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好莱坞往事》:充满野心、融合娱乐和艺术为一身的电影

我很喜欢《好莱坞往事》这部电影,很喜欢昆汀·塔伦蒂诺用心、用立体的角色、用金黄色的阳光、还有用满满柔情塑造出来的六零年代。如果可以的话,真的好想回到六零年代看看,还有机会,还有可能,还会发生很多精彩的事,而阳光依旧明媚的六零年代。

一封给予好莱坞的情书,片中除了完整还原60年代西部片、电影文化与时空场景之外,还拥有好莱坞经典导演和演员们的角色出现,包括波兰斯基、莎朗·塔特、史蒂夫·麦奎因、梅丽尔·斯特里普、李小龙等。而在演员方面,透过已成现代经典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两人的演出,不禁令人感概,如果有一天,这世代的电影也成了洪流下的传奇,未来是否也会有一个人站出来,带领未来的人们重回2020年呢?我想,这部电影的怀旧不仅仅让资深影迷们回味,对于新的观众而言,也能从中慢慢体会这微小却美好的忧伤与流动。

「影评」《好莱坞往事》:充满野心、融合娱乐和艺术为一身的电影

《好莱坞往事》在存于现实记载的黄金年代内,插入瑞克、克里夫两位影视老将,他们努力、奋斗却不失幽默的人生旅途中,面对的却是文化消逝和岁月流淌,即便最终两人改变了那已成悲剧的历史,但也不妨令人伤感,这始终只是一部电影。而在这温柔与荒诞的包装下,却令人想自我询问,若我能在过去的时代环境之中,加入自己又或改变些什么,现在的世界会不会因我而有所不同?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透过《好莱坞往事》去谈论后现代艺术的三个特征:袭仿、尴尬与不分析。第一点是许多讲到昆汀都会说到的,但是因为这一点跟后两者有所连系,所以在这里也必须不厌其烦地再说一遍。顺带一提,如此慎重其事地在一个影评的文章之前介绍文章的架构,这也是为了向昆汀·塔伦蒂诺致敬。


录像带店


一切都从录像带店开始。我曾经看过一部昆汀的纪录片,里面提到为什么昆汀会一直运用袭仿(pastiche)这种后现代的手法,因为他根本不是读电影科班的,而是看录像带学怎么拍电影。我觉得这才是后现代在视觉艺术出现的真正原因,不完全是什么反大叙述、反现代主义、反绝对真理,而是有一大批艺术家,他们成长过程中大量地接受各种参照,这自然会影响他们创作的方式。他们是看作品来创作,这跟那些学习某一套方法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区隔了开来。只要想想现在一个硕士生,他所「看过」的艺术作品,保证是过去艺术大师的几百倍,我们就知道后现代或是pastiche 的发生是很自然的。

「影评」《好莱坞往事》:充满野心、融合娱乐和艺术为一身的电影

从后现代袭仿的角度看昆汀大部分的电影几乎都可以说得通,好多电影书与评论都讲过了。但是《好莱坞往事》不太一样,它里面仍然有一些袭仿或说戏谑的成分,然而大多数人看完之后都表示这部片的调性比较「惆怅」。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这部片故事本身就比较哀伤,它描述在好莱坞浮浮沉沉的演员与工作人员;又或许是因为这部片少了一些比较夸张的情节转折──除了最后的结局之外,片中拍摄的不外乎是日常的活动。但真正让这部片很惆怅的,是昆汀试图去观看整个「电影」。

过去昆汀的作品总是向某一类型的电影致敬,譬如西部电影、香港电影,而他致敬的方式就是大量地挪用这些电影的元素与风格,这就是他被当成后现代范本的原因。但是《好莱坞往事》是对于「整个电影」,他不再谈论某一种类型的风格了,而是谈论电影本身,电影本身很难说有一个风格可以来操弄或是嘲弄。我感觉在这个状态之下,昆汀也变得沉重了。

「影评」《好莱坞往事》:充满野心、融合娱乐和艺术为一身的电影

尴尬


比起后现代的风格,我想谈昆汀的另一个特征:昆汀的片子都让人很尴尬,因为里面的人看起来有点痴愚,常常煞有其事地讲一大串话,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重点。最令人尴尬的是,昆汀的电影喜欢硬是要塑造一些巧合。在昆汀之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解释那是因为昆汀从来都在带着后设的角度观看电影,而非透过电影观看现实,所以过于夸张的台词与肢体,那其实是「演」的痕迹。

但是,《好莱坞往事》在这一点上跟过去又有点不一样。剧中的角色他们看起来夸张、令人尴尬的行径,并不是因为他们表现了某种类型的电影,他们的尴尬是来自于他们无从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就像佛教里面讲的「无明」,被某些冲动与环境所限制,然后忽然之间会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但这些举动很难说是疯狂,疯狂还会带给我们一种美感,或是代表某种自我的超越。《好莱坞往事》的人并没有办法疯狂。他们只是不断地练习练习,或试着接受各种命运所增添之台词,然而在某一瞬间,你好像突然通晓了一切,完成了一次无与伦比的演出,就像最后拿着喷火枪狂喷一样。

「影评」《好莱坞往事》:充满野心、融合娱乐和艺术为一身的电影

说到底,昆汀的片子里面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平常人,他们没有特别高尚的情操,即使邪恶,也感觉像是一种偏执,而不是出于一个伟大的使命。在《杀死比尔》的片尾有一段台词我印象非常深刻,角色之一描述超人所看到的世界,他说:「超人伪装成我们,那个看起来笨拙的克拉克,就是超人对于其他人的认识」──看昆汀的电影常常让我意识到这件事:人原来是这样的可笑。因为人是这样的可笑,所以让人得以超越的,不是从这些平凡当中提炼出高贵的元素,而是面对我们的卑贱。这是昆汀的片子让人尴尬的真正原因:还有什么比起赤裸裸地观看人的丑态这件事更令人难堪?但是同时这也带来安慰,因为人在这种滑稽的状态下完成自已的使命,就像特技演员最终就要来一场打斗,或是不断练习喷火枪然后最后喷死一个人,这是一个滑稽版的薛西佛斯,好笑但是依然悲壮。


昆汀的尴尬也表现在影像上。在美国摄影当中有一种awkward 的传统,譬如Walker Evans 与Diane Arbus,他们拍摄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让人觉得沉闷的人或是风景。昆汀的电影看起来跟这些死气沉沉的照片一点都不像,但是他们都试图抹除高下、智愚与美丑的分界。当然这种均平还是有区别的,对于现代主义者而言,均平是为了发现卑贱事物中的高贵,但对于昆汀或是许多后现代倾向的艺术家,均平说的是一切都是等值的,而等值的东西可以被创作者随意加以编排、玩弄。

「影评」《好莱坞往事》:充满野心、融合娱乐和艺术为一身的电影

不可分析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分析awkward,我们会发现那是一种不合拍的状态。不合拍相对的就是我们对于电影「合理」的想像,譬如顺畅的剧情、视觉的张力、人物的交互等等,这些想像林林总总但是说到底是一种因果的规律。而不合拍的电影并非乱拍,而是它因果的规律是不明显的。我们几乎不能用「因为什么、所以什么」的角度去解释《好莱坞往事》。确实里面的人情绪是有所推展的,像是布拉德·皮特的角色,他试图振作但是又搞砸,然后迎接最后的爆冲。然而同一时间,我们却又感觉这些角色并没有改变什么,他们从头到尾都是那个样子,这就是为什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跟布拉德·皮特分道扬镳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歇斯底里地大叫,他们知道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影评」《好莱坞往事》:充满野心、融合娱乐和艺术为一身的电影

​我想起后现代的摄影家辛蒂·雪曼,她跟昆汀一样拍摄令人尴尬的刻板角色,譬如她自己扮演后母、家庭主妇等等人物。有些人认为辛蒂·雪曼试图批评男性所塑造的女性刻板形象让真实的女性被隐藏,但是有另外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辛蒂·雪曼并不是在说有一种「男性塑造出来的形象」掩盖了真实的女性,而是女性就是在这些角色当中。她既没有赞扬,也没有批评,更没有因果的联系,就只是说「如果有世界的真实,真实就是这些影像所构筑的整体。」就像《好莱坞往事》说,如果有电影,电影就是这个样子。

《好莱坞往事》除了展现自身眼中的好莱坞与影视世界,更可说导演以自己的视角架构出另一个平行时空的黄金好莱坞,它是一个翻新的年代,拥有更私人浓厚的情感,拥有昆汀自我风格的表现,拥有感叹过去已成现实的「如果」。而在这礼物盒之中,获得惊艳的不只是昆汀本身,也是我们。若你想看见昆汀风格的电影,若你想看见不曾见过的昆汀,若你想看见充满各种元素的电影,若你想看见,充满野心、融合娱乐和艺术为一身的电影,那么请勿错过《好莱坞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