弟之间却形同陌生人,于是现在农村出现了“亲戚反目,兄弟盼穷”,这一怪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心态

老话说“穷不走亲”,人一旦穷了,就会被人看不起,谁都离你远远的,就连亲戚也是这样。这就是人的心态不正,在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好也好不到哪去,差也差不到哪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在同一水平上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那些有头脑,有勤奋的人,开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而有些人却还在原地踏步不前,这样以来就拉开了生活差距。

而这些发达的人,他们的亲戚或者兄弟看到之后,心理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随之而来的也有了一些想法。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拉一把,但是一旦落魄的一方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这样就很容易引起一些矛盾,时间一长,各方面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就会爆发,于是就有了“亲戚反目,兄弟盼穷”这一现象。

妯娌不和

人们常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其实在农村,妯娌之间的关系也同样不好相处。兄弟成家以后,一般都还住在同一个村里,由于住得比较近,几乎每天都会见面,在这中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或者误会,由于妯娌之间不想兄弟之间,有着血缘关系,妯娌之间相处的不好,很自然也会引起兄弟之间不和睦。

父母的偏心

老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偏心。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十个手指伸出来还有长短不齐的呢,父母偏心的现象也是有的。有些父母对其中的一个孩子过于偏爱,因此就会对他好一点,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做到满足每个孩子的要求,因此就会导致兄弟之间的不和睦。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会造成这样的现象。但是如果大家心态都放的好一点,做到不斤斤计较,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家都相互体谅,不要那么自私,都各退一步,毕竟都是一家人,凡事做到好商量,这样家庭才会和睦。家和万事兴,希望每个家庭都和睦相处,多一些欢笑,少一些纷争。


乡下仔啊辉


相信最近这几年,农民心里多少都感觉到了和亲戚间的关系,不知不觉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还有很多亲戚,关系都闹掰了,严重的甚至连春节的时候,彼此间也互不来往。于是农村就出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很多农民都开始刻意的回避亲戚,或者说只把亲戚关系停留在表面上看得过去的份上,不管自己过的好坏,都是自家的事情,不会再过多的和亲戚来往了。这样以来,虽然亲戚间会显得不是那么亲,但起码也不会闹别扭,大家也都觉得自然。

可能还有些农民一直闹不明白,为什么这几年农村的亲戚间,很容易就闹掰了呢?说实话,这个问题老徐心里一下子也没答案,于是就找到了村干部询问,毕竟在农村,亲戚间闹矛盾了,很多时候都是村干部出面协调的,多以村干部对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发言权。老徐觉得村干部肯定会长篇大论一番,没想到他只淡淡的说“农村亲戚闹掰的原因虽然层出不穷,但绝大多数归结到底都是因为四个字:利益分配”,可能是看我不解,他就接着给我解释。

就比方说村里的瘸子赵,他家里不是弟兄两个嘛,瘸子赵是家里的老大,但是他们家只有一处宅基地,前些年瘸子赵的弟弟结婚,因为家里没多余的房子,瘸子赵就爽快的把家里的宅基地让给弟弟,他自己住道为修理自行车租来的那间小屋。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瘸子赵的宅子修路被拆了,赔了十几万,老二一家一分钱都没给他,他现在疾病缠身,吃药的钱都没有,前几天我还给他弟弟打电话协调这个事儿呢”,村干部老赵摇着头,无奈的说。

现在亲戚间不好相处了,很多农民的敬畏之心都不见了。有时候见亲戚赚到钱了,就觉得反正是亲戚,就应该互相拉扯,帮扶下,不管是什么事儿,都去亲戚家找钱,找的人家不厌其烦,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还有些农民是赚到钱了,家里楼盖的很高,但是在亲戚面前就一直的装穷,说的比谁都可怜。时间久了,大家都觉得既然这样,眼不见,心不烦。慢慢的亲戚间就只是见面互相寒暄下,然后例行性的串串门,就当是有这一道礼节就行了。很少有发自内心的那股亲热劲儿了。

除了这些外,亲戚间还会不自觉的相互比较,看不起没钱的亲戚,背后诋毁有钱的亲戚的情况也不是没有。现在亲戚间要想维持关系正常,只能减少来往,就算是有往来,也绝对不能有金钱上的来往,这样相对来说关系相处的还能和谐点。“真是想念20年前那时候,亲戚间是真亲”,老赵自言自语的说。在农村,亲戚间闹掰,最可能是因为什么?村干部的话,戳中重点!农民朋友,你觉得有道理吗?


果冻生活在乡村


我们常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兄弟之间只有团结一心,心往一处使,这样家庭才会强盛,才会和睦。而亲戚之间,由于有血缘关系,显得更亲近一些,在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相互扶持一下,帮他们渡过难关。然而近些年来,农村发生的一些现象,毁掉了我们的三观。

现在农村,很多亲戚已经不常走动,原因有很多,甚至有些亲戚反目成仇,从此不再来往。而亲兄弟之间,本应该是手足情深,相互之间都有个照应,但是有时候亲兄弟之间却形同陌生人,于是现在农村出现了“亲戚反目,兄弟盼穷”,这一怪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心态

老话说“穷不走亲”,人一旦穷了,就会被人看不起,谁都离你远远的,就连亲戚也是这样。这就是人的心态不正,在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好也好不到哪去,差也差不到哪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在同一水平上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那些有头脑,有勤奋的人,开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而有些人却还在原地踏步不前,这样以来就拉开了生活差距。

而这些发达的人,他们的亲戚或者兄弟看到之后,心理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随之而来的也有了一些想法。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拉一把,但是一旦落魄的一方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这样就很容易引起一些矛盾,时间一长,各方面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就会爆发,于是就有了“亲戚反目,兄弟盼穷”这一现象。

妯娌不和

人们常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其实在农村,妯娌之间的关系也同样不好相处。兄弟成家以后,一般都还住在同一个村里,由于住得比较近,几乎每天都会见面,在这中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或者误会,由于妯娌之间不想兄弟之间,有着血缘关系,妯娌之间相处的不好,很自然也会引起兄弟之间不和睦。

父母的偏心

老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偏心。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十个手指伸出来还有长短不齐的呢,父母偏心的现象也是有的。有些父母对其中的一个孩子过于偏爱,因此就会对他好一点,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做到满足每个孩子的要求,因此就会导致兄弟之间的不和睦。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会造成这样的现象。但是如果大家心态都放的好一点,做到不斤斤计较,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家都相互体谅,不要那么自私,都各退一步,毕竟都是一家人,凡事做到好商量,这样家庭才会和睦。家和万事兴,希望每个家庭都和睦相处,多一些欢笑,少一些纷争.





四叶草梦女孩


据说,“自私”是长在人类的骨子里的!不分国家,也不分种族,人人都具有自私的本性!只不过是:有的人用良知战胜了骨子里的自私;而有的人因骨子里的自私太盛,却始终让良知处于下风而已!

其实,“亲戚反目“也好,“兄弟盼穷”也罢,都是源自于人类的自私!

老胡认识这样一个人---

这个人曾经做过村干部。在村委会每年底研究照顾贫困户的名单时,这个村干部会率先提出照顾他爹!在村委会安排工作时,这个村干部会提出自己负责全村的工业企业(有油水哦);在村委会购买了一把新扫帚时,这个村干部会将新扫帚扛回家,然后把自己家的旧扫帚扛到村委会使用。

并且,这个村干部在给乡邻或亲戚帮忙办理红白喜事时,会悄悄地从库房拿几条烟回家!

这样一个人,岂不是骨子里的自私太盛吗!?

老胡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位老人,年龄大约有七十多岁。在大冬天四处捡破烂,而且自己穿着破烂的单衣单鞋!当有人问这位老人有几个孩子以及为啥穿着单衣单鞋出来捡破烂时,老人说,自己有两个孩子,而且,全部已经成家立业。但两个儿子一直因赡养自己的有关问题谈不拢,所以,干脆谁也不管自己。无奈之下,只好四处捡破烂维持生计。

看过这个视频后我在想:老人的这两个儿子是不是因自私而坏了良心?如果真的坏了良心,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的呢?

在农村,有些亲戚因为经济利益而反目成仇;有些弟兄因一己私利而互相拆台。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不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越来越高,这种现象会逐步减少。毕竟,教育能或多或少改变人生。

总而言之,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都是人生骨子里的自私在作怪!假若每一个人都用良知战胜自私,怎么还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呢?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相信这种现象逐步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