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復工上班了,有點慌怎麼辦?

漫天的星


現在這個時候,很多企業都選擇在家辦公或休息,直到疫情結束後在繼續回公司上班,你們公司那麼早復工的話,消毒措施一定得做的很到位才可以,還有登記情況一定得明確,因為不一定誰在潛伏期。


小晞晞爸爸


我們公司早都上班了,每天做好消毒工作就好了,同事之間不要扎堆聊天,2人都不行,辦公隔開有多遠隔多遠那種啊。把自己當成一個超級潔癖的人。你會很安全不要怕,戴口罩帶手套,隨時消毒,我都買了上千元的消毒水備用了。



成小歐愛吃麵包


慌才是對的!

我們是先延期到3號,後來又是10號,10號又安排了值班,大部分還是在家遠程!

當然,工作屬性不一樣,我們也不是那種非得現場辦公的工種!

不過,很多朋友應該都開始上班了!

疫情現在還是大幅度增加,對症下藥的有效藥品還沒有,心裡真的是沒底!

尤其,同事那麼多,隱瞞去武漢,或者接觸過的,應該會有那麼點人!

昨天大半夜一個朋友還說他們公司有個中心的總經理去了武漢,沒有上班,降職降薪!

上班就踏實點,做好自我防護,儘量少溝通,戴好口罩!

祝你好運!




Andy的視界


既然要求上班,就自己把自己保護好:

正確佩戴合格的口罩,用84或者酒精勤消毒,與別人保持安全距離,就餐時儘可能獨處,經常測量體溫,早睡早起,鍛鍊身體,注意飲食營養搭配。


冀F94007


不要慌,病毒我們要在戰術上中石它,戰略上藐視它!

我覺得做到以下幾點可以防止傳播

1正確佩戴合格的口罩

2用84或者酒精勤消毒

3與別人保持安全距離

4就餐時儘可能獨處

5經常測量體溫

6早睡早起,鍛鍊身體

7注意飲食營養搭配

做到以上幾點可以儘可能的阻止病毒的傳播!


LYY劍來


隨著疫情的控制現在很多單位已經開始上班了,大家肯定心裡都有些擔心,擔心是否安全?擔心一旦感染該怎麼辦?

心裡發慌很正常的,下面就說一下我個人的感受和準備吧,因為我本人在一家國企上班,明天也要上班了。

首先在上班的前幾天公司肯定要有應對當前疫情的措施,我們只要自覺遵守就行,比如我們公司就通過企業微信對每個人下發了關於防範疫情的個人注意事項,比如個人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發放,吃飯用餐方式等,自己要提前熟悉這些事情。

其次公司還成立了應急小組,一旦發生疫情怎麼處置和隔離,這些公司都要有準備,自己都要了解。

最後就是熟悉自己所在城市和單位所處的疫情環境,有多少人感染?政府是否有合理的隔離措施,等。

只要掌握了以上幾點,心裡就應該有底了,也不會盲目發慌了,因為一旦出了事就有足夠的應對措施,再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病毒都好幾代傳染了,毒性沒那麼強了,只要不是在武漢或者湖北不會遭遇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能及時就醫還是沒問題的,另外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上下班帶好口罩,我想是沒問題的,不要發慌,放鬆心情。

以上就是我這個馬上去上班人的個人真實想法,另外平時也要加強營養和鍛鍊身體,增強自己的免疫力,疫情要控制,但是經濟發展也不能停止啊,做好科學控制很重要,相信政府,相信中國,加油!


生活的旅途


有什麼可慌的,又有什麼比上班更高興而實惠的呢?千萬別緊張,心別慌,在家宅了這麼久該慶幸才是。與家人分手在與同事見面工作應該解放心情換地方散心情放鬆身心,在工作上與同事談一談在家避疫情的感受也是一種分享。

須然上班是有一點兒擔心會不會被疫情傳染,上班並帶口罩,勤洗手,談話時離對方遠一步,別握手,更別口對口不帶口罩說話。只要工作一起半月後方可放心一起上班啦,儘量減少開始上班的恐懼心裡,安心的上班工作,開心的生活度好每一天。祝大家在新年裡工作學習生意一切順心快樂!



牛才玉


有點慌?慌什麼?是擔心疫情,返程和復工後不安全嗎?支招如下:

一、正確認知。

疫情勢頭已被遏制住了,拐點已臨近了,勝利在望了。

氣溫在回升,病毒怕熱,自然之力,太陽會力助人類戰勝疫情。

相信政府和人民的力量,既然同意復工,政府是做過風險評估的,風險可控。

二、高興高興。

即將結束長宅家裡的日子,即將回歸社會,消除疏離感和空虛感,恭喜你!你該高興!

三、平安返崗。防範意識不可放鬆,必要裝備不可少(如口罩及必備藥品),堅持遵守相關規定,全程做好防護。

做好上述三點,做幾次深呼吸,內心告訴自己:冷靜!冷靜!明天更好!明天更好!


喜陽羊


上班也不要慌,個人防護放在第一位。國家為什麼不強制規定統一上班時間,就是給予各地更加寬鬆的管轄權。各地根據駐地疫情防控實際情況,決定上班時間。疫情期間,特別是企業,一天不上班,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只要大家站在互換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也許對待事物的觀點就會更加客觀準確一些。


源於自然隨心流淌


這是假期綜合症

只不過今年多了一個不想上班的藉口

當然

害怕疫情也是一種

道路被封也是一種

反正要過上班這一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