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重范仲淹,最佩服欧阳修,最讨厌司马光,最同情王安石,最羡慕苏东坡。您呢?

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40600526


前边的都非常赞同,唯独最后一个,"最羡慕苏东坡"不太理解,羡慕苏东坡的文采吗,从政治上说,我觉得苏轼也就还好,跟另外四个不是一个层级的。

范仲淹范文正公,一个完人,能文能武,文能改革弊政,武能定国安邦,他在西北战场常年同西夏作战,可谓劳苦功高。他的能力连欧阳修都佩服不已,欧阳修向宋仁宗建议应该让范仲淹做丞相,仁宗皇帝对范仲淹也是非常信任。



王安石相对执拗一些,但毫无疑问也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优秀政治家,他提出的改革措施虽然有些激进,但军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是切中时弊的。司马光跟苏轼同为保守派,他们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当时天下太平,国家没有到大改的地步,苏轼面见宋神宗向其阐述他的保守派思维,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从长远看,王安石变法措施被全面废除,对北宋是灾难性的。

我的观点是,最敬重,最崇拜范仲淹,最同情王安石。苏轼的文学成就确实没的说,但我觉得范仲淹的词一点不差,向大家推荐一首范文正公的《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首边塞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时写下的,最近有一部叫《孤城闭》的电视剧就要播出了,"孤城闭"可能就是这首词里的词汇。


北宋耶律萧


我也来吹一波

这几个人中最有本事和忠于大宋的是司马光,最无能和坏的是范仲淹。

先说说范仲淹,大家都知道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他在开封考公务员期间很努力和天天吃粥。对他的所作所为还是不甚了解。

范仲淹考上公务员后,混到了考试院的高官 。进行了考试资格大审核改革,所有的考生都要进行严格审核,要有保人,从考童生也就是高中升学考试开始就进行审核。这样好多人,比如庶子,家里面有人犯过罪的,赘婿等等没有资格参加考试,当时又不是只有一个宋国,大辽和大夏都在,于是好多人都跑到别国做官了。

后来范仲淹实在无能,皇帝就贬他到宋夏边境。作为一个边境官,和大夏搞好关系,不打仗就好了。他偏偏要建功立业,花大价钱修建城堡,建立保甲连坐制度,挑衅和入侵西夏,结果是年年被打得大败。浪费了大宋大量的国力,也间接导致了种家军佘家军这样的军阀集体的出现。

皇帝一看不行,将它又贬官。他政治智商为零,和皇帝极为猜忌的滕子京勾搭到在一起,简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再说欧阳修,此人扒灰,还陷害死了忠良狄青。

再说说王安石,此人我也不多说,就举个案例。此人强迫体弱多病皇帝宋神宗和皇后去农田插秧,结果皇帝病倒早逝。导致宋徽宗上台继位,北宋灭亡。

最后说说司马光。司马光主张不要朝令夕改,主张保守。打个比方,你朋友欠了你1万块钱,约定一年后还。司马光认为,必须将钱还了,再谈其他的。王安石说,这1万块钱我花光了,没有钱还,现在来变法,以前借的1万块不还了。你再借1万给我,我保证给你20%的利息。司马光认为,国家和做官的首先要诚信,以前的债和承诺都履行了再谈以后。王安石是先废除旧法(过去的承诺和债务),再变法(再骗百姓一次)。但是百姓又不是傻子,自然不相信王安石的谎言。后来变法完全失败了。

后来,大宋出卖大辽,也是按照王安石的思路来的。


天堂160590167


别的咱们不评论,就评论“司马光”和“王安石。”

今天还有人污蔑王安石的变法,真是可笑,历史的推进,永远是改革者的推进。

如果说他们两个是官场上的死对头,政治上的异己者,倒不如说一个敢于为了朝廷做实事,一个却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而反对的反对,

个人觉得王安石和司马光跟如今的英国政治太像了,在野党永远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却从来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到自身真的掌握成为了执政党的时候,往往还不如。

司马光这个人怎么样,我们先不管,可是王安石就很苦逼。

宋朝羸弱是到骨子里的,地主土地兼并,士大夫垄断经商。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这就需要打压地主豪绅,这种超前的改革思维,是真的很牛逼。

除了王朝的更迭,想要变法改革,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往往是最强烈,这里的既得利益者多指士大夫阶层,地主豪绅。

所以打倒地主豪强有多么让人印象深刻。

而历史上的变法,估计只有商鞅变法是最著名和成功的,这得益于秦王的铁血手段,不过最后还是被车裂,为了安抚利益受损的贵族阶层。

司马光本质上也只是顺从既得利益群体。

同情王安石的是,他生在一个不思进取的时代。


时光观国际


范仲淹自然需要后人无限的敬重,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足现他的无上的品格。试问世间能有几人做到?!

欧阳修是最幸福的,他一生也是文采飞扬,号称“醉翁”,难得糊涂,天地一醉翁。这是凡俗人做不到的,他也是有义气担当的,在范仲淹推行改革的时候,遭到保守派的阻挠,欧阳修站出来反驳,写了《朋党论》。可见欧阳修也是很义气的。欧阳修三次被贬,两次都是与欧阳修有关,这是他们意气相投,品格的魅力。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对冤家啊,相互争斗了一生。司马光作为儒家杰出代表,为当时的统治者服务,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把整个历史从新的梳理一遍,加上自己的见解,让当朝的统治者可以借鉴来管理国家,这就是有名的史书——《资治通鉴》,可谓是历史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地位与《史记》比肩。司马光做的另一件事就是阻止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作为保守派,不能针对当时的国家弊病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而王安石是积极的改革派,洞察当时的政治弊端,并能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改革推行之后,让当时的宋朝国库充盈,王安石功劳不可谓不大。后来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是正确的,只不过是在变法的时候用人不当。司马光是修书的高手,王安石是执政的强者。我不讨厌司马光,也不同情王安石。

苏东坡,自从入仕途之后,不是被贬谪,就是被贬谪的路上。而苏东坡心怀“两家,儒家,道家”,入世就是儒家,积极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出世,就是道家,逍遥物外,天地间“诗酒趁年华”。但是他是一个管不住“嘴"的,就连下面的侍女也是说他

"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听后也是开怀大笑。这是一个非常随性的人。

在那个时代,士大夫和皇帝共同治理天下,让民众富足,从先前的一天两顿饭,到一天三顿饭,或者在来个宵夜,简直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国家官员的待遇和底层民众的生活,不能只是知足能表述的,更多是享受生活。那个时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这几个名字,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仁宗,神宗,这个时期是令人艳羡的时期。


曹城少年


因为水平有限,胡乱点评吧。

至今为止,对司马光对历史的贡献都知之甚少,唯有小学时读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和后来历史上讲到的北宋时以他为首编纂的历史典籍《资治通鉴》,最近又读了一首他的诗作《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虽然只有这一首,感觉意境却很美!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与司马光是同时代的人,也可以说是齐名,都曾在中国历史上干过轰轰烈烈地大事;功过是非,人品孰优孰劣,我才疏学浅,不敢乱作点评,恐打扰了两位先人的安静。

王安石的诗词作品读过几首,尤其是《桂枝香》,不需细品,粗读一遍,就感觉气势恢宏,场面雄奇,道尽了古金陵的前世今生和辉煌荣辱……这是在说人还是在说事呢?一切尽付笑谈中吧!

欧阳文公、苏老先生,两位先贤的佳作曾读过多首,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蝶恋花》、《生查子》以及《念奴娇》和《水调歌头》;回想其中意境,体现出了东坡的雄浑大气,文忠公的清新婉约。

最喜范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往事越千年,虽然范文正公已远去,但他为国为民的精神依然在为我们当代人做着无声的诠释,他们都有心忧家国的情怀,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学习吗??


微笑8543861695582


最讨厌司马光

1.宋夏战争初,夏强宋弱,范仲淹稳守,司马光冒进,任福大败。

2.生病怎么办?没钱买粮食怎么办?百分之一百,二百的高利贷等着你!王安石百分之二十青苗贷,司马光政策呢?

3.司马光上台,辛辛苦苦攻来的五城要给西夏送回去!

司马光既没解决问题的理想,也没手段,只是一喷子。司马光的经历从未主政一方。


上善若水4891


这话说的牛,好像你同他们都共过事是的。某不才,没上过科班,至于《宋史》更没有读过,但对于这几个大佬却是仰慕的不行。背过《岳阳楼记》,知道作者叫范仲淹,特别欣赏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常恨吾等庸人,没有那种眼界面;小时候砸缸救过小朋友的司马光常让我嫉妒:我咋那么笨呢?小时候除了偷瓜摸枣,好像没干过啥光彩的事;至于“修却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的欧阳修,在他面前我肯定永远都是害羞的,因为我必须掂着脚尖去仰视膜拜,作为一代文坛的领袖,许多牛叉的人物都得感谢他的提携;上中学学历史,记得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说过: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似乎改革家就和王安石划上了等号,到后来读他的诗文和典故,才知道是一大家,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俗话据说就是称赞他的;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坛的传奇,而三苏是传奇中的传奇,三苏成就最高者当属高唱“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苏东坡了,其豪迈文风让人击节赞叹:如果能活在他的笔下,那该是怎样的荣幸!此五人皆千年历史人物,其事迹皆能成做人之楷模,像我这样的微小人物,有什么实力能点评他们呢?算了,我还是多赞美他们几句吧。


停停走走的风


本人最敬重范仲淹。不愧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著述之名篇巜岳陽楼記》,可谓融汇記述,写景,思想,哲理于一体的不朽之作。本人每当心烦意乱,寂寞难耐之时,便背颂《岳陽楼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舊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余作文予記之。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荡荡,横無际涯,朝晖夕阴,氣象萬千,此则岳陽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峽,南极潇湘,千客骚人,多汇于此,览物之情,则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隠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推,萡雾溟溟,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鄉,忧谗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也。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郁葱葱,而或長烟一空,晧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渔歌互答,此樂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嗟呼!余常求古仁人之心,或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为己悲,居廟堂之高,则有其民,处江湖之遠,则有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樂耶?其必曰: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微斯人,吾谁与歸,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述毕。(年迈忆衰,如有錯漏,祈望高人同鉴指正)


wing246


范仲淹是君子,但是太君子,所以庆历改革半途而废,他不懂有时候改革是要有暴力支持的,欧阳修嘛你想多了,他其实就是个嘴炮技能,写文章一流,搞政治末流!苏轼首鼠两端,是一个妄想政治改革像无痛人流一样的过程(人流可能无痛吗?)搞笑!,王安石是一个有理想、有手段、有智慧的人,只是人际关系搞的太差了,没有识人用人只能,当然在当时的一片反对声音中,他很难处理这些关系


Nothing165354506


政治家的标准是什么?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根本差异是什么?我们可以把自己所处的位置按当下的现实条件按顺序一一罗列、然后再把理想主义的条件按顺序一一罗列、逐一对比、实际上是很残酷的:我们一定会发现我们做事、做学问实际上大多数是按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有巨大的差异、地位越高、学问越大、结果也就越悲惨!范、欧阳、苏东坡等仕途失意、是不是执政理念、行事标准是自己的理念和标准呢?现在的话说不接地气、可否说是书生意气呢?毛主席的话叫做:理论没有联系实际。他们的政治主张、执政方略失败还奇怪嘛、他们高尚的个人修养与情怀、我们也学习、但也不过是寄托田园山水之间、忧国忧民是不是换成做事为国做事为民更现实一点、他们那么高的才干确游历在山水田陌间、这是什么原因?司马光做为政治家、也可称文学家吧、是不是更务实、为社会做的贡献更大一点呢?个人观点:欣赏范、欧、苏的个人情怀、按司马光的方式去做事、做自己更扎实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