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相女婿,要在地上撒下一層土看腳印,背後原因,一言難盡

中華文明,從一開始就不同凡響。不同凡響,表現在“少年老成”。老成在哪裡?看得遠,想得深,行得穩。中國人喜歡“少年老成”這個詞。對孩子要求也是少年老成。中國古代,大戶人家尋找乘龍快婿,會在未來女婿的座位下撒下一層薄薄多的土。喝茶,聊天,一番寒暄,走後,看地下的土。腳印凌亂,說明不穩重,不老成;如只留下一雙清晰的腳印,說明穩重老成。隨即便可拍板定下這門親事。一層土,一雙腳印,一門親事,全拜“少年老成”所賜。這就是中國文化,像一位老者,處處老成老道。

中國古代相女婿,要在地上撒下一層土看腳印,背後原因,一言難盡

中國文化,老在“大處”。

“老”在天下觀、統一觀。歐洲和中國的面積差不多,緯度也差不多,可現在歐洲有四十多個小的國家。這些小的國家發展都很好,經濟也好,很多還是發達國家。有一天突然感到再發達也是小國。經濟縱深,戰略縱深都不夠,很難與其他地區抗衡,還往往會被當做一個棋子來回擺佈。於是萌生了統一觀,真統一是不行了,錯過了歷史時機;那就來一個假統一吧,在經濟和戰略上,暫且統一一下。於是搞了一個歐盟,統一觀哪裡是想有就有的呢?文化裡沒有,一會兒半會兒很難真正的有。於是現在的歐盟,搖搖晃晃,面和心不和,都揣著自己的小心思,困難重重。

中國就不一樣了。天下觀、統一觀,古而有之。具體說是2000多年前就有了,孔子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裡的天下,便是統一觀。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很多文人志士,往往不為自己的國家來效力,而是去別國,甚至是敵國,做將軍,做軍師,做政客。沒有人說他們大逆不道,違背天理,而是都認為很正常;因為當時人們的思想裡就有了天下觀,統一觀。今天誰要是想分裂中國,中國人就會群起而攻之,讓他變成過街老鼠。別說中國人不同意,中國文化也不同意。

中國古代相女婿,要在地上撒下一層土看腳印,背後原因,一言難盡

所以中國在公元前三世紀,秦朝建立,就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大國體制狀態。歐洲環地中海地區,公元前4世紀,也曾出現過一個大國,亞歷山大帝國,但亞歷山大大帝,30多歲就去世了,去世後國家立即崩解。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大國,古羅馬帝國,雖然存在的時間比較長,有幾百年。到公元5世紀,滅亡了。統一觀沒有在歐洲文化中紮根。

“老”在文字的統一。文化離不開文字,公元前三世紀,中國就把文字統一了。文字一統一,就誰也別想再去分裂中國了。中國歷史上,雖然也出現過短暫的分裂時期,三國時期,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這些分裂的時期,但這些時期都是曇花一現。很快,便歸於統一。

因為文字是統一的,文化的認同感就是統一的。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當他們在空間上把中國統治了,中國文字、中國文化,隨即就統治了他們。還導致了很多少數民族,從此被同化,消失。上個世紀,歐洲人也曾想統一歐洲的文字,搞個世界語,卻以失敗告終了。就是中國文化的老成,看得遠,想得深,行得穩。

中國古代相女婿,要在地上撒下一層土看腳印,背後原因,一言難盡

“老”在發明科舉制度。中國的公務員考試製度,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了。公務員考試製度其實就是,原來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就是在平民社會當中選拔社會管理者。

科舉制度,終止了世卿世祿,終止了世襲制。讓能者上,讓賢者幹。中國文化裡面,公元前就出現了科舉制,一直到隋唐時代,科舉制徹底成型。眼光夠遠,想法夠老道。

187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半個世紀之後,法國絕大多數的官位還是世襲制。直到1830年,法國才開始逐步建立公務員考試選拔制度。中國足足比它早了近2000年。可見中國文化之老成,眼光夠遠,想法夠老道。

中國古代相女婿,要在地上撒下一層土看腳印,背後原因,一言難盡

中國文化,也老在“小處”。

“老”在愛好。西方文化,愛好談論的是“愛”呀“性”啊——愛得死去活來,愛得花樣百出,愛得驚天動地。中國文化就不是,中國文化講吃——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皆可成為盤中美饌;煎、炸、烹、炒、涮、煮,皆可在廚中炫技;酸、甜、苦、辣、鹹皆可成美味。所以有人就說,“美好的生活是,娶日本人做老婆,請中國人做廚子,僱菲律賓人做傭人。”愛好不同,就能看出中國人老成,想得透徹。愛呀,性啊,是一陣子的事,是年輕人的事,而不是一輩子的事;一輩子離不開的是吃。吃不飽,喝不足,你愛啥?行啥?又激動個啥?可能想激動都激動不起來吧。中國文化,透徹!

“老”在吃的口味上。中國的飲食偏向於酸辣鹹這些重口味,而西方人則喜歡甜香油潤的口味。酸辣鹹的重口味是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人上了歲數,味蕾的感覺力下降,那麼就需要一些比較刺激的口味,去引發食慾。所以,老年人騙愛酸辣鹹的口味。中國文化,講孝道。把老人擺在首位,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安定了,家就安定了,所以在吃的口味上,要優先考慮老年人。甜香油膩的口味,卻是小孩子喜歡的,西方人也喜歡。我們的孩子,在家裡不愛吃飯了,把他領出去,去吃肯德基、麥當勞,喝可口可樂,他們就無比歡喜。孩子小著呢,今後的日子長著呢,有什麼好吃的吃不到,要先緊著老人。人人皆會老。想著老人,便是想著自己。看來中國人喜歡酸辣鹹的重口味,裡面竟藏著這麼深的學問,老成啊。

中國古代相女婿,要在地上撒下一層土看腳印,背後原因,一言難盡

“老”在說話。說話老成。“老成”在:“逢人說話到三分,不可全拋一片心。”說話只說到三分,要留下七分在心裡,不能把話說全了,怕說多了會留下話柄,讓人抓住。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西方的一個經濟團,來到中國,跟一個企業談判合作。中國人就開始“繞”,說三分話,繞來繞去繞了兩三個小時,西方人楞沒明白中國人要幹什麼,要談什麼,真正的意圖是什麼。西方人說話直接,不喜歡繞彎,聽到中國人這樣繞來繞去,當然雲裡霧裡。豈不知,在這繞裡面,有中國的學問和智慧。所以在說話方面,西方人和中國人比起來,就是一小學生,就是一“青瓜蛋子”。

中國古代相女婿,要在地上撒下一層土看腳印,背後原因,一言難盡

論說話,高手卻在民間。在中國農村,中國農民說話,那才叫一個“老成”,才叫一個“繞”。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幽默。

河南農村。有人到家裡來串門,飯口來的,主人會說:

“又是吃過飯來的?又是不抽菸?又是不喝酒?”

聽後,一般人就懵了,說得何意,如何作答?來者卻能對答如流:

“吃了昨天的飯來的,不抽假煙,不喝假酒。”

這是客人勝一籌的。

還有主人勝一籌的。河北農村。有人到家裡來串門,也是飯口來的。主人問:

“吃了嗎?”

答:“沒呢。”

主人會說:

“這個點兒了,王八羔子怎麼還沒吃啊?”

如答曰:“吃了。”

主人改口:

“在我這兒再吃點吧。”

如果不懂中國文化,不懂中國人,不懂中國人說話。你是真的聽不懂,就算聽懂了話,也聽不懂這話中的“話”。

中國古代相女婿,要在地上撒下一層土看腳印,背後原因,一言難盡

“老”在做生意。生意,中國人看得遠。西方人一說做生意,想到的就是競爭。一競爭就是你死我活,一競爭就是你輸我贏。就得馬上看到利益,看到白花花的真金白銀。特朗普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生意人。和中國打貿易戰,反正我得掙錢,我不管你;你掙不掙錢,你的死活跟我沒關係,只要我掙錢。這就是西方生意經,講競爭。看的有點近。

中國人就不一樣。中國人做生意,講和諧。你掙我也掙,共贏,多贏。買賣不成仁義在,不做生意了,還可以做朋友;有了朋友就不愁沒生意。就像李嘉誠說的,每次和別人一起做生意,最後分紅的時候它總是要少拿點。看似吃虧了,其實沾了大光。因為有更多的人想著你,有更多的生意會找上你。反而掙的比誰都多。所以中國人說,和氣生財。中國人的生意經,多老成。

中國古代相女婿,要在地上撒下一層土看腳印,背後原因,一言難盡

中國文化,中國文明,喜歡老成。招女婿,要撒一層土,測試老成穩重;娶個媳婦,一到家憑你如何年輕貌美,一概稱老婆。怎麼中國人對“老”那麼情有獨鍾?

樹有根,水有源,萬事皆有因。農耕文明在中國的統治期太長,農耕文明顯著特點就是,“精耕細作,精打細算”。中國人常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生活所迫,中國人就得要學會精打細算,或者叫做老謀深算,否則,一畝三分地就養活不了這幾口子人!所以,中國文化必須要少年老成,才行穩致遠,才生機盎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